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建站新闻

有什么知识,你知道后你的世界马上就不一样了?

一个人出差,遇上火车站外的热情大姐,不管多饿,也不要去。

养成吃晚饭就洗碗的习惯,不要泡在水池里,一会再洗的念头会让你养成拖延症,而且也不会让洗碗变得更简单。

啪的时候不要动不动问对方爽了没,你爽了你自己先叫,人家就算没到点,情绪上也会很。

做好日常理财,并不需要学多高深的理财知识,每天养成记账的习惯,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能控制好自己的非必要支出,就已经在理财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在笔记本附近放一盆绿色的植物,工作累了偶尔看一下,不仅能缓解眼疲劳,心情也会好很多。

上厕所快忍不住了,也请多花秒钟铺张纸在马桶水面上,不然一会脏水溅上来,可没人给你骂娘。

乱糟糟的工作台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收拾,动起来,你会发现原来最难的,是决心要收拾的那一刹那。

碰上一个让你很生气的事,深吸一口气,或者去个洗手间,回来后再处理,相信我,可以避免日后%的后悔。

看到一个好答案,想点赞又嫌麻烦,可以双击屏幕自动点,既能鼓舞作者,又很方便自己下次再看。我用这个方法,已经快速标记来个好答案了。

朋友告诉你真心话,是因为信任你的人品,而不是让你把它当故事,你每向他人多说一句,都会在未来少一个说真心话的朋友。

虽然你爸妈每次电话都很短,但不代表他们不想和你多聊,只是担心浪费你的时间,空了多给他们电话,哪怕只说句,他们都会很开心。

每次在服装店试衣服,试完不要的顺手放回原处,能很方便后边看的人,还能让店员觉得你有教养,给你推荐衣服时更用心。

将水杯放在随手可拿的位置,不知不觉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喝的水变多了,肤色更好了。

睡觉前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叠好放身边,并把要出门的东西在包包里放好,你会发现,起床没那么难了。

虚心学习他人的赚钱经历,虽然经历不可复制,但不代表你不可以学习赚钱逻辑,勇于实践,你也能成为下一个讲故事的人。就拿我来说,年半前万启动金创业至今,家餐饮连锁店,公司月营收六位数,就和当初潜心研究了不下个高手开店赚钱的经历密不可分,如果你也想和了解这些赚钱的经验和方法,我强烈推荐你看下这个万赞回答:你知道哪些正规暴利生意?

出门随手带个充电宝,可以大大增加你的外出安全感。

和一个气势处于上风的人交谈,可以只盯着他左眼看,这样你的对视压力会小很多,而且看久了,对方会先转移视线,气势上再弱三分。这一招尤其对谈判很有用,比如和客户上司竞对的沟通。

定期清洗枕巾和被套,不仅仅是为了洁净,更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长期坚持,你会发现你拖地板也变勤快了。

遇到烦心事,与其找朋友诉说,还不如自己找张纸写下来,该骂娘就骂娘,边写边哭边骂都可以,写完后把纸一撕,抱抱自己:好了,没事了。相信我,你会爱上这种感觉,因为朋友面前的你,还不够真实。

不要觉得大家都不会注意你的手,就可以无所谓不剪指甲,尤其男生,你留长指甲,是为了挠后背上的痒痒吗?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力不足的时候,混进任何圈子都没有,没有谁会真的尊重你。记住,实力才是你唯一的通行证,而不是关系。

别人给你发消息,若无特殊情况,请看到后马上回复,倒不是说我们多在意对方,而是养成习惯,以后你发消息,别人也会很快回你,人和人都是相互的。

晚上吃完饭,没啥例外情况就不要再吃东西,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减肥没有那么难,身体气色也越来越好。

不要觉得认错会让对方觉得你愚蠢,相反,知错却不认错,才会让对方觉得你固执无可救药。我认识的高手,没有一个是死皮赖脸不认错的。

外出与人并排走,主动站在最左边,会给右侧的人安全踏实的印象,次数多了,会显得很有安全感,这一招我用在搞定女生上,屡试不爽。

心情烦躁的时候,可以找一个本子,对着书上或者手机上的字仿写,不用写多少,一会你会感觉到,自己的心情平和许多。

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声谢谢,并没有多难为情,反而还会触动他人的内心,下次再找他还会很愿意帮你。

逢年过节主动约朋友去外边吃饭,每天起来后往花盆里喷一点水,不断给自己制造生活的仪式感,相信我,你会觉得简单的日子也能五彩斑斓。

没有万不得已,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不然就算你的观点再完美,人家也听不进去,社交的第一法则就是懂得尊重他人。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穿了自己最喜爱的衣服时,人也会随之变得自信,甚至穿不同类型的衣服时,还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差异。这是因为人的情绪,是能够通过行为来进行反馈的。因此,心情低落时收拾房间不自信时抬头挺胸生气时对着窗外深呼吸,都能大幅度改善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变得轻松和开心起来。

不要轻信别人无故的赞美,要思考他称赞的动机。比如,我爸无论每次做菜好不好吃,我妈都会热情夸赞我爸,我爸听了高兴,每天争着下厨房,我妈就在那坐着看电视,可幸福了。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轻易看透了一个人,不是因为他不会隐藏,而是因为他和过去的自己有相同之处。

同时,也不要轻信别人突然的寒暄,要思考他背后的目的。老同学多年不见的一句:“在吗?”,大多数不是我「怀念」你了,很可能只是手头紧了找你借钱。

成年人之间很难互相被说服,如果被说服,大概率只是因为你的观点,符合他的利益。

当你来到一个新团队,马上就有人急着和你套近乎,你要小心,这说明团队内有不同党派,且核心成员竞争激烈,关系极度不和谐。

只要实力够强或颜值够打,无论脾气再臭,都有赶着抱大腿的人;舔狗工具人即使做得十全十美,也留不住一个人的心,因为他们唯一的资本——只有“对对方好”。

没有绝对干净的嘴,没有绝对干净的人。即使是错信一次谣言,从你嘴里再次传出去,对他人造成一定利益损害,你就已经不算清清白白了。

睡觉前默默问自己——如果今天可以重来,我会希望重新来过吗?不要欺骗自己,这样可以很好的检讨一天得失。

减肥之所以总是失败,是因为你认为自己还没胖到需要减肥;总是早起不了,是因为公司给的利益不够诱惑。归根结底,做事情总是无法成功,是因为你想要的欲望不够强烈。

做人的三心二意,平常心耐心信心谢意歉意,是决定我们人生纬度的核心和意义。三心教我们处世,二意教我们为人,最简单的体现,就是愿意为喜欢的回答点赞,一个小小的动作,有无限的涵养和奥义。

没有人喜欢和一无是处的人在一起,包括那些本就一无是处的人。

很多人都希望你过得好,但最好不要比他们好。所以尽量闭上想要炫耀的嘴,你真的不知道嫉妒心能让人做出怎样疯狂的事;如果非要说,一定多一句抱怨,比如买房了,要说自己成了每月负债的房奴,再也没有多余的开销;脱单了,要说自己再也不能自由地打游戏了

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不要答应得太快,能帮上忙的事也要回答“尽力”,而不是“包在我身上”;帮不上忙的事要马上拒绝,这样做起码对方不会记恨你。但如果你打了包票的事做得不够好,或是答应了的事做不到,你就瞬间成了罪人。

好就是好,不行就不行,不要说差不多,只要有一个差,多少已经不重要了。

报网课不一定能学到知识办健身卡不一定能健体强身买字帖不一定能让字变好看收藏回答也不一定能变得更优秀。这些行为只是预备动作,不是真正的努力,要付出实际行动——按时上课,消化内容坚持健身,规律饮食保持练字,改变陋习认真阅读,内化思考才能真的收获努力带来的利处。

曾经我也是个懒散的大学生,买书积灰办卡洗澡上课睡觉,过得浑浑噩噩。到后来经历了一些挫折,才渐渐唤醒我自律的灵魂,坚持健身不断提升自我,事业终于小有成就,我因为自律所带来的一切正向改变,让我的人生像开了挂,一路畅通,爽得一批,所以我依然沉迷自律带来的满足感。我希望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可以找到开挂的人生,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我把我变得自律不用闹钟天天早睡早起像玩手机一样爱上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发给你。

写给铁木君的读者​

很多人认为,加班为白天搞砸的工作善后,没功劳也有苦劳,老板应该念及自己的辛苦。其实不然,把事情搞砸了,就不要惦记你的苦劳了,如果不是因为你出了岔子,也不需要这些苦劳。提出这种要求,就像明天要考化学,可你复习了一天生物,睡前才想起来复习错了,花了个钟复习完也没考到高分,你却要求老师让你及格,因为你复习了一整天,这不是很荒唐吗?

