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建站新闻

产品运营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不同细分职位,在不同的阶段,日常工作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专注于搜索引擎的推广专员,日常的工作就是热点分析与挖掘流量数据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关键词跟踪及优化外链跟踪及交换洽谈;

如果是专注于社区运营的,日常的工作就是查看和管理社区的各种数据与信息最近的社区活动跟进热门话题挖掘及引导社区核心成员联系等;

如果是微博运营专员,日常的工作就是整体环境和自身的话题跟进与策划微博的数据监测话题与微博内容的策划与撰写用户互动活动策划与跟进素材收集等;

如果是,日常的工作就是收集目标合作者针对性地拟定合作方案目标合作者接触合作谈判合同审核后期的合作跟进与关系维护等等。

不同的产品形态的数量指标不一要,周期也会不一样。

比如有些大宗型的合作,一年的指标就个左右,平时会有大量的沟通工作;如果是小型的如广告位,一周都可以几百个。

不同的产品形态,内容也不一样。

如淘宝的商家运营可能不用愁商家数,但可能要做大量的商家与产品评估与筛选商家培训等工作。

还有些小公司或小部门也许不会分得那么细,经常是搜索引擎促销活动广告等各种渠道的都是集中在一人身上,日常也是看着情况而定用哪一种方式,总之手段不限制,只要完成推广的指标就行,所以很可能这个星期在搞,下个星期就会策划一个促销活动。

以上是从职能上来说的,如果按你的说法,那就更难划分。

任何一项运营活动,要经历调研——目标确定——策划——执行——分析与改进这么一个循环周期,或数据分析用户反馈——发现问题——调查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所以像用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基本上是所有的运营活动的必要日常工作,无论是关键词活动还是合作谈判等,因为只有知道用户的需求与变动,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应对,就算是的文案,都是建立在对用户的分析之上的。

还没有从事这种职位的同学,总会将事情想得很单一,但其实许多事情,去亲身经历一次就清楚了。当然也有些同学经历了后,就会说“其实现实和理论的相差很远嘛,就一打杂的”,其实,运营许多时候的确要负责大量的锁碎的“小事”,但如果被这些表面所蒙蔽,以为运营就这样了,那就不对了,那些原理都在那里,但原理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实中抽象出来了,陷进了事实,还要适时的跳出来,才有可能明白真正明白运营的实质与重要性。对运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新书运营制胜(豆瓣)一起系统学运营!

产品不同产品阶段不同运营团队的配置不同,运营岗位的差异会导致大家日常的工作会不一样;这里说一下通行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一信息积累

无论做何种运营,信息的积累一定要够。建议下载各种新闻类,供上班阅读,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种阅读方式只需让你建立印象,速读或者标题阅读均可。

目标:以获取信息为主,如投融资消息热点事件热门话题;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面冒出一些想法是最好的。

推荐软件:,比如你用虎嗅知乎日报今日头条朋友圈等客户端看咨询时,如果碰到有价值,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把它一键保存到里,价值在于稍后阅读,避免深入到某一条有价值的信心里面,扰乱了阅读节奏,或者是工作节奏。在不同设备上均能保存或者阅读。

另外,这个软件对于时间管理其实非常有帮助。

二目标梳理

统计各项数据整理目标,并做适度的分析。比如

内容运营:看看或者是网页价值即昨天上线内容对最终目标目标包括注册,下单,超过等等实现的做贡献价值是多大

用户运营:看看新用户注册转化率,新用户数,活跃用户数,流失用户数,用户订单,等指标

推广运营:看看各渠道过来的流量以及流量的质量如停留时间,访问区域,等等

推荐工具:

:依据这些数据,比对与已有的目标及计划的差距;并做新的调整,整理新的思路;明天今天的目标,然后制定新的计划;

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下新的想法,做一下发散性的思考

整理思路的工具:思维导图,我常用的是;

如果已经是管理者,或者工作当中,协调的角色已经占很大的部分,建议使用::的价值再于跟将项目跟人联系起来,能进行工作预测,制定定时间点,同时能标明优先级,明确每一个项目负责人及完成时间点或者是不同阶段的时间点;对于团队管理或者工作协调价值更大;

优先级排序:

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进行区分,这个可以在印象笔记里记录,也可以在上面的里记录

其实对于大部分运营而言,进步的核心就再于这半个小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昨天的数据表现如何,如果没有数据反馈,定性的指标有没有?如果不通知怎么看数据,学学,百度统计,,不同的岗位应该看什么指标上面也有大致的介绍。如果暂时无法定性判断,用一定的逻辑去判断,运营工作讲究的就是“一切看数据,没有数据看逻辑,没有逻辑看经验”,用一定的逻辑去描述之后,然后记下问题向领导请教!当已有的核心数据已了然于心,思考一下现有的数据指标是否合理,关联的数据指标是什么,如何能提升

如果现有的目标跟计划有差别,思考一下定计划的逻辑与实际运营的情况作比对,把其中的经验用于下一次的计划制定;紧接着就是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一切从源头开始分析:

比如做内容运营,目标通常是/,两者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不变或提高,但是再降低,查看一下各主要页面的退出率及跳出率,以确认内容质量是否有问题;查看一下,各推门内容,推荐内容的点击分布,看是否推荐机制需要改善;等等,不断寻找原因;如果是降低,再发生变化,通常情况可能是内容整理质量在下降,如果降低,增加,有可能是内容吸引力增加,但是内容面对的用户群再变窄;

比如用户运营,拉新的数量跟拉新的成本在怎么变;除此之外的其它数据比如流失率及活跃度需要看趋势;拉新的数量增加减少,成本增加减少,又是四种不同的情况,需要一一分析,是流量质量降低,还是获取流量的成本变高,还是注册转化率再降低,在常规工作中,这些分析只需要对应相应的动作,比如投放活动营销产品更改等;

比如推广运营,各渠道的流量变化趋势如何,之前作为主要流量来源的渠道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是一个渠道有问题,还是多个渠道都有问题,这些渠道最近大的变化是什么,异常动作有哪些;其次是流量质量的变化,当时的跳出率,停留时间等各项怎么变,以及滞后的统计留存率怎么在变,这样都需要分析;

这些数据,无论变好还是变坏,只要在意料之外,就要找准原因;

紧接着是想方法,这个方法,通过需要直接解决这个目标,比如内容是降低了,改推荐机制,优质内容筛选机制;拉新数量降低,拉新成本降低,增加流量需求;注册转化率降低,埋点监测;可能性成千上万种,遇到的问题越多,越有可能积累出经验;

总结:

数据在变化,需要聚焦到某个具体数值的变化;

针对聚焦的问题,提设想罗列潜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问题不清楚的进行数据埋点再回收数据,清晰问题;

大部分的时候,只需要针对最近特殊的动作进行跟踪分析,而不是每天都来一次,提高效率;

经常与领导沟通,或者向其它朋友求教

不断进行目标分解,制定新的计划;整月的目标分解到今天有哪些具体的事情,新的计划需要如何调整,不断更改

已有的指标指标一直在提高,能不能提出一些新的数据指标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今天工作的调整

三晨会

晨会的交流其它

通常用来同步产品进度,运营数据表现,接下来的工作安排等;

晨会的价值再于了解产品及运营的进步,通时也要利用晨会沟通一下自己的想法

四具体工作

具体工作基本都是依计划而定,比如

内容运营产品在线教育

产品早期:

策划内容主题

拉人来生产课程

与潜在的内容生产者沟通交流

自己生产内容

内容修改

内容的包装

内容的推广

产品中期:

各种内容生产激励体系的测试

构建产品机制或者是激励体系鼓励让用户自主生产内容

内容合作

中后期:

推荐及审核或人工编辑

软文撰写盈利

优质内容挖掘

而这其中,不同阶段的运营又做站不同的事:

初级运营

内容素材积累

内容生产时的产品建议汇总

封面等物料的设计如果有专门的平面设计师,则不用

数据汇总

选题及专题制定

内容相关的活动制定

竞品内容汇总

内容推广资源排期

根据数据改善执行细节

……

中高级运营

制作内容推荐标准

审核流程等规划

依据公司要求制定内容的相关目标

依据目标进行分解,包括人员分析

总期早期的内容生产机制

构建产品机制或者是激励体系鼓励让用户自主生产内容

内容盈利机制的探索

内容趋势分析

……

不同产品的内容运营因产品不同而有异;

说到这里,提一下,什么是内容?

什么是内容?产品中可供用户消费并能延长用户停留时间的均称之为内容。用户在不同产品停留并去消费的内容千差万别,所以内容在不同类型的网站上面的展现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新闻博客视频类的网站,内容即是文字图片视频组织而成的可供消费的介质

而淘宝京东类的电商网站,内容即是每一个商品的展示页

等应用商店里,内容即是应用商店里面的产品。

工具类产品中的,可供消费的数据也是内容。

内容的形式依据产品的变化而变,比如对于一款天气类的移动产品而言,内容就是天气阴晴温度紫外线等各项数据,内容运营的角色就是收集各个区域各个时段的天气数据,而相应数据可以通过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接口获得,从技术的层面就可以解决内容运营的问题,所以没有配备专门的内容运营岗。

轻内容

天气等产品数据→游戏道具→赞/喜欢→跟贴/评论→自拍→短视频

内容

百科→问答→商品页面→文章→简历→设计作品/源文件

重内容

网络小说→公开课→视频→自制剧→微电影→电影

以上产品的内容又如何运营?

内容运营需要在意的核心是什么:

生成机制

消费场景

展现形式

传播方式

还有内容运营的具体工作,还有太多东西需要阐述,之后有机会再讲;

依次往下分的,用户运营跟推广运营都只会比这个更复杂!!!有空再来填坑

推荐工具:

:对于运营来说,就行,如果你每天因为电脑卡的问题慢分钟,一年是多长时间去算算,这个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能使用尽量不用,文档写到一半电脑死机简直太正常了,然后云协作也非常的方便

:必备软件,无论哪个岗位,求人不如求已

收藏夹:从设计到运营到产品到创意到营销到素材各类网站的收集

:推荐给微信运营的同事,原创文章不容易,理清思路,慢慢填空;

:管理各运营项目的排期;

谷歌搜索:某网站搜索标题搜索,文档搜索,关键词搜索,相关网站搜索这些功能,必定非常受用;

网盘:

五理解产品及用户

不断加深对产品的理解

尽可能知道产品过去的试错及数据

尽可能知道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尽可能的使用自己的产品,从开始体验用户消费内容的场景,从开始接触产品不断阶段时候的表现,包括登陆频次,使用习惯,向别人推荐产品的说辞

同样的方式去使用其它产品

理解用户

不断的分析用户各项数据,泡用户相关的群,看贴,等了解用户的诉求

推荐工具:

,按标签记录,体验产品按照大类进行划分

六学习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运营?

是懂还是一知半解

早上或者工作期间看一个运营相关的文章就说自己努力了,工作数年人积累的经验,需要细细研究才能了解此中深意;

做产品谈场景,学习运营一样需要谈场景,作者工作的场景是什么,产品形态是什么,产品阶段是什么,产品量级是什么,作者的从业经历是什么,作者的资源经历是什么,而你所处的场景又是什么,所以懂不是知道流量,转化率,标题写的方式,而是要不断的跟现在自己的状态做结合;

实践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执行是一日复一日的

总结

大家经常说四分产品三分运营三分运气

运营是什么是不确定性,为什么有不确定性,因为了解不够深刻,解释不了所以就有运营来解释,其实背后都是一定的逻辑跟数据的,不断的总结,才能剖析背后的内容

积累

比如今天有一篇微信产品的文章,看过受益非常多,能不能把所有微信的资料都收集下来,慢慢研究;微信如此,其它产品也需要如此;

案例:所有转发过万的微博,需不需要收集,觉得不错的营销案例要不要收集;以有的灵感要不要收集

系统性学习:看书,一次二次三次,反复看;

有时间继续更新。

有兴趣可以加个人微信讨论运营相关的话题

我结合实例,从六个主要层面展开,大家都是前辈,我板门弄斧了!

渠道拉新

问:有效关键词如何筛选?关键词排名如何提升?业内刷关键词排名的主要方式以及各自利弊?如何设置马甲?

