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建站新闻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

本文将不会有任何鸡汤,只提供干货:方法案例和工具,请放心阅读。

上学期我在上了一门课。教授之一是的负责人,这门课一半时间讲&#;学习理论”),另一半时间则讲“如何通过精心设计来提高学习效果”。某次课上,来自教学系统实验室的的科学家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学习的讲座,让我彻底反思了这么多年自己的学习方法。下面开始干货了。开头是思想篇,文末是工具篇。

思想篇:种学习法和案例

教学理论专家,教育学家

讲座的:《关于学习的理论,证据,和设计》

&;&;对很多内容大胆的说“不”这不是放弃,是策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学生时代,学某个科目,怎么都学不好,浪费了很多时间,也伤害了自己的自信心。对这样的内容,请果断放弃。放弃不是让你“不学”,而是“知道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干嘛,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就可以了。到了真的要用到的时候,再来学。相信我,到时候学习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举个例子,我本人大学的时候就犯过一个错误。当时我学什么都希望可以彻底的弄懂,比如学电子电路,我就希望可以把来龙去脉全部掌握,可是越挖越深,越来越无力。碰到啃不动的内容伤害了自己脆弱的自信心,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后来工作几年后,偶然的机会我要做一个互动装置,里面需要有一些电路控制机械和灯的变化效果。当时只有两天的时间,我在淘宝上看各种电子设备的说明书了解了不同电路能实现的功能,把它们组合起来,焊接了电路板搞定了任务。在这之后,才进一步学了比较系统的电路设计知识。

假如我一开始学习电路原理能知道“不求甚解”,就不会纠结一些细节,事实上不懂那些细节也不影响我后来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知道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干嘛,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已经足够了。现在是知识外包的时代,很多知识都直接在网上搜索,还有一些知识可以问别人。存在互联网上,和存在别人脑子里的知识,也是你的知识,只要你有迅速准确获取它们的能力。比如在我的例子里,我知道淘宝上会有一些现成的电子元件,可以去看它们的功能说明书从而了解什么样的电路能实现我要的功能。对我来说,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电子电路知识”,是非常没有投资回报率的做法。

学什么,不学什么。精通什么,略懂什么,这是一个你根据对自己“知识版图”的规划,和学习这些知识的“回报率”来分配自己时间,最大化“收益”的策略性问题。很多人会有学生思维,觉得非要跟自己学不懂的东西杠上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弄懂了一些问同学问前辈一秒钟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还获得了“战胜自己”的成就感。其实这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具体怎么决定“学什么,不学什么。精通什么,略懂什么”呢?

在纸上画出你希望自己达到的“知识之树”,也就是你希望自己达到的“知识版图”。主干部分就是你需要精通的,树枝部分是你需要熟悉的,小树枝是你可以略懂的,而具体的叶子则是你可以完全去网上搜索的。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把时间花在拓宽主干上,是回报率更高的做法,而不是花在添加叶子上。因为叶子多一片,少一片,并不会影响你的格局。主干拓宽已经够你跨界做出新东西了。添加叶子,也就是“弄懂弄透一些小知识”,可以放到做具体项目的时候按需要临时去学习。

学习要有取舍。画出自己希望达到的知识版图,把时间用在拓宽主干上回报率才高!

&;&;“项目导向”的学习不是“把学的东西用起来&#;,而是&#;为了用而学&#;!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在限定时间内解决一个“既有挑战又能带给你成就感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顺便”去学习某个知识,效果是最好的。这时候,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学这块知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如果你想学英语,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学?不是因为别人学了所以我也要学,而是因为,我想马上做成的某件事,需要“用英语”才能做。比如我想在两个月内翻译完某部美剧的第一季,就自然要去查某些词了。我想在半年内跟老外做成一笔生意,那就不得不学习商务英语了。又比如今晚想去跟老外约会,就得学习谈恋爱的英语了。为了解决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永远不要把学习本身作为目标,学习只是你为了达到想做的某件事,而顺便做的。

找一个“具体”的既有挑战又能带给你成就感的目标,限定时间完成,学习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为了考试不得不学地理,怎么办呢?

可以给自己一个很酷的任务,如编一张特别的地图做成礼物送给朋友,或者做一份以某些地理知识为线索的旅行计划发到网上因为需要一些激励等。以此类推,如果不得不学一些科目,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些有趣或有回报的任务”,让学习变成你完成这些任务的手段,而非目的。

更高阶的一些同学,因为立志解决某些问题,而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主动去学习各种知识。比如我有个朋友立志解决非洲饮用水的过滤问题,他从陶器的多孔性里看到用陶器来过滤水的可能,于是就研究起了这个。为了克服饮用水里的细菌问题,他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

中国的教育一向都与应用脱离,我们要自救,真正“学以致用”。

&;&;理论身体动起来!!!!!

人是一个整体,所以思维)和身体)是互相关联的。有一种学习流派认为,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身体动作,身体思维一起动,学习效果加倍。同时也可以与“戏剧学习法”一起使用。例如学习某段历史,可以演出一个历史剧。学习化学反应,可以找几个人扮演不同化学元素之间的互动等等。

例如,背单词的时候,可以边背边手写。更进一步,例如你背“”(扩展,可以用手做出“扩展&#;的动作。背“”狂喜的,可以作出夸张的狂喜表情等。背“&#;(下蹲,可以自己蹲下试试。

又如,我们都学过的物理课上的右手法则。像这样,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相关的身体动作,用它来诠释抽象的学习内容。设计动作只要能让你到学习的主题,能把动作跟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就行。需要一点“通感”的思维。

以物理课的“右手法则”为例,自己设计一些身体动作帮助学习

&;&;多媒体理论多种感官刺激!!!!!

传统的学习,多依赖于文字和图片。但这些刺激还远远不够。

人由五种基本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要尽量同时刺激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果。海伦凯勒当时学“水”这个词的时候,就是把手在喷泉旁边,触到了水,就懂了。学习地理,可以一边看文字,一边听当时的音乐,一边触摸当时的立体地图视觉听觉触觉。学习植物学,就去观察真正的植物,触摸它们的叶子,闻味道,听风吹过它们的声音视觉触觉嗅觉。学习化学,可以触摸一下不同化学元素矿石的形状等,加深印象。强调一下,视觉触觉听觉三者结合效果加倍。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的组有一个帮人们学习英语的应用,叫“”(语言方块。让我们来看一下:

:视觉听觉触觉!////

这款应用最特别的是,添加了触觉刺激。传统我们学英语的过程中,只有视觉和听觉刺激。而这个应用,你可以用手指“拆开”每个单词,听它每个字母的发音,“组合”不同单词,像玩积木一样玩单词。这样多一层感官刺激,学习效果是更好的。记忆也更深。

现在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很丰富。例如学习历史,可以搜某段历史的纪录片。学习化学,可以去搜素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的视频等等。学习建筑或者机械,可以下载一些建筑/机械结构的三维模型。

