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建站新闻

作为一个互联网人,在未来 5 年内你觉得做产品更有前途还是做运营更有前途?

一先说一下前途

前途跟两个东西有关,个人的奋斗以及历史的进程

“个人的奋斗”受限于自己的“思维环境习惯性格智商”等

而“历史的进程”则依耐于被动的选择,比如年你跑去做技术,年你转行做产品,都是符合历史进程的,但是到今天,你第一选择还是做互联网,大概只能饿不死

二个人的奋斗

大家愿意从事互联网这个行业,情怀一点的说法是,可以设计一款产品改变大家的生活,功利一点的说法是,薪资高,应届毕业万的年薪万的无息贷款,是很多行业难以达到的高度

而时间再放长一点,对于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来讲年可以到达的位置,基本是从专员到主管到经理,部分到总监的一个晋升中。

这个过程中,对于运营的同学来讲,你努力程度一般

但是能碰到一个好的

一个好的项目

一个好的公司

那么无论是你做产品或者运营,前景都是一样光明的。

问题在于,好的项目公司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貌似只有%不到的产品与运营在上述范畴。

%的同学会在上面的个因素当中遭遇打击,没法按照正常的路径去发展,处于不断的自我质疑,换工作,甚至是重新进行自我规划的过程,个人的奋斗要么是白费,要么是奋斗的产出比较低,要么是奋斗方向错了

那么这个时候的前景就在于,产品与运营哪个岗位在学习内容更少的情况下,能有更大的提升?

运营作为产品的一个分支,内容量与知识点更少,所需的成长基础比之于产品更弱一点,所以这个时候运营更有前景。

三历史的进程

找工作的进程

大部分人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都是缘于,校招或者转行

校招过程的激烈程度入行的同学都清楚,一线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产品加运营的不到;多少人竞争呢?年多少毕业生?万毕业生加上万海外归国的留学生。年腾讯校招直播的峰值大概是万,简历大概万以上,最终招聘的产品经理培训生的人数大概是个,产品策划及运营不到。录取率大概是万分之一。另外,%的好并不是被%的学生拿到了,而是被%的学生拿到了,俞军再另外一个贴子里面写到的发了三个滴滴的,正巧这几个学生都深度接触过,他们平均拿到的的数量都在个以上,平均年薪在万以上。另外一端,互联网的校招季都结束了,不说普通学生,大量在实习的过的但是没有拿到的一大票……

入行阶段,大部分人都是被动的选择,产品跟运营都会投,如果幸而拿到一个,已经不太会去计较,到底是产品还是运营,虽然大家都是奔着产品经理去的。

不同产品的进程

王兴在讲未来的互联发展趋势的时候,对过去产品做了一个总结,就是“四纵四横”的划分维度

在这些维度当中,

沟通的领域重效率及体验,产品决定

信息的领域重个性化的内容,重技术的推荐与内容的生成,即技术与运营决定

娱乐化的产品重内容,运营决定

服务类的领域同样是重用户服务体验,运营决定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品驱动的产品,如沟通领域,更注重产品体验,对于产品经理的个人要求不断提高,相应的数量要求却不会有大幅的提升;

而在互联网+发展下,以及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用户对于娱乐方式的个性化追求以及服务的个性化追求,在人工智能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运营人员参与去解决

大小公司的历史进程

大公司重产品,大公司自带流量不依耐于运营

小公司重运营,小公司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更需要运营增加产品的壁垒

而小公司永远是解决更大量的就业需求的,所以对于运营的需求量会增加

分析完了,很多地方提出来的数据也是顺口说出来的,并不严谨

只要给正在择业或者转行的同学提供一些分析的维度罢了

***粉丝福利

关注公众号“增长营”,回复“运营”,免费获得以下全栈运营系列课的学习权限内含个专栏节视频课!

我是章鱼,《运营制胜》作者,前专业打杂,个人微信交流

不管你是做产品还是运营,都恭喜你做了互联网

事实上,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运营,这两个岗位都包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就是这两个岗位都是在互联网生意模式的公司任职。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互联网模式公司发展的人,相对更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收益呢?原因是: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公司,发展是“非线性的”。

我在课程中经常举一个例子,亚马逊和新华书店,行业上看,都是卖书的,但为什么亚马逊的市值比新华书店大多了?因为生意模式不一样。亚马逊是互联网生意模式,新华书店是传统生意模式。一家卖书的线下店,可能能放万本书,但是亚马逊可以放亿本书,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什么时间,用户都可以随便选购自己想要的书。这不仅是书店的竞争,更是模式的竞争

所以首先,不管你是做产品经理,还是运营。如果你已经在互联网生意模式的公司里,公司的发展曲线就有可能是非线性的,如果你运气不错,进入的行业和公司非常快速的成长,那么对于你来说,不管是学知识,还是薪资,也同样是非线性的成长。当然,前提是你愿意成长付出,你别掉队。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你进入了一家飞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运营,都有足够的机会。

做产品的未来发展是啥?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怎么说呢,一提到“做一个产品”,就有一种有机会改变世界的感觉,有一种自己是背后操盘手的感觉,有一种上帝感,有一种规则制定者造物者的感觉。所以大家才会对做产品迷之向往。大家千万别觉得我在说做产品经理不好。做得好的产品经理,是很牛的。我只是站在多年从业者的角度,客观的帮大家分析,产品经理需要哪些能力,需要哪些机会,做产品的未来发展可能是什么。

关于产品经理,列几个关键点:

「得选对目标人群」「得综合能力强」「得赶上好团队」「进化频率相对长」

「得选对目标人群」,选人群其实就是在选行业,选行业就是在选“赛道”,赛道宽,意味着目标用户多,比如小米一开始做的是什么赛道呢,手机,全球手机出货量多少部,是可以大致估算出来的,人人都需要一部手机,并且很多人在换手机,用户多,做一个产品就相对更有机会覆盖到更多用户,这是机会。当然,并不是人人做手机都能成功。但赛道宽目标人群多,你的产品相对更有市场,机会更多。