答:①用工具,对比竞品,筛选搜索指数较高的关键词。

②加一些换评群,每天换—条评论带关键词的评论能提升关键词排名,建议自己先写好评论让对方复制;如果预算充足,可以刷量多热度的词,差不多的下载量,一般在刷量后五天内,关键词排名较为稳定当然也有运气差的同学。

③机刷和真量刷,机刷便宜排名提升快,但比较危险容易被下架;真量刷主要用积分墙形式,比较贵到元一个,但安全业内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④马甲的开发者账号要不同网络也要不同避免误伤主,建议采用两套关键词,马甲和主的产品功能形态要接近方便后续导用户,业内主要采用开机图位推送弹窗等方式导用户。

渠道拉新

问:量大的安卓市场有哪些?付费推广后,如何评估效果?哪些安卓渠道,优化关键词能提升排名?

答:①腾讯应用宝百度小米豌豆荚华为,这几个渠道量大,需要每天查看新增情况主要关键词的排名建议用表,每天记录。

②目前有等合作方式,部分安卓渠道会作弊刷点击率刷下载,后期留存率低等,所在在付费推广后,一定要建表,每天记录各关键词的排名下载激活比率后期留存率等,也要计算单用户的获取成本,筛选性价比最高的渠道。

③目前小米腾讯应用宝可以做在副标题短描述长描述靠前位子,加上热词竞品词,其他安卓渠道都是看钱说话做不做无所谓。

产品指标数据

问:哪些数据指标需要每天查看?第三方统计工具友盟的业内常识?日活上升缓慢甚至有下降趋势,该抓取哪些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的展示形式有哪些?

答:①各渠道的每日新增日活留存率,这三大数据指标要每天看记录没有刷友盟的可以从友盟中查看,反之,请让你家技术在运营后台加上相应功能。

②日活数据线最好不要降;每日启动分布一般晚上点达到最高峰;留存随时间变化线,是曲线顺滑下降最终平稳;地域分布机型分布用户单次使用时长用户日启动次数,请参考各大应用市场最新发布的数据报告刷友盟也请专业点!

③查看近期新增曲线是否降低,新增减少会导致日活上升缓慢;把日活拆分成日活各安卓渠道日活,并绘制日活曲线,查看原因所在;直接看友盟—错误分析—错误趋势,有可能是近期技术问题,导致产品不稳定很多情况是,技术自己知道出了,但不说,最终运营背黑锅。

④建议用黑底白字的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依情况而定。

产品功能层面

问:下载-注册-完成注册,各步骤的流失率如何计算?发现异常数据,该如何找原因?如何推动优化产品?如何用友盟,读取产品各页面的访问次数占比停留时间跳出率?

答:①下载—注册这一步的流失率其实没必要计算除非是付费推广,注册—完成注册这一步可以从运营后台导数据没有此功能的,请找你家技术加上

②图中,未完成注册的新用户占比达到%,某几天甚至有%。这样铁定会影响日活增长,运营需要有数据分析的能力,更需要有不怕得罪人的魄力。

③问题如果会影响产品主功能的使用,就不能妥协必须让产品技术马上改。问题如果不是很紧急,就交由产品经理排期,但你也要定时盯着。④友盟可以按安卓版本号,查看各页面的访问次数占比停留时间跳出率,发现异常数据,要告知你家产品经理。

运营后台层面

问:社交类产品,图片审核过程中,不合规的图片占比如何计算?主要原因归类分析?运营后台层是否有可改进之处,可提高工作效率?

答:①日常图片审核过程中,要每日记录不合规图片的比例运营后台要有相应的统计功能。

②日常记录原因归类,图片不合规主要集中在哪种情况下;结合竞品,查看自家产品的图片上传步骤提示文案是否合理;加用户为好友,听听他们怎么说。

③运营后台日常使用过程中,哪些功能是高频使用哪些功能是鸡肋。需要定期整理运营后台的需求文档,主动推动技术改进运营后台。

用户运营层面

问:哪些渠道可以听取用户反馈?核心用户线上活动的获奖用户该如何运用?如何有效筛选用户反馈,告知产品经理?如何用户分层,推送不同信息?流失用户召回的各种方式的利弊?

答:①产品内的用户反馈渠道主要应用市场的用户评论,定期定性进行用户访谈不能不听用户反馈也不要盲目的听。

②建立各类用户库记录用户资料多渠道联系方式,定期维护。

③把用户反馈分类整理,交给产品经理注意保留原始反馈记录。

④新注册用户长期活跃用户需要进行用户分层,推送不同信息。

⑤根据你家产品的注册方式,选择相应的用户召回方式这块比较复杂,我实际操作过多次,大家可以找我细聊。

最后,都说对上管理是门艺术,大家有哪些心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啊,这个回答是来自我的知乎专栏文章:每天都说自己做运营的,那你到底是在做什么嘛?知乎专栏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关注,受到关注的前提就是自己先做点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儿来。运营行业就是一个经常被人说要重新颠覆的一个行业。运营从互联网接入中国开始就出现,而前期的运营被人看起来也是一个打杂的工作,而随着近几年运营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被人们重新记起来运营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岗位。而现在的运营体系又是一个撑不起大家推敲的岗位,你说运营的范围太广了,我不知道你具体是做什么的?

你说你是做运营的,那运营的种类那么多,你具体是做哪个的?比如你每日需要干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在这家公司的地位是怎么样的?你的薪资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你都需要回答。那下次再有人问你你是做什么的?你应该可以这样回答:

我是做互联网运营的!我的工作就是推广产品,拉来用户!我的目标有三个:流量转化和粘性。

我工作的第一要义就是推广我们家的产品,进而找到使用我们家产品的目标用户。

作为运营人,我们每天都在做着文章编辑推送活动策划商务合作,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产品让更多人知道嘛。这个“更多人”其实就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那做这个推广其实每天都在干些什么呢?

确定目标用户是谁?

目标用户是你接下来一系列运营策略的落脚点,如果连自己的用户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运营人,是个伪运营,也是一个在混日子的运营人。

找好定位:这个就更好理解了,定位是建立在自家产品对用户痛点满足的基础上。产品要最大程度解决用户痛点,就要根据定位制定解决办法。比如,解决的痛点是能不能买到票,管你想要什么按钮好看啦,排版美观啦,购买方便啦。比如小宇哥的公众号定位是:为岁的产品运营人提供一些运营干货。这些都是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而做出的定位。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的是类似小猿搜题这样的工具,你满足了学生找题需求,但你的对手可能是“家长担心不费功夫得来的东西孩子记不住,没有学习效果,而根本不准他们使用”,那么你的定位不妨是“帮助加深知识点理解与印象的学习工具”,拍题只是一个获取信息的技术性入口,起不到壁垒作用,经营知识点是才你的关键业务。同样,如果将对手视为“家长觉得有了这个东西他们就没有存在感了”,那么就可以定位为“加深亲子关系的互动学习工具”,像信用卡那样分子母,孩子独处的时候搜了什么题,妈妈的上会有记录,孩子和妈妈可以一起来学做这个题,专门提供给妈妈一套更利于亲子沟通的解题方法,更告诉妈妈关键知识点是哪些,当他们相处的时候,比如检查作业的时候,妈妈就可以把这些孩子曾经不会的题拿出来考考孩子,这样就可以树立妈妈的威信并能一起愉快地讨论该题了。

不论现存市场还是新兴市场,瞄准不一样的对手,就会有不一样的定位。所以,先确定对手。

提炼差异化价值:

既然是“差异化”就意味着一定有一个对比,对比的就是对手,这是现存市场的品牌竞争范畴;对于新兴行业,差异化则表现为用户过往体验的差异化,比如出来时,它的对手是笔记本电脑,差异化则是相对笔记本电脑体验的差异化。任何领域的产品,不管再新,一定可以找出过往体验。所以,先确定对手;

寻找洞察:洞察分市场洞察和沟通洞察。

我认为市场洞察的关键不是回答用户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或者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而是去探究用户为什么不用你的产品,他们对什么不满意,也就是找出你的对手。乔布斯说他从来不做市场调研,听起来似乎有点狂妄,而顺着这套思路去理解,用户告诉你他想要什么,那只是告诉了你他的基本需求,这并不代表用户会为此买账;相反,我认为市场调研的用处在于摸清楚用户不喜欢什么,即他们接受某一产品的阻力是什么,即你要弄清的对手,而这一点是很容易表达清楚的,一旦解决了这个对手问题,则是在满足了需求之上得到更进一步转化用户创造有实际商业价值产品的机会,这是确定对手的价值所在。

沟通洞察就跟创意比较相关了,其本质在于找到一种更利于说服用户的表达方式,既然是说服,那一定涉及到要去化解用户心中那个阻力,这个应该好理解,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总而言之,先确定对手。

运营策略:

只要明确的对手,策略就是解决对手,并达成某一目标的路径。在路径之下,再去拆解一步一步的战术方法。所以,先确定对手。比如,滴滴刚出来那会儿,你觉得滴滴的对手是谁?是快滴吗?个人认为第一对手是用户的旧习惯,第二对手才是快滴等其他打车软件。前者是“势”上的较量,后者只是“术”上的比拼。对滴滴等打车软件来说,第一要解决的就是用户习惯的问题,包括司机和乘客。说实话用滴滴打车的方便性并没有比上街拦车或呼有质的改变,对司机来说收入也没有增加,反正供不应求。所以滴滴们一开始就用了大量的人力线下一对一说服司机补贴来培养用户习惯。这可能是滴滴们在短时间内获取用户唯一有效的方式,只不过补贴这种方式技术含量太低,大家背后都不缺资本,所以才导致后来打起来了。资本方一看,虽然打起来了,但却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打,打打架还能造影响力,一举两得,那就豁出去使劲打吧。想清楚这一点,花再多钱补贴都没问题。现在的共享单车摩拜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做运营的目标有三个:流量转化和粘性。

一切无目的的运营都是耍流氓的,做运营首先要确定目标。现在的互联网运营工作几乎都是围绕:流量转化和粘性三个大目标而转的。但是在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目标又是不同的。如果你来接手一个产品的运营工作,首先你的脑子要很清晰的一点就是了解清楚自己家产品是处于哪个阶段的。我们一般讲一个产品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摸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做运营的小伙伴都清楚的。如下图:

我们主要可以将每个阶段的目标都可以罗列清楚,以后小伙伴们可要记住产品是哪个阶段对应的是哪些目标了。

启动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产品来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找到用户痛点,做好功能分析,迅速上线验证,种子用户认可。

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或者步骤:

●通过市场调研的方法找到用户痛点;

●根据用户需求,做好需求分析;同时建立自媒体通道,为种子用户和后期运营打基础;

●迅速完成原型,做好设计,快速开发,做好产品测试,保证用户体验;

●获取种子用户,跟踪并做好意见反馈,做好数据分析,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体验,以获得种子用户的认可。

比如现在的很多初创型公司的产品。

成长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产品来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获得用户,转化变现,建立品牌,名声远播。

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或者步骤:

●利用前期积累的种子用户迅速推广,扩大影响力;

●加强运营团队建设。主要围绕运营展开工作,一方面做好拉新,促活和留存工作;另一方面搞好品牌建设;

●继续建设好官方自媒体通道,同时与外界媒体保持联系并搞好关系;

●做好数据分析。用户方面要重点关注用户留存率,日活跃用户数量,月活跃用户数量,以及付费用户数据和每用户平均收入等数据;推广方面要重点关注推广渠道数据,根据数据优化渠道组合;品牌方面要重点关注百度指数等等数据;产品方面要重点关注页面访问数据,跳转数据,访问时长,用户使用路径等等方面;关于数据方面要关注的指标,比如现在的共享单车摩拜小蓝单车等等。

成熟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产品来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活跃并维系好老用户,同时保持新用户增长,继续稳定地实现创收盈利。

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或者步骤:

●活跃并维系好老用户,主要利用运营手段,采取激励体制激活他们;

●继续数据分析以及产品迭代工作;

●继续做好用户转化变现工作,进一步提高营收能力。

比如现在的滴滴微信今日头条等等。

衰退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产品来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尽力做好用户回流工作,同时更新产品线,寻求创新和转型,以求解决用户新的痛点,从而继续占领市场。

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或者步骤:

●想办法了解和触达流失用户,然后通过运营将他们最大程度的回流;关于用户流失数据的分析;

●继续做好其他方面运营工作,数据分析方面重点关注回流率;

●关注竞品的动态,做好竞品分析,借鉴竞品模式,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求从竞品手中抢夺用户,或者不被抢走用户;

●进行市场调研包括竞品分析,寻求新的项目机会,或者更新产品线,想办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新需求的目的。

比如现在的猫扑人人网贴吧等等。

以上四个阶段的运营目标归根到底都是在流量转化以及粘性身上,所以你运营终极一生就是流量转化以及粘性。

运营不是拿来重新定义的,他也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我们在推广自己产品拉来用户的手段而已。所以那些整天说要重新定义运营,和那些成天只问运营概念的人,我们首先要反问他:你做过运营嘛?