这里强调一点,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的。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知识是的,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如果不考虑时间这个第四维的话。

~~~有条件的人可以买设备,便宜到中档的不等。

的好处是沉浸感和性。有研究表明,在环境里学习,效果比普通环境更好,因为基本上隔绝了周围声音和视觉的任何干扰。

举个例子,在里面学习机械,你可以看到机械的真实大小和结构,还可以把它放大,拆开,观看每个部位的演示视频,甚至自己跟它互动,学习怎么拆卸,组装,修理等等。

又如在里学习生物学和医学,可以从一个器官,放大到组织,再到细胞等等。因为这些信息都是三维的,有复杂的空间结构想想,在传统的书本或者视频里很难看清楚。

总之,可以调动更多的“注意力”,让学习内容留下更深的印象。本身它的属性也决定了它适合用来展示很多立体的结构。同时,里面的声音也可以控制,所以可以在看到不同学习内容的时候听到相应的声音。所以多种感官一起刺激,效果更好。

总结一下:学习一种内容时,有必要的话,尽量调动多种感官,这样学的更投入,效果更好。

&;&;理论:拆分小片段,多次回忆,多次复述。学的过程中就回忆!!

一般我们上课时,大多都会跟着老师上分钟,然后课后才会复习一下。但是我们大脑的其实记不了那么多。不信你可以试试写一串的数字,让自己记忆一下,看能记住多少位。

所以到课后去复习的时候,基本刚才上的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等于又要从头学一遍。

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中,就要“边学边总结”,“边学边复习”。

比如,每分钟,就总结一下,刚才那段,老师讲了些什么。上课的时候可以记录一个思维地图,以分钟为一个节点。这样到下课的时候,只要把这些节点再串一遍就好。

以分钟为节点,边上课/学习,边做回忆总结

要点就是,不要等到学的量超过了你的容量再去回忆。要每隔一小会儿就总结一下,记在纸上,让大脑可以迎接新的任务。不要等到桶都满了,水都漫出来了,才想到去换一个空桶接水。

这点在操作上,与番茄工作法有一些相似。不过一般时间间隔更短。而且主要以回忆头脑中总结转述为主。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包括,,,做,观察,想,计划四步骤。其实这个跟多媒体理论调动多重感官和身体动作参与有些重合之处。

但是体验式学习更加无形一点。也就是说,没那么刻意去学习,不知不觉就学了。例如旅游的过程中,你自然就会观察学习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体验式学习的新工具有设备增强现实的头显)等等。推荐大家有能力的可以去试试。有些大学已经利用设备来教学。我本人也在哈佛做过一个应用,带着这个眼镜在房间里走,就可以看到每个房间的能耗,气流,用电情况等等。可以让你对建筑室内的整体运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而我的一个朋友,哈佛的做了一个应用,带上眼镜,可以看到麦克风发声和传播的原理。

类似下面这些:

现在新的头显已经有墨镜般大小的了,以后会成为一种普通的学习工具年内。

&;&;合作式学习,找人一起学

根据社会发展理论,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取长补短,而且无形的竞争压力刺激你更努力。选择的合作对象,必须符合“她/他在某些方面比我强得多,我在另一些方面比他/她强得多的特点,注意是水平相似,风格迥异的学习伙伴为佳。

具体操作:比如写文章,就找一个跟你风格差异比较大的同学,两人互改。学数学,你擅长几何,就找个擅长代数的同学,互相看彼此的解题过程等等。如果你本人拖沓但是注意细节,就找一个速度特别快但是细节不怎么精致的同学作为学习伙伴。

另外,要主动发起合作式学习。其过程类似于创业找合伙人。以学设计的大学生为例,如果发现某个同学的美术功底特别强,而你的编程功力很棒,可以主动发起邀约,一起合作一些项目。重点不是你们合作的结果,而是合作的过程。

在合作的过程中,最差的就是分工完,各做各的,然后组合到一起。等于浪费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应该做的是:时刻观察对方的学习/工作方式。对方用什么工具?对方怎么解决问题?怎么分配时间?怎么决定这个问题的主次?

大部分人学习做事都是拿到任务蒙头就做,做之前也不问,做完也不总结。

与人合作学习时,要经常问对方“如果你遇到我手上的问题,会怎么做?”。比较一下对方说的,与自己的学习/做事方法,哪个更有效率。再动手做。做完回顾总结。

有人说,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学习伙伴怎么办?

可以远程,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网络是用来干嘛的?很多的互动学习网站,社区豆瓣知乎等等),自己去网上“物色”合适的学习伙伴主动出击吧。

工具篇:下面介绍一些学习神器

背单词,最好的工具其实是。背的时候,就在里面输入单词,看相应的图片就明白是什么了。学外语,文字翻译其实有时候是不够准确的,一图抵前言。

下面这个神器是的一位本科生开发的一个网站。叫。

》》》》》》》》》》》》先声明一下,这是个免费网站,如果不免费,我不推荐使用。评论中出现“广告”等字眼的我会删除评论免得污染眼睛。

这个学生当时因为要学法语,就自己做了一堆单词卡,看到外语单词用手遮上翻译,然后猜词意那种。学外语的应该都用过这类东西。

由于他是学计算机的,心想干嘛不干脆做个网站呢?于是就做了。后来网站越做越大,他就退学直接创业了,现在在硅谷有个人不到的团队,算是一个中型公司了。他们团队里有一些教育学专家,所以后来的产品设计,是比较有科学依据的。

现在这个网站已经远远不止是学外语,几乎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学科。学生用户可以在上面制作自己的“记忆卡片”。然后也可以搜索别人做好的记忆卡,和题目来测试自己。》》举个例子。

这是生物课的记忆卡,你可以上传图片,自己用鼠标画出想记忆的区域,填上名字细胞核/细胞质。

要检验自己的时候,鼠标移上去就可以看到那一块的名字了。

它可以被用来记各种东西。比如世界杯的时候,有人用它来记忆足球场上不同的位置名称。

上传图片,用鼠标画出要记忆的位置,填上名称。

检验自己的时候到了。。鼠标移上去,就可以看到正确答案了。

这个网站除了让你制作记忆卡之外,也可以制作自测题,以上面的足球问题为例。有打分,做错的题目会让多做几遍。对于要考试的朋友,应该挺有用的。

根据你做的记忆卡自动生成的测试题

提交就会看到答案

还有各种记忆游戏。比如这个叫“重力”的,就是你要记忆的问题,会在几秒内掉下来,强迫你在几秒内想出答案等等。

总之,你想学什么,都可以在上面制作自己的学习资料。

先写到这里,有新的工具再更新,祝大家学有所获!

广告:我的专栏和公众号

欢迎搜索“&#;,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关注[的设计课]。

不定时更新,频率不会太高。会写一些所思所见设计沉淀。

也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

本篇回答能节省你%的阅读时间,如果你是大学生上班族高中生,那么就能从本篇回答里找到超强学习能力的方法。

我把所有百赞以上的回答全翻了一遍。在此特别感谢各位答主的回答,自己从中获得许多经验。

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把所有百赞以上的回答归纳为大类:适合大学生看适合上班族看适合高中生看属于学习方法属于学习理解。

每个回答都有方便理解的关键词思维导图,以及直接跳转答主回答的链接,还有我的优先推荐阅读。

———————————————————————————

不断更新中,你们的赞是我的动力哦~已更新//高赞

感谢大家认可,大学生链接失效已修复,//

多收藏,多赞,各位不要吝啬你的赞撒。近期会更新高赞//

注:文末有福利

关于「不知道如何阅读本篇回答的指引」更新

经常有人留言:“这么多,不知道怎么看?”

那么我说下简单的【观看方法】:

各位观看前,请先看下面第一张图

本文是按照此图的逻辑进行分类

问问你自己属于什么身份「如大学生上班族高中生」

然后往下翻,你会翻到相对应的大标题如适用于大学生上班族,再去找到相应的大模块,进行查看。

有问题请留言。

一学习方法

适用于大学生

适用于上班族

适用于高中生

二学习理解

适用于大学生

适用于上班族

如图

一【学习方法的回答】

『适合大学生的学习方法』

个人推荐阅读:

『英语单词和数学学习的例子/关于主动学习的方式和利用时间』

『关于记单词记忆看书获取知识的方式』

『关于保持心态控制节奏克服拖延学习技巧的方法适用于平时生活学习』

『关于学习上课考试的方法总结』

『关于调整心态主动痴迷学习解决方法』##更新

往下翻有回答链接+总结+文章思维导图

【回答主要要点:】

知识的吸收在于如何理解。

记笔记有利于知识梳理。

用自己的话复述学到的知识才能记忆更深。

保持好心态,调整学习节奏。

痴迷学习,你要找到对知识主动性学习的动力,你想主动。

『英语单词和数学学习的例子/关于主动学习的方式和利用时间』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乐学英文坊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清楚学习的目的在于训练思维,要多思考。

学习的方式在于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不段练习。

学习路上的绊脚石:好高骛远拖延症眼高手低。

高效利用时间,碎片化时间。

最紧急最重要的先做,不急的后做。

文章思维导图:

:【关于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

集中回复了私信,发现很多小伙伴问英语口语学习的事情。

口语这个事情吧,只追求方法论肯定不行的,还是要多实操!

为了给你们找方法,我特意去找了那些考过雅思托福的朋友,统一口径:

开口多练!而且最好和外国人一起交流!

但是大家尽量不要找那种线下动辄几万十几万的辅导班!然后骗你说是一对一欧美外教,实际上你根本没有多少单独练习的机会,大多数非常热情,你交完前就凉凉。

其中还有个试过很多家口语外教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

阿卡索口语~高考或者考雅思托福的朋友可以试一下,他在考雅思前差不多上了次,单次大概半小时,然后低分飘过~

有需要的自己体验一下吧:点击》///

『关于学习状态和有效看书吸收知识的方法』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来自白老师的摩擦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让自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拒绝拖延。方式:番茄时间立即去做。

获取信息:学会简化不必要的内容扩大知识的获取量快速的阅读。

几种好用的记笔记方式利于自己知识的归纳总结。

记得复盘自己做过的事,分析原因成败。

加强知识的吸收可以通过:重述讨论分享。

文章思维导图:

『关于上课和学习专业知识』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阿猫读书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不要让大脑长时间负荷,懂得一段时间专注后,再让大脑休息。

复盘回忆,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

克服拖延的方式。

把学习任务分成每个小部分,每次只学习一小部分,而不是花一个时间完成所有学习任务。

用番茄时间,分钟专注和分钟休息来调节学习效率。

拖延期间不要用电脑和手机。

拖延前,先从简单的开始。

用小纸片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随身带,形成压力让你不再拖延。

学习前,制作任务清单,把任务写下来并完成,记录它会有成就感。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记单词记忆看书获取知识的方式』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酷炫脑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间隔式重复回忆法,通过学习知识记忆后,再重新回忆你刚才记忆的知识,再返回来看一遍知识,再重新回忆。效果会加强记忆。

间隔式重复回忆法和思维导图结合效果更好。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保持心态控制节奏克服拖延学习技巧的方法适用于平时生活学习』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傅维民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保持坚持的方式。

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得明白学习的目的是获取学习知识给自己获得能力的价值。

学习的进程更像不规则的上下起伏总体趋势向上的曲线。

把握好学习的节奏,不要一上午,一下午排满时间学习,可以上午个小时,下午个小时,晚上个小时,其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用表格来记录自己每个时间阶段要做哪些事情,利于反馈。

消灭拖延的方法:五分钟启动法,立刻行动起来;让学习活动增加仪式感,固定时间做什么事;远离诱惑。

保持好自己的能力:每周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不要一直长时间进入自己的专注状态,抽出时间来与家人朋友交流。

获取知识:带着目的去看书,并把知识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记笔记。

知识扩展: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

记得复习,整理笔记和复述笔记知识。

通过刻意练习来巩固自己的薄弱点。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思维导图的用法和构建知识框架以及提高积极性的方法』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知识吸收的构架,让新知识和你已学的知识产生联想。

知识的梳理,才能内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输出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

学习过程中给自己设定小目标分解工作量适度休息想象自己高效的样子。

创造无干扰的环境。

先从一件可以快速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开始,可以先从做喜欢的事情开始。

分解工作量,专注而简短地工作。

设置即时反应程序。

固定的工作学习时段。

每天设置一个固定时间的专注模式,并养成习惯,这是减少意志力损耗的有效手段。

学会适当的休息。

找到那个不可抵挡和变更的动力。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学习效率环境给自己暗示』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甜心摇滚沙拉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和有效率的人一起学习

需要高效的利用你有限的时间

需要给自己有正确的心理暗示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知识的巩固和如何利用知识体系解决问题』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千问千寻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将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复述,写出来,每晚用笔记给自己讲一遍。

通过对知识的重复复习记忆睡前复习联想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用『框架』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和。

锻炼心理素质,克服拖延。

写出拖延的原因和番茄工作法去做。

利用反拖延,在准备享乐前,给自己加一个条件。先学一个小时。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学习上课考试的方法总结』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叶倩倩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选对学习方法比努力重要

学习前需要调整好情绪和快速进入状态

学习上课过程中:预习听讲记笔记的重要性

巩固记忆的方式

拉开学习间隔

一段时间更换学习场所

刻意练习薄弱环节

保持好睡眠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解析如何解决三分钟热度?』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一鸣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清楚目标反馈之间的原理,通过原理选择策略。

从容易的开始。

带着问题学习。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调整心态主动痴迷学习解决方法』更新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当你学习上没有信心时,一定要记住,你还有没有完全理解这些知识,你要去深究,当你能简单的描述出自己的理解时,就是掌握。

学习要靠主动,你想要去了解他。

选对学习方法对自己学习能力提高很重要。

文章思维导图:

【适合上班族的学习方法】

个人推荐阅读:

『关于保持心态控制节奏克服拖延学习技巧的方法适用于平时生活学习』

『关于知识的巩固和如何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于看书获取知识如何记忆的方式』

往下翻有回答链接+总结+文章思维导图

【回答主要要点:】

保持好心态,调整学习节奏是前提。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非常重要。

知识的整理并能复述是加强记忆和理解的关键。

用重复间隔记忆有利于你读书接受新知识时,对知识掌握和记忆。

『关于保持心态控制节奏克服拖延学习技巧的方法适用于平时生活学习』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傅维民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保持坚持的方式。

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得明白学习的目的是获取学习知识给自己获得能力的价值。

学习的进程更像不规则的上下起伏总体趋势向上的曲线。

把握好学习的节奏,不要一上午,一下午排满时间学习,可以上午个小时,下午个小时,晚上个小时,其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用表格来记录自己每个时间阶段要做哪些事情,利于反馈。

消灭拖延的方法:五分钟启动法,立刻行动起来;让学习活动增加仪式感,固定时间做什么事;远离诱惑。

保持好自己的能力:每周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不要一直长时间进入自己的专注状态,抽出时间来与家人朋友交流。

获取知识:带着目的去看书,并把知识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记笔记。

知识扩展: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记得复习,整理笔记和复述笔记知识。

通过刻意练习来巩固自己的薄弱点。

文章思维导图:

『关于知识的巩固和如何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千问千寻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将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复述,写出来,每晚用笔记给自己讲一遍。

通过对知识的重复复习记忆睡前复习联想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用『框架』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和。

锻炼心理素质,克服拖延。

写出拖延的原因和番茄工作法去做。

利用反拖延,在准备享乐前,给自己加一个条件。先学一个小时。

文章思维导图: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圈外同学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架。

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建立构架前需要通过可靠信息渠道去辅助,专家专业网站经典书。

不断修正适合自己的知识构架。

在建立的构架中填充知识。

记录关键词。

整理。

回顾。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学到了知识想想能解决什么问题,遇到问题想想自己的知识构架里有哪些可以解决。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看书获取知识如何记忆的方式』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酷炫脑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间隔式重复回忆法,通过学习知识记忆后,再重新回忆你刚才记忆的知识,再返回来看一遍知识,再重新回忆。效果会加强记忆。