在你面前畅聊八卦的人,不是因为和你关系比较好,是因为他们就爱聊八卦,你不在场时,你就是他们故事里的主角。

公司实习生被很多人需要,忙得团团转,不是因为他牛逼,而是因为他的技能和时间都太廉价,抽取他的小部分时间去打印文件拿外卖跑腿,不会给工作造成什么麻烦;而高级设计师被很多人簇拥,因为他专业过硬,并非哪都需要他,但可能哪个环节少了他就会出错。拼尽全力只为获得廉价认同感的人,很容易被丢弃,聪明的人会努力让自己成为非必需品,但却人人想要。

用虚假的人设获得他人的喜爱,只能是一时的。除非你能演一辈子,或是对方在发现你真实的样子后,依然深爱你。然而这两者的可能性,比你用真实的自己,遇到真爱的几率更低。

人会本能地反感那些一件事说了好几次的人,但事情只说一次时又偏偏记不住,与其反复强调事情,引起对方不耐烦,不如用行动感化对方,人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另一个人的潜在影响,如果你每次回家都把鞋拖下放整齐,下一个人也会不自觉地将鞋放好;一篇好文章如果没有人点赞,下一个阅读的人可能就会放弃点赞行为,从而使好回答被埋没。

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给你带来了启发,请不要吝啬你的赞,让它被更多人看到,当越来越多人受到启发,他们就会去启发更多的人,万丈高楼平地起,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为你想要的世界而投的票。

有人告诉你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本科只是门槛;有人告诉你外表只是个皮囊,可他却不愿透过不起眼的皮囊去看你的内心;有人告诉你钱财都是粪土,但生活所迫拿不出钱时你连自己都看不起。别人说的不重要不过是当下并非最重要,只有缺少这些东西的人,才明白这些事情重要到影响了一生。与其听信别人说重要或不重要,不如尽力创造条件去拥有。

杠精之所以成精,是因为他们小时都在抬杠,这种敬业精神普通人难以达到,与其多费口舌和杠精争辩,不如省下些力气,看杠精表演自讨没趣。只要我们保持对的认知,内心坚决拥护真理,久而久之活体们就会自动下岗。

人和人的悲欢从都不相通,每个人只是别人人生里的配角,甚至都不配在演员表上拥有名字。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适当发泄,但不要在别人的剧本里找存在感,比你悲痛的人无暇安抚你,比你幸运的人难以理解你,能够自主管理情绪的人,才能改写自己人生的剧本。

在适当的时候发脾气,是为了告诉别人你正常的情绪需求,而不是宣泄情绪。有人说出不恰当的话,你可以表情凝重地告诉他“不要再说了”。正常人在这时都会懂得适可为止,那些还继续嘴贱的人,也犯不着你大动干戈,远离他们就好了。

什么东西都会一些的人,适应性很强;有一项专长特别牛逼的人,被需求度很高。不用过于在乎自己的弱项,但也不要完全放弃,在不断专攻一个技能时,也要不停地用其他知识充盈自己。

我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变成一个适应性弱被需求度低的人,所以在专攻自己的写作技巧时,也不断开拓自己其他领域的本领,说不上精通,却让我的创业路走得特别顺,前期的准备工作,让我不断和办公软件设计软件甚至是财务税法打交道,因为平日的积累,我省去了很多琢磨的功夫,及麻烦别人的人情。

也许你现在用不上这些技能,却能用这些本领为你的简历添光添彩,就像老师们也没想过自己在这段抗疫期间还要学会直播,技多是不会压身的。如果你想学习英语写作等技能,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我把这些年积累的资源都分享给你。

写给铁木君的读者​

对谁都好,等于对谁都不好。群发的祝福是没有特意想祝福的人,对谁都友善是没有能牵动他情绪的人,只对特定的人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正珍惜你的人。

超前消费只属于有超前偿还能力的人。

没有十分明确的立场时,不轻易劝架,更不轻易站队。你谁也不帮,他们只会记恨对方,但你帮了其中一个,另一个会更记恨你。

恐惧是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怕开车,就永远失去了上路的资格,有急事时也能将时间交给别人;怕社交,就永远体会不到知己带来的愉悦,朋友能给的帮助,你要靠自己用双倍时间获得;怕工作,就永远在职场底端唯唯诺诺,别人升职加薪你却永不涨薪。

不是痛苦让我们成长,对痛苦的思考才让我们成长,所以我们才说痛苦是有意义的,意义不是被赋予的,意义是思考出来的。

即使是父母,也无法长期无条件帮助你。父母所拥有的社会价值是私有于他们的,你从中换取到的价值,是作为父母的附属品而得到的。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要实现个人的人脉,就要拥有自己的价值,沉迷在无意义的人脉中,是对自己的未来,下注风险最大的赌博。

那些习惯把“我这人就这样。”挂在嘴上的人,最不值得原谅。在知道自己德行不好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我行我素,这样的人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欢迎。

你为一个人自愿地付出越多,不会让对方更依赖你,却会让你更舍不得离开对方,人喜欢被惦记的感觉,但被需要的感觉更让人欲罢不能。想要对方更离不开你,要为对方做的,是那些别人无法轻易做到,他却希望有人能帮他做到的事。

人们很容易因为群体中的个例,而为整个群体贴上标签。比如河南籍的小偷偷井盖,就说河南人品性不好;二次元圈有人因沉迷动漫荒废学业,就说贵圈太中二;相爱多年的明星出轨离婚,就说娱乐圈无真爱,不相信爱情,这些就是典型的群体效应。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这种标签,但我们可以警惕自己,不要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辩证地看待事情,才能看清真相。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成长方式,那些年轻轻轻便有所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在别人打游戏时独自去图书馆的人。如果你喜欢看书,但不太会找书,可以关注我的公号铁木君,回复读书,领取铁木君这几年积攒下来的优质私人书单,这些书是我近十年的积累,每本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优质好书。

小时候的快乐是很简单的,频率也很高,小到一颗糖就能实现一整天的快乐;长大后的喜悦很难实现,似乎总要有一定手段才能获得。因为快乐是仗仰外来的东西,成年后外物能给到的快乐刺激会越来越低。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熬夜蹦迪也许很快乐,但未必喜悦;坚持梦想也许很痛苦,但它却让人喜悦。

很多事情都是量变的,财富如此,人缘如此,失望也是如此。小额度的赌博不会逼人走上绝路,但长期的积累,会让一个人逐渐迷失;做错一件小事不会让人孤立无援,但频繁犯错,会让一个人的信任度慢慢丢失。所以,多攒正义之财多垒良性交际,多存有用学识,永远是正确的路。

真正的友情不需要刻意维持,而是默契地用不同的方式,达到相同的高度,彼此间即使沉默不语也舒适从容;真正的爱情不需要费尽心思讨好,而是共同的兴趣相同的三观有趣的灵魂的相互吸引。

很多道理人类都是共通的,关键是执行力,对道理的思考和超强的执行力,才是人与人存在差距的原因。想改变,现在行动为时不晚。

那些很少收到鼓掌却愿意为别人鼓掌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永远心怀暖阳。他们现在还没迎来高光时刻,但未来一定会发光,因为他们背后有光。那些总是愿意点赞的人,会一直收到答主用心产出的高质回答,得到更多的收获。

最重点的内容来啦,答主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铁木君,一个专注于大脑强化的年轻人,毕业年,便从一个普通实习生成为了两家文化传媒公司的创始人。

如果你对我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我给你分享,一个平庸大学生是如何从迷茫少年到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果断戒掉熬夜和游戏,从写作小白到投稿中国青年杂志投中,成为一个有战斗力职场人的故事。

另外,如果你想养成阅读习惯却不知道读什么好,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我把这些年积累的阅读经验和私人书单发你。我的公众号已经有近百篇的优质文章,我把它们都整理在子菜单里,每一篇都至少像这篇回答一样优质,我还会经常在里面分享很多英语时间管理写作理财知识与学习方法,欢迎你来做客。

写给铁木君的读者​

你也可以继续阅读我的内容,下面是我在知乎写得最好的几篇回答,强烈推荐你看看:

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你最庆幸自己读过什么书?