「得综合能力强」,综合能力强啥意思,产品经理其实就是公司的小,你得了解用户才能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是不是得有运营能力呢;你得有逻辑思维数据思维,你才能分析用户的行为路径,你才能解读用户不同行为背后的原因,你才能清晰的描述问题,写出产品需求文档;你得懂点开发的工作方法吧,做功能优先级排序的时候,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开发成本,啥都不懂怎么跟开发沟通;你得有市场思维吧,你想让用户分享你的产品,是不是要在产品中设置一些分享引流转化的细节,你得有市场思维;你得有点美术功底吧,虽说产品经理不等于美工,但你得审核美工做的图吧,如果你不能给美工例子,也没有指导,那产品咋实现;这些能力要都放在一个人身上,真心不容易。

「得赶上好团队」,赶上好团队,既包括赶上好老板,也包括赶上众多好同事。好老板个人能力强,能登高远望,让产品定位明确,这样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才有明确方向,才有机会把产品做好,好同事意味着,市场同事能力强,能帮产品吸引来目标用户;运营同事能力强,像润滑剂一样让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用的爽,问题处理的及时,为用户持续来产品,对用户的好评出一份力;其他职能部门能力强,能招来人为产品发展添砖加瓦,行政能让公司井井有条,法务能为公司保驾护航等等。所以你看,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发展好不好,真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得赶上好团队。然而你清楚,公司团队,是一个持续的发展体,不是固定不变的。你要跟着公司走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发展苗头吧。做产品九死一生明白吧,赶上好团队,和自己能力相关,也和运气相关。

「进化频率相对长」,这一点其实是对前面进行一个总结。“进化频率相对长”指的是,变成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是相对更难的事情。你刚毕业做产品,多数情况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先把事儿干起来,但是你入职的产品,目标用户是小众人群,发展天花板比较低,这时候你干了两年,没啥结果离职了。又去了另外一家公司,不一定赶上好团队,且你的能力也需要跟得上好团队,产品验证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几年又过去了。你自己是一个好产品经理,但是老板兄弟团队不给力,你会很难受。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限制你作为一个产品人,出人头地的可能性。所以,产品经理的进化频率,是相对更长的。

做运营的未来发展是啥?

有这么一句话,“运营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很多人认为运营就是打杂的。认为运营没发展。

并不是这样。

首先应该说,不管是什么岗位,不持续思考进步的人,都不会有发展。

不得不说,运营的入职门槛是互联网岗位里相对比较低的,也正因为这样,运营在互联网公司的入职薪资也是相对较低的。

做运营的好处是,事实上运营两个字是很多个细分工作角度的统称。运营的具体工作细分,会包括: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新媒体运营产品运营商务运营社群运营,等等。而这些细分工作之间,在工作内容上又会有一些交集。

运营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拉新吸引新用户来关注你的产品促活促进用户活跃使用产品留存稳定的优质服务提供,让用户长期使用产品分享促使用户愿意分享你的产品

因为工作的范围是相对广的,意味着,你能学到的东西多。

而且,运营这份工作,是一个非螺丝钉岗位,运营的工作,是达到目标的,是解决问题的。比如目标可以是:如何让网站的流量增长倍,如何让用户的月活增长%,达到这些目标,是需要运营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的。

运营的发展,像极了小兵成长为将军的过程。在小兵的时候,你负责的工作很具体也局限,当你能扛更大的,能负责更多的事情,你就变成了连长团长师长,你手下的兵也越来越多。

关于互联网运营,同样列几个关键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户思维」「沟通组织能力」「进化频率相对短」

「解决问题的能力」运营需要完成各种运营指标,可能是拉新可能是促活可能是留存。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具体公司,具体产品的定位都不一样,就需要运营人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做事方法是:你得有目标,你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你得根据用户的需求做相关的内容活动机制,你需要精益的行动,你需要回收到数据反馈,得知自己的工作是收益大于或小于成本,然后不断优化迭代,完成目标并制定新的目标。

「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做好运营的基础,不懂用户就做工作,就变成“自嗨”了,你写文章,写不到用户心坎去,用户不转发;你做活动,不是目标用户的诉求,大家不参加;你做社群没有提供用户要的价值,社群凉凉;站在用户的视角去做工作,是做好运营的基础。

「沟通组织能力」运营是需要和用户频繁沟通的,不沟通,你咋知道用户要的是什么呢,做社群得和用户沟通,做内容得问问用户的反馈,做活动得和用户互动。运营是一个和人接触很频繁的岗位。关于组织能力呢,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组织用户,一个是组织资源。关于组织用户,做社群你得制定规则吧,你得活跃气氛吧,你得号召活动吧,这些都是组织能力。关于组织资源,作为一个运营人,想完成更大的目标,你就得调动资源,程序员兄弟是不是能帮你开发个功能,其他同事能否给你提供内容,你能调动更多资源,就能解决更大的问题,完成更大的指标,你就会从小兵逐渐变成将军。

「进化频率相对短」前面我们讲过产品经理的进化频率。促进一个人发展的问题,运营人员一样会遇到。你得遇到好团队,你得在一个赛道宽的行业,你得综合能力强。为什么说运营人员的进化频率相对短呢?两点原因。第一,你可以找替代方案。第二,你的工作绩效相对更有机会短期可见。关于找替代方案,比如,你需要一个产品社区功能,产品经理不帮你规划,开发不帮你实现,但是你可以拉个群解决呀。这样你验证工作结果的速度就会加快。关于工作绩效相对更有机会短期可见,比如我写了一篇牛叉的文章,万+,单天带来万个,简单粗暴有效,绩效短期可见。我做了一个社群,运营周期周,由于我尝试了新的运营方法,社群转化率提高%,短期可见效。所以,对于运营来说,的个人迭代速度,可以相对更快一些。

产品和运营,是殊途同归的

牛叉的运营和牛叉的产品经理,工作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想做好产品,你难道不需要得到运营的反馈,或者自己参与到运营中吗?当然需要。同理,想做好运营,你难道不需要提提产品需求吗,当然需要。

一个产品被用户点赞了。运营把用户的反馈汇总告知产品,产品功能也跟上了,实现了用户的需求,促进了用户更频繁的使用产品。这是产品的功劳还是运营的功劳?当然是双方的功劳,产品和运营是互相成就的。所以产品和运营呢,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是殊途同归的事情。

从产品角度,想做好产品,就要了解用户从接触你的产品,到持续使用你的产品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做产品想要做得好,不懂运营可不行。当然,除了懂运营也要懂市场。

从运营角度,想做好运营,你就要把你负责的运营工作,当成一个产品来做。你做一个社群,用户进群了怎么打招呼,怎么促进用户之间认识建立联系,设计哪些活动,提供哪些内容,这些机制内容的设置,不就是在做一个产品吗,没有产品思维,也做不好运营。

所以说,产品和运营,最终是殊途同归的。

总结

那一开始的话题,到底应该做运营还是做产品呢?