间隔式重复回忆法和思维导图结合效果更好。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浅要解析如何克服三分钟热度』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一鸣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清楚目标反馈之间的原理,通过原理选择策略。

从容易的开始。

带着问题学习。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思维导图的用法和构建知识框架以及提高积极性的方法』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知识吸收的构架,让新知识和你已学的知识产生联想。

知识的梳理,才能内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输出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

学习过程中给自己设定小目标分解工作量适度休息想象自己高效的样子。

创造无干扰的环境。

先从一件可以快速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开始,可以先从做喜欢的事情开始。

分解工作量,专注而简短地工作。

设置即时反应程序。

固定的工作学习时段。

每天设置一个固定时间的专注模式,并养成习惯,这是减少意志力损耗的有效手段。

学会适当的休息。

找到那个不可抵挡和变更的动力。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学习方法的资料』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记忆女郎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写出来的内容作用不一定很大。

图片引流的学习资料方法是主要。

海伦凯勒的学习方法

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新的知识。

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前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钱钟书的学习方法

做笔记,做笔记的时间是读书的一倍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关于学习效率环境给自己暗示』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甜心摇滚沙拉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讲述方法

和有效率的人一起学习

需要高效的利用你有限的时间

需要给自己有正确的心理暗示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方法』

个人推荐阅读:

『关于主动学习的方式和利用时间/数学学习和英语学习的例子』

『学习上课考试的方法总结』

往下翻有回答链接+总结+文章思维导图

【回答主要要点:】

知识的掌握在于理解,理解的重要性。

规划好碎片化时间有利于高效学习。

上课预习的重要性。

考试老忘知识点,用重复间隔记忆才是关键,它有利于你读书接受新知识时,对知识掌握和记忆。

『关于主动学习的方式和利用时间/数学学习和英语学习的例子』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乐学英文坊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清楚学习的目的在于训练思维,要多思考。

学习的方式在于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不段练习。

学习路上的绊脚石:好高骛远拖延症眼高手低。

高效利用时间,碎片化时间。

最紧急最重要的先做,不急的后做。

文章思维导图:

『关于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细节时间环境』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温卿九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抓住细节,多积累多思考。

严格的时间观念,该玩玩该学习学习以及利用零碎时间。

玩可以但要会玩。

环境很重要。

利用零碎的时间多看看书。

对自己狠一点除了拼一点。

超强学习能力都是时间精力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

文章思维导图:

『关于学习过程中的案例故事型』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辛雷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有点无厘头。

但是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和挑整学习心态很重要。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学习状态和心态』

该回答被删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子朴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作者对学习方法的理解,用简单方式的表述出来。

主要讲的就是学习状态心态的看法。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学习上课考试的方法总结』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叶倩倩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选对学习方法比努力重要。

学习前需要调整好情绪和快速进入状态。

学习上课过程中:预习听讲记笔记的重要性。

巩固记忆的方式。

拉开学习间隔。

一段时间更换学习场所。

刻意练习薄弱环节。

保持好睡眠。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二【对于学习理解的回答】

个人推荐阅读:

『对于读书的理解:微观体感实用书籍推荐』

『对于学习的浅要理解』

往下翻有回答链接+总结+文章思维导图

【回答主要要点:】

对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领悟力——微观体感

对知识的理解才是重要的,要回思考要会多维度。

『适用于大学生』

『对于读书的理解:微观体感实用书籍推荐』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公子兔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靠套路成就不了高手,需要先培养微观体感,再用套路辅助。

知道大脑学习的原理。

实用书单推荐。

文章思维导图:

『对于学习的浅要理解』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张振衣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关于学习的理解。

对知识的吸收要会思考。

知识需要横向纵向多维度思考,可以提升。

找到学习方法。

避开舒适区和困难区。

文章思维导图:

『对于学习的简要理解』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长岭遇雨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明确知道自己需要解决问题的路径。

愿意付出努力。

高效利用时间。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沉浸式学习法的理解』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晨风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全身心的投入。

去利用时间。

排除干扰。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适用于上班族』

个人推荐阅读:

『对于高效学习的理论理解看法』

『对获取知识后该如何提升内化的理解』

往下翻有回答链接+总结+文章思维导图

【回答主要要点:】

高效不是一簇而就的,是长期的过程。

需要思考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获得更进一步提升

对知识的理解思考深度输出才是获得超强学习能力的关键

『对于高效学习的理论理解看法』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冯光能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认清楚肤浅的高效和具有深度的高效的意义。

需要思考,需要通过知识构建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高效,是兼顾了认知的广度与深度,平衡了精力时间与注意力的分配,在广大时空中有所选择有所决定,综合了情感认知与态度,所自然保持的一种学习状态。

文章思维导图:

『对于读书的理解:微观体感实用书籍推荐』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公子兔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靠套路成就不了高手,需要先培养微观体感,再用套路辅助。

知道大脑学习的原理。

实用书单推荐。

文章思维导图:

『对获取知识后该如何提升内化的理解』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纳兰喵呜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要改变简单的传递和接收,将知识的输出和知识的构建联系调用才能提高自己的超强学习能力。

输出,获取学习能力的终极技法。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对于学习能力的理解』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张振衣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关于学习的理解。

对知识的吸收要会思考。

知识需要横向纵向多维度思考,可以提升。

找到学习方法。

避开舒适区和困难区。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阅读能力和记忆的解读』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问号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通过快速阅读能力和超强记忆的能力获得来提高超强学习能力。

快速阅读的几个阶段。

超强记忆的几个阶段。

该如何提高快速阅读。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对于学习的简要理解』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长岭遇雨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明确知道自己需要解决问题的路径。

愿意付出努力。

高效利用时间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沉浸式学习法的理解』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练就的?晨风的回答知乎

我的归纳总结:

全身心的投入。

去利用时间。

排除干扰

文章思维导图:文末福利处

————//————

如果你喜欢或者觉得有帮助,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成长先生金三年(

专注写成长干货的无趣大叔,关注个人成长/学习

整理不容易,希望能收到您的赞~~

【小福利】:

关于文章中所提及所有回答方便记忆的思维导图

公众号后台回复即可获得:

『适合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解』公众号后台回复:

『适合上班族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解』公众号后台回复:

『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解』公众号后台回复:

知乎『个人成长』问题的回答汇总我给大家整理好了

包括:拖延症时间管理自我提升等个精华问题。

公众号后台回复:

文章虽长,多字,预计分钟左右阅读完,不建议跳读,值得收藏。

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课的学渣,我的绩点能维持在班级前,四年内拿过次奖学金,只靠突击拿过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虽然只是上海本一,我还是认为下面介绍的方法是功不可没的。

有朋友回复说学霸才能在分钟内看完???延长分钟,不能再多了

为了阅读方便,附上文章的主要内容。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首先,这部分的内容只有一个目的:更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这个时间一定不要太久,准备时间越久,越难长期做下去。

观察过激烈的篮球,足球,网球比赛里面,那些优秀运动员的神情吗?就是那样的。。。没有犹豫的,那种寻求什么&#;方法&#;的想法,它首先就是一种犹豫。

做一个事情,观察一个东西,你要立刻,立即,马上就打开你的感观,对它完全打开,没有犹豫地,立刻就进入,马上进入它。

仔细体会一下,你那些所谓的爱好或者喜欢的活动,无非就是一些个曾经让你体会到了专注投入滋味的活动而已,不是吗?  

无论做什么事情,立刻,马上,当下,现在就进入它,不要犹豫!

只有先立马动手做了,你才会碰到困难,才会用到接下来的东西。

不要拖延!解决拖延的办法很多,介绍一个很好用,个人也经常用的方法:

番茄工作法:分钟;没有任何干扰;专心学习

每次一想要玩手机,我会强迫自己拿出书先翻两页,我用的也不是分钟,只是想让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翻一翻就没有想玩手机的念头。

环境极其重要!

知道为什么牛逼的人都会去“闭关”吗?什么关在地下室三天做出页,什么关在房间一天做完了整个项目,一天抽了条烟写了字的小说强烈不建议,身体很容易垮,不过是让自己更加专注,没有干扰。

另外,把东西都收拾一下,尽量有序点,列出学习清单,做事清单。在学校的话,图书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是进入状态再去学习,而是先去学才能找到状态。

接下来开始正文部分

超强的学习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花最少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是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学习者的终极梦想。学习其实是一套完整的流程:接收信息联想理解实践反刍。

一接收信息

我们接收的信息可以分为以下五类,图片更为直观。

随意信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和规则缺少逻辑分类,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

可以通过联想,与其他事物挂钩来增强记忆。

观点信息:存在争论,大家意见不一致的信息,最大的难点是获取信息。

运用图表的方式,能帮助阅读以后提取出关键思想。

过程信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教导行动的信息,如何游泳编程序背英语等。

学习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

具体信息:在实际中可以通过看听摸等感受到的信息。

抽象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逻辑性极强,比如微积分。

知道要获取什么信息,即学什么,甚至要比如何学更关键。很多人会把自己喜欢看书,当做学习的例子。但是没压力的读点书,和在压力的情况下,快速的确定你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步骤,是两回事。一流的学习者,在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根据自己的重点,和知识框架去决定自己的阅读。一般的学习者,常常是根据书籍的进度走。

获取信息的三个主要目标:简化;容量;速度

简化表示在获取的信息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只有那些对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真正学习。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胆地跳过它。

明白了简化后,就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当然没有读完一页理解得透彻,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一年读本书,总比一年读本强。

获取信息最后一个目标是速度,分钟读完一本书比一小时读完效率高。速度看起来与容量简化相反,读得越快,漏掉的信息越多,信息获取也越差。

但我是这么认为的:大脑很难读取哪些很难识别的东西,这也是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觉得晦涩难懂,需要花时间理解,读起来慢的原因。但有些人能够做到快速阅读,原因在于他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了知识储备,通过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联想,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再来做艰难的认知障碍跨越。

因此,信息的获取快慢,与知识框架完善与否有关,下文将会提到。

信息太多怎么办?记笔记!

牢记一个原则:不管是哪种都只是一个工具,只要能帮助你把知识整理归纳,便于查看,即:达到目的就好。

接下来我给大家盘点一下我用过的这些做笔记的工具。可以参考一下,按需选择。

笔记本手写笔记

优点是自己手写一遍印象深刻,看到满满一本会有成就感~

缺点也是明显的,耗时耗力,需要先把内容过一遍才好“布局“,否则笔记凌乱自己也不愿再看。而且知识都是分散的,逻辑层次感不强,不利于从整体的角度把握知识

给大家推荐一个优化手写笔记的方法:康奈尔笔记法。

第一步:按照一定比例把笔记本分为三部分:线索笔记总结

第二步:在第一部分线索中记录知识大纲或关键词,在第二部分记录笔记,第三部分写自己的总结和学习心得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说不定这就是你以后的写作素材来源。

第三步:通过线索中的关键词和知识大纲来回顾和复习具体的内容。

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

最开始上网课用记过笔记,后来电脑突然崩溃导致所有笔记都没了,心痛之下果断弃用。不过话说回来当时是用文字加课程截图的方式,效果确实不好,满眼都是图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复习也很不方便。印象笔记又有一个上传上限,可以试试有道云笔记,图文结合,能随时查看,还能分享。

既然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学习,那么就要善用笔记,尤其是理论,看懂不代表学会,全都记住也不一定学好,相反,忘记了一些也并不代表没有学好。知识是需要在不断地复习积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把学到的变成自己的。

二理解

是不是经常有以下疑问

虽然在看书,却不懂在讲什么?

笔记记得很好,但不懂什么意思?

整体理解

高中上哲学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过哲学的主要内容就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用在学习中最适合不过了,你要知道自己要读的是哪一类的书;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者最多几句话,来描述整本书的内容;将书中的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比如我打开第一章:关于这章的安排,我可以继续提问。

编者在这张讲了哪几个方面?

他想要回答什么问题?

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第一章的内容,这逻辑是什么?

这样做了之后,我无论阅读哪章,哪段,我都知道自己到底在读什么。对“我需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部分处于整体系统的哪个位置?”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针对比较难读的书,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能够不纠结于细节,第二遍去读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去理解;二是为了能大体上理解作者较大层次的思想,不纠结于细节。

细节理解

打开一本新的教科书的时候,里面好多词,我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很可能是因为它就是这本书的专业术语。学起来就相当枯燥,看不进去。

相信很多同学,都做过“名词解析”这种题型吧。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到,人们更喜欢叙述性学习(),我的理解就是人们更喜欢看段子,案例,故事。联系实际就是知乎上很多赞同数多的答案是个人的经历,或是一个个故事。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赞同,是不是也应该多写些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呢?