有哪些岁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道理?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在科学实验中正式遭遇「灵异事件」。

年前的月日,马可尼收到横跨大西洋人类史上第一个无线电信号的那一天。

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包括马可尼自己,当时没有人能够想象,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通信会把世界变成什么样子。

年月日,世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从酒泉发射的那一天。

就像当年的马可尼一样,我们也无从想象,未来的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终将带来一个怎样的魔法时代。

绝对安全的信息传输?

智商秒杀全人类的人工智能?

瞬移穿越不再是科幻?

潘建伟教授的量子通信卫星上天了。

年后,人人都会用无法破解的加密网络刷信用卡。你还觉得量子理论是象牙塔里的黑科技,和你的生活毫无关系?

让我们先从神秘的量子理论开始,解密量子通信。

这注定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旅程。

如果你完全不懂量子力学,请放心大胆地往下看,我保证不用任何公式就能让你秒懂,连+的幼儿园数学基础都不需要。

如果你自以为懂量子力学,请放心大胆地往下看,我保证你看完会仰天长叹:什么是量子力学啊?

正如量子力学大师费曼所说:没有人懂量子力学。如果你觉得懂了,那肯定不是真懂。

在烧脑反直觉和毁人三观方面,没有任何学科能够和量子力学相比。如果把理工男最爱的大学比作霍格沃兹魔法学校,那么唯一和量子力学专业相提并论的,只能是黑魔法。

然而,量子理论之所以如此神秘,并不是因为物理学家的故弄玄虚。其实,在量子理论刚诞生的摇篮时期,它只是一门人畜无害的学科,专门研究电子光子之类小玩意儿。

而「量子」这个现在看来很厉害的名字,本意不过是指微观世界中「一份一份」的不连续能量。

这一切,都源于一次物理学的灵异事件。

百年战争

世纪初,物理学家开始重点纠结一个纠结了上百年的问题: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

粒派

所谓粒子,可以想象成一颗光滑的小球球。

每当你打开手电,无数光子就像出膛的炮弹一样,笔直地射向远方。

很多著名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做了很多权威的实验,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光是一种粒子。

波派

所谓波,就像往河里扔块石头,产生的水波纹一样。

如果把光看作是一种波,可以完美解释干涉衍射偏振等经典光学现象。

很多著名科学家惠更斯杨麦克斯韦赫兹做了很多权威的实验,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光是一种波,电磁波。

可问题是,波和粒子毕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啊!

粒子可分成一个一个的最小单位,单个粒子不可再分;波是连续的能量分布,无所谓「一个波」或者「两个波」;

粒子是直线前进的,波却能同时向四面八方发射;

粒子可以静止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波必须动态地在整个空间传播。

波与粒子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于是自古以来,塞伯坦星上的科学家就分成两派:波派和粒派,两派之间势均力敌的百年撕逼战争从未分出胜负。

很多人问我:科学家为什么要为这种事情势不两立,大家搁置争议共同研究不就得了。

为了一个字:

信仰!

千面之神

且问你:《权力的游戏》中,信奉七神的维斯特洛人民,为何要与信奉旧神的关外野人拼个你死我活?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信仰争端大开杀戒,早已不足为奇。

唯一的和谐社会可能是古希腊:他们的神多达百八十号,有管天上有管地下,各路神仙各司其职,倒也井水不犯河水。

人称:希腊众神。

要命的是,科学家们信仰的神只有一个,而且是放之宇宙而皆准的全能大神。这位神祇的名字,叫作真理。

大到宇宙的诞生,小到原子的运转,科学家们相信,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基于同一个规律,可以用同一个理论,甚至同一套方程解释一切。比如,让苹果掉下来把牛顿砸晕的是万有引力,让月亮悬在空中掉不下来的也是万有引力。用同一个方程,既能算出地球的质量,也能让马斯克的猎鹰九号火箭上天,这就是科学的威力。

想要一个宇宙两种规律?

对不起兄弟,别在科学界混了,您可以去跳个槽,比如竞选总统。

当然,科学家们没有谁敢自称是真理的代言人,就连牛顿谦虚起来都是这样的:「我只是一个在海滩上捡贝壳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啊!」

就算是捡贝壳,捡的多了,说不定拼到一起就能窥见真理之神的全貌呢!

整个科学史,就像一个集卡拼图的过程。做实验的科学家们每发现一个科学现象,搞理论的科学家们就绞尽脑汁推测它背后的运行规律。不同领域的大牛把各方面的知识理论慢慢拼到一起,真理的图像就渐渐清晰。

在世纪初,光学的知识储备和数学理论越来越完善。大家逐渐觉得,这一块的真相总算有希望拼出来了——结果却发现,波派和粒派的理论早已背道而驰,还各自越走越远。这就好比你集了一辈子卡片,自以为拼得差不多了。这时突然发现,你拼出的图案居然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而且差的不是一点点!

是不是有种把对方连人带图都砸烂的冲动?

当时波派和粒派都坚信,自己手上的拼图,才是唯一正确的版本。

双方僵持不下直到年,终于有人大彻大悟:波粒,为什么光不能两者都是呢?

也许在某些时候,粒子看起来就像是波;在另一些时候,波看起来就像是粒子。波和粒如同阴阳一般相生相克,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波粒二象性,只不过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盲人摸象各执一词。

真理确实只有一个,但是真理的表现形式,会不会存在着多个版本?

难道真理就是那个千面之神,用千变万化的面目欺骗了我们如此之久?

灵异的实验

究竟是波,是粒,还是波粒二象,大家决定,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做个了断:

双缝干涉实验

双缝,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块隔板上开两条缝。

用一个发射光子的机枪对着双缝扫射,从缝中漏过去的光子,打在缝后面的屏上,就会留下一个光斑。等效于年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在实验之前,科学家的推测如下:

第一种可能

如果光子是纯粒子,那么屏幕留下两道杠。

光子像机枪发射的子弹一样笔直地从缝中穿过,那么屏幕上留下的一定是道杠,因为其他角度的光子都被板挡住了。

第二种可能

如果光子是纯波,那么屏幕上会留下斑马线般的一道道条纹。

光子穿过缝时,会形成个波源。两道波各自震荡交汇干涉,波峰与波峰之间强度叠加,波峰与波谷之间正反抵消,最终屏幕上会出现一道道复杂唯美的斑马线干涉条纹。

第三种可能

如果光子是波粒二象,那么屏幕图案应该是以上两种图形的杂交混合体。

总之,

两道杠粒派胜;

斑马线波派胜;

四不像平局。

是波是粒还是二合一,看屏幕结果一目了然,无论实验结果如何,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第一次实验:把光子发射机对准双缝发射。

结果:标准的斑马线。

根据之前的分析,这证明光子是纯波。,实验结束,大家回家洗洗睡吧。

粒派不服:我明明知道光子是一个一个的粒子!

这样,我们再做一次实验,把光子一个一个地发射出去,看会怎么样,一定会变成两道杠的!

第二次实验:把光子机枪切换到点射模式,保证每次只发射一个光子。

结果:斑马线,竟然还是斑马线,怎么可能?我们明明是一个一个把光子发射出去的啊!

最令人震惊的是,一开始光子数量较少时,屏幕上的光点看上去一片杂乱无章,随着积少成多,渐渐显出了斑马线条纹!

光子要真的是波,那粒派也不得不服。

问题是:根据波动理论,斑马线来源于双缝产生的两个波源之间的干涉叠加;而单个光子要么穿过左缝要么穿过右缝,穿过一条缝的光子到底是在和谁发生干涉?

难道……光子在穿过双缝时分裂成了两个?一个光子分裂成左半光子和右半光子,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发生了关系?事情好像越来越复杂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倒要看看,光子究竟是怎样穿过缝的。

第三次实验:在屏幕前加装两个摄像头,一边一个左右排开。哪边的摄像头看到光子,就说明光子穿过了哪条缝。同样,还是点射模式发射光子。

结果:每次不是左边的摄像头看到一个光子,就是右边看到一个。一个就是一个,从来没有发现哪个光子分裂成半个的情况。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光子确实是一个个粒子,然而在穿过双缝时,不知怎么就会变形成两道波同时穿过,形成干涉条纹。

虽然诡异了些,不过据说这就是波粒二象性了,具体细节以后再研究吧,这个实验做得人都要精分了。

然而,就在这时,真正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人们这才发现,屏幕上的图案,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变成了两道杠!