从大背景角度讲,持续努力,去找到更大的赛道更好的团队,不管你做哪个岗位,都会得到发展。而你清楚,好团队要的是好员工,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努力做个人精进吧。

如果你是个零经验小白,我建议你做运营。因为不了解用户,没法做一个合格的产品人,而做运营,是离用户最近的岗位。当你获取经验后,你可以选择继续做运营或者转产品。前面说过了,运营人员的成长速率,相对更快,且入职运营,相对门槛更低。

除了未来发展之外,你要结合自己更愿意做什么事情,来选择岗位。没有标准化的选择。

多提一嘴,至少我身边的创业者,运营出身的人相对比较多。因为这些人相对更懂用户,更有获取用户的能力。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黄有璨邀。

如果详细展开,可以写很多。我之前的一些回答和文章也多少聊到产品和运营的关系,这里就不多讲了,只提几个观点。

产品和运营职位越高,界限越模糊。

就像苏杰老师说的,产品在初级阶段都只是需求管理员,职责都是围绕需求展开的。不管是研究用户分析需求跟进项目,都是在做具体细节的执行。在这个阶段,产品跟运营是没什么接触的,界限清晰。

在一定阶段之后,产品和运营的工作将会密不可分。我见过的淘宝的产品经理,每个聊起运营活动和用户留存这些指标都侃侃而谈,反而很少说项目迭代或者用户体验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淘宝上每个功能型的产品,都是运营和业务的具象。

从运营角度来说,同样如此。

基层的运营人员分工明确。有内容运营,有产品运营,有用户运营甚至新媒体运营都会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只负责一小块业务。而运营主管,不可能只对某一方面专精,必须要全盘负责。

可能是这样的一种结构:

下两层,产品和运营泾渭分明。但上两层,都不可避免互相有交集。

产品转向业务导向的趋势明显

过去的产品设计都能成为产品的核心价值,现在则越来越少见。在交互层面信息展示层面用户体验层面有噱头的花样变少了,更多价值在往业务方向转移。

原因是一方面,很多产品设计的规范都逐步确定说的是移动互联网,目前看方面还没成熟,产生不了新的东西,或者说用户对新产生的东西也不怎么敏感了。另一方面单纯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在结合和改造传统行业,那互联网产品设计所起的作用自然就在减少,相反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这些跟实际业务更接近的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我所知,很多公司的产品经理都开始扛了。扛什么?无非都是业务的。不考虑怎么用产品推动业务,就拿不到奖金了。而这些事之前都是产品运营来考虑的。

产品比起运营,没有相对量化的标准

这是在职场上会遇到的难点: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现在比较认可的产品经理,都是做出过优异产品的,但这种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能去微信淘宝这样大家都认可的产品团队的人毕竟是少数,那对于剩下的大多数,换工作的时候如何证明自己之前的经历呢?

运营可以说一个具体的数字,把用户量提升了多少把活跃度提高了多少,但产品经理不行。

能想到的大致就是这些。总结下来回到题目,作为互联网人,未来五年做哪个更有前途呢?

如果是完全没有条件没有背景预设的话,我会建议做运营,这样更有前途;

如果有自己的兴趣,或者目前正在某个岗位成长中,我会建议按兵不动,但同时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运营多接触产品的工作,产品亦然;

如果是已经有成功作品或者一定成就的产品或者运营,应该不会受这些约束。

历史的轮回

互联网刚兴起时,技术是绝对的壁垒,毕竟和之间是质变。你商业方案写的再好,「就差一个程序员」也是完全干不成事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开始初步成熟,大家技术水平都差不多,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谁的功能多,谁的功能好,谁就占据市场。这个阶段产品经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再接下来,产品功能也逐渐的完善了,大家的产品从功能甚至视觉上都很同质化,谁能让用户体验更好,谁就能赢得用户的心,这时候,就该运营出马了。

然而科技是不断在向前发展的,等到新技术开始进入市场,一个新的轮回就又开始了。

模糊的界限

正如@刘飞所讲,产品和运营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其权责边界都很模糊。

比如提了个需求,产品和运营双方就这个需求产开了一系列调研分析辩论及可行性评估,最终需求落地进入执行阶段。

但在我个人的理解里,运营和产品的内核与要求特质是不同的。

产品的核心:设计

产品是设计师,从雏形的构想,到原型的具现,整个过程无一不体现着产品对于所创造物的理解与理念。

产品的定位,应该是所处领域的专家。

只有在所处领域拥有足够的深度与积累,产品才能做出超越常人的作品,给用户「启蒙」般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产品中是否要添加功能,是否把功能简化掉,是否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功能上,这些决策很难靠用户调研来决定——用户不可能做出不符合自己习惯的决定,也不可能产生超出自身认知的想法。

像是微信的启动界面,一个小人面对地球的那个,它的存在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一直沿用这个界面?如果在/中数据表示没有这个启动界面用户满意度更高,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去掉这个界面?

产品经理必须做出决断。

运营的核心:用户增长

运营实际就是上个时代所说的「营销」。这个营销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市场推广,而是找到用户,发现用户的需求,并创造合适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产品出了问题,为用户带来损失,该如何挽回用户的流失?

在与竞品同质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产品的护城河就变成了用户的迁移成本。

运营的价值,就是不断的提高老用户的迁移成本,降低新用户的使用成本。

未来五年产品和运营哪个会更有前途呢?

我的观点是:

成熟的领域运营更有前途,高新科技领域还是产品角色更重要。

运营更偏市场,产品更偏技术,要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

薪资水平:技术>产品>运营,这种情况长期存在,未来五年变动的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你非要说谁更有前途,在互联网领域,还是产品更好一点。

为什么?

