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电商新闻

便利蜂模式分析:为疫区千里送盒饭的供应链从何而来?_零售

原标题:便利蜂模式分析:为疫区千里送盒饭的供应链从何而来?全球股市因疫情蔓延遭遇“滑铁卢”,本周一开市后影响尤其剧烈,一些零售股却抗住了这波压力,甚至逆势上扬,比如美股的沃尔玛

原标题:便利蜂模式分析:为疫区千里盒饭供应链从何而来

全球股市因疫情蔓延遭遇“滑铁卢”,本周一开市后影响尤其剧烈,一些零售股却抗住了这波压力,甚至逆势上扬,比如美股的沃尔玛、国内的高鑫零售、永辉超市、家家悦(山东)、红旗连锁(四川)等。这让投资者重新思考线下业态的价值。

超市股与大盘的股价变动对比,来源:Wind资讯

由于大卖场是疫情期间国家规定的生活必需品保障供应单位,成为人们解决物资问题的重要选择。低线市场对淘鲜达、京东到家的需求明显增加。预计疫情平息后,消费习惯会常态化,从实体店衍生出的数字经济将凸显价值。据QuestMobile ,今年春节期间生鲜用户比平日增长29.9% ,日均使用时长增长20.0% ,春节后两周继续保持22.6% 的用户环比增速。

2 18 日起,新型连锁便利店“便利蜂”开始每天从上海路运2200 份盒饭到武汉,送给援鄂医疗队,沿途中盒饭恒温在0-5 摄氏度,预计将陆续提供10 万份;为满足复工后的工作餐需求,麦当劳、肯德基推出企业团餐、企业专送服务,便利蜂也已入局这一细分需求,盒饭单价基本上瞄着单位食堂水平。

这些零售企业有一个共性,都具有较强的供应链能力与技术支持。供应链能力是沃尔玛这些大卖场的优势,它们通常以高SKU 和规模效应著称,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期,传统供应链与在线订单及履约的匹配出现了问题。在资本夹持下,高鑫零售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阿里巴巴,Whole Foods 超市交给了亚马逊,沃尔玛选择自建+ 第三方模式延伸在线订单,便利蜂则是大胆地选择了纯自建。

我集中去便利蜂消费是在2018 年秋天,当时便利蜂上海正在准备接通外卖。那个店选址在上海宝地广场,附近遍布银行与外企写字楼,周围也有盒马、全家、快客便利店等。每天中午饭点时,几乎清一色上班族在门店内排队购买后厨自加工的中餐,荤素搭配,可做单品优惠与核销,5 元的餐后券进一步圈住了消费者黏性。

便利蜂以厨房自加工热菜为特色SKU

我当时判断它能在便利店云集的上海立足的一个依据是,它解决了上班族“吃得放心”这一刚需,就像全家便利店满足了上海部分上班族的移动早饭需求一样。但与全家、7-Eleven 等集中配送的冷藏盒饭相比,便利蜂的优势是自加工热餐,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单位食堂。

美团、饿了么能在餐饮外卖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背后反映了国内学生与工薪族这两大类人群的就餐选择现状。一部分人对吃不讲究,快速填饱肚子就行;一部分人讲究吃,但条件不允许,只能妥协交给外卖。这把餐饮外卖生生变成了一个共性需求。

但在这个共性需求市场一定还隐藏着分层需求的机会。一部分人在意食材的健康度、包装物的质量、温度保证、烫食对包装物的卫生影响等,这个需求并非要吃多高端的外卖,而是要在吃得放心基础上有更多菜品选择。从便利蜂围绕写字楼、社区选址看,它切入的应该就是这个分层市场。后来美团和饿了么都意识到分层需求,开始推星级商户等,对能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商户给予流量倾斜,也是这种趋势。不过它们作为单纯的配送方,对生产源头无法控制。