没用摄像头看,结果总是斑马线,光子是波;

用摄像头看了,结果就成了两道杠,光子变成了粒子。

实验结果取决于看没看摄像头?

这不科学啊,做物理实验竟然见鬼了啊!

一个貌似简单的小实验做到这份上,波和粒子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懵逼了。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在科学实验中正式遭遇灵异事件。

观察者魔咒

你还没看出灵异在哪里?

好吧,请先看懂下面这个例子:

电视里正在直播足球比赛,一个球员起脚射门——

「咔」暂停,你预测一下这个球会不会进?

在球迷看来:球进还是不进,和射手是不是罗梅西有关,和对方门将的状态有关,和裁判收没收钱说不定还有关。

在科学家看来:有关的东西更多,比如球的受力速度和方向,距离球门的距离,甚至草皮的摩擦力球迷吼声的分贝数等等。

不过,只要把这些因素事无巨细地考虑到方程里计算,完全可以精确预测三秒后球的状态。但无论是谁,大家都公认的是,球进与不进,至少和一件事情是绝对无关的:

你家的电视。

无论你用什么品牌的电视,无论电视的屏幕大小清晰度高低质量好坏,无论你看球时是在喝啤酒还是啃炸鸡,当然更无论你看不看电视直播——该进的球还是会进,该不进就是不进,哪怕你气得把电视机砸了都没用。

你是不是觉得,上面说的全都是废话?那么,仔细听好:

双缝干涉的第三次实验证明了,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球进还是不进,直接取决于在射门的一瞬间,你看还是不看电视!

看还是不看,这是一个问题!

光子从发射器射向双缝,就好比足球射向球门;用摄像头观测光子是否进缝怎么个进法,就好比用电视机看进球。

第三次实验与第二次的唯一区别,就是实验开了摄像头观察光子看电视,实验没放摄像头不看电视——两次实验的结局竟截然不同。

这,就是观察者的魔咒。

难道说,不看光子它就是波,看一眼,它就瞬间变成粒子?

难道说,「光子是什么」这一客观事实,是由我们的观察放不放摄像头决定的?

难道说,对事物的观察方式,能够改变事物本身?

三观崩塌

在所有人懵逼的时候,还是有极少数聪明人,勇敢地提出了新的理论:光子,其实是一种智能极高的外星机器人。

之所以观察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同,是因为光子在你做实验之前就悄悄侦查过了,如果发现有摄像头,它就变成粒子形态;如果发现是屏幕,就变成波的形态。

这个理论让我想起了传说中的:

难道机器人阿童木真的存在?「阿童木」是日语「アトム」的发音直译,词语源自英语「」,意即「原子」

这种扯淡理论居然没被口水喷死,还要做实验去验证它,可见科学家们已经集体懵逼到了什么地步。

第四次实验:

事先,只有屏幕没有摄像头;

我们算好光子穿过缝的时机,等它穿过之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上摄像头。等效于年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结果是啥?

无论加摄像头的速度有多快,只要最终加上了摄像头,屏幕上一定是两道杠;反过来,如果一开始有摄像头,哪怕在最后一刻秒秒钟撤掉,屏幕上一定是斑马线。

回到看球赛的那个例子,就好比:我先闭上眼睛不看电视,等球员完成射门球飞出去秒钟后,我突然睁开眼睛,球一定不进,百试百灵。

在你冲出门去买足彩之前,我先悄悄提醒你:这种魔咒般的黑科技,目前只能对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起作用。要用意念控制足球这样的大家伙,量子还做不到啊!

请注意,加不加摄像头,是在光子已经穿过双缝之后再决定的。不管光子在穿缝的时候变成什么形态,过了缝应该就定型了。

既然光子的状态在加摄像头之前就定型了,为什么实验结果还是能在最后一刻发生变化?

难道说,在之后做出的人为选择未来,能够改变之前已经发生的事实历史?

而且,加摄像头的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纳秒。就算光子真的是个狡猾的微型变形金刚,当它变成波的形态穿过双缝,在最后一刻却发现面前是一个摄像头时,它也来不及再次变身了吧?

「主观决定客观」「未来改变历史」「外星人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光子」……

好端端一个实验弄得谣言四起,物理学家们纷纷感到几百年来苦心经营的科学体系正在崩塌。

与之一起崩塌的,还有全人类的三观。

量子魔法时代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为了一只猫的死活,年前的天才哲学家,学历最高的足球运动员,撩妹无数的量子力学教授……他们都在纠结个啥?

另一些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做任何事,都是为了纠结,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另一些人的故事。

学历最高运动员

年夏天。

丹麦,哥本哈根。

一名足球运动员正在思考自己的前程。

岁,是时候做个决定了。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已经成为国奥队的中场核心。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哈那德·玻尔率丹麦队:血洗法国队,斩获银牌创造「丹麦童话」,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球星。

而我,作为丹麦最强俱乐部——哥本哈根队的主力门将,居然从未入选国家队,这简直是一种耻辱。

国家队大名单里怎能没有我?

教练说我什么都好,唯一的弱点是喜欢思考人生。

上次和德国米特韦达队踢友谊赛,对手竟敢趁我在门框上写数学公式的时候,用一脚远射偷袭,打断我的思路!最后一刻不还是被我的闪电扑救解围,要是后卫早点上去堵枪眼,那场球踢完就可以交作业了。

是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门将,还是成为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是一个问题,我需要纠结一下。

第一章里我们讲到,多年前,为了搞清光子究竟是波还是粒子,科学家们被一个貌似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弄到集体「精分」。

这个实验明白无误地说明,光子既可以是波,也可以是粒子。

至于它到底是什么,取决于你的观测姿势。

装摄像头观测光子的位置,它就变成粒子;不装摄像头,它就是波!

我们曾经天真地以为,无论用什么样的姿势看电视直播,都不可能影响球赛结果,可是在微观世界中,这个天经地义的常识好像并不成立,这就是那么多高智商理工男懵逼的原因。

但是在玻尔看来,将宏观世界的经验常识套用到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上,纯属自寻烦恼。

通过常识,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光滑小球的物理属性;但是凭什么断定,组成这个小球的万亿亿亿个原子,也一定有着和小球完全相同的属性?

凭什么在微观世界中,原子电子光子,一定要遵循和宏观世界同样的物理法则?

一般人纠结的问题无非是:量子世界的物理法则为什么这么奇怪啊……

只有天才,能够直截了当问出关键问题:这些法则是什么?

严格来说,量子理论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创立的。但是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量子力学代言人」的话,我觉得非玻尔莫属,因为当别人纠结的时候,他第一个想通了。

通过前面那些烧脑的实验,玻尔总结了量子世界的三大基本原则:

态叠加原理

在量子世界,一切事物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状态叠加态,各种可能性并存。比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个光子可以同时处在左缝和右缝。这种人类无法想象的叠加态,才是最普通不过的本质形态;而在我们看来「正常」的非黑即白,才是一种特例。

测不准原理

旁人感受不到你的尴尬。

小学时候发现的,有同学没写作业,被老师叫到讲台上挨训,底下的同学只是面无表情或者嘻嘻笑,没有一个人觉得他很尴尬,照顾他的感受,因为别人感受不到你的情绪。我知道他尴尬是因为我有过相同经历,我也因为没有写作业被叫上去过,当时尴尬的两三天缓不过来,一直沉浸在尴尬里没办法好好跟人交流。

后来发现这件事以后,我也经常观察人们,发现确实如此。即使你在一个高级餐厅摔跤,你在大街上露出底裤,旁人最多会去关心你有没有摔伤,提醒你内裤露出来了,他们不会觉得你尴尬。

我开始觉得很多情绪都是多余的,比如尴尬,手足无措,紧张到出汗,开始觉得这些情绪没有什么用,它能给我本身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些情绪别人感觉不到,没办法感同身受。

然后我放弃了尴尬,他们又感觉不到,又让我不舒服,我为什么要尴尬?完全没有必要。我开始对什么事都坦然面对,很多事情也变得更容易接受。生活会轻松很多。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也早就发现了这件事,但当时我发现这件事的时候,的确让我活的更好了一些。