从理解名词,再到理解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最后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另外,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以就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而且,例题里面包含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运用,案例和图表其实都是为了辅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内容的。所以,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之后,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大学本科教材有可能的话去换几本看看,可能有比较容易“理解”的书呢?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

总结以下点:

根据笔记大纲回顾一下都学了什么知识点,不用具体到每一句话,有收获有思考即可。

初期理论不懂是正常的,这个时候不要自我怀疑。往后学,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完善,这时候再回过去复习,你会有新的理解,当时没想明白的问题也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输入的内容太多了,脑子有点凌乱,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停下来,整理一下思路,看一看笔记,理清楚知识之间的连接,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块,形成整体的认知。也就是接下来的内容——知识框架。

三知识框架

学的好的同学总是在试图找寻知识间的关联,而学得慢的同学却往往只会死记硬背。你当然要找到知识间的关联,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观点。

但是掌握知识的本质,却需要知识间的大量联系。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理查德坎德尔在其著作《寻找回忆》中写道:“要想得到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且深入,这就要求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集中精力,并且要将这一信息有意图且系统性地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识联系起来”。

理解就是知识框架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是不是有些学科你可以轻松“拿下”?这些科目学起来毫不费力兴趣盎然,原因何在?因为你的脑袋里已经有了这些科目的发达知识结构。

我们在开始学习一门学科时,都会觉得枯燥。问题可能在于没有和你的经验联系,学习计算机科学时,你是思考课本上的那些文字,还是在想宇宙的神秘符号?学习医学时,你是在背诵那些文字,还是在想着活生生的病人?

只是把知识点摘录下来,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不成体系的孤立知识是很难被记住的,更别说章笔记,多个只是点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用心做了读书笔记,还是和没读泛读一样!

在《如何高效学习》中,作者强调的“

大脑如何工作“

的规律来学习。根据认知神经学领域的知识,我们的记忆在大脑中存储的方式是按照神经元网络存在的。作者这里强调的整体性,是站在整个神经元网络的角度,将新的知识融入整个神经元网络,也即作者一直强调的建立联系高速公路。

举个例子,理科学习中,通过对同一个题目的分解,搞清楚这道题目所考知识点,反思自己解题思路的由来,理清楚每一个解题步骤的意图可以让我对这一类题都游刃有余。

为了更加贴切的说明整体性与局部性的关系,借用几张图来说明。

局部性学习者——只建立了信息孤岛,就像这样子的:

整体性学习者——会将新学的知识,和已经熟知的只是网络建立联系,不断扩大知识

更加厉害的整体性学习者——除了会不断扩大已有的学习网络,还会不断的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图中每个节点理解为一个知识点。其中较小的节点理解为已经熟知的知识点,大一点的节点⭕️中包含一个白点理解为新获取的知识点。

知识点之间的线理解为联系。

作者阐述的方式是整体性学习的概念,即创建知识框架,构建你自己的知识网络:

“整体性学习是运用你的大脑已有的丰富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网络“。

这里就要说一下思维导图。笔记知识是平面的,还算不得体系,也无法指导实践,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出知识的逻辑关系,这个过程就是构建知识树,思维导图构建成功,知识也就真正完成了体系化。

思维导图的优点是逻辑清晰,结构分明,有利于全局把握知识脉络形成体系,还能图文结合,电脑手机可随时查看。不过要用一小段时间才能熟练操作。

思维导图类工具:和端思维导图都适用专业但收费幕布等等。

友情提示:会用基本的功能就行了,选择自己用得习惯的就好,不必太纠结哪一个最好,毕竟这只是一个辅助性工具。

个人常用的是,就以为例,科普一下脑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下载地址:///不需要专业操作的话下载免费版就可以了

评论有朋友问收不收费?像文章开头这种简单的导图是不收费的

第一步:打开软件,创建中心主题,方式有两种:

文件新建空白图。新手推荐!!

从模板欢迎界面选择空白导图或者选择已有内容的模板。

第二步:思维导图主要由中心主题分支主题自由主题等基本结构构成

基本操作:

双击主题,更改中心主题的名称。

按快捷键添加【分支主题】

使用快捷键直接添加【子主题】

空白处双击鼠标左键创建【自由主题】

+插入图片

更多操作:

////

如何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关注我的公众号:三白师哥,

直接回复“思维导图”

自动获取电子版,仅仅是为了分享。

知识树构建出来后,书中的精华已经被吸收到知识树中,书本完全可以丢在一边了。

整个笔记算是初步构建完毕,“读的书很快就忘,读书还有什么意义”这种困扰算是解决了一半,但还没有最终结束,因为,这种构建可能会比较粗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运用更新。

读其他书有了更深层的触类旁通,这就是运用,或者经常翻阅读书笔记,对现有的知识树不断更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经常提醒自己读书时候多联结自己的经验,不只是书,还可以推广开来,比如一部电影,看知乎,以及别人的一些经验等等,都要学会拿来为己所用。

四回顾

复习也是有套路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复习不过是再回顾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做个总结。

但其实,这还不够。

对股票交易员来说,每天有个工作,叫做复盘。

在《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一书中,复盘的基本程序包括四步:

回顾目标:清晰明确共识的目标为我们树立了评估结果分析差异的基准;评估结果:回想实际的过程,对照目标,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找到值得深入挖掘的点;分析原因:对于差异,深入分析,找到根因,发现真正起作用的关键点,是学习的重要一环;总结经验:基于差异分析,可以找出利弊得失,从中学到经验教训以及未来行动改善建议。

收盘后,再一次看一遍市场全貌,针对白天动态盯盘时来不及观察来不及总结的情况进行重新思考。

复盘时,他们要重点看以下几点:大盘走势,综合排名榜和涨跌幅度。

一个是关注全局,一个是关注其他股,一个是关注自己的股票。

这其实为我们的回顾提供参考:

看全局。整个学习过程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理解不了?有哪些地方我是很快理解的?为什么能这么快理解?

看同学。他学习得怎么样了?有哪些思考方式可以借鉴?又有哪些自己一定要避免?

看自己。分的话,给自己打多少分?哪里需要提升?

而完成这一系列之后,把文档整理封装,划掉一个知识盲点。

复盘的一个重要使用场景是阅读,特别是经管类书籍的阅读。

一是看全局。即对内容重新梳理。

二是作对比。对比什么呢?看过的其他类似的书,有没有相关的理论,或者类似的观点。谁对谁错?

三是对比自己。

其实这就是拆书的原理。将自己看到的遇到的与书中提到的进行结合,然后找到共鸣,或者指引——只有找到与自己的相关点,才能真正作用于自己的生活工作。结合之前看的一些关于整理的文章,并与自己的现状联系,最后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

记笔记最大的作用,就是将整本书的精华进行提炼压缩,几十万字的书,有用的知识可能才一两万字,甚至更少其他无用的信息被丢弃,这极大方便了我们对知识的加工理解。

笔记最终整理成什么样子,阅读理解加工起决定作用。

在多次阅读笔记之后,对全书知识点有了整体的把握,就能根据知识的关联性进行整合,有点类似合并同类项,合并的效果如何,完全依赖自己框架的建立。

现在你手上有一套自己的笔记,检查一下确保自己没有从原材料中借用任何行话。将这些笔记用简单的语言组织成一个流畅的故事。

将这个故事大声读出来,如果这些解释不够简单,或者听起来比较混乱,很好,这意味对这块知识理解不够,还需要做一些工作。

五应用

重述:如果你真的想确保你的理解没什么问题,就把它教给另一个人理想状态下,这个人应该对这个话题知之甚少,或者就找个岁的孩子。检测知识最终的途径是你能有能力把它传播给另一个人。

讨论:找准机会,和同学和朋友就这块知识进行讨论,往往会有意外收获。通过对比,对这个工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分享:当对一个问题思考得较为充分之后,不如把它写出来。现在的自媒体有很多,公众号简书微博博客,在一个公共平台上表达出来,因为有“潜在观众”的监督,文字会更有逻辑,思考会更有深度,输出也更有质量。说不定输出多了,还能成为专业领域的。

这里提一下费曼技巧,在我入门互联网运营的第一次班会,老师跟我们分享的就是这个技巧。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传统的教室听讲,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而图片加声音的视频模式能保留%;但最高的还是转教其他人和立即运用,能保留%。

费曼的办法是:仔细审阅这篇论文的辅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他是一位教师,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像初学者阐述一个名词公式学科的概念,但这种方法适用于我们任何想学的东西。它能让你的学习能力有质的跃升。

举几个例子

有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边一小时,感觉就像一分钟;而夏天你在火炉旁坐上一分钟,感觉就像一小时。”

比如练习英语听力,对于平时爱看美剧的同学来说,不要只注重剧情,多注重字幕的翻译和语境,逐渐地听力就会有比较显著的改善。

但是对于听力基础弱,备考时间紧的同学来说,不可能每天都抱着美剧去练习听力,这时候,主动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主动与外国人沟通是锻炼口语和听力最高效的方式。

肯定有同学会问,找不到外国人,不敢和外国人讲话。其实,外语教育培训中心,口碑较好的是阿卡索,课程很大程度解决找外教难,无针对训练的难题,每天不用占用自己太多时间,分钟即可高效训练英语思维。

每节外教课程细分四个板块:表达的练习让你熟悉英语思维;交流开阔表达思路;着重训练语境;复习课巩固你的知识点。并且在整个课程中外教不像老师,更像外国朋友,通过聊天和提问方式潜移默化就提升你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老白帮你们争取到一节免费课程,如果你对听力束手无措,可以打开课程学习一下,立刻给自己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甚至也可以用外教方式给自己一种学习英语的新选择。

阿卡索外教网​

无论你是想提高学习成绩,还是想在专业技能更上一层楼。给我分钟,这篇回答会改变你对学习的认知。

本文七千多字,纯手打,从构思到成文用时五天。建议从头到尾逐字阅读,千万不要跳读。认真看完,我有信心帮你提升数倍的学习能力。

如果你对学习总是拖拖拉拉,如果你坐桌前半天还是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无法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收获很低,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很弱。

这篇问答,就是给你最好的学习宝典。

:先点赞再收藏呀,收藏是点赞的三倍。

正文:

我们先来记住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学习效果是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每个人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都不一样。但是最能影响到学习效率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有效学习时间】【学习专注度】【学习方法】。

所以解决学习能力的问题最终得落实到:

如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

如何提高学习专注度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些人的问题在有效学习时间上,一天到图书馆小时,看似是学习了个小时,其实真正落实到思考与学习的时间可能只有个小时。

这张图的百分比并不准备,但我想说的是:学习时间和有效学习时间并不是相等的。

对此笔者给出了面对拖延症最好的方法。

而学习专注度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学习就会开始分神?为什么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底有那些干扰在骚扰着你。

如何把注意力拉回正轨,把一切干扰隔离在学习时间之外,这是本文关于专注度的探讨。

而学习方法篇,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带你重新理解学习这件事。

如何科学的输入输出,鲜有人意识到的刻意练习方法,交替学习背后的高效秘密,华罗庚先生透露的学习秘诀。

本篇问答目录

一,有效时间篇与专注力篇

,从此跟拖延症说再见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法门

,直达目标的学习准备

,解决核心干扰

二,学习方法篇

,不得不知的一个学习误区

,输出倒逼输入|最有用的学习方法

,交替学习|提升秘诀

,刻意练习|最快的进步手段

,薄与厚背后的结构化思维

,全文总结

一,有效时间篇与专注力篇

,如何和拖延症说拜拜

拖延症是很多人的生死大敌。明天早上交的工作报告,要拖到今天晚上才肯动手。马上就要考试,明明啥也不会,偏偏要拖到最后才肯复习。

拖延症不是病,但拖延起来可真要命。

对拖延症患者来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既然那么多,不然再拖拖。”这诗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研究芝加哥教授的研究报告显示,人群中有%的人具有慢性拖延症,%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慢性拖延者,%的拖延者感到十分痛苦,希望改变。

由此可见,拖延症在现代是多么的普及。而拖延症直接带来的最大危害并不是工作和学习上的任务完成度低,而是在拖延的反复拉扯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焦虑,这种焦虑,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不断降低。

解决拖延症,这里给出一个笔者亲身试验的魔力方法。

让大脑形成“一旦就”的反应机制,这是《战胜拖延症》的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方法。

具体形式就:一旦我做了,我就立马去做。

这种“一旦就”形式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

比如尽管平时做题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一旦考试,就会不由自主的全神贯注。

平时跑米都觉得难受,但是一旦要考体育,就会不由自主的发挥身体机能。

我大学时专门买了一双跑步鞋,告诉自己,一旦我穿上这个鞋子,我就立马去操场跑步。

这个方法让我在大学坚持跑了四年步。

学会把“一旦就”的机制应用到学习中,拖延症就不再成为难题。

一旦我泡了茶或咖啡,我立马开始学习。

一旦我放了这首歌,我就立马开始学习。

一旦我坐在桌前,我就立马开始学习。

原理上来说,这是利用大脑的决策机制,每当做出决策时候,都在消耗大脑的能量和专注力,而大脑总会下意识逃避困难的决策。

比起决定走一大段路去操场,然后开始跑步,明显大脑更加喜欢做仅仅是穿好鞋这样简单的选择。

而对早起困难症的同学来说,一旦就也会具有非常大的威力。

当闹钟响起的时候,仅仅需要做的是踹开被子,跳下床,这样的反应机制可以让起床这件事变的没那么痛苦。

反而如果是躺床上苦苦挣扎,去考虑“到底要不要起床”这样的困难抉择,就算最后靠着强大的意志力起床了,也难以长时间坚持这个习惯。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法门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苦恼?打开书本大半天,阅读却始终提留在第一页。眼睛提留在书上,思绪却在自由的海洋里翱翔。

如果你有这些苦恼,你可得留神先点个赞,然后仔细听我聊聊。

这里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大脑是具有惯性的,在切换到下一件事情时候,注意力并没有完全的收回来。用术语来说是,“注意力残余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让学习具备仪式感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我倾向把学习仪式当成达芬奇密码,这个密码会打开大脑中的学习状态,提示大脑“哦,我可要开始学习了,你别在给我胡思乱想了”。

有很多名人会在学习开始之前先摆放个仪式。民国才女林徽因不管是写诗还是写小说,都会先点上一炷香,摆一瓶插花,鲁迅先生会在看书前先洗手。

所以,每当你开始学习之前,不妨先来个时间非常短的小仪式。

在这里安利一下呼吸冥想方法。

先选择一个舒服的姿态让自己放松起来,慢慢放松全身。

双手自然摆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不用刻意的控制呼吸,只需要静静的体会吸和呼的节奏。

在冥想的过程中分神是很正常的,只要在走神之后把思绪继续收回来,放到呼吸和节奏上就好了。

,直达目标的学习准备

在《华衫讲透孙子兵法》一书中,作者说百战百胜从来都不是一件好事,既然都打了一百多场战争,还没有达到战略目的,那么说明战争就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

学习亦然,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进行的。想提高成绩,想提高专业技能等。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无用的,因为学习者即不会考虑结果又不会针对学习进度进行调整。

因此,在开始学习之前,必须先准备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从而很好的达到预估的学习效果。

像考研这件事,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学习计划,就会造成三天学英语,两天学数学,丧失重点学习目标,对学习失去掌控力的情况。

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呢?推荐使用原则。

目标够具体,比如要提高学习成绩,明确的告诉自己,我就是要把数学提高分,目标越具体,越好拆分小目标,越容易达成。

:可衡量。比起我下午要学习数学,我下午要做完这张数学试卷的安排则更加明确。

如果只是说学习,遇到难题,可能就一直卡在哪里,浪费大量的时间。

而后面的计划安排则不一样,你会知道先把其他的完成了,最后拿出时间去攻克难题,这样即使最后这个难题没能完成,学习任务也基本完成。

可达到学习计划一定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的,既不能让自己感觉太松,也不能让自己感觉太紧。

如果制定出我现在倒数下个月要考全班第一这样,会给心里带来极大的压力。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的目标,能给你带来持续的成就感。

:相关的如果想提高英语成绩,无数遍刷单词,认为只要单词背的狗多了,英语成绩就能提升。这样的安排是有问题的。

每个学科都并不仅仅存在一块知识,英语除了单词,还有语法,翻译能力,写作能力。显然,在阅读中背单词能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规定时间内,计划如果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范围,就很容易造成“明日何其多”的情况。