因为运营根本就算不上一个职业。

文案策划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商务产品市场客服……都可以被称之为运营,每个公司的运营工作内容都不太一样,是否有前途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技能树,很多人陷入没有定位的救火队员角色中,公司需要啥就去干啥,最后导致啥都懂但啥都不精,这就废了。

推荐关注

微博:王盐

微信公众号:王盐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红包」即可领取现金红包

不考虑个人特质的情况,客观探讨某个行业岗位是否有前景,我们仅需考察两个变量:「供需关系」「竞争壁垒」

先谈「供需」方面:对于互联网运营,我在之前的《运营简史》中已经从互联网运营演进的宏观逻辑中阐述的非常清楚了:在短短二十几年的互联网历史中,运营已经从单纯的“流量运作”&;&#;抢占入口&#;&;&#;抢夺注意力&#;并最终升级到了「用户全环节服务及构建生态链」,而近两年运营的突然崛起已经完全验证了这点以运营为驱动的公司越来越多,记住,这还是在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意识还停留在“抢夺注意力”的前提下。显然,随着全行业公司的互联网化,业界对运营岗位的需求会非常非常巨量。而产品经理,我不否认产品思维对运营人而言也非常重要,但业界对“产品岗位”的需求显然已经减弱,理由很简单:一时下产品同质化严重,举个例子,微信,一模一样功能的产品,一个团队迅速的就能拷贝甚至做的更好,但用户,特别是背后牵扯到千千万万利益的生态链,你怎么拷贝?二大部分企业可以不需要产品,比如渠道类型的公司内容型的公司,但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的运营啊。所以「供需」方面的结论:运营远大于产品

再谈「竞争壁垒」方面: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前景”跟“壁垒”有啥关系?稍微说明下,光有“供需”没有“壁垒”的市场,很快就会趋于饱和,然后拉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值。比如送快递,电商火了之后的这些年社会的需求异常大,但这个岗位是个有前景的岗位么?很显然送的最好的快递跟一般的快递不会有量级的区别,你也不需要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快递”而去积累小时经验。所以,一个岗位还得有门槛,门槛越高越容易形成阶梯,意味着上升的空间跟前景越大。那么竞争壁垒方面,个人认为,产品经理岗位的竞争壁垒是很高一个好的产品跟普通的差距非常大。而运营呢?在我《运营简史》的文中中提到,当「用户全环节服务及构建生态链」成为运营的标准工作后,运营的竞争壁垒就相当高了。而目前,已经有部分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已经处于这种定位了。

综上两个变量,未来五年,运营比产品的路会更好走。仅考虑大众,不考虑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等

如你对更多惊艳的运营策略有兴趣,欢迎到我公众号:少加点班

如果你需构建体系的运营思维及视野,那么推荐《进化式运营》运营书目豆瓣最高分

说产品狗未来前途光明的,醒醒吧少年,我司产品狗现在是这样的工作:

女生是运营,男生是产品,在和声细语给运营讲功能使用。

而在三年前,产品狗还只需要给研发跪着讲需求而已。

正经分割线

从几个角度来看吧:

数量质量上:

纯产品经理的数量应该会减少,而运营人才复合型人才的数量会增大,或者说,具备基础产品能力的互联网从业者会指数级增长。

但是,产品经理会变得两级分化,要么牛逼,要么傻逼,牛逼的来定方向逻辑结构等,而傻逼的就只能转向做运营了。而牛逼的会越来越集中于大公司优质的公司有特别调性的公司。

而运营人才则是海量的数量,未来产品狗攻城狮运营喵的比例可能会是::的关系。。。

处理能力上:

早期的需要产品经理去想着创新,想适应新技术,但是,现在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弱了,因为新的产品形态已经越来越少了,而更多的是基于已有的产品形态做改良,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能力要求是在下降的。

其实和交互设计设计有点点像,各种设计标准开源框架的应用也对从业者做出了很大的挑战。&;从这点上来说,首先卒的应该是交互设计师。。

而运营呢,在国内应该还是超大的市场,因为人力成本好便宜啊。。。。看这个《赶集网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布棉|徐财星的回答

未来趋势

未来三五年,运营会占上风,但是呢,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运营手段会逐渐标准化,又会回归到产品为核心,因为好的产品会说话虽然现在看起来就是个笑话,但长期来看,在产品上大投入的公司能走的更长远。

从卒的过程来看:

营销推广为王的公司,先卒,

运营为王的公司,次卒,

产品为王而且成本能控制主的公司,最后卒

最看好的是类似于豆瓣下厨房等,估计一时半会死不了,因为人员规模早期能控制住,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都能做得比较好。

大概就是这些就是我作为一个干过:房地产黑中介一手房营销做过编辑记者搞过电商卖过玩具做过产品搞过运营创过业的一个『复合型』人才的看法了。。。

三天前的周日,参加基金组织的活动,有幸见到敬仰许久的产品大神@王小硕,在狗群里,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硕爷,可见硕爷在产品经理的江湖地位之高。

一番聊天之后,硕爷说他已经去了摩拜单车,负责「增长」这块有一年多了。

我:在腾讯做了多年产品经理,又去摩拜做增长运营,那么您觉得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硕爷:产品是增长运营的一个子集。

当场我就定在那里了,连连称赞,这个表达很准确。这是我听到过的,关于「产品」和「运营」关系最好的描述了,没有之一。

其实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运营」,其目的都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只不过两者的关系:

产品和运营的关系

产品:把东西做出来

运营:把东西卖出去

那么五年内,做哪个更有前途呢?

一毕业先是去做了两年的销售,再做了近年的运营,都是每天在想「如何把东西更好的卖出去」当时遇到最大的瓶颈是:

对产品的原理不够了解,锻炼和成长较为单一

到我这边的,都是现成的东西,我要做的,就是想方案,做执行,把东西推出去,但是对于「为什么」是这个东西,就好像一个「黑盒」一样,一点都不熟悉,自己也曾努力去了解,这些互联网产品都是怎么做出来的,但可能由于方法不得当,或者知识储备不够,导致有一个比较强的心理暗示:命运主宰不在我这里;

改进意见无法正确表达

在做销售和运营的过程中,由于每天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东西推出去,所以自然而然,会收到用户的很多反对意见,真实的,吐槽的,和产品的各种使用不爽,以前会经常把这些意见反馈给公司,期望能够在产品上做一些调整,可能那个时候,比较稚嫩,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改进意见,被一次次拒绝后,就天然的觉得做产品的人,都不靠谱。直到自己做了产品经理之后,才明白「个体」和「群体」意见的轻重缓急,以及「如何处理一线人员的反馈意见」的重要性。