关注艺林小宇知乎

文字丨艺林小宇,资深运营自媒体人,多个运营专栏作家,如果你也是岁的产品运营,这个公众号适合你:艺林小宇,新书《全栈运营》即将上市!

另外,请直接在小密圈搜索:【全栈运营修炼】即可加入运营大家庭一起交流学习!

总:

策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

分:

运营管理:运营推广营销。

祥:

运营。了解自己产品特点和用户特点接收提取用户意见提出产品改进意见;内容策划审核推荐;商业节日活动策划,并配合营销推广的活动;有时候还要进行页面的设计文字主题布局等;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处理展现报表访问数停留时间交互度退出率搜索分析营销分析竞争分析用户行为分析。

推广。平台推广合作推广。要分平台类别渠道类别,最后还要有推广效果评估。

营销。技术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等广告投放面向用户的公关面向业内的公关。最后还要有市场研究报告和营销效果评估报告。

本文作者从招聘网站上,选择了几个跟商业产品运营相关的岗位职责进行解读。看如何从,转型商业产品运营?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专栏作家:专栏作家:@

写这篇文章的几个原因:

网上几乎没有看到关于商业化产品运营的相关干货;

产品商业化是互联网红利逐渐衰退后企业生存的一个必然选择;

声明商业化产品运营是日常会接触也不是那么难的工作,未来转型的一个好方向。

从事商业化运营一般需要具备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因此校招生和工作年限较低的运营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导致这个岗位的群众基础不如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等广泛,显得愈发神秘。

我从招聘网站上扒下来商业产品运营相关的几个岗位职责进行解读。

“规划商业化活动投放节奏,负责运营活动设计及开发推进,对流水负责”

这条招聘文案可以看出几点:

了解商业活动投放

朋友圈常见的裂变课程,活动设计开发阶段就要做好上线后的运营推广准备。种子用户第一波推广,各大微信群第二波推广,微信公众号第三波推广,大第四波友情推广,软文投放燃爆话题引导自传播。如果具备这些经验,也可以做相应的复制。

商业化活动投放,不变的是活动目的受众定位渠道选择品牌展示创意设计上线推广舆论监控及分析复盘。多的是对的把控,每一波推广需要多少成本,每一个关键动作带来的价值,预计带来多少收益,关于金钱的细节把控会更高。

一些在大集团公司做过运营的伙伴,在活动开发上线前,其中一个主要工作是内部资源梳理和排期。比如:集团内有多款,还有一些网站公众号矩阵,你需要根据产品上线推广的时间,以及希望在哪一天达到一个峰值,跟这些产品线预约资源排期,并根据可以申请到的排期制作相应的推广素材。

运营甚至所有人都没有针对这次活动占用的资源进行一个商业测算,而把这样的资源协调视为内部的常规支持。

到了商业活动推广,每一次推广,都要做精细的结算。你使用集团内一款其它产品的首页,这个给外部广告商投放是什么价格,或者价值是多少,你就要计算清楚。

比如:之前我负责一款的运营,这款还未接过首页的广告,但是公司的市场部门希望用这个,希望我们给他们一个报价。

正好上有为我们自己产品微信公众号导流的广告,我根据这个每天导流过去公众号多少人,根据该类型公众号单个活跃用户的价格,以及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后续注册转化,算出了一个初步的刊例价,在此基础上稍作上调,就是我给市场部门的报价。

商业活动投放不难,但是你要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在你掌握的众多资源里进行选择。选择的基础是数据支撑,但数据又不能仅仅依靠对方给的数据,自己要多方求证。

做过活动运营,懂原型需求可以跟进开发

做过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的伙伴应该用过做过活动原型图需求文档撰写以及活动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的跟进。其它岗位如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或多或少也要自己做一些小活动小的设计图。所以这些模块是完全可以复制过来的经验。

我确实也接触过工作年还不会用的伙伴,他们用来做图,工具真的只是帮助我们提升效率的一种手段。俗话说的好“技多不压身”,所以,掌握多一门工具,也是在为自己增值。这部分属于运营通识类内容,不做赘述。

具备一定的资历,做过指标拆解,能对业务数据负责

当拿到一个很大的业务指标之后,你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对指标进行拆解,拆解到每个小组需要完成多少占比,具体拆分到每个人负责哪个数据指标。

现在最困难的就是听到领导大手一挥说:这个月完成个亿,你一听立马猴急,要跟领导巴拉巴拉说这不可能,那很困难之类。你不开心,领导也不开心。

运营一直走在业务最前线,刚入行时,可能还没有太多指标概念。比如:做社区运营的伙伴,看着用户很活跃,自己也玩的很开心。慢慢的,等你上手之后,公司对社区的发帖量,每个帖子下的回复量都有了要求。进而到了商业化部分,你的每个帖子可以为平台带来多少收益,这个社区的流水需要你来制定和背负了。

所以,当拿到一个指标后,不要着急,先去拆解。比如:这个月的指标是个亿,根据平台目前的流量,可以保底做到,重点是在此基础上的增量怎样完成。你需要去梳理平台上现有的还未被充分利用好的流量,以及平台可承接的新的变现项目。

第二个好说,基于平台的属性去找到这样的项目,重点在于第一个,也是最能体现运营能力的地方。你要梳理可以提升流量价值的地方有哪些,这些地方用哪些手段可以提升流量,需要哪些支持,团队里的谁更适合,这些都要你去思考。

这并不代表你要做一个团队负责人才能做这些事情,运营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问题拆解能力以及后续的资源协调推动能力。

除此之外,通过产品关键环节优化,市场投入推动完成流水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

“对数据敏感,能基于曝光点击转化等数据发现广告主投放问题并进行优化”

这条招聘文案可以看出商业化运营对数据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也无可厚非,企业能活着就是要有钱,跟钱相关的每一个点都很重要。

据我所知,很多运营伙伴在初期是不看数据的,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杂很乱,不知道做了哪些贡献,数据跟自己好像也没有太多关系。

我今年带的一个应届生就是,每天来了之后,他首先会处理一些昨天计划好的工作,我就告诉他,要先看数据,各环节有没有异常,然后再去具体开展工作。如果数据都不对,你去做的执行工作,只会事倍功半。

数据驱动运营工作的类数据及其应用价值:

业务数据

用于监测业务进展和健康度,如转化率付费用户数销售额流失率等。业务数据是这三类数据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基础的数据。

最为核心的意思是,只要有了业务数据,我们就可以做日常的用户触达工作,比如:你针对某个环节流失的用户做粗放的召回。但是这个数据又很基础,因为你不知道流失的用户有什么特征,无法精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去做触达。

用户行为数据

用户发生的动作,用于对用户特定成长路径用户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如新用户进入产品后的整个体验流程,用户对某个特定功能的使用情况。

单纯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没有参考意义的,只有将用户行为数据和业务数据关联起来,才能知道用户对某个功能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增加业务量。

比如:通常付费的用户都是进入产品后,先去完善个人信息的用户,知道这个行为数据之后,就可以引导用户去完善个人信息。

用户基础数据

用户基础数据,其实就是用于描绘用户画像,给用户打标签的个体数据。性别年龄地区喜好职业等。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基础数据一定是最后关注的数据,因为一来要积累足够的数据样本才能搭建起用户画像,初创公司没有这样的用户体量。

二来这些数据是提供给运营做精细化运营使用的,初期谈不上精细。但是当企业慢慢成长起来,希望做好运营体系建设,基础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们接了几家广告商,每个广告商都放在首屏位一天进行测试或者都进行同样量级的用户进行测试,发现几家广告的曝光率差不多。

但是广告的点击情况最好,广告的转化情况最好,那么就要去分析,你定向展示的用户群体和广告的吻合度,广告的素材是否更有让人点击的欲望,广告给产品用户带来更有效的价值。

进而决定,在哪些位置,给哪些广告商,怎样协助广告商进行曝光和流量转化。以上这些主要依赖价值的计算,以及的计算。

“对互联网广告的系统和产品逻辑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了解互联网广告主的推广需求”

这条招聘文案下,我更想给大家梳理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广告生态,很多人都听过,这些都是收费方式或者互联网广告的付费模式,所有这些付费方式都嵌套在互联网广告生态之下。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广告主:希望为自家产品做广告的人。

媒体流量主:广告承接的载体。

广告商:撮合广告主和媒体生意的人,俗称中介。

受众:消费广告的人。

早期,广告主会找到一些流量比较大的媒体平台,但是平台流量较小但是用户质量还不错的平台就被忽视了。这些长尾平台数量多,加在一起流量也很大。

于是出现了,它们充当中介的角色,将所有媒体平台都收入麾下,广告主希望做广告,只需要跟谈价格。

这种模式,帮助小众平台获得了收益,也降低了广告主四处找媒体的工作量。但是有一个问题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鱼龙混杂,广告主挑选媒体平台的工作量又上来了。

而原本最有话语权的媒体平台没有了话语权,定价和合作规则都有来制定,广告主发现投入产出越来越差,自己拿到的都是一些长尾的流量。于是,出现了。

不仅将所有的媒体平台招致麾下,也将吸纳过来。除了广告主会在上寻求广告位,不同家的为了提升自己的流量,也会购买广告位做宣传。

和最大的不同是采用了“实时竞价”,比如:按照点击付费购买同一广告位,我比你多出元/点击,那我就可以拿到这个广告位,而且可以基于实时数据表现,决定是否及时停止该广告位的使用。

看上去这个模式已经很完美了,但是现在又逐渐出现了很多家,并且广告主只能基于位置去投放,这些位置都是“看上去”比较好的,但背后有哪些用户,群体是否和广告目标受众吻合,都不得而知。这时候,诞生了。

,需求方平台

在中,数以万计的广告位的概念消失了,不用广告主去万里挑一找广告了,因为每个广告位背后都对应了一批具有特定属性的用户,广告主买的不再是广告位,而是目标用户。

作为广告位,你需要什么样的用户,需要多少,系统会自动匹配。这个背后还有一个,数据管理平台,自己可能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程序自动化,就需要接入外部的数据,怎样获取数据这些,这里就不展开了。

“负责商业模式的创新,探寻新的收入增长点”

这一点是真正的商业产品运营要去深入探索的事情,也是跟以上所有要求差异化最大的地方,看上去这更像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这也是产品运营和其它运营的区别。

在一家成熟的企业里,他们可能不会轻易尝试商业化,因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产品也有自己的调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做商业化,做什么样的商业化尝试,都是需要反复思考的。如果决定做商业化,怎样在不干扰现有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商业化并进行验证,需要运营去思考。

商业化并不是一个很虚的词,降维来说,比如:你们家是一款查天气的工具类,有一个做防晒霜的广告主希望在你们产品上投放广告,你要考虑是否基于天气情况用户所在地区性别等做定向展示进行效果测验。进而推进这条广告的正式上线,这也叫商业化。

总的来说,目前常见的商业化运营的方向有以下几个:

会员型

会员型和增值服务型是有直接差异的,比如:最近几天出来的淘宝就是会员服务,小黑鱼的会员服务等,整个服务的起始点就是购买会员。

如果你把会员这个概念理解成为一个平台,那么所有的玩法都是建立在拥有会员的基础之上的,商业产品运营需要思考怎样刺激用户购买会员,更直接的就是思考会员体系下,你们能够提供哪些有吸引力的服务。

朋友圈的微商就是会员体系的教科书式的案例,不断发展二级三级会员,形成多级分销。你发现没有,可能作为微商,你一片面膜都没有卖出去,但这并不耽误你赚钱。因为你可以发展你的下一级会员,他们购买会员的费用会抽出一定比例给你。

我之前从做过+粉丝的公众号,有一段时间我比较着急营收,于是做了一个会员活动:所有付费的用户,都可以加入一个群,在群内给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但实际上后续的服务没有跟上,遭到用户大量的投诉。

吃一堑长一智,我降低了收费门槛,将%可以提供给大家的服务明明白白写出来,在后续的服务过程中,我通过会员折扣的形式,再引入新的具有消费属性的知识内容引导用户购买,这样的转化效果更好。而且会员会感觉到自身的尊贵感和身份感,间接吸引更多人申请加入会员群。

对于会员型的商业运营,可以从用户激励体系用户模型搭建积分体系等着手去学习。强调一点,会员型的商业运营,并不是一次性的运营,而是在用户未成为会员,以及成为会员之后长期的服务过程中,针对可挖掘的点,以会员作为分界线进行定向运营。