补充的分割线

很多人都说厚脸皮不要脸就行了呗,但我想说不是这样的,我不是说让你们变得厚颜无耻,羞耻心还是要有,但是类似大庭广众摔了一跤或者裙子被内裤夹住这种事,长期的尴尬情绪会让你变得有阴影,交流会有障碍的,这跟你们说的厚脸皮不要脸不是一回事。

人生有三次成长

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但是大多数人的改变

是从失去一个你最爱的人,和一个最爱你的人开始的。

推大家一波书单

:有哪些格局比较大的书籍值得推荐?​

#三十岁自检清单#

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持续的,可叠加式的自我学习,还要保持谦卑,虚心求教。

有没有恋爱经历?不是说恋爱重要,而是恋爱经历更重要,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更懂得与人磨合,与人相处,也更有同理心。

有没有成长共同体?简单来说,就是成长伙伴。可以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彼此不断拓展成长半径。这些朋友,你可以放心交付弱点。但是,和像你的人交往,是你的心理舒适区,是外交入门。主动去结交不像自己的人,你的境界就上了台阶了。这样,更能相互补足,促使成长。

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失去独立思考就会被别人拐跑,沦落为别人的思想奴隶。不管是在推力还是阻力,帮手还是对手的环境中,都能保持清醒的独立思考,不妥协不盲从不放弃地做好自己。

有没有独立决策的能力?决策有赌博的属性,但不是毫无节制的凭运气胡来。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但要学会自己做决定。这就需要一个人有胆识,有见识,更有判断力。

有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拿得出手的技能不能说有多大用,但最起码可以保你生存无忧。

有没有独立完成过一件事?完成一件事,不见得有多厉害,不管结果如何,最起码你会知道做一件事的整个流程是怎样的。有了结果之后,你就会收到反馈,你也就建立了自信,并了解了自己的水平与能力边界。

有没有独自旅行过?旅游,就是从你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也就是陌生的环境与人文,产生了某种新鲜感不确定感。一个独自旅行过的人,更有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不确定性。

有没有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为文字表达能力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演讲。通过表达能力,来传递自己的意见,想法与价值观。用良好的沟通能力来确保传递到位,并提升协作能力拓展协作面,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有没有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并不只是读书,还会看人看事。看人即了解人性,看事则具备洞察力。

以上十道自我检验清单,每题为一分,满分分,你得了多少分?

你的认同是我不断输出的动力

所有的客观都是主观,所有的意见都是偏见。

人只相信他所愿意相信的。

不需要花力气说服别人,能做到准确的表达自己,就很好了。

这几年看过上百个,坐车时,临睡前,无聊时都会看看,随看随删。但其中有一个系列叫《》,这里面的某一集我一直保存在电脑里,虽然没再看过,放佛把它放在那里就会提醒着我什么一样。

这集的主讲人是一个游戏设计师。

她曾经因为脑震荡而体验了一段艰难痛苦的时光,也正是因为这一段时光,让她焕然重生。

在这次演讲里,她分享了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一直把它牢牢记在脑海中。

其中,排在前五位的遗憾依次是:

有太多人因为主客观各种因素忙着加班,忙着加薪,忙着赶稿,忙着画图,忙着创业忘记陪伴家人,陪伴朋友,甚至没有时间来放松自己。

有多少人因为毕业,工作,出国而和朋友慢慢疏远?

有太多人因为金钱,名利,虚荣心和所谓的“梦想”而营营度日。“再忍忍,再等等,明天就会幸福了。”人们总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可是只有眼前的才是生活啊!

“你不适合当老师”,“就你这样,还想当明星?”,“你省省吧你,太天真了”,“你还是太年轻啊,跟中二少年一样”。被这些话一遍又一遍的侵染,直到最终淹没在平庸的人海之中。

拿着不错的薪水,过着中等或偏上的生活,每天刷刷知乎,看看新闻,开开车泡个妹子,撩个汉子,一眨眼,这一辈子就过去了。当你老了,坐在轮椅上,回过头来检视你这庸碌的一生,遗憾之余,会不会觉得有些羞耻?

现在的我正在创业,因为创业算是我的梦想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自己该学习和舍弃什么,该拒绝和接受什么,因为我了解自己,我在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并追寻梦想的感觉让我觉得很快乐。我没有因为创业的艰难忙碌距离时差就中断了和朋友们的联系,相反,我经常和朋友聊天,甚至包括很多知乎上新认识的朋友。然后,家人朋友爱人最重要,事业是其次。

这集可以说对我的触动很大,今天在这里,我把它分享出来,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更多人的世界也会因此而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

与人争辩,是件大量消耗心智和精力的事,与真理是否在你无关。

经常参与无意义的斗气互喷好口舌之争的人,大多有着莫名的焦虑愤怒烦躁,在现实生活往往充满着戾气,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喜欢抬杠曲解对方意思毒舌当幽默难以与其沟通;就算你是个有着正常喜怒哀乐情绪的自然人,即使是有理有据气氛友好的争辩,也会大幅无形地“消耗”着你。

所以,想在现实意义上让生活充满活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大幅减少与人争辩尤其是无意义争辩的次数和时间。

如果你也明白这些并自然地无视各种你认为的垃圾语言和观点,大概你的世界也会打开和善的大门,生活会逐渐变得平静而有趣些。

现实生活中,除了你的父母极少数的至亲挚友,这个世界上少有人会为你的成就发自内心的高兴,也没有那么多人会在乎你,大部分人绝对连你昨天穿了什么衣服都不会记得。

现如今社交网络的发达,让人的情绪和动态的分享变得迅捷而广泛,同时也变得廉价而冗杂。事实上,如果不是真的闲得无聊或者真的在意你,少有人会专门去看你这个人干了什么,所以你的生活状态对大部分人来说,一文不值,有可能还会带来他人的不适,因为分享产生了对比,对比体现差距,差距让人不安。

明白以上,大概社交网络的点赞转发评论的小红点,将不再带给你中了刮刮乐一般的快感,而省掉的专门修好上传朋友圈的美图的那几个小时,拿去给父母打个电话买个礼物也好。

人会本能排斥那些喋喋不休不断重复自我观点的人,容易给他们贴上“死鸭子嘴硬”“钻牛角尖神烦”的标签,但也容易忘记只过耳一次的内容。

如果对象和内容需要并值得,口齿清晰而语言流畅地重复两次观点,但绝对不再多说到第三次;如果依然于事无补,立即停止并换别的表达方法和观点;如果对象和内容都不值得争辩,无视即可,一遍都不争。

两次重复,是让对方明白:一,我不是随口说说,二,我明白点到为止。

这个观点重复的方法,迅速帮你过滤谁是真正愿意听我说话的人,谁是“你说得都有道理,但我觉得……”的那种人。

我们会对

异己对立和陌生

的东西,有着敏感的警惕和排斥,这是一种天然的自卫属性,如果对象值得并需要,打消对方的警惕和排斥的方法之一,就是

主动地释放善意和同类的信号。

夸奖称赞接近用两人的共同话题或者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搭讪,都是一种善意信号的释放。在与人交谈切入正题之前,先进行暖场式的寒暄,有助于更积极的交流。

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耐心程度时间分布决定了,大部分的长篇大论和喋喋不休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心理不适,阻碍内容的传播,不管是交谈写作还是阅读。

这也就是为什么,段子相比于长文更容易传播,因为长文大家就算觉得有用,也是“先马克再看”,而一般过后都不会去看。

如果自信要表达的东西是干货,可能得在内容设置上有点小技巧:把有刺激的内容间隔设置,而不是堆到一起,如同间歇刺激小白鼠一般,观众才不会打瞌睡。

感谢阅读。

现在有这么一句流行语,「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量子纠缠,这是只能发生在微观世界的神奇现象,这个现象完美的诠释了上面那句流行语。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有一双普通鞋子,一只左脚鞋子和一只右脚鞋子,我们把这一双鞋子分别装在两个鞋盒中,打开其中一个鞋盒,如果是左脚鞋子,那么另外一个鞋盒中的鞋子必然是右脚鞋子。

这看起来像是废话,但假如我们有一双量子纠缠的鞋子,我们在不打开鞋盒之前,连上帝都不知道鞋盒中到底是左脚的鞋子还是右脚的鞋子,它可以是左脚也可以说右脚。

只有在打开的那一瞬间,才能确定了这个鞋盒中的鞋子到底是左脚鞋子还是右脚鞋子。

量子纠缠有着非常广袤的应用场景,量子计算机就是其中的一种应用。

量子计算机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计算机很不一样,它有一些特殊的本领。

那么,量子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再来说一个例子,现在我们有一把锁,有两个匙孔,需要配一把钥匙打开这把锁。

但我们配钥匙时并不确定这把锁的匙孔到底是如何排序的,如果你是配钥匙的工匠,就需要制作很多把钥匙一一实验,直到打开这把锁。

我们现在电子计算机解方程的过程,就像是配钥匙的工匠。

那么量子计算机是怎么配钥匙的呢?