产品经理的收入好高,重要性很重

连李开复老师也说,未来最有可能的成为的人选是产品经理。

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是最高的。

开复老师年的一篇微博

后来几经周折愿望达成,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这一做就是年多。

先后做过招聘社交内容娱乐工具二手车等类型的产品,也跟很多销售运营市场增长的同事打交道。

在这段工作经历里,因为之前做过,所以对接起来,会:

更加理解销售运营市场增长同事的需求,和他们表达问题的方式,相处起来没有那么难受;

更容易透过需求,看到他们背后的一些诉求是什么,给出好的回应;

最重要的,一个收益是:

掌握了判断一个事情是否靠谱的正确方法论。

大到一次创业,小到一个功能。虽然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自己无法左右,但起码的一个判断,自己心里是有的。

最近,由于工作性质的变更,最近的半年,都在一直做「运营」相关的事情:

如何获得流量增长

如何获得持续的流量增长

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在用户使用产品的同时,不断收到改进意见,再后续集中精力来进行改进。

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一定要说哪个重要的话,那么我的回答一定是:运营很重要

因为我们所说的那种: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往往针对的都是一些极少数的产品。

绝大多数产品,还是得需要运营来推的更大。

但是具体到这个问题,对于选择来说,个人的看法是:可以先做年的产品,然后再去做运营。

因为:

这年,你会搞明白一个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对业务有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的产品/商业判断方法论

个人综合能力,会得到全面的锻炼:产品技术客户运营市场设计等的能力都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个人收入,也会有一个相对较高的收益。

然后再去选定,一个事情做成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获取流量」来进行深挖,这个时候,

既知道一个事情是怎么做出来,也知道怎么去修改;

更深入的了解诶用户的需求,也能把产品/服务高效的卖出去;

这样的人,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值钱!

不管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

「获取持续流量增长」的能力,大概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了。

猜你可能需要:

产品经理在早期如何快速学习?

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吗?懂到什么程度?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帮忙点击左下角的「赞」,鼓励师兄继续分享。

长文预警

利益立场相关:

产品运营全做,产品为王流量为王渠道为王运营为王等等口号通通喊过。

不负责发工资,也没人发我工资。

互联网十五年小人物,曾目睹身经网游博客视频社交微博手游等潮起潮落。

初到贵乎一个来月,非营销号,无营销意图,也无实名计划。

遍阅高论,引用在下嫖娼和女朋友开房哪种花销大?中的一句:

做学问就要有做学问的样子,脱离条件与参数谈结果是不能加鸡腿的。

首先,我们要把“

产品运营不可分割

”这个说法保留。

虽然我无比同意它,但它不会讨论出有效结果,所以这里把对局双方限制为:

侧重产品侧重运营

人手两侧互博高下,站个痛快。

其次,我们要明确一下什么是“

前途

”。

题目补充下的就业空间地位与薪资,是非常好的几个切入点,但一些点却是非常难以量化的,比如“发展空间”。

就对开发熟练度技术理解或者爆款作品制作人的名气价值等等来说,产品的优势很大;

而就市场敏感度数据掌握或者各种资源积累等等来说,运营又会甩产品几条街。

刨去年之说,一些资源的滚雪球效应可能贯穿一生,会体现更大价值。

而既然又提宏观,那么职场个体的成功概率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大家都是随市场起伏。

不如我们把所有这些价值揉吧揉吧,捏成一个大的参照物:

胜利

一款互联网项目,从商业规划开发产品到上线运营,直到阶段性变现狗带或下线。

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决定市场占有率这个胜利指标,谁就是二楼楼长。

再者,虽然明确范围在年之内,但我们也不能限制类别范围在已经固化的市场之内。

互联网日新月异,我们无法否定也很难预测革命级的颠覆。

最后,既然是进行比较竞赛,那么一些角度作为常数坐标是必须的。

个人归纳把它们定位在:

牵引力度:在同一项目中,产品工作与运营工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强度。

市场需求:市场环境下,市场的创造性需求与维持性需求的对比。

核心战力:在互联网不同类别细分行业中,运作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那么综合以上,谁是谁的爸爸?

剥离旁支细节与个人体会的回答,双方主要观点代表如下:

@张亮♂@黄有璨

产品方:好产品无需运营,坏产品运营无用。

运营方:如今环境下同质化严重,没有产品汪的发挥空间。

两个核心观点的交锋首当其冲。

这是脱离工作就业个人前途待遇薪资之外的本质之争,是一场互相否定你死我活的对立。

擂台上你来我往,这时@张亮使出一记大招,@黄有璨躲避后再出撩阴腿。两人同时大叫:

“我才是主角,你只是陪衬,最多放大我的工作。谁跟你做朋友,你要叫爹。”

其实这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黄老师耍了一记流氓,没有正面接招,而是避实就虚的利用了“五年内,国内环境,宏观就业”三点在提问时就挖下的坑,高手啊……

而事实也确实两边都成立,却又似是而非,我们来举个历史栗子。

年前后,爆发了一场以新浪博客博客中国空间三方为主的争霸战。

战争结果,新浪博客大胜,方兴东趟条,空间吃瓜潜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互联网社交与媒体平台格局,影响至今。

既然是同一项目,那么大胜的新浪博客中,军功章要发给产品还是运营呢?

非特指单个某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两只手

讲道理的说:

,是博客这种新产品的设计,创造引发了的浪潮。包括后续剧情

等等虽然是舶来物,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创造的能量,纳为自古以来的存在。

远眺未来的世界格局,不管年还是年,中国互联网不会始终停留在山寨走进来,更有创造走出去的需求。

当然在发扬于市场的工作中,运营运作也起到了放大的重要作用。

但在这点上,产品是爸爸。

,博客中国草根内容空间社交,而新浪博客则以名人效应让群雄俯首。

在这场竞争中,“狭名人以令诸侯”这个致命引爆点,我认为,也应该主要归功于新浪对产品的改良,从根键中植入了战略基因,进而决定了胜利。

这种转基因的改良如今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产品的传统

正是因为没有像方博主那样捧着鸡毛当令箭的精神,新浪博客脱颖,空间存活。

而今日看似一潭死水的互联网暗流涌动,谁敢说年内都没人搞出来个大动作?