便利蜂选址(红标),1是全家,2是光明里,3是快客,4是盒马

便利蜂则选择从后端供应链到前端配送全部自建的模式,相对较重,这也是它开店较慢较稳、不像苏宁小店那样快速覆盖的原因之一(便利蜂2017 年初开店,今年2 月份全国已开1500 家)。但它选择的这个模式恰恰给了它精细化发展的时间窗口,即便在上海这种零售业态充分竞争的市场。因为它是瞄准分层需求提供一种差异化增量,而非同质化竞争或打价格战。下面具体看看这个增量里包括什么。

1.供应链技术创新。便利蜂给疫区运送盒饭,背后是一套自研发的TMS 运输监控系统。它给前端货车安装蓝牙温度计和GPS 定位设备,货车冷柜的温度会每隔五分钟左右被传到后台,形成温控曲线,如果超出0-5 摄氏度范围会触发系统报警,提醒司机调整冷柜温度。车辆同时装配测振仪,以避免暴力装卸。

在常态化时,这套系统本来用于生鲜食材从鲜食工厂、大仓到便利蜂门店的备货运输,属于to B 的数字化供应链建设。门店C 端全部采用电子价签,能做到数据实时回传与中心化价格管理,形成一条完整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靠科技驱动鲜食管理。

近期股价表现比较好的超市类零售股中,大多是生鲜供应链效率较高的,比如永辉超市、家家悦等。生鲜品类是把双刃剑,做得好可提升毛利率与坪效,拉开竞争差距;做不好则会亏在高耗损率上。国内一位商业地产老板曾对我说,超市新业态不断涌现,相比较永辉的生鲜供应链做得更扎实。

居民楼底商是永辉mini业态选址之一

但之前主打年轻人需求的永辉生活没有采用永辉大卖场的供应链体系,似乎在上海等一线市场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后来主要在二三线市场尝试的永辉mini (大卖场的缩小版)则与大卖场共用一套供应链,店内生鲜占比过半,受到社区家庭用户欢迎,但mini 店的线上订单履约目前是短板。

2.品控管理。新零售风口下,市场已看到很多小店快速扩张,但供应链管理没跟上,商品无法令人满意;也看到中大型店因内部流程管理缺乏标准化,信誉受损。相比,便利蜂选择了一条偏保守稳健的路,不盲目追求开店速度,先扎实做好品控管理,在分层市场上强化自己的位置,赢得上班族的心智,再去赢得资本,扩张市场。

便利蜂在食材采购与运输、热加工、店内恒温箱、甚至是咖啡杯托与餐巾纸上都是标准化操作。高标准可能意味着运营成本增加,也可能会提升坪效,当后者的变化幅度大于前者,毛利率稳固,小店的规模化复制就成为可能。与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前置仓模式不同,便利蜂的门店就是向消费者展示品控的最直观场景。

3.社区化小业态。当大卖场因客流量下降被迫转型时,接入在线配送与“大店小店化”算是可选方案中为数不多可能成功的。大卖场和小店的配送范围都锁定在3 公里半径,那么小店就能凭借散点布局优势去服务更多用户。盒马的在线订单是计入单店坪效的,单店实现盈利的实际测算条件是在线订单与门店订单收入比7:3 左右,可见在线订单的坪效价值。

便利蜂会根据商品类别分成当天配送与隔天配送,当天主要是饭菜、鲜食,从就近门店直接发货;隔天主要是蔬菜、零食等,先从中心大仓分发到对应门店,再由门店外卖员配送。这相当于,消费者所面对的配送源头都是就近门店,这种中心化备货、就近散点分发的模式对于B 端效率是比较高的,也只有自建仓配能保证发挥出这一优势。

现在小店业态如雨后春笋,但小店不是目的,而是缩短用户获取商品路径的方式,用户最终需要的还是高性价比商品。德国社区超市Aldi (上图)现已进入上海,其开店态度更加谨慎,但通过之前的探店发现,高度精选SKU 与高比例自有品牌商品得到了附近中层消费者的认可,优势体现在管理效率与商品品控上。需求分层趋势下,预计市场未来会给便利蜂、Aldi 这类小而美业态溢出更大的空间。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esn/51531.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