量子计算机配钥匙的工具就是量子纠缠,两个纠缠的量子就会有四种纠缠态,也就相当于有了一把万能钥匙。不管有多少个匙孔,只要制造出足够多的纠缠的量子,就可以一次成功。

量子力学就是这样一门颠覆常识的学问,可以带你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在快速变化的今天找到脑内的安全感,具体的利用量子纠缠理论「配万能钥匙」的过程,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量子计算机////

记得我刚来这里的时候,很喜欢金句类回答,一条条都觉得很有道理,我不仅点赞收藏,自己还回答。

但是随着来知乎的时间变长,看到了不同人之间的观点碰撞之后,我越来越对金句类无感了。

因为金句类的反面,未必就是错误的。

我不觉得是知道了某个知识让我的世界不一样了,而是不同的知识或者视角让我的世界不一样了。

当然,这并非说金句类无用,而是说我会把它当做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参考。

当是非,黑白,对错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我努力的分辨思考总结,最后选择着。

也未必是世界不一样了,也许世界依然是那个世界,但我看问题的方式渐渐在变化。

回答者

对待前辈领导老师长辈等自以为是却无关紧要的指责说教,不要反驳,而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去回应,让他们的拳头打在棉花上。

我高中那会儿,特别讨厌我的班主任。他除了会收礼并根据收礼多少决定对学生的态度外,还嘴贱。作为语文老师,还是位“名师”,他当然不会出口成脏,却总是用刻薄的话重伤你。

你不可以反驳他,当然,顺着他的话说也不行的,反正你说一句,他能回你十句。

以至于到最后,我发现他训我的时候,我只要说一句“对不起”,并且不管他再接着说我什么,我都回答“对不起,我错了”,他就没有自我发挥的余地了,说到最后就懒得说了,像是拳头打在了棉花上。

彼时我并没有深思这朴素的经验到底有什么深远的含义。直到我到了大学以后,见到了各种各样的老师,他们特别爱在自己其实不擅长的领域叨叨你,并一副“我特别擅长这个”的样子……这真不能怪他们,因为在高校里呆久了,老师们的目光也是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各类学科竞赛。我参加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智能互联创新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们的团队从全国三等奖到全国金奖都拿过,总结出的最有用的经验,就是对待“专家们”奇奇怪怪的意见,回一句:“好的,我知道了,谢谢您的指导,我回去后会好好思考的。”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给足他们面子,又让他们没有继续发挥的余地,就非常完美了。

因为他们作为专家领导老师,肯定是从俯视的眼光看你的,不给你提点意见怎么显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呢?但他们提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甚至是可笑的。

比如说,今年大挑我们做的是一个快递纸箱封箱打印贴单全自动一体机,机器针对是中小型的网店商家。评审专家建议我们先连接仓库,实现全自动分拣,然后再在纸箱打包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安检,检查包裹内的东西是否合格。

我当时觉得专家很智障,真的。让日均出货量一两百单的中小型网店商家,搞个全自动分拣的仓库,这个成本光听着就很恐怖了吧。再说了,你把打包好的纸箱给快递员说:“您好,我已经全部给您安检过了哦,你不需要再检验啦。”——快递小哥会理你不?

评委老师们是没有在仓库里蹲过的,但我又不能因为我蹲过仓库搬过砖,所以就拼命地和他争辩。再说了,这是个无关痛痒的事情。所以我们就用了一句万能模板回答他:“谢谢您的指导,我回去后会好好思考的。”

就轻松结束了。

总有一些长辈领导老师,给你一些自以为是的意见或建议,这种时候和他们争辩是相当不明智的,尽快脱身才要紧,毕竟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所以,只要让他们没法接着叨叨下去,就了。

当你做一些异于常人的事情时,真的不要指望别人对你没有敌意;只有你平庸的时候,才能和大多数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我一直觉得知乎见证了我的成长。有的时候我想回忆一下自己前几年干了什么,翻翻之前的回答就知道了。

于是当我大四的时候回过头去翻大一的回答,就会发现,那个时候的我,还是渴望和新同学们搞好关系的。起码希望大家不要讨厌我。

然而,我理所当然地失败了。

等到大四保研事件后,我特么一点儿都不想理这群人了,具体可以见我之前的回答。

晴夕:在大学,你见过最莫名其妙的规则是什么?

我从大一的还想和大家保持良好关系,到了大四的怼天怼地怼空气,转变真的不在一朝一夕之间。你会发现你特么真的很努力去和这群人当朋友了,他们依旧质疑你防着你,有好处的时候来你这儿捞好处,一旦捞不着就翻脸指责你。

小组作业互相评分,你无论上台讲得多好,他们都能给你打低分;学院要各专业提供优秀学生的信息,你的班长就是不告诉你这件事儿;明明大家都逃课,你逃个课就会第一时间被汇报给辅导员,等等等等。

而谁谁谁寝室被查出了违章电器,还是狐假虎威地对公寓部吼:“我同学是学生会主席,我要给她打电话。”然后我就接到了来自那个寝室的电话短信轰炸。

到了学期末的时候照样一堆人来跑来问你借笔记,让你把下载好的拷一份给他,甚至还有同学一声不吭盗用走你们团队辛辛苦苦拍了一两个小时才拍出来那么十几秒的延时摄影。

我之前还思考过是不是真的是我为人处世太糟糕,但后来我发现隔壁新闻系的扛把子和我一个遭遇,广告系的扛把子也没好到哪里去……我就释然了。

你和大家不一样,本身就是被架上火刑架烤一烤的绝佳理由。

——凭什么你是专业第一?凭什么奖学金都是你拿?凭什么你能去好的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凭什么推荐你去好单位实习?

——那既然你手上项目这么多,最后就吐出来啊,给同学们啊,分享啊。

——反正你不差这点项目。

保研事件后我特别失望,一度连课都不想去上,除了关系最好的几个同学外,我跟其他人连一句话都懒得说,一个招呼都不想打,决定好了不管过多少年同学聚会我都不会回去。

知乎上总教育大学生说不要合群,合群是堕落的开始。但人是社会动物,只有你真真正正不合群一回,你才知道日子过得有多糟心。

但没有办法。

如果你对现状极度不满,想熬过去,想浴火重生,你就要拼了小命去走一条和大多数人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去被动地接受指责与重伤,接受“我的朋友真的很少”这件事,然后庆幸你真的还有那么几个一起并肩奋战的好朋友,好歹前行的路上你并不孤单。

更新:

没有想到这么久之前的回答又火了起来,可能是被某位大佬点了赞,突然多了好多评论。

现状是本科早已经毕业了,硕士在读,现在非常好,脱离了本科环境后无比开心。读硕士后身边的同学都太靠谱了,每天都很幸福。

结论:绝对不是我不合群,是之前队友真的不行!!感叹完毕。

必须重复这个回答——

一定要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之后再去努力!