价格策略型

价格策略型的产品更多是平台型产品,比如:去哪儿网融等,本身并不售卖产品,但是他们通过全网数据的比较,给用户提供最符合用户条件的商品,从中赚取佣金。

简单一句“给用户提供最符合用户条件的商品”背后隐藏的是商品的属性销量好评价格以及商品背后的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成本。如果你直接把广告投放最多的产品呈现在用户面前,显然是不合理的,用户会离开你们的平台。

我在去哪儿做运营的时候,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查看我们的包房酒店的库存和价格,如果发现我们平台上检索到的某家酒店呈现出的最低价来自携程当时还未合并,就需要及时做调整。调整的方向可以是我们自行下调价格,可以是推进商务跟酒店沟通,可以是调整搜索策略。

策略型的商业运营,对搜索推荐数据驱动反作弊产品逻辑思维等有一定要求,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广告投放型

广告投放被称作是最粗暴的商业运营方式,但实际上广告投放没这么简单。曾经有位做商务的伙伴跟我聊:“做商务,可以不动数据,可以不动业务,重点是会吹,把自己家的资源给广告商,这还不简单。”

事实上,有很多企业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考核一个广告是否接收的维度只有一个:钱。

我们是运营,运营需要懂业务懂数据了解我们的用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单单再只看钱,我们要看广告和产品调性是否一致,我们产品的用户是否是广告受众群体,怎样展示会不影响用户体验不影响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

曾经做过几次广告接入,最早的时候,我也不是很懂。对方说,在我们产品的上放一天他们的引导下载素材,同样在他们的上放一天我们的引导下载素材。

最终发现:下载量很少,甚至原本这个平均每个用户一天原先的有次左右,放上这个素材之后,只有不到次。

后续我们再次合作的时候,联合做了一个活动,将两家产品最核心的服务提现在页面,引导用户分别在两款内完成指定任务,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两家一起推广这个,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做广告型商业运营,最重要的是了解广告主的需求,以及怎样将这个简单直接的需求向着容易被用户接受的精细化的方向推进。

增值服务型

增值服务是在现有业务较为成熟的条件下,提供给部分特定用户专有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是购买得到,也可以是通过完成指定动作得到。

这里就要对商业化的概念做一个扩充:不仅仅是直接拿到收益的服务才叫商业化,有时候引导用户完成指定动作也可以间接获得收益,典型的如百度推广,平台基于用户的广告点击情况对广告主收费。

互联网上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超过%的需求,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增值服务。像白领们经常会去全家买东西,有时候这些便利店为了清理一些非热门商品,在你结算的时候说:“加块钱就能换一瓶饮料”,这些就属于增值服务,是每个人都需要吗?

不是的。

随着消费升级,总有人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比如:脉脉会员,彰显自己的身份,增加添加好友的上限;比如:印象笔记会员,增加存储空间图片搜索等服务。

这些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这些增值服务和产品本身业务没有冲突,是在现有业务上挖掘和衍生出来具有可拓展性的业务。而且增值服务可以丰富产品的场景。

电商型

我们常常惊讶于一些企业常年亏损还能持续拿到融资甚至上市,原因在于他们在流量方面有持续造血的能力。

我曾任职的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当时我参与多款工具类的运营,这些工具类的主要作用是提升集团流量池的深度,进而将这些流量导入集团内其它电商产品线。

工具类产品做电商变现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场景化个性化。

因为工具产品独有的属性,这些用户很容易被定义,我们知道他们可能会喜欢什么,他们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可能会去购物。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用户的个性化特征,进而做到千人前面的电商推荐。

比如:在用户背单词的时候,推荐一篇文章,告诉他怎样更有效的背单词,文中可以推荐一些背单词时候的设备如台灯降噪耳机记事本等。电商导流不是简单跳转或者唤醒电商,有更多可以内容化的部分。

每个人都有消费的欲望,如果能将已有业务和电商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提升产品的想象空间,为产品场景拓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于商业化产品运营,我个人认为门槛不是很高,其它领域的运营经验同样适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多关注行业内的相关案例,每个人都可以做商业化尝试。

作者:,微信公众号:产品运营,一个产品运营菜鸟。曾在百度美团去哪儿从事产品运营工作。希望将点滴积累记录成文字,给需要的你作为参考。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基于协议

原文链接:从,如何转型商业产品运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借鉴了一下的思路,说说我这个产品运营的具体日常工作有哪些。

我们的产品是一款针对于淘宝卖家开发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就是分析会员和发短信,叫做淘喜欢。

不同的运营发展阶段,日常工作情况是不一样的。

前期

了解熟悉软件的功能模块和所有操作,具体功能。

负责淘喜欢的售前咨询,售后服务(主要是指功能咨询和操作步骤)

中期

制定淘喜欢的整体功能框架,进而撰写淘喜欢功能文档。

运营淘喜欢帮派,以及负责执行淘喜欢活动。

和淘宝小二合作,以官方活动的形式来推广淘喜欢软件。

后期

策划淘喜欢大型推广活动,执行评估活动效果。

给新来的客服培训软件功能和售后服务,安排客服工作。

形成自己的运营理念,梳理运营框架。

新财年

整合个产品的售后团队,梳理话术体系和服务流程。

制定专员团队的考核制度,以及带领团队完成部门业绩和服务指标。

和淘宝官方争取资源为产品引流,通过官方合作直接提升产品的销售额。

不同的运营细分职位,所负责的运营事宜是不一样的。

售后运营

主要负责回答解决用户的软件问题,定期回访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

配合活动接待用户参加活动事宜,解答活动规则和引导用户参与活动。

收集用户的软件需求和提交的,整理用户问题汇总成教程贴方便用户学习。

活动运营

主要负责和淘宝小二搞好关系,为产品增加外部流量。

根据业绩目标制定活动方案,执行活动为活动效果负责。

分析总结每次活动的效果,改进产品同时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负责产品页面的宣传和推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运营经理

负责管理所有运营人员,包括售后运营和活动运营。

制定产品的年度业绩指标,拆分到季度月度,为指标负责,制定运营方针。

梳理话术体系和服务流程,制定专员团队的考核制度。

和淘宝官方争取资源为产品引流,通过官方合作直接提升产品的销售额。谢邀,现在终于有空来好好回答这个每天都在从事的工作了。以下部分是我的工作总结感悟,部分是从付费课堂学来的,可以一起探讨。

先说说我的工作时间构成吧:

%每天接收各种信息,特别是热点信息,找到产品与其切入点

%内容生产创作:包括文案内容配图配乐整体策划

%数据分析和策略调整

%像一只喵一样协调沟通各方神圣,争取资源,寻找更好的运营工作方法

%写和工作汇报

周末学习和研究竞品,把玩各类

接下来说下一个产品运营需要的素质高效工作方法运营思维

一你需要掌握的产品运营的三个工作方法

新鲜事物足够的敏感度--追热点借势做营销

比如最近的洪水淹城一点都不能少事件,你找准了切入点,能抵过平时一周的数据

对用户有洞察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典型用户,自己感受产品优劣,找感觉

文案的沟通表达力感染力--让用户感兴趣;给用户传递价值;让用户惊奇

二如何理解产品运营并具备初步运营思维?

考虑某个运营目标价值最大化是什么样的状态?--你的高低值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状态需要满足怎么样的条件?--运营手段

怎么避免对用户的骚扰?--用户需求把握用户肖像精细化运营策略

运营主体越复杂对运营的要求越大,面对用户的体量,多投放渠道或产品展示渠道,产品的审核标准等,都使运营考虑的东西要更全更细

如何理解运营并具备初步运营思维

拆分运营主体价值点,怎么样达成每个价值点?什么手段?语音信箱的三个要素:发音人背景音文案

流程化思维:

访问数量来源构成

访问到进入课程的流量转化入口展示

订购转化文案

粘性用户反馈,继续订购使用

精细化运营:

老用户和新用户不同的行为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不同行为与诉求关注点

用不同的服务手段来服务

最终实现运营价值的最大化

三成为一个高级运营的路径

一家公司运营部工作流程个大环节:进一步探讨可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故事,一起称为更优秀的产品运营。

制定策略侧重点往各个方向发散:线上/线下进度和节奏重点抓哪个数据-增长?留存?活跃?转化?

评估产品形态工具类-体验产品驱动运营;社区类-运营权重大;媒体类

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种子期初步发展成熟期衰退期;相关的数据分析

分解指标,规划工作明确关注指标的拆分

当前流量构成-新/老占比拆解当前已有渠道拆解当前已有渠道可优化的点寻找和开拓一些新的渠道和途径-网站合作广点通自媒体互换

具体的工作任务规划每个月完成什么事情;需要得到的资源钱怎么用

执行落地,达成目标写文案做活动客服用户维系第三方渠道引流着陆页接住用户

检验数据调整方向:评估成果是否达到预期

向迭代要数据;向数据要迭代

四从新人到高级运营应该突破的瓶颈

是否有能力贯穿全局,自己所在的格局。初级的运营只能关注执行层面的东西

让自己在某一个层面可以做到合格,并且有较强的执行力

基础内容的生产:微博微信图文活动策划内容加工推广

让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得出类拔萃,并且对结果负责。

文案转化率全行业推广渠道数据检验&;方向调整

住复杂项目,建立大局观。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资源分配

对于行业的认知

资源调配统筹安排管理经验大量项目经验决策为独立项目负责

围绕大目标去制定策略规划工作对产品的宏观性知识有认知。

希望可以帮到你。本文如转载需经我许可,未授权将追究相关责任。

究竟什麼是產品運營?產品運營的日常工作都有哪些?

如果說把產品經理比做一個從零到壹的過程

那麼產品運營就是讓這個產品從壹走到十的過程

忘了說,滿分是十分

在日常針對一個產品的運營活動中,會有很多新入職新上手的朋友對產品經理與產品運營二者所負責的東西不是很清晰,甚至最終得出產品經理就是產品運營,只不過前者是後者的老闆。

自我從業以來,很多求職者都會問到我這個問題,如果從一個大概的角度來說,其實產品運營所負責的工作中,數據的分析,產品的迭代與跟進,對目標用戶的跟蹤以及都是日常工作中所需要負責與了解的內容,可能因為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公司相關板塊的優先級有高低之分,但其實大體的工作內容都是這些。

可能會有經常數據的時候,也可能會有和交流到夜班的時候,但是這樣做的原因都是因為產品運營是為了產品所服務,而在這個為了產品服務的過程中也需要經常維護和用戶之間的關係,盡自己能做到的一切,調動整個團隊來為了產品服務,最終做好產品需求與產品落地的連接器。

最重要的一點,不要以為產品的運營只是發一些廣告,寫一些文案,做一些設計,或者去協調三者之間的關係就好了,其實在工作中更多的時候是對著產品的數據不斷的分析,改進。

現在網路上很多人都在炒社會化營銷的這個話題,那麼如果我們用社會化營銷的奧義來解釋產品運營需要做的事情,其實是這樣的:

社会化营销的奥义在于:用好产品留住粉丝,用好内容吸引粉丝,用好渠道得到更多粉丝……

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是用好產品留住粉絲,而產品運營的工作職責則是用好內容吸引粉絲,用好渠道得到更多粉絲,之後則可以不斷用自己所累積的經驗和資源去為產品們做好服務,最終實現那一個從壹到十的過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内容建设需求提炼活动组织如何与研发建立良好合作个部分讲。

首先,什么是产品运营?个人观点,产品运营就是吸引用户使用产品并促使用户持续产出符合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行为和内容充分挖掘和发挥产品核心价值的一系列运作。例如对于社区产品来说,一定数量的人群在某种形式的网络空间内持续产生互动和内容,就形成了社区,社区运营就是吸引用户加入社区并促使社区用户持续产出符合社区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互动和内容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区价值的一系列运作。

其次,产品运营的工作具体有哪些?在我看来可以分为内容建设市场推广活动策划用户维系数据分析规则维护竞品调研需求提炼项,但它们在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不同的用户群体侧重也不同。如新产品上线推广阶段,内容建设和市场推广是重点,产品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用户维系和规则维护的比重将逐渐增大;对来说用户维系是一项主要工作,对于资源下载产品就要更注重内容建设和规则维护,面向学生群体和面向群体的社区产品,运营重点也各自不同。

一内容建设

标准建立:产品的价值观,由其承载的内容体现。

什么样的内容是合适的,希望产生的,什么样的内容是不合适的,应该排斥的,在产品上线伊始甚至产品策划阶段,就应该达成共识,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它将是运营人员未来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会通过产品运营传达给用户,并随着产品运营不断深入而日益清晰完善。

