1. 首页
  2. 站长新闻

听说食品都被抢空了 世界人民的“菜篮子”还好吗

美国俄亥俄州的“非必要情况下不得出门”命令,加剧了人们恐慌购物的心理。大约十天前,在特朗普下令学校停课和一些企业停运之后,许多人开始抢购卫生纸、洗手液、肉类、牛奶和面包等商品。在国外疫情较为严重的城市

美国俄亥俄州的“非必要情况下不得出门”命令,加剧了人们恐慌购物的心理。

大约十天前,在特朗普下令学校停课和一些企业停运之后,许多人开始抢购卫生纸、洗手液、肉类、牛奶和面包等商品。

在国外疫情较为严重的城市,超市食材几乎抢购一空。食品零售商Giant Food的发言人Ashley Flower表示他们和供应商关系密切,也在尽全力在保障商品库存,但Ashley还是希望人们“把购物量限制在自己的所需范围内”。

政府、媒体都呼吁人们只在家里储存两周的食物量,因为这是隔离所需的时间。但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恐慌性购物还是在全球蔓延开来:尽管超市的员工不断地摆货,但几分钟后货架又空空如也了。

虽然专家指出人们只需储存够两周的吃食物,但依然无法阻挡世界人民囤货的脚步:

住在泰国东北部黎府市的Natthamon说家里已经买了够一家人吃四个月的大米;在美国旧金山的留学生张森说:“人们大量购物,像是在囤年货。”但他自己由于担心中途被感染,没有加入拥挤抢购的行列;生活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华人Esther说,尽管自己认为没有必要过分采购,但她的阿姨为了储存新鲜食材还特意买了个冰箱。

与各国人民对比强烈的是白俄罗斯群众,尽管疫情严重,但当地人并不重视,企业、学校照常运转,生活节奏一如往昔。

世界粮食存量充足,恐慌购物源于心理因素

过度购买会导致食物浪费。据美国农业部估计,正常情况下,美国浪费的食物就占了30-40%。但普通人的想法是:“买食物是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里为数不多可以控制的事。”

由于疫情期间必要的封锁政策导致的恐慌购物,可能会引发世界粮食价格暴涨,高价格最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全球基准的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本周上涨6%以上,创下九个月来的最大单周涨幅。与此同时,泰国的大米价格也攀升至201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粮农组织的高级经济学家Abdolreza Abbassian认为,上述现象不是食品供应出了问题,而是人们行为变化的问题。

如下图所示,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上图是全球主要农作物的库存状况,可以看出近期的世界粮食存量充足

英国的各大零售商表示:食品和日用品的库存足够大家使用,只不过摆放商品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买东西的速度。

由此可以推断,各大超市出现的断货或源于人们的“过度囤积”。

中央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格Greta Winbush和西达维尔大学心理学教授Luke Tse表示,消费者恐慌购买和囤积食品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恐惧、对日常生活失去控制、偏执等。

Tse说到,囤积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但人们认为这是在保护自己,他们有时候甚至会过度保护自己。

另有分析人士说,物流也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问题。如此一来,某些特定的食材例如海产,在某些内陆地区可能面临短缺,因为边界封锁导致运输中断。

在危机时期,出现抢购现象不足为奇:以国内为例,从非典时期“抢”板蓝根到日本大地震时期“抢”食用盐,再到近期“抢”双黄连口服液。这些“抢购事件”虽“轰轰烈烈”,但也并未造成严重影响。不过专家指出这次疫情使零售场所的食品需求处于“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了抑制疫情期间出现的“牛鞭效应”,各大超市现已开始限制人们的购物量。

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也默许了“限购条例”,并缩短营业时间,以此来给工作人员提供更多补货和打扫店面的时间。

美国地区还担忧来自中国的原材料或包装会供应不足,中国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进口国,这些原材料或包装支撑着美国更为广泛的食物链。

不过,供应链专家Daniel Stanton从中看到了较积极的一面,他认为国际供应的放缓会使近年来一直苦苦挣扎的美国农场主和牧场主受益,因为各国现在要大量依靠本地供应商来获取农产品。

保障全球“菜篮子”,食品如何重回货架?

恐慌性采购往往会推高制造商的生产、劳动力和物流成本,然后这些成本又会转嫁给分销商,最后,经销商或零售商可能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此,过度消费不仅给食品供应链增加了压力,也给消费者自身带来了经济压力。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农产品、食品的流通,减少恐慌,不同群体有着各自的应对方法:

生产商:

减少食品多样性,大力生产重要食材

根据供应链专家的说法,即使疫情持续几个月,也不会出现严重的食品短缺,尤其是牛奶、鸡蛋、奶酪、面包和肉类等主食,不过食品的种类可能会减少,因为特殊时期要把生产重点放在需求量最大的产品上。比如英国的莫里森公司已经将其烘焙生产线从17条减少到7条。如此一来,便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物资。

经销商:

食品供应重新分配,由To B转向To C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Morris Cohen表示:现有的供应链系统具有缓冲能力,空货架只是意味着供应存在瓶颈,而不是短缺,只因在家吃饭的人突然变多,那些本要送到餐馆、酒吧、办公室和其他聚会场所的食品要转而卖入家庭。

美国食品经销商SpartanNash的首席技术官说:“食品供应链虽有压力,但目前状况良好。”随着餐馆被勒令关闭,那些餐厅的食材供应商正转向零售客户,SpartanNash也在积极与这些供应商合作,实现食品的重新分配。

来自康奈尔大学的农业经济学家Andrew Novakovic也认为食品供应充足。“虽然美国的食品体系经常被批评为过于庞大和单一,但它的规模和权宜之计,包括农作物的剩余,意味着美国有足够的长期粮食供应。”

供应链是为了应对供应中断等突发情况而建立的,大型连锁超市的供应网络延伸至世界各地,如果一个供应商出现短缺,他们还可以向其他供应商寻求帮助。

尽管农业食品从业人员向公众保证不会出现食品短缺,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不会对食品系统构成威胁。

购买者:

改变饮食习惯,购买“耐用食品”

随着疫情的持续,运输和食品行业其他领域的劳动力短缺可能很快就会成为问题所在。Novakovic说,运输连接供应链各个环节,若人们对食品的高需求持续不减,卡车司机等运输人员又出现短缺,就可能对食品供应链构成严重威胁。

于是为了减缓食品供应的压力,专家和媒体试图改变人们的传统饮食观念,因为“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突然变得不切实际了。专家现在开始敦促人们购买那些保质期长的食品,比如面条、面粉、大米和罐装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不是最健康的,但它们最持久。

当人们储存的食品都变成“耐用型”,消费者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抢购食品的欲望,这对缓解食品供应链的压力也有所帮助。

社交媒体散播的恐惧加上补货速度的短暂减慢造成了这场看似空前严重的食物短缺。但是只要农民还能继续耕作,卡车司机还能继续开车,包装厂还能继续生产和供应,超市还能继续营业,食物缺货只意味着生活暂时的不便。

大量地囤积食物不仅造成食物浪费,还侵犯了更多人在疫情期间获取生存食物的权利。只买在“管制”期间所需的食物,多为他人考虑,理智抗疫,理智消费,我们才能在“特殊时期”正常生活。

注:文/李薇羽,公众号:35斗,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如果你关注网红带货、直播电商、小程序电商、私域流量请私信小编你会获得

电商大咖在线交流 | 行业内幕抢先看 | 1000+情报资料任你挑 | 精选人脉资源池直达手机

标签:

零售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news/59318.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