短期计划应该和长期计划结合,每一个小的短期计划都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不絮的完成自己的学习目的。

学习计划并非一成不变,不要把学习计划当成束搏,学习计划是动态的,可变的,面向自己的。根据学习的具体效果和反馈不断的优化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解决核心干扰

先重点强调一下: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碰手机,不要碰手机,不要碰手机。

对于大多“学习分钟,休息小时”的人来说,手机就是杀死高效学习的敌人。

一旦在学习中碰手机,之前的什么学习仪式,什么充足睡眠,全部完蛋,

不解决手机的问题,所有的学习方法都只是水中镜,梦里花。

所以请您,在学习之前先把手机丢的远远的。

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很大。在宿舍学习过的人都知道,在宿舍学习,简直就是自我欺骗。

室友游戏时刻的大呼小叫,电视剧的播放声音,这些干扰源像病毒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打断思考。

如果你并不是一个特别能集中注意力的人,请到安静的地方学习。

二,学习方法篇

,不得不知的一个学习误区

你觉得学习和记忆是一回事吗?

%的人会回答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人却又会把学习当做记忆:仅仅是把定义和各种概念给背下来了,力求看懂定理的每一个字和连起来表达的意思,却对定理的应用不求甚解。

读书仅仅是把里面的故事记忆下来,却做作者创作意图,表达思想,传递知识漠不关心。

“只记忆不思考是没用的”

学习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需要用过去的认知来理解新的知识,再把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产生联系,达到知识体系化的目的。

为什么有人看了很多书却什么都没学到?

一个原因是知识呈碎片化,单点之间的知识没有产生联系。看完整本书,可能也仅仅记住了几句好听的语录和建议。

学习有三个关键步骤:编码,巩固,检索。

如果仅仅是当时背下了,没有结合过去的认知来理解和思考新的知识,实行巩固和检测两个步骤。久而久之,这部分信息被大脑当成垃圾给清理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旧知识有时候,反而会成为新知识的阻碍。

比如如果你对“人脉”这个词的理解一直提留在关系和感情的层面上,很容易对其他人说的“人脉”是价值互换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是功利主义者的噱头。

想把知识纳入自身的体系,需要不断的辩证思考。

想把学习的雪球给滚起来?不仅需要新旧知识的合理叠加,而且需要一种不设限的生成式学习态度,如何突破学习的舒适区,正是滚雪球的关键技术。

,输出倒逼输入|最有用的学习方法

不管是学习什么东西,输入之后就立马去输出。

这是从费曼身上学到的学习方法。

费曼是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谈学习方法时候说“要是你能把一个概念用最简洁的语言给不会的人也听得明白,那就说明你对这个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了”

当你阅读完一本书,立马尝试去写一篇读书笔记。

如果你写不下来,你就得琢磨琢磨,这个书到底在讲什么,我是哪里没看懂。

带着这些问题继续钻入书籍,继续去输入。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所提倡的读书方法。

如果是学习了书上的一个定律,立马去做大量的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能逐渐的发现这个定理的应用范围怎么样,这个定律是在那些情况下应用的,是否自己对于这个定理的理解还不够,如果不够,应该在那些方面加以改善。

当想记住一大复杂堆知识时候,最好是能够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把知识给总结归纳。

如果不能归纳出来,那你可得当心了,你得留心一下,是不是连知识重点是什么都没搞明白。

网上有很多人都用大量话语来介绍费曼学习法,其实费曼学习法就六个字“输出倒逼输入”。

千万不要自己以为看懂了就是会了了,也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抱着乐观态度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知识掌握程度。

这里顺口提一下,如果是大学准备没啥用的学科考试,把往年的试卷找过来,把试卷上的所有知识点多练习几遍就够了,大学老师是真的偷懒。

输出倒逼输入五部曲:

获取知识,理解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复述我们所获得知识的主要内容

用你自己的方式以潜意识的形式再次复述所学过的知识。

:通过简单精炼的语言概括,尝试将这一知识教给新人。

:通过不断的进行实践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不管是写作,学习还是其他,当你用具有逻辑的语言将其给描述出来或者写出来,对知识的理解是已经达到一个很不错的程度了。

,交替学习|提升秘诀

“+”是正确的吗?在数学上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但是把这个算式放到很多领域,“+&;”才是正确的逻辑。

学习同一个知识小时,和分别学习不同内容的个小时,产生的效果是非常不一样的。

在亚马逊畅销书《如何学习》中,作者做了一个数学实验。

把实验学生分为批,第一批用的是集中学习法,他们先学习了个面“面”的习题,然后是个“顶点”的习题,接着是个“棱”的习题,最后是个“转角”的学习。每种习题一口气连续练习次。

第二批学生每种习题练习的次数一样,但是每次一口气连续练习的个习题不但交叉混合,而且随机无序。

最后给两批学生安排了同一次考试,让人吃惊的是,第二批用混杂式学习的学生比第一批的学生成绩高出一大截,而且是%和%的巨大差距。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交替学习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科上,既然考试时混杂型的,那么学和练的过程也应该是混杂型的。

像数学和物理这些面对不同题型需要不同解题思路的科目,如果在不同题型之间交替练习,会有助于强化题型和解题思路局或者概念相匹配的能力。

音乐老师就经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经常性是从调性练习转换到理论学习,再转换到作品练习。

体育教练会让运动员交替进行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来保证运动员的局部肌肉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交替学习的方式能让大脑的不同区位得到相应的休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

,刻意练习|最快的进步手段

在知识的整体学习过程中,开始阶段是最快的,也就是从到的过程。但是随着学习的加深,学习效果的提升会越来越慢,也就是从到分的阶段。

而这个阶段,大多数人会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我的学习有效吗?我是不是个笨蛋,为啥我学了这么久一点效果没有。

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反馈。

这个阶段被称为刻意练习阶段。

科学性的分析大脑,大脑细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是“舒适区,属于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比如让你每天做加减乘除,并不会感觉任何困难和疲惫。

而大脑的最外层是“困难区”,也就是完全不知道怎么解决,完全没有解题思路的难题。这些难题是很多知识复合起来,缺乏某些关键的知识和概念无法解决。

而这二层中间的区域就是“学习区”,有一定的挑战难度,但是完全能依靠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只有在学习区中练习,知识才能得到进步。有不少人在高中时候反复练习简单题目,其实都是没啥用的,因为这个难度已经完全掌握,需要的仅仅是解题时候再细心一些。

也有些人刻意的去追求难题,结果花费大量时间,所得甚少。由于花费大量时间在复杂题目上,也导致了对基础知识的不牢固,最后两手空空。

要想在学习中获得进步,需要的去面对自己做不好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

学习是一个比较个体性的事情,由于每个人掌握的知识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理解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最好的学习就是一对一的传授。

因为老师能挑出掌握不好的内容,也就是学习区中的内容。然后安排计划去克服,也就是刻意练习。

自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不断的根据学习效果的反馈来明确自身弱点,然后根据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模块。

学习高手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根据掌握技能的程度去调整学习计划。

刻意练习三部曲:

一,利用测试类物品,比如试卷,某些测试,检验自己的弱势知识块。(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找出学习短板

二,对测试的反馈做记录。

三,刻意练习,重点突破

,薄与厚背后的结构化思维

大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学习方法。

在面对教育考试的时候,很多人都做到了把书读厚。

即使是面对书本上一个非常简短的定理公式,也做了大量的应用练习。

做到这一步其实已经能保证一个合格的成绩。

但是想要拔尖和突出,就必须对知识再次简化,把知识成体系化。也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知识结构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大多数人没有完成的一步。

在小学初中时候,知识是呈点状分布的,一个考题面对的仅仅是一个知识点何两个知识点的结合。所以大多数人只要细心一点,考试成绩基本都很高

但是在,高中,大学阶段。知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的知识片区会放到一起,不仅要能熟练掌握块知识,熟练掌握块知识,还必须能对和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这种复合问题更是离开学校之后必须面对的难题,这也是很多人毕业以后突然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原因。

面对这些复合题目,如果还是简单的对单块知识进行突破,显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这一步就必须把书读薄,把面对的复合题目拆分,分别整理出不同的解题模型。

这其实就是结构化思维,借用一些解题模型来辅助思考,将碎片化的知识块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处理,从而扩大思维层次,更全面地思考。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结构化思维到底有什么好处?

如果不会结构化思维。当我问你:我刚才主要是讲了些什么知识

这个记不太清了,内容太多了,反正是学了好多。

而有结构化思维的人会明确的回答:这个问答呀,首先是从三个变量开始,分别是又在每个阶段解决了

如果你没发现结构化的好处,我再来给你举个例子。

我来报一组词,你在看的同时在心里默念,看能不能记得住。

芹菜,水蜜桃,大象,空心菜,白菜,苹果,马,凤梨,老虎。

是不是感觉有点困难。

如果如果你这样记,总共有三个大类,蔬菜,水果,动物。

蔬菜有芹菜,白菜,空心菜

水果有苹果,水蜜桃,凤梨。

动物有大象,老虎,马。

是不是感觉容易多了,结构化思维就是能让人学习效率翻倍的秘诀。

而从结构化思维衍生出的思维导图,就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

至于思维导图是什么,即使没用过,你也应该听过,在此不多解释。

思维导图不管是知乎还是视频网站上都有许多的教程,由于涉及到的知识块比较多,读者可自行在网络上学习,就不在这里继续讲了

如果不知道如何学习,也可在本文末尾领取专业的学习教程。

学习总结:

,学习效果有效学习时间专注度学习方法。请记住这个公式,如果想提高学习质量,可以从公式的三个变量开始提升。

,摆脱拖延症可以使用“一旦就”的做事思维。

,学习仪式感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冥想是让人快速平静的高效方法。

,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在学习之前准备学习计划表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想保持学习的专注度必须先排除干扰,一个是手机的彻底隔离,一个是安静的学习环境。

,认清一个致命的学习误区:学习不等于记忆,知识需要反复思考和应用才能吸收变成自己的。

,输出倒逼输入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四个字“以教代学”

,交替学习的方式能保持大脑的兴奋度和提高学习效率。

,必须走出学习的舒适区,在学习区中刻意练习,学习和认知才能进步。

,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不断的依靠反馈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才是最高效的进步手段。

,知识只有成体系化,才能灵活运用,离散的点状知识结构是不足以解决难题的。

,结构化思维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很重要,可以依靠思维导图来培养自己的结构化思维。

,方法仅仅听了是没有用的,只有实践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能力。

花了五天时间纯手打出了这字干货,希望你们能够有所收获。

最近太闲了,我又回知乎认真写点干货吧。老规矩,绝不只答题,必须先审题,先破题。

本答案中心思想:超强的学习能力,不是练就的,而是把那些阻碍一个人发挥潜力的东西清理掉,而呈现出来的。所以这个答案的中心思想是“减”,而不是“加”。

真正的学霸显然会给人一种,游刃有余,浑然天成的感觉。不是那种苦哈哈紧绷绷学习的人,而是做任何事情,轻松随意,却又条理分明,十分漂亮的人。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如果你在看这个问题及答案的时候,基本模式仍然是,我要更用力一点,我要更努力一点,学到某些东西,做到某些东西,不妨先暂停下来,反思一下这个十分明显的矛盾。

我会把这个问题反过来问,大部分人在小时候都聪明过,而且都有过一切轻松明了的经验,但我们真正的成长过程是——慢慢的就越变越笨了。少部分没有被变笨的人,自然地变成了更会学习的,那么我们不妨来问,人是如何慢慢变笨的呢?

心思一多,人就变笨。凡是利弊得失考虑的多了,心思不纯,思前想后,人就变得蠢笨了。人开始考虑投机取巧,开始想老师怎么看我,同学怎么看我,开始聚集在一起讲讲八卦聊聊闲天的人,只要沾染了这些习惯,那种简单干净朴素的心境就全然不再。面对一个课题,一个知识的时候,也就无法再简单纯粹地客观处理它。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多,人的心思越来越散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再自己身上观察到这样一些东西:常常处在千头万绪,心思涣散的过程中。总在看,怎么评价谁谁,如何关注某个事件。还在悄悄咪咪地想,别人看不看得起我。哎呀,我好看不起那个人之类的事情。真正全心全意用来“学习”的时间,高纯度的注意力,都越来越少。

到了一定年龄,哪怕工作后,都仍然保持着超强学习能力的人,都会让人感觉他们还很像小孩子。生活简朴,心思也非常简单。说话办事,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干净”。他们不会想太多,就是很淳朴的,该学习了,我便学习了。该做的事,那么我就踏踏实实地做好,做完。也不多说什么,也不和谁讨论什么,抱怨什么,也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利弊得失。因为这些人一路以来就这样过下来,他/她考虑得很少,得到的却很多。这个正向循环,就让他们心思越来越纯粹,事情也做的越来越好。

如果你认为,“超强的学习能力”,就意味着,我会有光明的未来,名利丰收,别人也会看得起我。那么,你几乎不会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因为,你喜欢的只是结果,不是这个过程。你在内心里没有对学习,对这个事本身的尊重和虔诚,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垫脚石,那么,它也并不会给予你足够的尊重和虔诚。世间道理千千万,学习工作金钱也好,都只是一面镜子,它们对我的态度,恰是我对它们的态度,分毫不差。

说到底,“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真正喜欢骏马的人,会懂得欣赏骏马,得到骏马。真正喜欢学习的人,会懂得欣赏学习本身,也就会被学习和成绩所善待。奇技淫巧,文过饰非,不如真诚面对自己每时每刻的态度。仅此而已。

本科复旦,硕士耶鲁。不敢说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但一路走来也算颇有心得。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领悟和从其他学霸身上学到的东西吧。

在我看来,可以分为「道」和「术」两方面来谈。「道」就是总的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也是很多学霸不会和别人分享的。「术」就是所谓的方法,千变万化,比如:时间碎片化,化整为零;贴小抄背单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表面上这些方法很有用,但远比不上「道」的作用。

“被动式学习”“主动式学习”

要谈「道」,首先就要来分析一下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接收——思考——(质疑)——接受的过程。但很多人是没有“思考——质疑”这步的,这就是被动式学习——你讲,我听。没有反思,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记得我们以前高中的数学老师袁文璋华罗庚闭门弟子说过,做错题一定要反思哪一步错了,为什么错。

而很多学霸,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他们都是“主动式学习”,也就是带着问题学。他们很喜欢思考,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就是在不断地思考探索中,你才会了解事情的本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到的求和,怎么算?肯定不是死算,要找规律。+,+,+,,+,这样一来,你就知道是*。告诉了你规律,你会觉得很简单,但怎么思考得出这个规律,你有没有去研究过?没有的话,下次题目稍微变化一下,又无从下手了。

还是拿这个到求和举例。要找规律,首先你得回顾一下加法有什么定律。很简单嘛:

++。

+(+)(+)+

所以说,规律要从它们加的顺序上着手。那么,单数归单数,双数贵双数,++,再++?不对,没啥规律…那…总而言之,顺序就那么点,找下去总会发现,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之和,等于,次大的数+次小的数之和,等于,啊,都是一样的!

所以,做题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不断的做题,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思考总结,你才能发觉自己思考过程中有哪些漏洞。我们学习的目的,获取知识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学霸的共通点都很喜欢思考。不是因为成为学霸才喜欢思考,而是因为喜欢思考,才成为了学霸。我再三强调,思考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做不出题就直接看答案,看完以后也不反思什么要这么做——这就是你跟学霸的差距。我认识的学霸,哪怕做不出来,轻易不看答案。因为其实用到的知识点一定是学过的,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它要用到的知识点不会轻易让你看出来。思考就是深入理解运用这些知识点的过程。

所以为什么我说英语是最简单最容易学的,因为几乎不需要你理解,只管记就是了。不过记单词也还是有小技巧,比如词根词缀记忆法,把看词拆成带词根或词缀的,可以记更多单词,或更容易记单词的意思。比如,拆成,是共同的意思,操作,共同的操作那不就是合作的意思嘛。同样地,,共同的事件,同时发生的,不就是巧合的意思嘛。所以,运用词根词缀法,就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习之所以复杂,一个是在于理解,一个是理解了之后要能灵活运用。

怎么才能灵活运用?

首先,你得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运用就是把知识库里面的东西提取出来,你要没存过,何来提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就拿最简单的英语举例,要想说一口地道英语,首先你得知道地道的英语怎么说吧?

是生气,是喜欢吃甜食。

知道了以后,记住了,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你就能用,别人才会觉得,你的英语挺地道啊。