这也是我主张运营人员应该在产品策划阶段就加入产品团队的原因之一,运营人员只有深入了解产品的来龙去脉,充分认同产品体现的价值,才能正确地建立和把握标准并在运营工作中灵活地实施,否则只能做一个机械的“裁判员”。

内容初始化:运用技术或人工手段填充一批符合标准的内容作为产品冷启动的基础。

没内容的产品是个空壳儿,不利于产品推广,用户来了也会不知所措。通过内容初始化,吸引用户访问,快速树立示范,便于市场推广,渲染产品氛围,典型的例子:建立一个论坛,需要划分版块对内容主题进行细分;论坛开设新版,需要提前填充一些版面主题相关帖子;资源分享站点开张,也必须事先准备好一批种子资源。初始化内容越丰富,展现形式越生动,对新用户的吸引力越大,可不是简单堆砌一些干巴巴的说明文档就可以的。

内容审核:内容有了,用户多了,垃圾广告也就跟着来了。

运营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并剔除垃圾广告内容,否则它们会充斥网站,严重影响用户浏览访问;如果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的内容,还可能导致网站发生安全问题无法正常运营。一部分审核工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完成,但仍然有一些需要人工维护,如敏感词库更新网站安全监控以及推动审核系统持续升级以应对不断出现的垃圾广告新形式。

内容推荐:这里专指在产品内部进行的推荐在产品外部其他网站上推荐属于市场推广范畴,下文详细介绍,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常规运营工作,既能够突出体现产品价值观,又能够鼓励贡献优质内容的用户。

做好内容推荐并不简单:首先运营人员一定得对内容标准把握到位,其次要具备一双能够在海量内容中及时发现优质内容和活跃用户的“慧眼”,还需要有一定的编辑能力,可以对原始内容进行适当的编辑加工使其更利于传播,而且要对产品各个推荐位置和推荐效果了如指掌。

这就要求运营人员熟悉产品,对各种显性隐性信息敏感足够八卦!,了解社区文化和当下时事热点,能够以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了解产品数据,知道什么推荐位效果好,什么位置适合开发成推荐位。

简直跟做编辑的要求差不多了有木有?!但与传统编辑不同的是:评估编辑的工作可以直观地通过内容浏览量和传播量,而这两个指标对于运营人员的内容推荐工作并不足以衡量其价值。运营的内容推荐目的在于普及倡导产品价值观,引导用户产出更多符合产品价值观的内容,鼓励产生优质内容的用户,挖掘具备成长潜力的用户,这个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看得出来的,需要达到一定时间的积累方可,因此对运营人员的相关考核也需要综合评估,不能单纯只看某几个数据,做运营的同学本身也需要能“耐得住寂寞”啊。

内容整合:产品稳定运营一段时间,有了稳定增长的用户群体,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内容,为了集中充分展示优质内容,更好地打造产品口碑,促进产品价值传播,就需要开展内容整合工作了。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给用户提供自主内容整合的工具,运营人员负责质量把关。比如博客的博客专栏,用户可以自主申请建立自己的博客专栏,收录自己博文中成系列的精华博文,由运营人员遵循一定的标准对专栏申请进行审批,确保专栏的质量和有效性。

●另一种是由运营人员将已有的优质内容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主题进行编辑整理,加工成内容专题形式。如每周博客精华周刊每周论坛热点回顾每月下载资源版块精华问题集合等。这是非常受用户欢迎的一种形式,对运营人员的内容编辑能力要求也更高,也可以在活跃用户群体中邀请用户参与编辑工作,但最终的质量把控还是要运营人员来负责的。

开发商业价值:做产品,有了人气卖广告,谁不会?还需要开发神马商业价值哇?

你能够做到不让过多的广告干扰用户体验吗?

你能够做到根据产品形式和内容匹配合适的广告吗?

你能够做到根据产品特点和用户人群策划商务项目吗?

你足够了解你的产品和用户吗?

互联网产品简单地卖卖广告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客户买的其实是产品提供的服务,客户看中的是使用产品的用户群体所能带来的购买力和口碑。而运营人员恰恰对产品能提供的服务和用户群体是最为了解的,产品承载的内容本身就具有潜在商务价值,如资源付费下载在线付费咨询精华内容出版等等,各种商务项目的实施最终也是以各种产品内容形式来体现。辣么,在产品商业价值开发中,如何充分发挥运营的价值呢?这个问题,可不仅仅是有志于产品运营的同学应该思考啊。

二需求提炼

提产品需求是运营同学的日常工作之一,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什么是产品需求呢?产品需求就是对达到某个既定目标需要实现的产品功能和特性的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划分:

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

前者来自各个渠道收集的用户反馈,如微博微信群客服邮箱客服电话,以及产品自身的反馈渠道如论坛的客服专区在线即时咨询窗口等;后者来自公司内部,如老板和其他部门的反馈。这些反馈通常都不会很明确,需要运营同学进行整理挖掘,沟通调研进而提炼出需求。如果不经整理提炼就统统丢给研发同学去处理的话——会被鄙视的……

改进型需求和新建型需求

它们俩是从到和从到的区别。我个人的建议是已有的产品如果改进优化后能用,尽量不要另起炉灶,除非是原有的产品从定位到风格全都跟新需求不一致。这就要求运营对现有产品定位跟功能了如指掌,能够根据需求制定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有时甚至可以不需要产品改动就达到目的。这样不是效率很高吗~

最怕的是拍脑袋就做个产品,不考虑是否能利用已有的,导致留下一堆半截子工程,说能用也凑合能用,彼此间定位不清晰,后期运营推广也不好做;同时系统里很多冗余代码难以维护,如果负责人一离职就再也没人能说清这产品的来龙去脉,于是又推倒重来一遍……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啊。

笼统型需求和精确型需求

前者如“现在这个编辑器太难用了换一个吧,好多代码格式都不支持”,后者如“需要一个除现在支持的代码格式外,还能够支持语法的编辑器”。很多用户反馈的需求就是前者那样的,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否则过于笼统不具体的需求,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勉强上马,也一定会因为需求不明确而导致工期延误和反复修改,最终应付了事,所有参与人忙得够呛都不开心,宁可早期多用一些时间把需求搞清楚。

解决问题的需求和提高效率的需求

“我需要一个能给用户群发邮件的后台”和“我需要能够自己导出符合某些特征的用户邮箱列表给他们群发邮件”。不过后者需要评估使用频度,如果是高频使用需求,开发一个还是有必要的,否则每次都要找研发同学给导出邮箱也确实麻烦;如果是为了某个临时性的项目用,或者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的低频需求,那就没必要开发一个专门的功能了。

为什么要从这些维度来划分呢,因为实现产品需求的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对需求的合理性和优先级做出明确判断,并以此来决定开发的资源投入以及排期先后。

另外有些似是而非的“产品需求”,实际上是,和产品需求的区别及处理方式的不同如下:

产品需求:

●针对还不存在的功能提的

●解决的是“不好用”的问题

●实现周期通常较长

●发给产品经理处理这个要看具体团队构成和分工,是否有专门的产品经理来处理需求,如果运营兼负责产品那就由提出需求的同学自己处理了

产品:

●针对已经存在的功能提的

●解决的是“不能用”的问题

●解决时间视严重程度,通常要求尽可能快地处理

●可直接发给研发人员解决

提需求和提的流程

产品需求描述

产品经理通常需要把收到的各路需求整理成产品原型文档,但对于运营同学来说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文档要求,只要让产品同学能够明白你的意思就可以;不过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有必要参照一定的格式来描述你的需求,这里举个我现在团队的例子:

需求名称:产品名称+功能+提出时间,如“编辑后台改进产品需求”

目的:有助于产品同学充分理解你的需求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如“为了提高编辑发稿的工作效率”或“为了统一网站整体风格而进行重新设计”。

优先级和时间要求:这个也很重要,因为产品经理通常会收到大量的需求,如何安排优先级处理顺序?如果你在需求里有明确的说明,那么处理效率会高一些。如“第一优先级,需要六月日前完成”。

需求描述:说明用户身份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的处理方式有区别,页面需要包含哪些元素,期待的布局和风格,排列顺序,是否必选项,有何特殊要求,是否需要查询及查询条件设定,是否需要权限管理等信息,尽可能详细,最好给出参考案例或类似竞品截图。

什么情况下需要提产品需求

如果以上你都已经烂熟于心,对于如何提产品需求应该是没有问题了。但是且慢,知道怎么做只是最基础的,对于合格的运营来说,更重要的是判断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用户的需求永无止境,运营不能只是需求的传声筒,需要深入分析用户需求背后的目的和隐藏的问题,如果能够用已有的产品达到的,就尽量不要重复建设做新产品;如果能用运营的手法解决的,更不必耗时费力地动用产品和研发;如果能够利用已有成熟的渠道跟平台借势推广的,又何苦非要做一个“自己的”独立平台一切从零开始呢?做加法永远比做减法容易,另起炉灶似乎也比在原有基础上修补改进要痛快,但是资源永远都有限,无论是人力还是时间,即使你有一组强悍的产品和研发同学小时无条件配合,仍然要评估需求真实的价值有多少,衡量投入产出比。运营的强项在于给你一个产品,你能够发掘它的一千零一种用法玩法并将其传递给用户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果一接到新需求就要做个新产品,而不是先看看运用已有的产品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运营自身的价值何在呢?

案例一:数据分析后台

曾经有同事负责运营一个垂直专业领域的群组,提出要做一个数据分析后台,能够根据加入群组用户填写的个人信息自动生成各种维度的分析图表,“就像专业的数据分析报告那样”,他说。这并不是一个实现起来很简单的需求,虽然对用户的数据分析是有必要做的。但是该群组目前的注册用户只有几千人,且新用户增加速度非常缓慢,用户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并不是非常高,因此最终解决方案是导出用户数据到中,运营自己根据统计需求,利用生成分析图表,至于是否像专业报告,那就看自己的造诣啦~如果未来用户量和增长速度达到一定规模,人工统计无法满足,才是需要开发数据统计后台的时候。

案例二:大会报名

我所在的社区运营团队曾经负责组织公司的开发者大会报名,通过社区各个渠道向开发者用户进行宣传,使用的是社区的活动报名系统,可以汇聚各个渠道的报名数据到后台数据库。有同事提议说开发一个大会报名,以后组织大会都可以让用户通过报名,这样推广时只要通过推送提醒就可以啦~~~我说你这个创意不错,你先想法让用户都装上这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总之接到需求后,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目标足够明确吗?

●已有的产品确实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吗?

●已有产品的缺陷已经极其影响工作效率吗?

●成本是否合适?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需要重新审视这个需求的合理性,并且和需求方积极沟通确定最终解决方案。

如何促使需求尽快实现

●需求表述明确,沟通清楚,提交流程规范:该自己做的一定要做到位

●按流程提交需求后最好再当面跟产品经理沟通,尽快落实需求并启动

●必要时要舍得砍需求,确保快速上线

●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来达到目标:平时和产品设计研发同学搞好关系,必要时通过上级推动都是方法

几点总结

●产品改进通常要落后于业务需求

●互联网产品改进伴随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是一次性的

●产品改进是由运营驱动的

●再好的产品,运营跟不上也是白费

●对内容运营和社区运营来说,产品是辅助手段,不是目标

●了解产品的互联网编辑/运营会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三活动组织

凡是做运营的小伙伴,没有没组织过活动的吧?做活动能够提升产品的口碑影响力,扩大用户覆盖面,提升用户活跃度,提高产品销售额……实在是居家旅行必备技能点啊。关于“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活动”,网上已经有了为数众多的经验分享,本文结合我之前负责执行过的一个活动案例加以分析解读,希望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活动的制定:

年上海盛大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的电子阅读器,提供应用开放平台,开发者可以向平台提交应用程序,以便用户下载安装新的应用,扩展的功能。为了推动广大开发者为开发优质应用,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人气,同年月,盛大举办了程序达人赛以下简称大赛。

了解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才能确定活动,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这样活动策划和活动执行才能有的放矢,活动最终的效果才有衡量依据。可以根据著名的原则来设定,例如这个活动的就是&#;在大赛作品提交截止日之前通过审核的应用提交数量要达到若干个&#;。

四“”一“”:

确定了活动后,就是如下五个问题:需要谁()来参加活动?到哪儿()去找这些人?为达成需要什么()资源?活动为期多长时间()?活动如何运营()?