大公司之间,运营工作岗位成千上万,然而产品虽寥寥数人之力,可亡秦矣。

龌蹉猜测,@周源@黄继新@黄涛等等知乎老总,每天也是胆战心惊怕走了方兴东的老路,又不敢乱放技能耗空了魔法值,漏出破绽被人一击致命

可知“运营比产品更有前途”,在本质上并不完全成立。

黄老师虽然口提宏观,但答的是局限之事,基于一切不变。

然而,产品改良市场竞争还是轻的,技术与体系级的革命才是大炸弹。

当年苹果体系一出,万人空巷回家做应用,无数新产品新游戏雨后春笋,年前后,能上手的产品策划皆一将难求。

时代变迁如此之措手不及,此处来看,即使产品不会强于运营,但也不会更没前途。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也是这个观点,只是他更加补充了全面成长的重要性。

而在未来年内,结束衰变出现革新是大概率事件,无论大数据的应用还是深度学习的发展,都相当有可能将单纯“运营”等某些工种,一棒子打进夕阳行业的大坑中。

到时候还怎么说做“产品”的是搞情怀呢?

我在开写前抱着中立的观点,但结合以上后,我认为:

产品工作本质其本身就是创新与革新,而写功能文档等只是其涵盖内容。

至少在我们能够认知与共识的未来推测中,产品与运营工作侧重点的重要级别可替代性,都并不在一个水平内。

而在个人前途的问题角度上,尘归尘土归土,在人不在事,妇孺皆知。

文中出现强烈肯定句或否定句,基于个人工作中所得,大部分有数据依托。

一些介于隐私或篇幅,索性一概不贴,有兴趣可以私信。

哪位爸爸给点个赞呗?

我在《全栈市场人》这本书里,最后一句话写的是“不要做运营。”

书的勒口留了我的联系方式,几乎每一个读者来找我的时候都会先问一下:“请问你那句不要做运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一般就笑笑说哎呀,那就是开个玩笑黑一下运营,毕竟我也是从做运营走过来的。

前两天天猫国际收购网易考拉后,据传裁员到只剩人;

这意味着什么呢,除了拿到一笔高额赔偿款之外,这些被裁掉的人的社会价值被大幅度缩水了。

现在大环境这么差,到处都在缩紧招人预算,网易的工作背景确实是很不错的光环,但是如果不是有独当一面格外突出的业绩,找下家的时候同样会碰一鼻子灰;

你能确认今年的环境和你几年前在考拉的光景是一样的吗?之前你一个新增用户成本块一个,将来你还能做到这个成本和增速吗?你拿不出确保方案,这经历就嫁接不过来。大公司给熟练工的报价,不会超过月薪一万五。

总的来说,我觉得运营是给转行的人最合适的门槛,但是一旦迈进这个门,瞅准了机会就得立刻转身去做产品,去做市场,要么掌握核心业务,要么掌握核心资源;

没有什么运营技术是不可被快速学会和复制的。

但是做产品和做市场确实是没办法一蹴而就的。

运营就像一个餐馆里的大堂经理,产品是厨子,市场是去搞新店特惠活动揽客的。

厨子+新店特惠可以勉强开出来一个餐厅,再把老家的婶婶伯娘拉来看着店好歹可以干下去;

大堂经理失去了这个馆子的基本盘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要做猢狲一般的运营;

去做大树,风雨来的再猛也不怕;万一倒下去把土地砸出来一个大洞也不亏。

《全栈市场人互联网市场营销入门通用宝典》()【摘要书评试读】京东图书​

送你一本电子书,里边是我这些年职场工作总结。我的经验,全都给你。

关注公众号:弹球小姐(),回复关键字“电子书”领取。

也欢迎你来微博找我玩,///?_

好吧好吧,我就来顺手伤害一下产品汪们吧……

请注意,我们只聊大趋势,这只是大趋势而已,可能在某个人某家公司或某个行业内的情况,会是完全不同的!

先说几个重要前提——

第一,就当下国内互联网所处的阶段来说,无论是在端还是移动端,在产品形态和产品设计方面可以拥有的创新空间其实已经越来越小了。相反,很多产品将会越来越趋近于同质化,门槛可能更多在于技术服务和运营。比如你说滴滴和的产品差多少?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的产品有多大区别?租车和宝驾租车各自有多大特色?

所以,除非有全新的场景全面兴起比如,否则在具体产品的设计上,将会越来越标准化流程化,甚至是后面将会有一些效率工具类似上线啦这类的会以相对模板化的方式替代掉目前产品经理的部分职责。

然而,如果以年为周期看的话,我感觉年内这样的东西要普及到“全民大众”级别的应用,应该还是挺不确定的。。。

第二,有很多人说,高段位的产品是一定要懂“运营”的,这个没错,但是不好意思,这个指的已经是管理者而非一线从业者了。

如果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那高端的运营不是一样需要懂产品么。。。

所以,话虽然是这么讲,也有过“全栈产品经理”之类的概念,但到了实际工作干活的时候,你肯定不可能找到一个人既能天天对接研发写好文档做好项目管理,又能天天去跟用户互动,天天写好文案做好推广搞好活动吧?

第三,在职场中,大逻辑看,一定是从事创造性工作内容,能更多解决关键问题,可替代性更弱的人价值更高存在感更强。

过去年内,运营的存在感弱和价值弱,大体是因为当时的大环境还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期,有红利,大体一个产品做得够好够快够稳定,基本自己就已经能够跑出来了,所以运营只要打打杂,投点广告做点内容维护最多再看看就差不多了。

但到了今天这个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垂直品类里你杀进去至少一抬头都能看到三五家竞争对手的环境,在运营上你觉得你还是只常规性做点维护搞点推广投放就能跑出来?闹呢。

所以,今天的运营必须绞尽脑汁去策划营销事件,去制造话题,去寻找更加独特性价比更高的渠道,去输出优质内容……等等,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这些事情,可替代性正在越来越弱。

相反,如前所说,随着产品形态的标准化,产品经理们从事的创造性工作内容其实是在有所降低的,大部分产品经理们现在的日常工作开始变成了:写文档画原型开会这一类略有些机械化的工作。

当然,涉及到对海量需求的管理和研发跟进,特别复杂的产品的逻辑架构等等,这些事还是挺不可替代的,但目测能接触到这部分工作内容的产品汪,应该不到%吧?如果我错了请校正我

此外——

从就业形势上看,行业对于运营的人才需求量一定是远大于产品的人才需求量的。

从职业前景&;发展空间来看,运营可接触到的工作内容应该更多也更丰富,至少日常我们熟知的就包括了:内容&;文案活动策划推广营销用户管理数据分析等等,相比产品来说,或许至少可以讲运营的可能性更加开放一点?