耶鲁的学霸实在是太多了,某位仁兄,说他小学数学考试从来没拿过两位数(分制),我真是相形见绌赧颜汗下。(同时略表怀疑)

相形见绌赧颜汗下,要是我没有看到过,怎么可能说的出来?

其次,你得不断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了解它的本质。比如上面的到就和的例子,是不是对加法定律有了更本质的理解了呢?那么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才能举一反三。

学习或者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基于一个重要的东西:心态。如果你有一下这三个心态,一定是你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好高骛远

拖延症

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的归因在于:急于求成。

很多人胃口很大,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成不了又很容易灰心。解决的办法是:先定一个小目标。这个小目标达到了以后,再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千万不能好高骛远。老是达不到目标,很容易气馁而放弃。

拖延症

我发觉自己有时候心态很奇怪,明明这件事急的不得了,但潜意识觉得完成难度太大,而一直拖着不做。大家应该也有同感吧。其实拖延症于我,归因在于太完美主义。一心想着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么不答题,要答题就得是最高票的。但似乎有没那么容易,哎,还是算了吧,别答了。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去做,就一定有“得着”(广东话)。

眼高手低。

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会批评我们理科班眼高手低:简单的题不愿意做,真的难的题又做不来。不管是做人还是做题,都应该踏实点,不能太“飘”。有题就做,管它简不简单,有时候简单的题也会有陷阱的不是?

谈完了「道」,我们再来说说具体的「术」

时间碎片化,化整为零

拿英语来说,背单词这种活儿,不用特地花时间做,利用零碎的时间背就可以了。

还有写实验报告,完全可以在某些,比如马哲课上写对吧大家应该都干过这种事

你坐车的时候干嘛?发呆?人家学霸不是,我认识的一个学霸,先把不会的题搜集好,坐车的时候就思考怎么做题。还有一点,如果这题不会做,可以先放一放,或许你做别的什么事的时候,会灵光一现。

但为什么我对这些所谓的方法不屑一顾?因为当你想要高效利用时间,这些想法都是自然而然会出现的。

最紧急最重要的先做,不急的后做。我读书的时候,就随时带一个小本本前面有的那种。的地方,安排自修学习的时间区块。我喜欢把理科和文科穿插,这样让大脑不同区块有个休,息的时间。

小本本后面的地方我分三块:

不会做的题跟学霸学的,马上就用上。不会做不能马上看答案,再次强调。零碎的时间,就可以思考。

英语的新单词(现在会把我认为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单词分享在微博“乐学英文坊”上)。

每天要做的琐碎事大学:比如例会内容,要申请某些的东西,

另外就是整个学期也做。中学上课的时候比较规律,可以不用做。大学的课分的比较散,有时候一眨眼就觉得,哇,要到考试周啦。做一个,把周分成三个时间段:开学初期,中期,和考前冲击期,让自己心里有底。

放假的时候预习下学期的课,这种小儿科的大家应该都会,还是罗嗦提一句。

大家看完答案,不能只点赞,不去练。我今天所讲的,三言两语写了很久,你可能几分钟就看完。你没有看到的是,过去十几年,我反复不断地做题练习,才有那么一点点心得体会。不管多有用的方法,你不去实践,对你来说,就是没用。希望采纳自己喜欢的方法,运用到学习中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把别人的东西化为你自己的。!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看看我其他的回答:

怎么在一个月内让英语听力有明显的提高?​

怎么在一个月内让英语听力有明显的提高?乐学英文坊的回答知乎

超强的学习能力坚持+高效的学习方法+持续不断的练习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技能。但是,基因的力量没有你想的那样强大,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练习来提高。

前段时间,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书籍,研究了知乎上大部分学习方法问题下的答案,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方案,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正如开头所说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技能。就如同所有的技能一样,要提高水平,无非就是“熟能生巧”而已。但是,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十几年的学习经验,为什么在能力上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或许是难以坚持半途而废,或许是思维懒惰,不想动脑;或许是方向不对,毫无进展。

本题问的是:超强的学习能力是如何练成的?我从三个角度来说出我的想法:如何坚持?如何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放上思维导图,方便大家阅读:

一坚持

为什么把坚持放在第一位?因为不去做,不去行动,学习能力永远不会得到提升。

虽然我不是学霸,但是我认识的人中,学习能力极强的人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专注勤奋自律执行力强。

在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中一书中,提到了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条件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学霸也不是一天练成的。你只看到他们展现在你面前超强的能力,却没看到他们在背后的努力和勤奋。不说一万小时,没有几千个小时的学习和思考,也不可能练就超乎常人的能力。

坚持是一切的基础。能够专注于学习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锤炼思维与技巧,积累知识与经验,这才是炼就超强学习能力的前提。

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这词说起来很虚,但确实很重要。许多朋友们没有想过学习的目的,感到迷茫的人大多是这样想的:父母叫我学,老师让我学,同学在学我也得学。连自己也没想明白,如何能沉入到学习中去呢?还有一类朋友,心态急躁,想着只要付出就能得到回报,一开始热情满满,跟打了鸡血似的。过几天,就觉着没什么进步,热情被浇灭大半,过了大半个月,就直接放弃了。

调整好心态,不焦虑不迷茫不自我怀疑,才能保持长久的专注,也能为学习提供内在驱动力。

一是明白学习的价值。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用,即能够为你提供现实价值。

在知乎的高赞答案中,有几个朋友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高中保持优异的成绩,就是为了能帮男神写作业。且不管这是段子还是真事,听着可能有些扯,但是确实很有意思。

在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中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

他有一个朋友,为了说服自己把背单词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进行了一个换算。他是这么算的,一共要搞定个单词,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是每年美元,相当于元人民币;如果一年税后收入是元人民币,税前收入是元人民币。这样算起来,一个单词大约值元人民币。

将学习的价值量化,赋予学习重大的意义,把看不到好处换算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你的学习不就有动力了吗?

不管是自己发现学习的价值还是赋予学习重大的价值,都有着他们的共同点:相信学习是对自己有用的。

不要逼着自己去学习,尝试去发现学习的价值。或许是为了升职加薪,或许是为了引起女神的注意,或许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给自己一个能够相信的理由,你的需求越迫切,你的动力也会更强,更能够专注于学习之中,效果也会更好。

二是了解学习的进程。很多朋友理想中的学习进程是这样的:

找不到图,随手画了一个

学习的进展和努力程度呈线性关系,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能的到充足的回报。显然,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的进程。

找不到图,随手画了一个

更像是一个不规则的,上下起伏,总体趋势向上的曲线。一开始,因为你新接触一方面的知识,能够突飞猛进。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遭遇“平台期”,遇到一些问题,再加上有些知识已经遗忘,发现自己越学越退步。从这起,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是不是方法错误?是不是不适合学习?是不是自己太蠢?很多朋友就是倒在了这一步,所得到的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太远,没有人能在长期的失望中坚持下去。

正确理解学习的进程之后,你会发现这才是学习的正常进度啊。坚持下去,不断寻找突破“平台期”的方法,相信“量变引起质变”,才能再一次感受到那种突飞猛进的畅快。

掌握适合的学习节奏

有些朋友,一天恨不得学习二十四个小时,连吃饭睡觉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有效时间有多少呢?

我并不认同这种“苦行僧”式学习。这样方式会让人感到疲惫压力难以持续。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前一天持续学习了十几个小时,第二天很难打起精神来。不管给自己订了多少计划,灌了多少鸡汤,心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和厌恶感。一味的追求学习时间,反而会造成反效果,学习效果也不好,得不偿失。

要想长期的坚持学习,就不能一次把精力过度消耗。一旦过度透支,就会造成效率低下,精神疲劳,削弱动机和坚持动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确保每次学习之后精力都能恢复,十分重要!

分时段学习

不要强迫自己用超长时间去学习。有些朋友们,喜欢给自己订满满的计划,我上午要学五个小时,下午还要学五个小时,那样多累啊,想想都觉得人生无望!

我们需要的是有效学习时间。高效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将大块的时间分散,如果你一天准备学习六个小时的话,可以在上午安排,下午安排,晚上安排。其余时间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就当是对自己的奖励。在完成计划之后,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去玩,玩起来也更带感啊有木有!

碎片化时间

为什么番茄工作法这么火?因为确实有用啊。长期的专注于一件事物,会大量的损耗精力。这时,需要我们“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在你的大脑疲惫时,花费几分钟时间,好好的休息一下。我习惯于学习分钟,休息分钟,这个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重要的是,保证足够的休息,让你损耗的精力能够得到补充!

再叨叨几句

每个人喜欢的学习时间不同,有些人习惯上午学习,有些人习惯下午学习。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时间,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效率最高的时候。

休息时就好好休息!特别是在空余的五分钟十分钟,不要把时间花在玩手机上,这样会消磨你学习的动力。闭上眼睛小憩一下,出门走一走,都是很好的休息方式。

学习节奏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是一种能力。也许你一开始只能专注四五个小时,但是随着你长期的坚持,会慢慢提高你的学习时间,一定注意不能操之过急。

周/日目标体系

这是斯科特·杨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出的计划体系,我觉得很有用,就

直接搬过来了。

周/日目标的体系的做法很简单:

①在每周日,花半个小时给自己列一个清单,包括你下周要完成的所有任务作业学习活动。

②每天晚上,检查周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记录明日需要完成的事项。

我又根据知乎上的学霸分享,为此体系增添一项新的内容:记录每日时间支出。

就是这样一份表格,简直不要太好用!!!

花费几分钟时间,规划好接下来一个小时该做的事,并且在完成之后评分。评分规则比较随意,我一般是分“”,“”,“”三个档次,按自己的喜好来就好

就如同记账一样,记录每天的在时间上的支出。你会知道:每天在娱乐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在工作上花费了多少时间?也会清楚每天做的事情,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相当于制定一个个“小目标”,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的事情。并且,有一定的反馈机制,能对你过去一个小时时间内完成任务情况有简单的评价。

在每天睡觉前,对今天的时间支出情况作一个总结。在小结处,可以写今日的总结反思,可以写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可以写激励自己的话,都可以。

当你坚持一个星期之后,回顾自己的每日记录表格,成就感飙升有木有啊!你会惊叹,自己怎么会干了这么多事情。你会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原来我也是一个执行能力超强的人啊。这样,也就有信心坚持接下来的计划了。

消灭“拖延”

计划也订了不少,鸡血也打了不少,可是还是行动不起来!

作为一个懒癌晚期患者,我来分享下我的几个小技巧。

五分钟启动法

炒鸡好用!!强烈推荐!!

就像运动之前需要热身一样,学习之前你也要给大脑“热身”。

具体做法是,在你准备学习之前,不要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先从简单的开始,比如拿出单词书背几个单词,看几页你喜欢的小说。这时候,不要在意学习的效率,重点是让你立刻马上行动起来!

学习之前加点戏

给你的学习活动增加仪式感。什么意思呢?如同你到了十二点就想吃饭,起床之后就想刷牙一样,到了固定的时间做了固定的动作,你就自然的想到:哦,现在我该学习了。

其实也是一种习惯的力量。我习惯于在晚上八点,在学习之前,我会把桌子收拾整齐,在收拾的过程中,想想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慢慢把头脑里的杂念清除。

在学习之前,给自己加点戏。大喊三声:我要逆天改命!我要追到女神!我要站在宇宙之巅!或者,双腿盘坐在椅子上,五心朝天,呈三花聚顶之势。坚持几天,你会感觉自己是个神经病。,没有那么夸张,选一个固定的时间,例如每天早上九点,给自己倒一杯茶,坐在书桌前,静坐一会,这样就好了。

远离诱惑

是的!诱惑!

造成拖延的原因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诱惑太多了。朋友找你开黑动漫又有新番朋友圈又有新动态,好玩的事怎么那么多啊!

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你对于诱惑的抵抗能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我刚进大学时,嫌去自习室麻烦,喜欢在宿舍看书。原本计划预习一章的内容,结果一半也没完成。不时摸摸这摸摸那,和室友聊聊天,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寥寥无几。

不要想着去抵制诱惑,这会耗费你为数不多的意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诱惑。学习时把手机放在随手拿不到的地方,老老实实去自习室图书馆。有得必有失,你想要得到学习给你带来的好处,就得失去一些生活中的乐趣。等你习惯之后,会发现这也没什么。

能量管理

要成为学习能力超强的人,你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学习不仅是脑力活动,

也是体力活动!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能让你更加专注高效。

一周保持~次运动

经常运动的人,专注力体力会更好。如果你感觉自己经常无法专注于一项事物容易疲劳,那是你的能量不够。每周抽出时间去运动,一次~分钟就好,效果会非常明显。

好好吃饭

一是要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保持体内血糖的稳定;二是要少吃多餐,每次吃七分饱即可,保证体内能量持续稳定的供应。

保证充足的睡眠

有些人每天只需要睡四五个小时,即可保证一天精力充沛,那是别人的天赋所在。你没这天赋,还是好好休息吧!少熬夜,不要为了学习而早起,最好是能睡到自然醒。充足的睡眠会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大脑,这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补充情绪能量

这是很多朋友们忽略的一点,学习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独处,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但是,长时间的独处,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反而会让自己的心态失控。

在备考公务员期间,我就有过一段长达三个月的独处时间,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想逼迫自己专注于备考。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如同我想象中的一样,一天能坚持学习十几个小时,反而弄得自己心态失衡,易怒焦虑迷茫自我怀疑,无法专注于学习。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是人类的本能。长时间的独处,会让人过度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到孤独焦虑抑郁。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又如何能专注于一件事物呢?

不要为了学习而放弃社交,你得为自己补充情绪能量。多和朋友家人谈谈心,这是最好的方式。一次面对面坦诚而深入的交谈,会让你内心平静,心情舒畅;心态好了,也会提高效率,更为专注的学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二学习方法

正如前文的一张图,学习进程努力程度*学习效率。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却还是和别人有很大差距!那一定是你的方法出现问题。

我也阅读了很多学习方法的书籍,大佬们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也只是表述不同而已,但是其核心思想却及其一致:他们的学习更为主动。在遇到新的知识时,他们有一套固定的行之有效的流程来引导思考,帮助他们能够又快又好的掌握知识。

这大概就是学习能力强的人与我们的区别吧!在学习过程中,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思维懒惰”的怪圈。总的来说,就是懒得动脑子,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方式自然效率低下。

因此,对于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是能够有效的激活大脑,引导思考,能够更为主动的参与进学习活动中。

获取

这个阶段是信息采集进入脑子的过程,重点在如何快速的获取到关键信息。

阅读听课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般形式,但是我们很容易处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被动的吸收知识,参与度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听过很多课,看过很多书,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的原因。

要提高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仅要采集,也要进行简单的加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将“他知”转换为“自知”。

有目标的获取

上学时,为什么老师总会强调课前预习?预习的目的不是自学,而是提前知道“重难点”。在预习时,如果碰到看不懂的段落,在大脑中会留下印象。老师讲解到相关知识点,你会将注意里集中在听课上。相当于,你在课前为这节课设立了目标,即弄清楚“重难点”,带着目的去听课,效率自然比没有终点来的高。