比如这个大赛,就是需要找到足够多的开发者来参加活动开发提交应用,大赛是纯线上的形式进行,线上开发者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各大社区年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还未兴起,厂商缺乏有力的开发者聚集和推广渠道,盛大自家有社区吗?没有,所以直接找大型社区来承办大赛是最省力的方式,需要给社区一笔承办费;大赛的奖励也得足够吸引开发者;开发应用需要特定的工具包和调试环境,因此盛大除了提供工具包和模拟器之外,还提供了一批全新机器给开发者用于程序开发和调试;此外还要有媒体不断发布新闻配合活动造势;这些都是达成需要的资源。

以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线上活动的情况,线下活动还可能增加场租场地布置物料人工等费用。大赛的前期宣传创意策划开发调试并提交作品评奖这些关键环节都需要时间但长短不一,需要提前预估并打出一定的富余以防备突发情况,另外还要考虑是否活动期间有春节国庆等大型节假日,影响开发者参与,这个活动从启动到结束原定是个半月,后来因春节延期了一个月,总共是个半月。

个都确定了,活动就妥妥儿的了?当然不是,下面着重分享一下“”。

活动如何运营:

和原名,年被收购博客园等国内几大著名技术社区都参与了大赛,当时我在刚从教育事业部转岗到社区运营部,负责网站的整体运营。大赛在的组织我是全程亲手策划运营的,所以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这个项目本来照例是由公司商务部门的执行团队负责在两个社区开展的,我作为社区运营起初并没有参与。但大赛已经开始一个月了,的会员仅有不到个人报名,报名的人里没有一个人提交作品!而同期其它社区都已经有不少作品成功提交了,这样下去社区的参赛结果一定是惨不忍睹的。我在这个时候月日紧急接手了该项目,颇有点临危受命的性质。

分析之前的活动组织情况,我发现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社区推广力度明显不够。之前的推广就两处:

首页放了一个广告图片,链接到一个大赛专题,这个专题还是个静态页面,包含内容有限,大赛的最新动态也无法及时更新,就算会员有心参赛,点过去也了解不到详尽的信息,很可能就放弃了;

开了一个主题的专栏,用于转载主办方盛大定期提供的大赛资讯,但专栏的访问量在所有频道中是较低的,日只有几千,仅在这里推广是肯定不会有良好效果的。

除此之外再没做过别的推广了。

第二宣传语太平淡,不能有效激励用户参与。例如首页的广告图文案就是“程序达人赛”,社区里不是只有这一个大赛,而是经常发布各个厂商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可以说大家争夺的是同一批开发者的注意力,如果宣传时没有能够打动用户的亮点,如何吸引眼球?

第三没有体现社区对参赛会员的支持。大赛同时在各大技术社区开展,开发者在报名时就需要填写通过某某技术社区报名,社区本身也会根据大赛的组织情况和社区会员的参赛情况参与评奖。显而易见,哪个社区能够给予自己的会员更强大的支持,会员就更愿意通过哪个社区报名。否则可能本来是你社区的会员,但是跑到别的社区渠道去报名了……

针对以上问题,我结合的社区特点制定了大赛运营方案,主要注重三个方面:

一大力增强大赛推广力度,主要有点:

建立社区自己的大赛推广专题页面:要求有比较大的影响覆盖面,推广位置要固定,大赛动态更新要及时,所有在站内做的推广内容要统一汇总到该页面,方便感兴趣的会员随时了解信息,促进报名。

我是这样实现的:参考大赛官网,选择最有可能吸引用户的内容奖项设置赛程参赛必要的下载地址模拟器已提交的作品案例等加工撰写了一篇新闻稿——《程序达人赛——为荣誉而战!》,当作大赛在的专题页面,大赛期间始终在资讯频道保持置顶推荐。后来我陆续又在资讯频道发布了十多篇报道大赛最新动态的资讯,有我原创的,也有转载盛大提供的内容,所有发布的内容链接,都及时汇总到这篇置顶新闻稿中。原来的那个静态的大赛专题页面放弃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更新最新动态非常方便灵活,因为新闻稿可以随时修改。而且资讯频道已经是一个具备相当访问量的频道,日接近五万,还有很多用户通过方式订阅,覆盖面比较广,是单独的静态专题页面无法相比的。

联系社区已经参赛的会员做访谈:树立榜样产生带头示范效应。

大赛期间我共采访了两位参赛会员:

其一是第一位提交作品的会员,虽然他的作品并不很出众,但毕竟这是一个“零”的突破,我希望能尽量给想参赛的会员一些帮助和提醒,激励更多的人来报名。我把和那位会员的聊天记录整理成了一篇访谈——《大赛系列报道之二:参赛选手专访》,发布到了资讯频道并在社区各处推荐。访谈中着重强调了两点:要在大赛中获得好的成绩,有哪些方面是参赛者应该格外重视和加强的?比较受欢迎的作品共性是什么?

其二是大赛后期的时候,我发现会员“拯救与逍遥”的作品“涨停大师”仅上线两天就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便立即着手联系他做访谈。月日,我发布了《大赛系列报道之十三:参赛选手“拯救与逍遥”专访》。“拯救与逍遥”是的老会员了,他和参赛伙伴就是看到置顶那篇“为荣誉而战”的资讯才开始参赛的,和他沟通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会员对社区的感情和支持。

访谈的好处一是能帮助参赛会员进行宣传,二是访谈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参赛者的心得体会,能够激励更多的会员参赛,同时我及时把社区的大赛相关原创资讯反馈给盛大,这正是社区宣传组织工作及其有力的证明。这两篇访谈我都同时在的资讯频道进行了推荐,以充分利用的强大宣传渠道。

利用站内短信进行推广。的站短是一个非常好的社区推广渠道,它可以精准地发送内容给某个时间段内的活跃用户,且用户阅读率很高。但使用站短要非常谨慎,要防止过度打扰会员引起反感。一个活动中在某几个重要的关键时机定向发送站短是很有效的一种社区推广手段。

我当时是选择了申请开发机的时机发送了一批站短。大赛主办方为参赛者提供了一批作为开发机,但数量有限,需要报名参赛者提交作品创意并通过主办方审核,才能发放开发机。这个当然是利好,我就利用了站短给最近一个月内有过登录行为的会员发送了宣传信,告知此事并邀请他们踊跃提交作品创意来争取成功申请到开发机参赛。

推广方案第二个方面——强调宣传关键词:

我在推广中刻意突出一个关键词“为荣誉而战”,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社区宣传,不仅推动会员积极报名,更能够让会员认为,这件事的结果好坏,关系到这个社区的荣誉!历年积累了那么多优质的社区会员,很多会员对的感情也很深厚,我要做的只是扩大影响面,调动大家的参赛积极性。

结果证明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上面访谈的那位会员“拯救与逍遥”和他的参赛伙伴,他们起初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大赛,就是看到“为荣誉而战”的宣传之后才参赛的。

推广方案第三个方面——充分体现社区对会员的支持:

这里我主要做了件事:

在各个渠道不断通知会员:凡通过报名参赛的社区会员以最终提交作品为准,赠送半年程序员杂志,而且将集合社区资源帮助参赛者推广其作品。因为当时除了和,还有其他很多技术社区也在组织会员参赛,和的社区影响力和推广渠道当然最大,那为什么不拿出资源大力支持和激励自己的社区会员呢。

为参赛会员开通了申请开发机的“社区绿色通道”。只要报名会员通过社区提交了作品信息,我就马上提交给盛大尽快审核,通过审核就发放开发机。这样的效率比提交到官网审核要快得多。

给已经报名但尚未提交作品创意的会员发邮件,收集他们的信息,并告知他们社区的支持,督促他们尽快提交作品创意。

好消息及时通报。如我撰写的资讯《大赛系列报道之十:五位会员已获得开发机》,大力宣传这个好消息,通知获得开发机的会员尽快上传作品,同时激励其他会员积极提交申请。

帮助会员拉票,宣传他们的作品。春节后,作品提交截止了。大赛进入了投票评选阶段,在初选阶段和第二评选阶段,我分别为所有提交作品的会员和成功入围大奖角逐的会员在社区进行宣传,组织广大会员为他们投票。详见《大赛系列报道之十六:参赛会员作品展示》和《大赛最终入围会员作品展示,欢迎投票!》,以及最后的《大赛会员有望获得终极大奖为他加油!》。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运营推动,效果如何呢?

月日之前大赛开始一个月内,仅有人报名,人提交作品。

月日我接手,开展了如上所述的一系列推广工作,逐渐地,效果开始显现了。

月日,有位会员报名参赛,人提交作品;

月日,共有位会员提交了作品创意;

天后,月日,共有位会员报名,位会员已成功获得了开发机,并已提交了件作品;

大赛结束时,会员共有人报名,人提交作品,人入围决赛,人获奖;

其中一人获得了媒体关注奖,奖金万元;

另一人获得了本次大赛的冠军,赢得终极大奖万元!

他们分别是一位年加入的资深会员和一位年加入的新会员,他们都选择通过社区参赛。

社区也因在用户中的优秀反响荣获最受用户欢迎社区奖,奖金万元。

整个大赛的组织历经三个月,我当时刚开始独自负责社区运营,推广大赛同时我还要负责资讯频道的日常内容编辑网站的内容审核和客服工作,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忙碌充实而又充满激情的日子。通过这次大赛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社区活动运营经验:

活动进行宣传时切忌面面俱到,只要突出最有可能吸引用户的某几点即可。拿这个例子来说,如大赛奖项设置这通常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参赛规则赛程注意事项已提交作品案例这些对想参赛的用户是非常关键的,像大赛评委比赛背景介绍等较为泛泛的内容略带过即可。

掌控好宣传节奏。大力宣传不等于每天狂轰滥炸个没完,否则很可能引起用户反感。在大赛的几个关键时间点,比如出现第一个提交作品的会员某个时间某个会员的作品非常受关注大赛即将截止报名阶段大赛拉票阶段,这几个点要着重密集宣传。其他时间段,维持一个大赛动态的定期更新即可。

注意细节。把所有大赛资讯按发布顺序编号,做成系列报道的形式,会显得宣传组织工作很有条理,一目了然。

要及时反馈沟通推广成绩。我每周准时提交资讯浏览数据及评论数据作为推广结果给商务同事,如果社区有最新动态,如我做的专访和投票等活动,都及时与商务部沟通,让他们作为社区成绩反馈给盛大。商务同事对这个活动在社区推广的反馈也很不错。

各种宣传渠道要灵活使用,不要单一只用某一种,“组合拳”效果最好。前提是社区运营者要对社区的各个产品了如指掌,要非常熟悉各种社区推广渠道,能够根据不同的宣传需求灵活在相应的产品使用适合的渠道进行宣传,尽量以用户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这个大赛中,我运用了资讯频道和专栏产品作为推广阵地;通过站短,客服邮箱,首页广告图各频道置顶公告等渠道进行推广。推广的时机和频率都是精心考虑的。

最简单的产品形式也能达到运营目的。心中有剑,一切皆可为剑。做一个活动,不一定非要动用设计研发来制作一个庞大的专题,最基本的资讯博客论坛帖子,只要用得好,内容组织到位,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耗费的资源也少。

要达到良好的社区推广效果,社区运营人员最好是“多面手”。不仅要了解社区用户,了解社区产品,了解各种推广渠道,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编辑能力,采访能力,活动策划能力,项目流程把控能力,对沟通能力也要有一定要求。有人说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具体分工来组织相应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当然是的;但很多时候,尤其在资源紧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运营人员自己需要承担所有的流程分工,而且,多了解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有助于社区运营人员与其他岗位的同事高效沟通和良好配合。

四如何与研发建立良好的合作

一直以来,大家都很强调产品和研发之间的沟通合作,但随着互联网产品逐渐发展成熟,运营的职能和重要性相比以往愈来愈凸显,尤其在产品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由运营主导的时候,以及初创公司团队由于人手有限运营可能要身兼数职的时候,运营与团队其他成员尤其是研发其实也包括设计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运营和研发建立良好合作的重要性:

通常一个互联网项目团队包括如下几个职能的人员排名不分先后,且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时期人员配置会有增减:产品设计研发测试运维运营市场商务,其中的产品主要起到业务需求方运营/市场/商务和技术研发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那么运营作为典型的业务需求方,只要把需求跟产品沟通清楚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和研发建立良好的合作呢?