我倒是挺同意“产品思维”在往后可能会成为一种通用的能力。即在进行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一切从需求和典型使用场景出发”“少即是多”“敏捷+快速迭代”等等一类的思维习惯,会成为优秀互联网人们的标配,但是不好意思,这些东西虽然最早被用于“产品”这个领域,掌握和理解他们的产品经理也更多,但它可能不会成为产品经理们的专属物……

从薪资收入上来讲,当前初级运营们的薪资还是不如初级产品的,但我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到了年经验左右,运营的薪资应该能够逐渐赶上产品了前提是你要能够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运营,而不是打杂的运营,再往后,也许运营的薪资可能还会有一些反超。毕竟就大环境来看,当前行业里优秀的运营要远比优秀的产品要稀缺多了……

综上,我的结论是,如果以年为窗口来看,产品和运营相比,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运营会更有前途。

但与此同时,拥有产品思维,可以与产品无缝沟通的运营,将会尤其吃香。所以如果你是个对于运营还比较有感觉的产品汪,是不是可以考虑下转运营的事儿了?

扯完了,求轻喷。:

我直接就单刀直入了,我个人认为和产品相比较,做运营更加有前途。原因有如下几点:

现阶段做出一个好产品太难了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以来,市面上的产品可以说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相似的竞品不计其数,如何做出一个好的产品太难了。不是人人都有参与微信这样量级产品的人,你做出一个小产品来,在市面上根本就激不起任何水花,也就意味着你无法更好的证明你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你产品的价值。

而运营则不然,如果你运营一个万,甚至万左右粉丝的公众号和一个产品用户万左右的产品经理相比,显然,运营一个万公众号的价值更大,可能更容易显示出价值,一个产品有万用户累计用户,非活跃用户,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根本无法量化他产品的能力,根本不算什么,也体现不出产品的价值。但是运营万粉丝的公众号可能会说明你的运营能力很强,很容易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拿到更高的待遇。

即使做出好产品,最终也得走向运营

其实即使做出了一款好产品,除了产品经理好的设计,用户体验之外,终归需要运营和维护,这里就涉及到运营的分类了。

运营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一个好的产品,都需要这三方面的支撑。产品需要有用户使用,需要流量,这里就需要会用户运营,而支撑用户一直使用的是这个产品能够提供价值,提供内容,所以又需要内容运营。一个产品要想拉新留存,就需要搞活动,就会用到活动运营。

其实,产品一旦面世,产品经理不仅仅会做产品,而且也需要懂运营的知识才行,需要分析这些运营数据才行,产品就得找运营部门配合,所以,运营这一步真的非常重要。而运营人员更可以专注运营这个领域,为产品带来生命和血液。

一个好的产品,没有运营的支持,可能可以生长,但是可能很难获得爆发和量变。除非是现象级产品,这个东西就得靠命了。产品的成长终归是离不开运营的。

运营是产品的核心支撑,也是盈利的最后一步

另外,做产品的目的是什么?是挣钱,是盈利。而这个产品要盈利得靠什么?靠流量?那流量哪里来?得需要运营来拉去用户。用户来了,我们才能薅用户的羊毛。

另外,一个好的运营,不仅仅可以运用产品,可以运营任何东西,只要你有获取用户的能力和手段,你就可以通过用户来赚钱。你可以做公众号,做自媒体,获取粉丝,提高影响力,然后再向粉丝卖东西,发软文,广告等。你可以赚钱了。

如果你有运营的本领,你可以自己单独出来干,自己一个人就可以通过自媒体赚钱,而产品呢?产品经理不可能自己出来开发,再运营吧?

我感觉未来年,做好运营的话,比做好产品更有前途。仅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首先亮出身份牌,我是个普通的产品汪,我认为是五年后运营略大于产品,理由如下

产品生孩子,运营养孩子。

产品决定孩子出生时是否漂亮和健康,运营决定孩子成长中是否茁壮和优秀。

产品在业务中接触到的是需求设计前端后端运营测试等,制造出一个满足运营需求的“孩子”;

运营在业务中接触到的是推广渠道营销商务广告媒体等,培养出一个能在市场立足的“孩子”。

一个天生漂亮又健康的孩子,对运营来讲培养起来会轻松很多,是不是很难说生孩子和养孩子哪个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影响更大?

再说说运营和产品工作的特征

①运营的圈子比产品大

运营接触到的推广渠道营销商务广告媒体等比产品多,这些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运营手里掌握着比产品更多的人脉和资源,也比产品更懂如何与渠道等各种金主与合作人打交道。

②产品更懂用户的胃口

虽然运营直接在与用户接触,但是产品有着更敏锐的嗅觉,其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能够支撑打造出用户喜爱的产品。产品的优势在于懂得协调设计和开发等各部门的关系,把控好产品质量。

非要比较产品和运营哪个更有前途的话,我的答案是:

如果你想自己创业打天下,那么主修运营,积攒人脉和资源,辅修产品,分析用户需求和喜好;

如果你只是想做出用户喜爱的产品,那么主修产品,学习产品知识体系,辅修运营,了解市场运作模式。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品的同质化以及非常严重,留给产品发挥的空间和创新已经不多,所以衍生出一个新的职位“运营型产品”或“产品运营”。越往后发展,因为同质化和激烈的竞争,运营越是大趋势,越显得重要,靠运营成功的产品要比靠产品成功的产品更多。

所以非要分个高低,我觉得是运营,注意,不是那种干着类似编辑打杂的那种运营噢。

第一次答产品类的题,求轻喷…先问一个问题:『近五年,在美国互联网,产品和运营哪个发展得更好?』

结论显然是产品其实是工程师文化下的产品。单纯的运营在美国的存在感是偏弱的。忘了知乎哪个大牛说过的,大意是最好的运营是做在产品里的。可能是因为人力昂贵吧,所以老美的做事思路天然地就是怎么省人力怎么来,这也就极大地压缩了比较依赖人力的运营空间。