借用这个例子——假设一下你最爱的亲人在大街上被枪击了。一边失血一边尖叫。一个路人冲上来说“让一下”。他仔细检查了伤口并拿出一把小刀准备在大街上动手术取出子弹。你问他:“你是医生吗?”他回答说:“不是”你说:“你知道你要做什么,对吧?你是不是退伍的军医,还是……”这个时候那个路人感觉有点不快了。他告诉你说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诚实的人,他上班从来不迟到。他告诉你说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业余生活丰富,生活非常富足。他还说他从不说脏话。你有点疑惑,说:“这吗的和我亲人被枪击躺在马路上有什么关系?我需要一个可以在伤口上动手术的人!你到底能不能做?”现在这个路人非常生气了——为什么你就那么自私肤浅呢?你难道不在乎他的那些优良品德么?他刚才不对你说他总是记住女友的生日吗?他有那么多优良品质,你为什么就抓着他会不会外科手术这个事实不放呢?在那个疯狂的情形下,你会用你沾满鲜血的双手用力摇晃他的肩膀,大喊道:“废话!你说的那些优良品质都是屁话,因为在当前情况下我只需要一个可以止血动手术的人!你这个神经病给我滚!”原文标题作者侵权删

很多时候,面对社会上其他人对你的需求,你就是这么一个好心的,努力的——糟糕的人。如果不去思索该如何满足这个社会对你的需求,而去抱怨社会为什么不公平,为什么不看重我的优良品质,那是只能继续抑郁不得志,憋屈一辈子。

永远不要做费尽心思却只感动了自己的事情。

苦劳是苦劳,但是苦劳永远不能代替功劳。

抓不住需求的苦劳,感动了自己,却也只会痛苦自己。

这一点尤其在年轻人追对象的时候遍地都是——大部分年轻人都只会感动自己,为什么呕心沥血*全天候赴汤蹈火的跪添,为什么一片真心温柔体贴处处替对方着想,女神/男神却还是对你呵呵——你有想过她/他的需求是什么吗?如果她需求的是像老爸一样让她崇拜的人,他需求的是一个富家女让他少奋斗几年,你的这点牺牲对而言,有利用价值,却毫无前景可言。

你自己仔细想想,换你自己也是一样的——

假设你是刘德华,你会去娶杨丽娟吗?

对方痴迷你十几年,为你弄得割脉自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你会因为感动去娶她吗?

估计你只会觉得对方恶心又可怜……

“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吗?”这样拙劣的说辞其实没有任何用处。

如果你提供不了满足他人需求的成果时,累死也不会得到任何回报的。

打个广告:公众号——韭菜学原理,。这个文章属于公众号的一部分,带你用第一性原理,解释各种现象背后的本质。

这是我之前的回答。

如何更好地处理拖延症的方法。

,利用帕金森定律来管理你的时间

留给你的时间越多,你做一样事情就会倾向于慢慢完成。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只剩下最后分钟的时候,你的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的原因。因为当你分配给某个任务的时间越多时,你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少。所以,知道你为什么会有拖延症吗?因为你给自己太多的时间,解决拖延症的好方法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最后期限。

,把巨大的任务分解成细小的目标这个方法要比帕金森法则来的实用,我们之所以每每拖延任务,例如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或者开始写一本书,抑或学习一门新语言,是因为这个任务包含了无数的小任务,无数的小任务压在你身上,给你带来了超载感,于是你就宁愿推迟,也不愿开始。

何不现在就开始细分,而不是等帕金森法则发挥作用呢?

以完成一份报告为例:

想出个创意,把它们写下来

想出个或者更多的创意,把它们写下来

把这些创意收窄成个

为第一个创意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并做好笔记

为第二个创意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并做好笔记

为第三个创意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并做好笔记

寻找更多适当合适的创意思路

在网上搜索这个话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

查阅第一篇文章,并做好笔记

查阅第二篇文章,并做好笔记

查阅第三篇文章,并做好笔记

回顾所有已经记下的笔记

构想报告大概的思路

创建报告具体的轮廓

开始写一段文字

等等如果你真的按部就班的话,其实真的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对于一个人来说,想出个不是一件难事,收集一些资料和相关的学术文章更不是难事,只有把重大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你才不会有那么大的精神超载感,也不会对一个任务一拖再拖。

就如同我学习英语一样,我每天都会挤出半个小时来学英语,这半个小时是如何分配的?有分钟是坐车时听或者是,有分钟是刷,有分钟是看,当然,刚开始都只是做到学习半个小时,但当你养成习惯后,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英语学习当中,大多会超过半个小时。

我这样做已经持续个月,一点也不觉得累。

在没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往往会高估它的难度,当你迈出第一步时,才发现,它也不过如此。

开始做一件事情,并持续地坚持,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二维码自动识别)

消除不良的思维方式——认知扭曲,我们的世界马上就会变得不一样。

认知扭曲的概念是由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指的是那些被夸大的不合逻辑的想法或完全错误的认知。

由于我们通常无法在当下状态立刻意识到这些认知扭曲,所以它们能悄无声息地产生强大的消极力量,还可能引发抑郁或焦虑的精神状态,及情绪障碍。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伯恩斯的十大认知扭曲。

两极化思维

两极化思维,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它往往不是根据事物本身的多种可能作出决策,而是一种对事物的极端判断,例如「好坏」「对错」「别人绝对要公平地对待我,否则他们就是卑鄙无耻的小人」「如果我不完美,我就是失败者」「如果你这么做,就明显表示你不爱我」等等。

当这种思维被强化时,容易陷入绝对倾向,忽视和扭曲事物真实的复杂情况,导致人们认为目标以外的事物都没有价值,感受到诸如沮丧焦虑羞愧与愤怒之类的负面情绪。实际上,黑白之间,还存在着无数种明暗变化的灰色,和非常多可能性。多元化地了解并灵活地处理问题,避免两极化的思维模式,会更加轻松。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基于自己某一次或几次的经验,得出非常泛化的结论。从两个角度来看,对于我们自己,或许常常因为做错了一件事,就直接在整体上,对自己进行全面否定。“这里画错了,我整个画都毁了”,但实际上一两个小瑕疵可以去修补,不会破坏整幅画。

在人际交往中,随意抓注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非常优秀,或是一无是处,也就是所说的晕轮效应,同样也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这种思维模式除了与人们掌握对方的信息太少有关以外,主要还是自身主观推断局限的结果。必须明白的是:任何单一行为都无法代表整体。学会把某件单独的事,和我们的整体认知分隔开。

心灵过滤

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选择性吸收”,它指的是:过度关注事物的消极方面,而忽视积极方面。比如你在工作中提交的策划案,大多数人都给予好评,可是你却久久无法忘记某个人的批评意见,感觉被否定而烦躁不安。这样的过滤,使人听不到赞扬,只关注批评。所以,你需要更接纳和重视正面的声音。

贬损思维

心灵过滤的思维方式是无视事物积极的一面,而贬损思维则是将积极的事情消极化处理。处于这种思维之下,即便被表扬,也会打击积极的细节,无法内化自己的成就,也无法从内心接纳那些外界的认可,甚至会想“其实是侥幸”。

举例来说,处于贬损思维方式的人,如果被别人表扬“你很敏锐”,那他可能并不会认为“敏锐”这个词是在表扬自己,从而开始胡思乱想,将积极的表扬降级为消极的批判。在无法判断他人话语的性质时,请往“褒奖思维”靠拢,告诉自己“被表扬很高兴,我表现好,表示我有能力,所以我喜欢自己”。

跳跃式结论

这种情况的两种例子就是:「读心术」和「先知错误」。知道自己在对别人进行推测,即使没有依据,也认为自己能够揣摩别人的想法,这是一种读心术式的妄下结论。例如:当邀请被朋友拒绝,然后就得出结论:朋友对我不满我不值得被在乎。这就是被曲解的想法,因为很有可能是他们很忙,或是他们之前已经有了更想做的事情。

先知错误是你猜想某些事情会发生,并把这个预言当作事实,为之付出行动。“我意识到我会一直很抑郁,我的不幸将延续下去,并且不可能改善。”针对这种想象出来的消极反应,来进行自我打击,类似于对消极预言的自我证明。

夸大与缩小

不合比例地夸大,通常发生在看待自己的错误恐惧或不完美时。将普通的消极面灾难性地看待,如“我所处的任何情境绝对要依照我要的方式进行,否则就很可怕,我无法容忍这些事,我根本无法快乐起来。”另一种情况下,当考虑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时,又恰恰相反,缩小自己的优点或成功,甚至过分放大别人的优点来进行对比,否定自己。

情绪推理

这种思考模式的核心等式即:“感觉事实”。因为对某件事情有着强烈的情绪反应,人们会合理化()这些难以理解的方面,把情绪当成事实的依据,比如「我觉得我做不好这件事,所我肯定做不好,这是事实」。但实际上我们没有去验证是否真实有效。

应该思维

用应该不应该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外在标准来限定自己,就会忽略自己的实际感受和想法。成长过程中,存在许多所谓的应该:应该努力,应该开朗,应该做个好人。当无法满足标准时,通常会感到羞耻和内疚,甚至憎恶自己。若把应该陈述往别人身上套,通常会感到沮丧失望。强迫应该,反而有可能走上造反之路。对此,尝试用「我想」替换「我应该」,对他人用「如果你能」替换「你应该」。

贴标签

标签有很强的导向定性作用,以评判性语言而非描述性语言,习惯性地定义自己或他人,无论性质是正面还是负面,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及自我价值都有强烈的影响。当你将自己标签化为“害羞”“不善交际”“失败的”,并觉得这是不可改变的时候,你会同意自己不去付出努力而寻找理所当然的借口。

为什么说不要轻易给自己和他人贴标签?因为我们的自我认知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其次个体具有可发展性和可塑性,呈现的特质可能因不同场合而发生改变。一旦认同了标签,它反过来会局限你的可能性。所以停止标签化固化你自己或他人,如果别人给你贴标签,可以不必接受。

归罪于己

在对失败进行总结时,陷入这种模式的人都先把更多的责任认为是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外界或偶然因素,会更多地责备自己,即使不是自己的原因也主动承担责任,比如说“我的关系破裂了,都是我的错”“他们不开心了,都是我的错”“孩子学习不好,都是我做家长的错。”归己化造成负罪感,对自我价值感和精神健康水平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分清哪些是别人应该负的责任,哪些是自己应该负责的。

如何摆脱不良思维方式的影响?