第一很多时候,运营要承担一部分产品的工作,必须和研发打交道

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来说,产品从无到有的孵化阶段是以产品人员和研发人员为主导,确保产品按需完成,如期上线;当产品上线后进入相对稳定的上升发展期时,运营逐渐成为主导角色,收集提炼出大量来自用户的,和运营过程中调研挖掘的产品需求,推动产品不断迭代优化。

而且很多公司里,产品和研发资源并不是完全从属于某一个产品线,这个产品上线稳定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调去参与其它项目,不会有很多精力能够投入该产品的持续优化了。这个时候运营就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一部分产品的工作,要和研发同学直接打交道。

第二运营是最终担业绩的人,但无法独立完成业绩,需要其它职能的配合

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中,运营都是最终承担的人,而且运营的工作相对容易量化,可以各种数据指标的变化来衡量。

但互联网产品数据的提升,是不能仅靠运营单方面来达成的,一定是各个职能多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产品界面不友好,运营拉来用户也留不住;系统性能不稳定,经常闪退或者报错,运营每天处理用户吐槽和救火就疲于奔命了,哪里还有精力去完成业绩。

可是往往运营又并不具备能够充分调动产品和研发资源的权限,如果自己团队有配备专属的产品研发还好,否则只能是多方面寻求资源协作,能否与研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尤为重要了。

第三靠谱的研发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见识过不靠谱的研发,你就知道能有靠谱的研发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靠谱的研发,

不会拍着胸脯说这东西简单得很两天就上线,但是一旦承诺了排期就不会拖延;

靠谱的研发,

会保证产品开发质量,提交测试基本就是没有;

靠谱的研发,

不会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很多拖了很久悬而未决的问题,到他手里研究一番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

靠谱的研发,

能结合运营的需求,做出方便又好用的后台,大大提升运营工作效率;

跟靠谱研发合作,运营不需要无休止地重复测试,提交;不需要没完没了地开需求沟通会,天天追着问进度;不需要担心某个需求无法实现,从而无法开展新业务。你说如果你是运营,是不是一定要努力找出那些靠谱的研发小伙伴组队啊?

运营如何和研发建立良好的合作:

第一谨慎处理需求,不要让研发白做工

通常技术都是业务的支持部门,技术要为业务服务,运营会结合业务发展不断提出需求改进产品是很正常的,但提需求绝不是随意的和漫无边际的。

一定是:

经过充分的论证调研——

现有产品确实无法满足业务发展——

研发成本不会超出现有资源范围——

才靠谱。

心血来潮拍脑袋就上不顾实际资源情况就开干的项目多半最后都是惨淡收场,参与人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就白搭了。

研发最怕什么?最怕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产品,最后没人用啊!等于研发这段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承认。

你如果说我不在乎,反正做什么不是做,每周都要写工作周报哦,我是研发只管实现你的需求就好了,做完了有没有用那是你们业务部门的事情跟我没关系。这样想的研发也就是混日子的心态,最后业务没发展公司没发展难道研发日子就会好过吗?

真的有想法有上进心的研发绝不会这样想的,一定是希望自己开发的产品真的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对公司的业务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进而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我曾经亲眼见过真实的案例:

业务方迫切地要做一个新产品,理由是旧有的产品不适应客户的需求了,必须要有新的产品来承载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且给出了要实现的时间点还比较紧迫。

当时技术部门派出了最精英的程序员来负责这个产品的开发,产品如期做完了,结果业务方的反馈是:这不是他们要的东西……

后来我自己负责的项目运营中应用过该产品,觉得还是比较好用的,为什么业务方会否定它我个人不得而知,也许公司战略需求变更客户变化种种都是可能的原因,但最后的结果是这个程序员被这个项目伤了心,不久离职了。

还有更极端的案例:业务方把业务未完成的原因归结于产品研发不给力,不能对客户的需求做到*小时响应,百分百解决,客户投诉也让研发来背锅,也许研发可能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样的合作方式只能是双输,业务完成了吗?也并没有。

所以说运营在处理需求时是一定要谨慎的,关于如何提炼产品需求,我以后会专门发文陈述我的观点。

第二充分说明需求,调动研发的积极性

上文说过,靠谱的研发,有想法有上进心的研发,一定不是机械地只管接活干活的人。

他们对业务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时甚至能从别的角度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前提是要让他们充分了解这个需求的来龙去脉,这个需求的背景,不仅仅是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现在的这个产品需求是我运营经过调研分析确定的,我的解释是否能让你足够清楚明白了?然后从研发的角度,请你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隐藏问题?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一起再探讨。

最后达成共识确定的需求,并不是运营单方面「压下来」的需求,而是经过业务方和研发讨论后共同认可的需求,研发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需求的价值和意义,你说他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吗?一定会的。

而且事先双方确认了需求和排期,后期的责任也非常明确,即使又有了临时紧急的需求变更有时不可避免,也会更容易沟通。

相反,如果运营只是说我要做某个东西,告诉研发我要这样这样实现,你不要管为什么总之你必须给我做了,还得在指定时间点完成,否则到时影响业绩责任在你……这样研发就成了被动接工单的角色,如何规避风险避免担责任是他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这过程中各种扯皮推卸互撕都有可能出现,程度轻重取决于工程大小和工期长短。如果遇到在公司里地位相对强硬的研发,还可能出现项目进度推迟甚至根本无法推进的情况。姑且不论责任究竟出在哪一方,宝贵的时间就这么耗过去了,错过了多少好业务。最后谁获利了?都没有啊。

第三掌握沟通技巧,研发最怕频繁打扰

运营的工作广泛而又琐碎,很多时候要求「多线程任务并行」,经常要和各种用户打交道,因此运营的思维是比较发散的,需要具备相当的灵活性,这是运营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研发则是逻辑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考虑完整周密,天天跟机器打交道,非即,非正即负,没有模糊的中间状态可言。

写代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据说有人写代码激情迸发,写到了物我两忘,完全沉浸在代码的世界里也是有的。

如果,隔个几分钟就打扰他一下,改个这里,修个那里,问个问题……研发的思路就中断了,这些单线程的同学们多半会抓狂。

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工具来管理需求。把所有产生的需求统一放到项目管理工具中,如就是一种很常用的工具,汇总一批需求定期这个时间间隔可以和研发事先沟通好,比如每周一次和研发沟通,确定优先级和排期。

如果是紧急的需求,或者重大的出现比如用户无法登录了,这种可以随时找研发处理,但是尽量不要零敲碎打地报需求,尤其是不要用即时沟通的方式,比如,电话给研发报需求,容易遗漏,不好统计和反馈,而且也给研发造成打扰。

第四最好懂点技术,方便跟研发沟通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运营要懂技术还要研发干什么?这个当然不一样。

这里指的懂技术不是说运营要会亲手写代码,而是说对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名词,表现形式和行业趋势有点了解是很有好处的。

研发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和研发沟通产品需求和进度的时候,多少要涉及一些技术相关的问题,如果遇到善于沟通又懂些业务的研发,他能尽量用非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跟你沟通,但这类人真心不多,能做到的基本都是技术管理层了。有些人还有一种研发范儿的傲娇,哎你们运营连这都不懂……

从我个人经验看来,如果有产品人员在,那么运营基本不用懂技术,只要把业务需求跟产品理清楚,就让产品去跟研发沟通好了;但是在缺乏产品资源,或者要直接和研发合作的场景,以及运营做到一定年限和职位的时候,懂一些技术的运营跟研发沟通会更有优势。

表现在沟通更加顺畅,省去了很多专业方面的铺垫,提需求时能够从研发角度进行一定的考虑,研发提出的方案和排期,心里基本也能有数,效率提高很多。

现在各种学习编程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个人觉得运营学习一些编程知识,对思维的锻炼,产品的了解,视野的提升都有益。

第五发掘共同利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说到底,运营的目标是要最大化产品的价值。这中间无论运用何种手段,只要合理合法不违反公司规定都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总想着利用别人,占点便宜,也许一时可以,长久都是不奏效的。

最好的方式:是让参与的人有共同的利益,这事成了,大家都获利,而不只是单纯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或者帮忙而已。

一方面,需要从组织结构上理顺,为一个产品线配备齐全人员的产品事业部制,就比按职能划分按任务派活的大部门制更能激发员工对产品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舍得分享,赏罚分明,产品做得好了,大家都有功劳,该分钱分钱,该团建团建。大家都知道跟你做事不吃亏,时间长了,靠谱的人会愿意持续跟你配合,你的口碑和职场信誉也就建立起来了。

运营眼中的靠谱研发是什么样的?

技术好,还用多说么。。。

还懂点业务,理解需求快,而且能结合需求完善更好的解决方案;

好沟通,能换位思考,我曾经合作过的一位研发,需求完美解决不说,还会自己主动琢磨「怎么把这个后台做得让你们运营好用一些」,好感度提升一万点啊!

最后,颜值还高……这算附加值了,能把自己打理得干净整洁精神焕发的研发更是稀少,遇上请务必珍惜。

以上我从运营角度谈了如何与研发建立良好合作的五点经验总结。

如果你合作的都是靠谱研发那自然好,大多数人没那么幸运,就只能从自身出发,把自己本职范围内的事都做到位,要求对方靠谱,自己一定要先尽量靠谱吧,然后尽量能换位思考理解合作伙伴,帮对方着想一下。

大家都是一起工作的,没有谁天生就和谁是对头,尤其在现在工作压力大的时代,每天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和家人都多,如果各个职能的小伙伴都能合作愉快,建立统一战线为实现共同目标高效地工作,那真是个清平安乐的美好人间。

来源:鸟哥笔记网站://其实运营就是为产品目标找到途径。

比如产品的目标是客户端安装数量,可能你就需要多做合作。目标是活跃度,你就需要多在社区运营下功夫。产品目标是上线轰动效果,你就要找到轰动的办法。

很多时候,产品的运营是为产品做嫁衣,产品出了个女人,你要把它打扮成美女。

我觉得,运营的难点不在于做什么,为做而做,而在于如何有效的找到路径,少交学费,多出效果。

上午

早上七点半起床,收拾洗澡到七点半。大概看一下昨天的数据,然后去楼下吃早点到八点。

因为目前办公和住宿在一起,所以吃完楼下的煎饼果子,就上楼看一下微信公众号微博私信邮件博客论坛留言等等,把所有的用户留言回复一下,目前我主要负责运营的工作。

九点大家开个技术会,决定五一之前必须把新的页面做好了,最近这几天大家要做的东西再简单讨论一下。

开会后去梳理了一下微信推广可以投放广告的自媒体账号,因为用户主要是程序员产品经理等研发相关人员,所以看了一些程序员相关的公众号,真心佩服这些人,不仅技术好,而且特别能写。

十点左右,把昨晚写的软文发到众多的平台上。主要是一些程序员论坛等,然后再去一些自媒体平台发一下软文,简书微博知乎专栏这四个,顺便和群里面的用户聊聊天。

发完软文之后和一个做群发的哥们联系了一下,问一下我们的群发任务怎么样了。之前自己测试人的群每次大概可以带来二三十个注册用户,这次让他先发一百个程序员相关的群。

点左右大家出去吃饭,然后午休一会。

下午

下午主要在写软文,写到四点多,搞定一篇。然后把昨天写的“多,程序员的锅”那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发布。

四点多发现微博的企业认证通过了,于是开始做微博的微活动。和团队讨论了一下微活动发什么奖品,发现很多技术大在送程序员相关的书籍,但是我们觉得喜欢看书的程序员好像并不是很多。

最后我们决定先尝试一下直接送红包,第一次做先送个红包,每个。因为现在粉丝非常非常少,所以中奖率应该还是很不错。有微博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抽奖

做完微博抽奖后,让朋友帮忙转发一下,六点多去楼下吃米线,然后我每天会绕着小区自己走上一个小时,上来发现微博长了一些关注。

晚上

七点多开始继续写软文,写了一篇关于创业加班话题的文章,应该会在后天发。其实两篇软文的效率非常低,写的时候自己经常走神。

九点多做群发的兄弟把群发的截图发过来了,花了一点时间检查了一下。其实从这两天的流量来看就知道是有效果的。

虽然做群发是特别浪费时间的事情,但是还是决定亲自做一个号,加几十个群试一试。因为外包的人员一般只会发一句你要求好的文案,不能跟群里的程序员做更深入的沟通。

因为五一之后需要在某微信公账号上投放软文,对方的订阅量非常高,所以晚上十点多开始修改需要投放的素材,然后给对方发过去沟通一下。

一个平凡创业者的一天

一般全部搞定后,开始写日记,记日记的习惯已经有十几年了。我习惯用本子写日记,有时候写很多,有时候寥寥几句。很多好习惯养不成,很多坏习惯改不了,只能在日记中反复叮嘱自己。

如果没有特别任务,一般会在点左右上床,有时候马上睡着了,有时候无比烦躁的失眠。

:我们的产品是一个管理工具,//

用户运营

当平台有了粉丝之后,我们就得考虑如何去留住这批粉丝,也就是平台的价值,平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平台的功能和内容上。

建立微信群:适时的通过活动以及底部信息,把核心用户拉到微信群,方便后期及时的散步各种活动,也能慢慢的培养忠诚度。

丰富活动:可以通过节日等,让用户留言投稿。同时还有,情人节,四六级查询等,都可以联合商家做一些活动,比如四六级保险,情人节表白等等。以及光棍节的相亲活动或者一段温馨的语音。

活动运营

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活动都是有讲究的。可以通过节日等,让用户留言投稿,即。同时还有,情人节,四六级查询等,都可以联合商家做一些活动,比如四六级保险,情人节表白等等。以及光棍节的相亲活动或者一段温馨的语音。

在做活动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免费——关注免费送礼物!