如果以中国落后美国五年其实没那么久来看,那么预测下一个五年中国发生的事情,可以参考上一个五年的美国。但这么判断显然很不科学。不过,我们要知道一个趋势,就是人力密集的岗位,最终都会被代替的,就看人工智能发展有多快了。那我是唱衰运营吗?真不是。产品其实也被很多人做成了人力密集型的岗位……

以上就当胡说吧。正经地,还是看一下未来五年国内互联网会怎么发展,再分析产品和运营哪个更有前途吧。

两大趋势:

业已疲软,涨势喜人;

用户量渐无意义,让用户付费更重要。

不展开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趋势了,欢迎质疑。

在这种趋势下,首先产品经理的那种『上帝』感会消失。要迎合客户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坚持,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是基本。其次最自豪的『用户体验』的价值下降。拉来的用户付费意愿要高,但他们会为产品的漂亮界面惊艳交互付费吗?换了产品经理自己也不愿意吧。用户更愿意为内容付费。功能都很难成为吸金点,这已经验证过很久了。

所以,运营的价值会上升。的品牌包装市场开拓靠运营,的付费内容制作拓展推广也靠运营。

其实『电商』这个互联网形态是未来趋势的先走一步。所以看看在阿里做产品和运营哪个更有前途,大概就知道未来会怎样了。

以上是为了扣题而写。但我内心真实的声音是:『每个人期待的前途不一样,每个人的脾气秉性技能经历不一样。选择职业永远是个个性化的事情,随大流能降低风险享受红利,但也会埋没真实的自己。』所以,千万别被这种讨论误导了。谁的经验都不能代替自我认知和思考。我是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所有的讨论都是围绕在「未来年」这个大背景下的;

我们所处在一个分工合作的社会,分工的角色是否重要,取决于影响分工的因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互联网里的生产力是技术。所以,在技术经济文化三者共同的影响下会决定分工因素的变化。

所以,我会按照以下的逻辑来说一说我的思考,比较长:

年到年的中国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呢?

手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启蒙运动,从年到年,年过去了,这年时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支柱来源与这个技术的发展。

年后的今天,手机技术进入疲软期,新的技术进入孕育期。不论是还是新的可穿戴设备,甚至是大数据的发展都还不能定论。

技术本身不具备商业价值,但是,技术确实产生商业价值的源泉,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正处在新旧技术交接的阶段,旧的技术驱动出现疲软,新的技术还未形成驱动。

中国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在过去的年时间里,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把很多专业变成了常识。

年之前,大家说,说,说不要让用户思考。大家不断讨论的是如何做好一个交互,如何使用用户场景解决问题。年之后,这些内容的普及工作完成了,很多之前看上去不太能被人接受的东西,变成了常识。比如,我们要简洁一些,我们要聚焦核心功能,我们要做。

在此,微信功不可没,微信的成长,对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普及起到的作用,比过去年中国全部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作用都大。

完成普及之后,一般会有个走向,更专业,或者更不专业。现在中国互联网的产品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们就在这样尴尬的境遇下生存着。不可避免的,产品设计已经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了。

中国互联网的竞争,从点子的竞争到流量的竞争,慢慢会回归到商业本质的竞争。

当然,我们不能说之前的竞争就不是商业本质的竞争,也是,但是,没有现在这么的透彻。

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市场前年,就是一场收割稻子的游戏。收割稻子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看谁收割的快,收割完了再去把稻子变成稻米。

现在的境遇是,容易收割的稻子都被收割的差不多了,部分收割的多的人已经进入到变成稻米的阶段了。

新进入的选手,要么寻找那剩下的不多的稻子,要么,就是把自己收割的稻子变卖给大户人家。这就是这几年,为什么这么多合并案例的一个不严谨的解释。

总结来看,从技术市场专业这个方面,未来年是一个非常之不确定的过渡阶段。基本特点如下:

会有一个年左右的低谷稳定期,不会有大的新技术被应用,大家会依附与现有技术的应用来做深耕运营。

如所说,产品跟运营的分工边界导致了产品工作进入一个比较艰难的探索时期。因为这一阶段要做出好的产品更难了,所以,一大部分之前借风口的产品经理会在没有风之后掉下来。

根据上面点,自然而然的,运营会成为未来年左右的一个重要的角色。这是时势造就的。

年太长,我只敢想年

问题问未来年,年来衡量一个让摩尔定律失效的行业,实在太长,只敢想年。

未来年来看,我有如下思考:

整个互联网会成为一个新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运营会成为主导角色,原因如上

产品和运营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模糊,一个新的角色会出现,叫做产品运营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会越来越被诟病,直到产品经理们自己开始往更专业的路子上走

年成为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分水岭,年之前的人会被大批淘汰,后和后会以一种他们看不懂玩法搞出全新的一套思路。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不论你是产品运营商务研发,我们,都应该更多的懂一些别的角色的知识。

另外,我们都应该开始有意的更多的关注互联网之外的东西。互联网对年这一波人,带来了很多幻象,这是有害的。

自古以来,运营就是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啊来啊,来互相伤害吧,宣誓主权了……;

运营我不熟,范畴包括哪些也许比产品还要模糊,但产品经理可以定义一个广义一个狭义:广义的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分四大块:,,,;狭义的产品经理,我猜你们说的是那个写文档的需求分析师吧,也就是下条的第一级;

我把产品经理分为级:

需求细化与研发跟进;

主动挖掘与项目管理;

完整产品与大局观;

产品线与带团队;

成功案例与影响力;

业务理解与跨职能管理;

自己成功到助人成功;

第一级,甚至前三级的产品经理,前途肯定不如一个牛逼的运营,但到了第四级或更高,运营就只是你的一项职责而已了;

我们听说过“好的产品可以自运营”,而比较少听到“没产品我也能运营???”,所以……

好了好了,上一条,没产品的时候,也可以去用人肉的方式去做一些事,那我们也可以定义成这是产品经理的一项任务呀——低成本验证环节;

这条留着缓和气氛用,:

————年更新————

我对于做产品最新的思考,和极客时间合作了一门产品创新课程,欢迎来试听

极客时间​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jianzhan/46344.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