需要不断地通过练习把批判性的声音转化为成长式的对话。通过提高觉察力来识别不合理的思维,慢慢重建合理的认知,改善情绪和行为。

“三栏法”调整

伯恩斯的“三栏法”:觉知自我批评识别对应的认知扭曲自我辩护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思维方式。当自我批评的念头闪过脑海时,留心体会自己的情绪是怎样的,并记录下来。识别存在的认知扭曲,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用理性的回应进行自我辩护,用更客观的理性思维来取代这些有害的自我批评。

修正并重建合理的认知

认知疗法认为,是不合理的认知导致了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把不合理的想法看成是“猜测”,而不是“事实”。比起沉浸在揣测里,你需要寻找一些客观的证据()进行情感验证。通过沟通来确认他人的想法,尝试询问身边感到安心和亲近的人“我是不是很自私啊”,用证据来甄别这个想法,不断重复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培养正念力

接纳自己的现状,感知到每一刻自己的最真实的想法,记住不带任何评判。培养自我关怀和自我同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更多的身心健康练习,例如正念冥想书写积极的自我对话呼吸练习改善睡眠规律等让自己心平气和更加放松,形成自我滋养策略。同时慢慢地坚持增加内在资源的丰富性,允许自己为自己感到开心和骄傲。

以上~愿大家能够建立平衡且客观的认知,透过更积极的视角生活。

参考资料:

,(),/

,()(,)

,()/////

,()’!/////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当一对情侣无话可说的时候,该怎么做?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女生总是轰轰烈烈地声称自己正在减肥,然而当你善意地关心一句“现在体重多少啦?”她却总表示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甚至直接扇你一巴掌。

我不会去批判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因为我最近研究出了许多方法,可以直接在物理的层面上计算出女生的体重!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一位非常愿意公开自己斤体重的志愿者,由她来检验我们的方法。

一狗子法

既然是物理实验,那借助一些测量道具也是无可厚非的。

家中有猫猫狗狗的都明白,想要知道狗的体重,只要你抱着狗上秤,在总重量中减去你,就是狗。同样道理,减去狗,就是你。

那么方法就很简单了。

我们首先向女生卖萌,希望她帮忙称出狗子体重。聪明的女生一定会想到抱狗上秤。

现在我们只要用减去狗子的重量就等于女生的重量。狗子没必要向我隐瞒体重,所以很轻松就能减出来。

因此女生重量。也就是说妹子重达斤,她只向我隐瞒了斤的体重。

其实还有一种更直接刺激的做法:将女生和狗直接抱起得出三个生物的总重量,再减去自己和狗的重量

由此减出女生的质量为斤,和上面有斤的误差。好在笔者是学化工的,化工领域误差%以内都可以接受。唯一的缺点是对秤不好。

二动量守恒法

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著名的动量守恒定律。

考虑到有些人小学二年级不好好听讲,我们以台球为例回顾一下:假设你是下面那个白球,女生是那个红球。

你冲上去撞她,她会被撞开,你自己也会减速,但是撞击前后,白球和红球的动量之和不变(动量质量速度)。

总之动量守恒法的核心就是一个撞!我们来实践一下试试。

首先趁女生不注意的时候

以恒定的速度冲向女生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撞击后,女生获得速度并被撞飞。测量并记录自己的速度&#;和女生的速度&#;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快速算出女生体重

计算结果为,误差不大!

动量守恒法简单粗暴但是非常好用。考虑到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建议大家撞的时候去溜冰场上撞,这样算出来的结果会更准确。否则可能算出来女生质量偏大,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三阿基米德法

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水漫出了浴缸,随后提出了浮力定律:人受到水的浮力,等于溢出浴缸的水的重力。

人和水的密度大致相等,因此只要将女生完全浸没在放满水的浴缸中,称量溢出水的质量,就等于她的体重了。接下来展示操作过程。

首先在浴缸中放满水。

图片播到第秒终于接满了

我们在不经意间邀请女生进入浴室,并提前准备好小盆小桶,用来收集溢出的水。

告知女生实验需求,邀请女生进入浴缸,并保证自己身体完全被水浸没。

实验宣告失败。

阿基米德法操作起来可能让女生难以接受,但它从原理上讲是严谨的,如果有人实验成功的话欢迎在后台告诉我。我们来看下一种方法。

四曹冲称象法

东汉时期,曹操想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曹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把女生当做大象,就能轻易求得她的体重。经过阿基米德法的失败之后,我意识到,凡是让女生下水湿身的实验还是应该注意礼貌,利用现代化道具掩盖自己的曹冲行为。

首先,不经意间邀请女生来到游泳池边,并将其放置在小黄鸭上

待其稳定漂浮后,记录其水位线

清空鸭内人员,将准备好的重物往上堆,直至水位线与标记处持平。

此时重物的质量即等于女生的质量。

一桶水是,一个气罐是,算出来女生是斤。曹冲称象法也还是比较准的。

一个提醒:大家如果做这个实验,务必找游泳馆人少的时候去!

如果有很多人在游泳,你拿着手机对着池子一通狂拍,肯定会被泳装姑娘们当成痴汉扔出去,再怎么解释你在曹冲称象都没用。

五划船法

划船法理论性较强,实验操作富有趣味性,是我这次重点推荐的一种方法!

首先,不经意间邀请女生来到一艘小船上,分别坐在船头和船尾

下面是关键的一步千万不要眨眼!起身走向船尾,由于会给船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船会向身后移动,记录船移动的距离

我向右,船向左

邀请女生走向船头,同样地,船又会反向移动,记录移动距离

女生向左,船向右

忽略水面阻力,认为全过程系统不受外力,可由质心守恒定理列出方程

消去,易得

!船移动的距离和人的体重成正比!下面就很简单了。

从视频中测出,。易得女生体重为

*/斤

划船法方程复杂但结果清晰,体现了物理学大道至简的美感,划船时还能增进和女生的感情,不管学霸学渣都能用。

六杠杆法

小学学过刚体力学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杠杆平衡,要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大概像这样

也就是说,在杠杆平衡时,只要量出支点到两人的距离,就可以算出对方质量了!

首先,不经意间邀请女生来到小公园,找到跷跷板。

公园里的跷跷板一般是等臂杠杆,两端到支点的长度是一致的。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挪动屁股,找到平衡点

达到平衡时,记录两边到支点的距离,就能反求出对方质量。这种计算小学就学过,在此不再赘述。

杠杆法有一个致命的弊端。之前的五种方法都适用于各种女生,但在杠杆法中,如果对方女生太重,你很可能被跷在空中无法动弹。这不仅非常害怕,还会从理论上失去测出对方体重的可能。

这时你只有两种方案:

在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己的体重。

在体重不变的情况下,增长动力臂,也就是我这边的杠杆长度。

大家都知道体重不是说减就减,自然也不会说增就增。因此,对方太胖时你只能加长自己这边的跷跷板。

于是我开始加长跷跷板。但是这一加,就是一整个宇宙……

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翘起整个地球。现在我觉得

给大家分享一些其他比较有趣的回答!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博士以后才懂的?​

有哪些对个人气质毫无加分的技能?​

论文答辩有什么技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毕导”,带你用科学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jianzhan/49258.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