简单——点击下就可以查询成绩!

公开——分享朋友圈就送资料!

有趣味——小游戏比赛!

可累积——邀请关注积分兑现!

促转发——转发提高中奖几率!

活动要对用户真正的有吸引力而不是自嗨。

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是整个公众号的灵魂,就算功能再好,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就没有了粘性,粉丝偶尔用下,大多数都不会看你的文章,这样的帐号存在一般也就失去了意义。

保持推送话题的新鲜。如果已经在多个平台上发送过的内容,尽量不要发送,因为很有可能已经看过,而且没有自己的观点,完全照抄也不太好。

利用好阅读原文和关键词。很多文章写到尾声,可能会和之前的文章有关联性,或者在文末需要点击才能领取福利,报名等等,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阅读原文。或者关键词,利用关键词的好处就是粉丝必须得关注你才能回复,而且还能增加互动。

设置多个栏目。比如脱单交友,校园人物采访,学霸分享等等。

然后就是做好底部图文。就是引导关注,说明定位和联系方式等等。

学会使用工具。学会利用的秀堂,秀米,易企秀等,编辑器,排版,新榜等

风格统一。每次所发的内容,色调,形式等尽量统一,避免感觉经常换人,错杂等。

充分利用朋友圈进行推广。发动学生将内容转发到朋友圈。

推送时间。一定要在学生有空的时间,比如每天的晚上以及中午,这些时间会有更多的人去看,否则很容易被其他公众号所覆盖掉。同时也要固定一个时间段,培养粉丝习惯。

推送内容。校内新闻,活动报道,励志文章,时下热点,实用文章。

做一个标题党。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提高你至少%的打开率,这会直接影响阅读和转发。

以下是我们在进行内容运营时常用的一些原则:

有趣——创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

有用——即干货,比如各种学习资料等

有关——与校园生活有关,比如学校政策的变化等

有序——利用主题让零碎内容变有序,利用小结专题让内容变有序

有热点——比如学校赛事得奖

有参与——让用户参与套路

有共鸣——情感色彩比较浓的内容,激发用户心理共鸣

产品运营我认为就是围绕产品本身做的运营。不是拉新,不是做活动吸引用户到这个产品中来。产品运营其实就是在做产品,你的工作跟产品经理可能会有冲突,你的目的可能就是在某个免费流量入口加上你们的收费功能,而且要让用户感知不到这个是广告,感知不到他被运营了。

上个公司软件是淘宝卖家服务,流量是官方给的,所以我的工作主要就是转化内部免费流量就行了。我认为做产品运营通过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个能力是必备的,还有优化文案和在流量入口推高级功能也很重要。

我们先看一个转化图,功能都是高级功能,广告页面就是相当于淘宝的详情页面,说说我们这个功能有什么作用的。这是第一版优化的时候的数据:基本上跟没优化之前一样,都是几十单。

根据这个表可以看到:

总订单还是很少,刚才说优化之前是几十单,现在还是几十单。我当时看到这个表格我就知道这个运营失败了。当时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我知道当广告流量相同时,转化率越高,订单越多。在同样的转化率下,广告页面的流量越高,订单也会越多。

我又重新去手机上体验了一把,我先去解决了转化率的问题,我发现前后两个页面没有根据用户心里很好的衔接,没有说出这个功能具体的优势,不能说服用户去买,但是很忐忑啊,做的没有效果,不过也还好,效果不好继续优化吧,庆幸当时有这样的机会,跟我合作的程序员代码写的也很迅速,我发现问题的时候,他能很迅速的帮我去改,去优化,所以说,有个高效率的程序员合作也很愉快!

后面一篇会说下,提高广告页面的流量。

可以看到第三个表格的分享宝贝的弹窗率和主图视频这两个功能的弹窗率已经超过了%,一般超过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要不就是技术埋错点了,要不就是少埋之类的。这种就是异常数据,很多时候技术埋点的位置不是你想要埋点的位置或者埋错页面了,所以埋点做形象点也是有必要的。就像下面这个图,用原型图的形式把埋点写出来,指出来技术就知道了,虽然有点麻烦,但是以后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埋点错了更麻烦,你所有做的东西你都不知道结果,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的问题,那时候就该着急了。

图上还能看出弹窗率已经很高了,就是基本上进去到这个功能的用户都看到了这个功能需要收费,看到了这个广告,但是订购率很低,就说明用户看到了就是不订购。。这组数据表示订购率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看完数据之后我就知道还是付费页面做的没有打动用户的心,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所以用户不会为了这个去花钱。于是我又把所有文案都改了一下,改过之后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的:

先说下,这个功能是需要收费的,给用户一个心理按时,接下来你可能需要交钱了。

只是截图了部分功能的图,没有截全部。

看下改过之后的转化:

这次又把端的改了,上一个数据分析就只是安卓的,安卓的效果还不错,就把这个模式放到了上。即使去掉端,安卓的订单也是上次的两倍了。转化%以下的也很少了。这说明修改有效。然后我们软件是有免费流量入口的,我又把这几个收费的高级功能放到免费流量那边,这样用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去交费了。下一篇分享下,怎么在免费入口而且用适当的场景嵌入高级收费功能。

这次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写文案的技巧:

告诉用户能给到用户什么?我们的功能可以给你带来什么,而且最好用数据说话,让用户心里有个具体概念,不要说的很抽象,话说的越通俗越好。比如说淘宝的标题优化:你标题优化的好,买家才能搜到你,那我们可以帮你优化标题,达到什么效果呢?最好的效果就是帮你上首页。上首页这个应该是很多卖家的需求吧!还有我们可以帮助你获取%的免费流量,就是个具体数据。

告诉用户这个功能很简单。只需要一键开启,秒钟上手。人都是这样,又懒又想要钱,要客户,所以告诉用户我们不需要浪费您很长时间,您就可以上手这个功能了。

告诉用户我们软件的优势。我为什么要用你们软件,淘宝有很多别的软件可以使用。你比别人有什么优势么?恩,我们拥有上亿词库,每周更新。

反正说服用户,打动用户,让用户最快速度付款就行了。而且我发现图文的形式不太好,一般做的太花了,用户就觉得是广告,反而不愿意看了,所以要做的清爽点,把重点提炼出来。不过这都是我的经验了,也有可能你的经验不是这。但是经验都是自己总结的。没有不好的运营,只有懒运营,运营就是要不断的去做,去试错,去总结,去优化。希望每个人都能总结出来自己的一条运营路吧。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要免费流量入口的流量分配:

之前做运营时的产品开始也是免费的,免费做了一年多,用户积累了几十万,就开始收钱做运营了。免费流量是千牛给的,主要有个路口。首页列表页详情页。也就是说用户就从这个页面进来,列表和详情页还都是免费提供给用户用的,千牛规定基础功能是不能收费的。那收费功能有哪些呢?比如说你手动上下架宝贝太累,那我们提供自动上下架。你自己不会优化标题,我们可以帮您一键优化标题。就是靠这种功能收钱的。。所以软件运营的核心是在流量大的地方有场景的推高级功能。我分别做了步,当然后面又加了很多功能。

在首页和详情页推高级功能。

框框里面的都是高级功能,放在了两个流量最大的入口。这个截图是另一个软件的截图,因为那个软件的截图我找不到了。找几年前的截图也很累的好么。形式和文案大概都是这样的。可以看到这个图的数据都是静态的,运营文案之一,就是说这个就只是单纯的为了推而推,基本上没有考虑卖家的场景和每个卖家的差异。后面我还对这一版进行改进过,下面也会说到。

这一推之后,订单又翻了一倍。原来只有单吧,现在几乎是之前的倍了,当时端不能直接跳链接,必须要联系客服,客服发链接给用户订购的。我们组的客服接链接接到手软啊,全组沸腾,都说我带他们飞。那也是年最刺激的一个月了。每次一升级完,我都很激动,睡觉之前都再拿手机看一下实时收入。我们收入实时统计如果是今天比昨天高就是红色的,如果比昨天低就是绿色的,那一个月基本上天天都是红色的。我也在那个月向老大提了加薪,我提加%,反正最后也加了%。当时对我来说已经算是很多了,在上海活下去是有保证了。也算是我工作的一个小高峰吧!

用卖家的身份分层推产品的高级功能

这个数据结果找不到了。反正就是各种方式各种形式推高级功能就对了。

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

上面的引流功能有肯定比没有好,如果是动态的肯定比静态的好。下面这个就不像是硬性的引流了,就像是一个功能,告诉用户你的数据情况,让用户一看就知。而且是针对每个用户的,这样用户每次进来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列表页的功能加上状态

活的数据肯定比死的数据有价值。而且在这个地方推手机详情也很符合场景,就告诉他这个宝贝有没有手机详情,没有的话你可以去生成,标题优化差的话你可以去优化。但是我没做之前也没有人想得到,也没有人有这个概念。

这一系列的做完之后基本上手机上的引流和优化就完成了。在产品里面做运营效果都比较持久,不像做活动,一个弹窗也就天或天就没效果了。所以我也比较喜欢做产品内的运营,很有成就感。也希望大家都能做出自己风格的运营,早日做出成就,找老板升职加薪吧。其实做运营很容易出成绩的,不像产品,做的好也是这,做的不好也是这。真正能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能有几个呢,但是运营做的好,知道用户需要什么,这个也可以运用在生活之中,也能很好的抓住重点,总结重点。希望能通过运营让你的工作和生活都像开挂一样吧。

首先说一下我对产品岗位和运营岗位的理解:

产品和运营归根结底是不分家的,如果要区分一下的话,产品是为了实现某个功能制造出来一个东西,而运营是把这个东西做大做好。

下面详细的说一下运营的工作

运营工作精细且繁多:

先要确定产品核心功能,和目标用户群以及目标用户群的核心需求。

然后需要清楚推广方式,还得知道各个方式的成本和利益。

通过在一定的用户基础上和数据积累和分析的基础上,随着对用户的进一步了解和潜在的需求探索,慢慢针对不同用户不同产品开辟出不同的运营道路。

运营包含的内容繁杂,但是核心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让用户使用产品喜欢产品运营需要把内容用户社群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然后我从新媒体这一个角色,来说一下我对运营的几个方向的看法。

内容运营

顾名思义,就是依靠内容基础的运营。内容运营是基础,是根本,是想要长久把产品维持下去的底线。首先,我对于内容的看法就是,不要把内容当做吸收粉丝的工具用户同理,一但内容运营带上了某个目的,那就会脱离内容运营的本质。

由于现在标题党的突出,很多文章帖子需要找噱头,掉节操,标题与文章内容不符,我个人认为,真正好的内容是不需要这些的。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做好原创内容,做有价值的内容给粉丝用户,对于内容运营来说,这就够了。

当然,对于内容,不仅仅是文字图片,更多的可以做成视频投票音频等类型,种类丰富,避免单一。

除此之外,内容不单单是指原创,还包括和粉丝用户互动,粉丝用户投稿,话题讨论等等,全部都是内容。把用户互动的东西做成文章帖子,相信用户会更喜欢看,更容易产生二次转发。

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是运营的基础,因为用户是产品的基础,没有用户,何来运营一说。

这里要提一句老话:顾客是上帝。古人诚不欺我也。一定要尽量满足粉丝用户需求,多跟粉丝用户互动,评论啊,投票啊,尽量深入了解粉丝用户喜欢什么和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对症下药总是最有效的方法。

用户运营和社群运营总是分不开的。

社群运营

我认为,社群是一个聚集粉丝用户的地方,可以算是精品粉丝用户的聚集地,是产品二次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运营者,要主导社群,做社群的组织者。不仅是日常的粉丝用户群聊天啊,社群的精品供稿,还是线下活动优先社群里的人参加,都能够帮助一个账号产品壮大社群,也更加的方便管理。

暂时想到这么多……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jianzhan/48157.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