离开学校之后,没有老师来讲解,我们就需要掌握“自问自答”的能力。

学习一项新知识时,先给自己提出问题:

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想要获得哪方面的信息?

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他是如何论述他的观点的?

我该如何把作者的观点应用于工作中?

如同预习一样,在你给自己提出一连串问题之后,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获取的过程中,大脑会自动分辨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将注意力聚焦在寻求答案上。等你回答出提出的问题,你会发现知识的基本脉络也已经掌握了。

快速阅读

两个小时读完一本书和十个小时读完一本书,获取的信息量差不多。但是,别人十个小时可以看完五本书,你十个小时只能看完一本,差距就出来了。

快速阅读并不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你获取信息的速度。在这里分享一个提高速度的小技巧。

在读书时,你的注意力不会一直集中在书本上。有时会走神,有时会眼睛乱飘。也有的人阅读习惯不好,喜欢逐字逐句的读出来,遇到不懂的还要反回去再看几遍。这无疑降低了你的阅读速度,而且效果也得不到提升,不懂的还是不懂。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你的手指,将食指放在要读的那一行下面,一行接着一行。这个方法看起来很蠢,但是非常有用。

指读法有两个好处,一是为聚集注意力,你的眼睛会不自觉的盯着手指;二是控制阅读的速度,在重点内容处降低手指的移动速度,在不重要的内容处加快手指移动速度。

熟练使用指读法,能提高有效你的阅读效率,改善你的阅读习惯。

记笔记

笔记是一定要记的,但是不要照抄!!

不要照抄的意思是,不能把书上的原文抄在笔记本上,照抄原文除了让你的

笔记看起来更加工整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浪费你的时间。

记笔记的关键在于记“少”不记“多”。你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理解简化加工。在一连串知识点中,你只需要记住两点:关键词和逻辑关系。找出关键词,越少越好,越精简越好。然后用箭头用图表,用你习惯的方式,将他们联系起来。不要求记得有多漂亮多工整,笔记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你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

拓展

如果将学习的过程比喻成吃饭,获取是吃东西,拓展则是消化的过程。

通过拓展,将获取到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与以往熟悉的知识结构连接起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记忆。

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斯科特·杨提出了拓展的三种维度: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

可以把它理解成“查户口本”式拓展。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微信上加到喜欢的妹子的微信,你要开始和她聊天啦!

“你家住哪里?”

“家里几口人?”

“在哪里上学?”

“室友是哪里的?”

……

是的,传说中的尬聊大法就是这样的。

当然,妹子很可能不想搭理你,如果她愿意搭理你,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你的脑子里会有一张网,是不是对她的认识加深了呢?

学习也是一样啊!在获取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你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结论。拿出和女神聊天的精神来,多问几个为什么。

结论从何而来?

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是谁做的?

具体的意义是什么?

……

深入的理解结论的由来,就是构筑知识网络的过程。在事物的内部联系,你记住的就不仅是一个孤零零的结论,而是一个知识网。

横向拓展

横向拓展即为在类似知识点中建立联系。说得简单点,就是对比!

在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类似的知识点有哪些?

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初中学习物理时,老师讲解时总会用对比的方法,下面这个表格你们应该看到过很多遍:

串联和并联本来是容易混淆的概念,经过比较之间的异同,更容易理解其概念,也能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记忆也会更加牢固。

在学到新的知识时,从纵向拓展的维度,试着去列出一个表格。比较相似知识点的异同,在完善表格的过程中,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纵向拓展

这种方法,需要你大开脑洞,将新的知识与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是一种跨学科的思考模式。

举个例子:

启动效应是指先前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到有利作用。——《认知心理学》

看到这个定义,我马上就想到了我大半夜追《舌尖上的中国》的事,看到里面的美食,我立马下床干了一碗泡面,意犹未尽。这大概就是启动效应吧。我又想到了化学中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能加速反应进程,这不是也与启动效应类似吗?

或许我用的比喻不太恰当,但是只要能快速理解,目的就达到了。这也是为什么你觉得别人学得比你快的原因,学习能力强的人能迅速在新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越学越多,越学越快,从中建立一个良性循环。

熟悉使用纵向扩展的思考维度,打开你的脑洞。熟练之后,你会发现这是最快的方式。

复习

人是善于遗忘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大量的重复记忆理解回顾。每次回顾的过程,都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出现新的想法。在不断的复习中,得到巩固。

复习也是有方法的,很多人复习就是看一遍书看看笔记,这还远远不够。前面说过,如果把学习比作吃饭的话,复习就是吸收的过程。你在复习中更为主动,就能够吸收得更多。

如何进行复习更为高效?我整理出几个方法:

整理笔记

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知识,上面记录的是你的理解思考。这些都是零碎化的,重新整理的过程,就是将零碎的想法形成一个整体。

这一步,你可以使用任何你喜欢的方法。

你喜欢用纸笔的话,拿一张纸,用尽量小的字体,用所有便于你理解的方法将知识点串起来。如果说前面你做的是各个章节的笔记,这个就是整本书的笔记。

笔记的再次整理,会重新梳理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思考如何给知识点分类,如何在知识点中建立联系,也是引导你再次理解的过程。同时,你也需要回忆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也能加深记忆。

另一个方法就是画思维导图。现在能够使用的工具有很多,思维导图百度脑图,选择你喜欢的就好。

同样,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建立知识框架的过程。把所有知识点梳理一遍之后,书中的精华也都被吸收其中了。

复述

前面说过,在获取阶段,我们要做的是记“少”不记“多”。复述阶段,就是由“少”变成“多”。

用自己语言,将知识点复述出来。一定要说出来,不要在脑子里过一遍。

刚开始,你可能不太熟练,可以对照着笔记来,之前做的笔记也有了用武之地。如果对照你的笔记或者思维导图,能够把整本书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那你也理解到了相当深的程度。

如果要追求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去尝试着去教别人吧。

总结:

学习方法,就是引导你思考,摆脱“思维懒惰”,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无论是获取拓展复习,都需要大脑进行加工。

学习需要形成长时记忆,它储存着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是我们活动的必要基础。而长时记忆的形成,是通过精细复述实现的。精细复述是指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层次上进行加工。

所以,之前一直强调的是联系。与已学的知识联系,与自己熟悉的语言习惯逻辑思维联系,将新学习的内容不断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网络中。这才是学习方法的目的。

三刻意练习

你能够坚持下去,也知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剩下的就是大量的练习,将它变成你的习惯。

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刻意练习。

首先,你需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想清楚为什么会学得慢?问题出在哪个阶段?是阅读速度太慢,还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是无法熟练使用联想法。

然后针对自己薄弱的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我在这提供几种刻意练习的方法:

提高阅读速度

前面说到指读法,是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现在说的是指读法版。

阅读速度阅读量*理解程度,所以,可以从这两个角度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训练阅读量

选一本从未看过的书,在书上做一个标记,定时分钟。运用指读法,用稍快于你能理解内容的速度进行阅读。分钟一到,立即停止阅读。

估算出在这三分钟内你阅读的字数。将总字数除以时间,得出每分钟的阅读量。

训练理解能力

同样,选择一本你从未看过的书,这本书应该是工具书类的。选取一个章节,定时分钟,运用指读法进行阅读。分钟一到,立即停止阅读。

合上书本,回忆你看到的内容。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论述的?分别举了什么例子?

根据你的回忆,从书本中寻找答案。记住,一定要给你的答案评分。

提高注意力

分享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五分钟呼吸法。

具体做法如下:

选择你一个你认为最舒服的方式,慢慢的靠在椅子上,可以睁开眼睛,也可以闭上眼睛,这个无所谓。

排除心中的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之上。跟着呼吸的节奏,在心中默念“呼”“吸”。

如果走神了,没关系,立刻把注意力回归于呼吸。重新默念“呼吸”几次。

不要过于在意练习的效果,只要你把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就好。这个训练主要锻炼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训练你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二是训练你在走神之后能立即回归状态的能力。简单易行,随时随地都能做,强烈推荐!

提高联想能力

联想是学习方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构筑知识网络。但这也是我们所缺乏的能力,遇到新的知识点,试着去想象,可往往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联想也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的使用,不断的刻意练习。我在这分享我练习的方法:

拿出你的纸笔,做好准备。

在课本上选取一个概念,将它写在白纸中心。定时分钟,发动你的大脑,从深度横向纵向三个维度进行头脑风暴,把你能想到的,与概念相关的知识点写出来。可以是相关的定义,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是生活中的事例。只要是你认为与它相关,都可以写下来。

分钟一到,立刻停笔。看看你写出来的所有东西,仔细检查一遍。我的比喻是否有误?它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是否有更好的想象来替代?

一开始,你的速度会比较缓慢,想到的东西也会比较少。不要焦虑,这是正常情况,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刻意的练习过这方面的能力。坚持练习,不断反思,这才是提高的正确方法。

当然,这只是我知道的几种简单的练习,你会有更好的方式,那就去做吧!把每项练习写进你的每周计划中,用一两周时间,对某一方面的能力进行专项练习。一定要去做,这才是提高学习能力最简单的方法。

再重复一遍

超强的学习能力坚持+高效的学习方法+持续不断的练习

坚持是一切的基础。不付出时间,不付出努力,就想获得超强的学习能力,与幻想不劳而获没什么区别。

学习方法的理论,其实大家都懂,学霸们的方法也大体相同。之所以出现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是因为学霸们能将方法应用于学习之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想法阶段。

刻意练习是把理论变成行动最好的方法。不需要你花费大量的时间,每天练习~分钟,每周练习~次,把它写进你的每周计划之中。用两三周的时间,专门练习某一方面的能力,让它成为思维习惯。就如同饿了需要吃饭,渴了需要喝水一般,把学习方法植入到你的大脑之中,训练成自己的本能。

天分不是不重要,只是没你想象中那么重要。几乎任何的行为表现,都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刻意练习》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不再是挖掘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提升学习能力,不也是一种学习吗?这话听起来有点拗口,如果把学习能力比作一门学科,类似于数学生物化学,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深理解提高能力。这样或许会更好理解一点。我始终相信:通过坚持通过努力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我们也能创造出潜力,成为别人眼中学习能力超强的人!

————————————————————————————————————————————————————————————————————

码字不易,点个赞再走呗!

分享一些干货,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收获。

学习绝对是有高效途径的!想要高效学习,那么你的学习习惯要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

关于大脑的认知规律,有一本书叫《认知天性》,是由名认知心理学家经过年的研究写出的,干货满满。

他们研究出来的大脑学习规律是一条普适规律,适用于所有人。

无论你是一名想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学生,还是一名需要加强自己工作技能的职场人士,还是一名孜孜以求的终身学习者,都能运用这些规律,完成高效学习。

通过我自身的经历和对周围的观察,发现大部分人确实不会学习,或者说,学习效率很低。

比如我自己,理科还行,但是文科类的东西一塌糊涂。

现在我都很清楚的记得,小学因为古诗记不住,被老师罚站的窘境,那时候,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记住我就记不住呢?

是我笨吗?是我智商不如人吗?

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智商挺正常的,脑子也没有什么毛病啊,数学什么的,还在班里名列前茅,对细节的记忆,还往往有出色的表现。

直到前不久,我读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与学习的书,才彻底明白,当初学习效率差,纯粹就是自己的学习方法问题。

下面是我列举的大部分人学习效率不高的常见状态,看看:

经常重复阅读,也就是死记硬背

很少回顾当天学习过的知识

碰到不懂的题目,很少努力去思考,经常的状态是,稍微思考一下,脑子反应不出来,就去翻看答案。

很少做自我检测

很少联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很少主动去探索学习

读完一本书,便就不再管它了,然后没几天又忘了,并且常常感觉读书没用

很少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死学死用

,错误的说完了,接下来就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了:

一检索式学习

《认知天性》里说,重复阅读是效率最低的一种学习方式。

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浪费时间

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

元认知带来学习假象,误以为掌握了知识,其实根本不精通

对于第三点,书中是这样说的:对一段文字越熟悉,越能流畅阅读,就会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阅读的内容。

在另一本书《学习之道》里面针对这个现象是这样说的:当书本摆在眼前时,大脑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材料也同样存入了大脑,可这只是小和尚念经。

元认知的意思是指,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能准确判断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与此相反的学习方法是:检索式练习这是在很多讲知识学习类的书中都出现的一个高效学习方法

检索式练习,就是指去努力回想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并且你回想的越吃力就越能长久而牢固的记住知识。

当学生的时候,很多人都对考试充满恐惧,但是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

因为在考试的过程中,你就会知道什么是自己知道的,什么是不知道的,你会十分努力的回想你脑海里的知识,这个举措,会大大的巩固已有的知识。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我们需要去认识。

那就是,学习从来都不是轻松的!

如果你感觉学习很吃力,那就说明你现在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

研究也证明,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希望认识到这一点,你以后不会再逃避困难,当困难来了,你只要记得,这是你进步的机会,这是你大幅超越别人的机会。

我也反思自己,过去用重复阅读的方式去学习,其实是在偷懒,因为阅读课本比起努力回想或做小测验轻松的多,你不需要调动多少脑力,而且元认知也会给你已经掌握知识的错觉,千万要警惕。

在检索式学习过程中,如果你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得做到重复检索,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检索之间要有间隔。如果检索之间没有间隔,很容易就把检索,做成了无意义的背诵,知识也就不会内化成我们的认知。

有一项研究证明了检索学习的好处,他们让学生阅读课本里的一段文字,然后让其中一部分参与考试,一周后再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发现,那些接受考试的学生比没有考试的学生多记住了%的内容。

还有一次有趣的研究是这样的,研究人员让多名六年级学生,研读几篇含词的文章,然后在两个月里参加多次测验,最后进行一次大考。实验结果是:第一次测验延迟的时间越长,遗忘情况就越严重。而且,学生只要参与一次测验,就几乎不会再遗忘,后面考试的分数几乎不会下降。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学习后,要迅速对知识进行一个复盘,根据人脑的遗忘规律,人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忘掉%的内容,所以复盘的时间,千万不要间隔的太久。

检索式学习法,之所以高效,就是因为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

它适用于一切人,适用于你学习任何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用来学习新单词新概念。职场人士或终身学习者,可以用来管理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作者就说他每天都会进行自我反思。也正是反思的习惯,让他在底层认知的水平上超过了大部分人。反思就是一种检索式学习。

二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中说,刻意练习的本质就是拥有长期记忆,下面这几个学习方法,就能有效锻炼你长期记忆的能力。

间隔练习

与间隔练习相对的就是集中练习。

许多人对刻意练习的理解就是集中的练习某些没有掌握的技能。

但是认知天性里说,相比集中练习,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是间隔练习。

因为人的大脑在记忆一个东西的时候,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之分。大脑编码内容进行长期记忆,需要一个过程的,可能是几个小时或几天,集中练习就给不了这个过程,所以集中练习带来的效果是短期记忆,而进行间隔练习,大脑则有时间进行充分的编码,学习到的知识就会储存为长期记忆。

所以说,在学习中一定要使用间隔练习的方法。

穿插练习

就是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不要只单单学习一样,你可以学习两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这样也有助于长期记忆。

用书中的例子来说明:让两组大学生计算种少见的几何体的体积楔体椭球体锥球体及半椎体,然后让他们解练习题。一组学生的题目按照问题类型区分先解四道计算楔体体积的题,再解四道计算椭球体体积的题,以此类推。另一组学生解同样的练习题,只是题目的类型是混合的穿插安排的,而不是将同一类型的题放在一起。根据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概念,大家应该能猜到结果。在练习中,按统一类型解题的学生也就是集中练习的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而按混合类型解题的学生,正确率只有%。但是在一周后的最终测验上,之前练习统一类型解题的学生的平均正确率只有%,而进行穿插练习的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把问题的不同类型混搭起来,虽说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有所阻碍,但这种方法让最终测验成绩提高了惊人的%。

看到了没有,提高了%,多么夸张的一个数字。

但是很多人在学习中,相当喜欢使用集中练习,还记得之前说过的元认知错觉,错觉让我们误以为集中练习更能掌握一个知识,但这只是假象,我们需要去透过表象看到更本质的东西,集中练习的效果,就是短时效益高,长期来看效率非常低。穿插练习虽然短期效果不凸显,但是长期来看,给你的回报是巨大的。

所以我们要克服自己的这种即使满足的心理,眼光放长远,好的方法都是让人不那么痛快的,要是非常痛快,人人都使用了,早就烂大街了。

多样化练习

有过一个测验,让一群孩子练习投沙包,一组站在距篮子三英尺远的地方,一组距离为—英尺,没有固定距离,然后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让这些孩子站在距离篮子三英尺远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那些训练距离不固定的孩子的成绩更高。

为什么这些没有站在三英尺训练的孩子成绩反而更高呢?原因是多样化的练习能够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

好了,我们回顾一下以上几条关于学习的普适性原则:

检索

有间隔

有穿插

多样化

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内容,但是篇幅太长的话,很多人就不爱看了,放上一张《认知天性》的思维导图,如果你对原书感兴趣,会对你有帮助。

顺便盘点一下提高学习力的书籍:

《认知天性》作者: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

《学习之道》作者:芭芭拉·奥克利

《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

关于这几本书,我个人建议先读《刻意练习》,再读《认知天性》,然后读《学习之道》,《好好学习》这本书可以放在最后读。

:其实学习方法多的很,在这个问题下面你都可以看到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和坚持,这两项能力起初我也欠缺,但后来通过读书慢慢的知道了很多知识,执行力和坚持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千万不要看完回答后,点赞→感谢→收藏→退出一条龙,学着去运用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刚开始你可能不习惯,但坚持下来,肯定获益无穷。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慢慢的成为了一个终生学习者,读书愈多,愈能发现知识的广博和美妙,为了将我遇见的好书和有用的知识分享出来,我建立了一个公众号,叫“有范书单”,欢迎你来关注,来找我一起学习成长~

如何培养强大的学习能力,使自己更有效率地学习?我来分享一套学习方法,帮你运用简洁思维,有重点有体系的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向着拥有强大学习能力的的自己再迈进一步。

在我看来,要想高效学习,需要解决三个阶段的问题:

学习前,解决输入问题:了解自己是哪种学习风格?

学习中,解决效率问题:怎么高效的进行学习?

学习后,解决输出问题:学了怎么输出?

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解决输入问题:了解自己是哪种学习风格?

学习前,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是哪种学习风格?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模型,把学习风格分为四类,分别是:

,代表视觉型学习风格,更擅长通过视觉图像进行学习;

,代表听觉型学习风格,更擅长通过听觉接受信息;

/,代表读写型学习风格,更擅长通过记录笔记进行学习;

,代表运动型学习风格,更擅长通过动手实验实证分析进行学习。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哪一类型或者是混合了哪几种类型的学习风格,通过回答一些非常科学的调查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

为了方便你理解这四种学习风格,我举一个学习外语的例子,来看看不同风格的人分别是怎么学习外语的。

视觉型学习者偏好利用眼睛能直观捕捉到的东西进行学习,比如我儿子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喜欢把外语中的一些陌生词汇进行图像化,通过记录图形来理解单词的意思,最后做到快速记忆。我有一次在他的单词本上看到一个单词,,意思是被杀死的。他写下来的,字母是躺着的,我问他这么写的原因,他告诉我一个人如果被杀死了,就会像他写的一样,是躺倒的。你看,他通过图像记忆,不仅记下了这个词,还完全理解了这个单词的含义。

我是这样成为学神的

全文四千字,望你耐心看完,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你飞速提高学习能力,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

当学渣给学渣讲题,虽然很尴尬,但那是真友情;

当学霸给学渣讲题,确认过眼神,那应该是爱情;

当学渣给学霸讲题,毋庸置疑,绝对真爱情;

当学霸给学霸讲题,长点心吧,那是快考试了!

当学神给。。。。不存在的,学神在睡觉。

学生时代起,就有学渣,学霸之分,到了职场,又有菜鸟,精英之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差异呢?因素有很多,但岛主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学习能力的强弱,而学习能力,又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能力。学生时代,我们要靠它考个好分数,到了职场,它又成为我们吸收知识,学习技能不可或缺的能力。

今天,岛主就带大家从根源分析学渣菜鸟,伪学霸小白,学霸精英和学神大佬的差别,并教大家快速提升的办法。

注:本文的学渣,伪学霸,学霸和学神,指的是学习能力的强弱。

四种人群的根本差异

学渣

基本介绍

学渣,俗称“漏水瓶”,指那群学了就忘,边学边忘,常年挣扎在及格线边缘的可怜学子。

这群学子,不管在学校,还是职场,一般都处于食物链底端。

学习态度

这群学子对待知识的态度只有两个字,回避。遇到不懂的,回避;遇到不感兴趣的,回避;遇到要动脑子的,回避,回避,回避。。

知识管理技能

知识管理:不存在的。因为们边学边忘。

思维模式:点性思维,即给一个条件,永远推不出结论

知识结构图:

知识运用水平

用上毕生所学也解决不了几个问题。

伪学霸

基本介绍

伪学霸,俗称“集装箱”,指那群和学霸一样努力,甚至比学霸还努力,却

没取得像学霸一样成绩的学子。

这群学子,不管在学校,还是职场,一般都处于食物链中下端。

学习态度

这群学子,对待知识的态度只有两个字,自嗨。超乎常人的努力,让

们既感动了别人,又感动了自己。但是最后总是被结果啪啪打脸。

知识管理技能

知识管理:停留在知识收纳水平,一颗星不能再多了。们把每个学科,每本书的知识,全部装在脑袋里那一个个的收纳盒里,塞的满满当当。所以,当需要调用某个知识的时候,只会翻箱倒柜,手忙脚乱。

思维模式:线性思维,即给一个条件,最多推出一个结论。

知识结构图:

知识运用水平

举一反一,一个规律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学霸

基本介绍

学霸,俗称“管理员”,指那群“皇天不负有心人”的学子,们努力,结果也从不辜负们的努力,们就像兢兢业业,思维清晰的图书管理员。

这群学子,不管在学校,还是职场,都处于食物链上端。

学习态度

这群学子,对待知识的态度两个字,管理。们的思维是清晰的,知识是结构化的。

知识管理技能

知识管理:到达了知识管理水平,们对待知识,像图书管理员管理书籍一样,给所有知识都编上号,从大类到小类,条目清晰。想调用哪个知识都可以快速找到。

思维模式:结构性思维,即给一个条件,可以推出结论,结论和结论。

知识结构图:

知识运用水平

举一反三,一个规律可以解决三个问题。

学神

基本介绍

学神,俗称“炼丹炉”,指那群看起来没怎么努力,却随随便便甩学霸一条街的学子。

这群学子,不管在学校,还是职场,一般都处于食物链顶端。

学习态度

这群学子,对待知识的态度两个字,统筹。们的思维是系统化的,看事物从宏观到微观,既懂运筹帷幄又懂探究底层规律。

知识管理技能

知识管理:达到了巅峰水平,多学科的知识形成了一个系统,不仅结构清晰,而且各学科,各知识点间联系紧密,牵一发就可动全身,就如同炼丹炉,放进去一些基本元素,就可以炼出非常多的东西。

思维模式:系统性思维,即给一个条件,可以推出结论,结论,结论,结论,结论,结论。。。

知识结构图:

知识运用水平

举一反十或更多,用一些基本规律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学习”到底是什么

看完学神的知识结构图,是不是不明觉厉,恨不得马上也给自己搞一个这样的知识结构?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

学习的本质

想知道怎么学习才能变成学神,就得先知道“学习”是什么?

事实上,大脑的学习记忆,靠的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某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先让实验对象看一张男人的照片,然后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之后再让他们看一张女人的照片,再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最后告诉他们这个女人是上张照片中那个男人的妻子,结果教授发现,当实验对象知道这两个人是夫妻后,前后两次被刺激的神经细胞竟然同时被激活了。

心理学家赫布,提出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如果大脑里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那他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更强。而这个时候,如果再激发其中一个细胞,那么另外一个细胞,就会被同时激发。

就像我们拿着锤子,就自然而然会去找钉子一样,因为在我们的脑袋里,记忆这两个物件的神经细胞是紧紧连接着的。

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而我们看四者的知识结构图,可以看出:

学渣连知识都没有,也就是说神经细胞还没有激活;

伪学霸虽然激活了很多神经细胞,却没有加强它们的联系,于是这种激活会慢慢减弱;

学霸把激活的细胞按照一定的结构连接起来,于是相关联的神经细胞联系会加强;

学神的连接不仅结构清晰,而且尽可能地将一个神经细胞,和多个底层规律相同的神经细胞连接。

如果我们将学习知识比作学习服装搭配,那么:

学渣连衣服都没有;

伪学霸有很多衣服,但都乱七八糟地塞在一个个大箱子里,想找出一件都困难,更别提搭配了;

学霸不仅把衣服按季节分放在四个衣柜里,而且每个衣柜还分为上衣区,裤子区,鞋子区,在上衣区里,还细分为外套区,衬衫区,内搭区,在裤子区还细分为。。。。这样搭配起来就方便多了,在上衣区,裤子区,鞋子区随便各拿一件就可以了。

学神则像一个服装搭配,你在里的上衣部分,随便选中一件,系统就会自动跳出可以搭配的多条裤子和多双鞋子,还会为你推荐最适合的一套。

再比如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由推出再推出才能解决,由上图可知:

学渣会直接放弃,因为学渣的知识结构里完全没有这些知识点;

伪学霸看了半天也摸不着头脑,虽然的知识结构里有这些东西,但是从未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更没有思考过它们的关系;

学霸思考一会儿后会这样做:由推出,再在整个学科知识里搜索,得出,由推出,再整个学科搜索得出,最后推导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学霸知识库里有这些知识,但它们不是直接连接的,所以调用起来比较麻烦。

学神一眼就可以得出答案,不仅得出了多种解,还得出了最优解,可以选择———,也可以———,也可以。。。。

简单的,复杂的,加起来好几十种解法,当然最终会选择最优解——。

因为在学神的知识结构里,这三个知识点本来就是直接连接的,所以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调用。

因为大脑,是按照你自己构建的知识结构调用知识的。

逆袭四步曲

知道了学习的本质是什么,现在我们要开始逆袭了。

第一步:下定决心走出学渣圈

肯定有人会问,这还不简单吗?其实还真的不简单,这一步和最后一步的困难程度可以说不相上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不是道理没有用,而是有些人听完就只是听完了,从来没有动起来。

阿波罗号的月球之旅,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但前提是宇宙飞船必须先摆脱强大的地球引力,为此在刚发射的几分钟,即刚升空时的几公里消耗的能量,比之后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消耗的能量还要多。

习惯也一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根除不良习性,仅有一点点毅力,只做一点点改变是不够的。“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了引力的束缚,就会迎来更广阔的天地,学神的大门也自然会向你敞开。

所以说,跨出这一步,就有%的可能可以成功,而不愿跨出的人,终将一辈子与成功无缘。

第二步:学习伪学霸的毅力

好,你已经决心要跨出学渣圈了,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二步,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渣的根本病因在于脑袋里没有东西,所以第二步我们是向伪学霸学习,学习那种不断吸收知识的毅力。

记不记得小时候,你总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花是红的,草是绿的,那个时候你什么都不知道,对什么都充满求知欲,所以你学的特别快,但是现在,你对什么都没有了求知欲,所以你脑袋里的知识不再增多。

正如乔布斯所说:,记住,只有当你主动拿瓶子去接水,瓶子里才会有水。

第三步:学习学霸将知识结构化

经过了第二步的努力,现在你脑袋里已经有了蛮多的知识,但你时常觉得知识有点混乱,调用起来不太方便,所以,现在你要开始第三阶段的努力—向学霸学习怎样将知识结构化。

即把知识按照大类到小类的分类方式整理起来,增强知识的结构性。最简单的结构化方法就是做树状思维导图,如下图:

第四步:学习学神的思维模式

当你学会像学霸一样将知识结构化以后,会发现自己的思路清晰了很多,遇到问题,可以很快地从大脑里调出相应的知识来解决。现在,你还想继续进步,就必须将所有的结构变成一个系统,也就是发现知识的底层规律,把底层规律相同的知识全部联系在一起。

学霸考分,学神考分,如果你认为学霸和学神的差距只有两分,那就大错特错了,学神考分是因为试卷只有一百分。所以,学霸到学神的道路,道阻且长。这一步非常难,因为你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两个有效练习自己思维模式的方法:

方法一:三问刻意联系法

在前文中我有说过,大脑是按照你给它构建的知识结构思考的,所以我们想成为学神,就要刻意给大脑构建一个知识系统。因此,每学一个新知识的时候,都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这个知识可以放在知识结构的哪个地方?

第二个:这个知识和哪些旧知识可以连接?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想一个,后面随着知识量的增大,可以逼自己想三个,然后五个。。。

当我在心理学的书上看到“马太效应”这个知识点时,我发现它和经济学里的“复利增长”很像,也和系统动力学里的“增强回路”有关,还很像数学里的“指数型增长”,于是,我在我的知识系统里,把它们连接起来。

第三个:这个知识可以用在哪里?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想三个,后面随着知识量的增大,可以逼自己想五个,然后十个。。。

这个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很累,而且很慢,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形成习惯以后,你每学一个新知识,都会发现知识系统里有好多知识,在向它招手。

在知识储量同样是个时,每学习一个新知识,伪学霸的每个知识都是独立的,所以只能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学霸和结构上相关的知识产生联系后,可以学到个新知识新知识,而学神,至少可以和系统上个点产生联系,也就是说,学神的学习效率是学霸的十倍,而当知识储量越大时,学霸和学神的差距也就越大。因为当学神的知识系统建的够大时,吸收知识的速度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

方法二:阶段反思

每周都系统地将脑袋里的知识梳理一遍,然后反思上周有没有执行方法一,执行情况怎么样,自己的知识系统有没有更强大。

最后岛主送大家一句话:你的现在,是你过去所有的总和,而你的未来,就是你现在所做的一切。

小提示:第二讲中,岛主会更详细地教大家如何提高思维模式,

详情关注公众号精英进化岛

阅后提醒

【关注公众号精英进化岛此篇文章为公众号的其中一讲,关注即可免费系统学习所有课程】

【关注公众号精英进化岛回复思维导图就可以免费获得一套思维导图视频课程。】

虽然毕业于所谓「」,但我大一完全是个学渣挂科,成绩被同学吊打。靠着这套学习方法,我轻松过了四六级拿全奖,还在业余时间考了中口,自学了日语为了看日漫,并获得了去美国交换学习的机会。

这套彻底改变我大学生活状态的方法,我把它称为「」模式学习法。

全文字,阅读需要分钟,建议点赞+收藏再阅读,防止丢失!只收藏不点赞都是坏人呀!

废话少说,直上干货。

这套模式学习法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结构转化分析溯源经验复盘。

总的来说,结构转化在于知识的重构,把散乱的知识点组成一个模块。分析溯源在于知识的拆解,把晦涩难懂的知识体系分解为一个个子知识。经验复盘是为了解决实际上的难题,阅读学习方法论这本大书。

前面看不明白没关系,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分解,让你轻松理解:

一——结构转化

系统高效的结构转化法

结构转化其实就是利用结构化思维去思考,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它能提高你记忆的效率,让你的思维变得富有逻辑且全面。

不信?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你能在秒内记住下面书籍名字吗?

如果你没有结构模块把这些知识进行重构,会很难记下来,但如果是用口诀呢。其实就个字:

是不是只要看两遍,把诗句的第一个字和书名关联起来,就容易记多了呢。

结构化又不仅仅有记忆性的优势,还能让你的话语更加全面连贯,容易理解。

那些讲话罗里吧嗦,谈话谈了半天你也不知道他要讲什么的,大半都是没有结构化思维。

结构转化的应用方法

要让自己逻辑清晰,快速整合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呢,黛西给你提供两个方法:

模块已知——分组穷举法

模块未知——特性整合法

分组穷举法

所谓模块,即是一个主题下所具有的子层面,比如高考结束后,经常有人问我,说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学什么。我们可以先往选专业的子层面想,一般选专业会考虑什么因素呢?

兴趣爱好

个人特长

热门和已知专业

行业当下情况

行业晋升预测

学校分布专业强度等等。

再从每个子层面逐个分析,兴趣爱好,我喜欢写随笔,喜欢健身锻炼,喜欢逗小孩子发笑,喜欢登山和旅游。

个人特长:我文章写得还行,逻辑思辨能力不错,身体强度杠杠的,还擅长美妆护肤保养自己。

结合这两点,可以归纳出一些相应的专业:比如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化法学幼师化妆品技术工程。

但其中,幼师会限定我要在一个地方教孩子,没有办法容纳我喜欢到处跑的野心;与化妆品有关的专业要么涉及化学,要么涉及医学,我可不要整天跟那些瓶瓶罐罐的打交道。

然后,再对每个专业的就业情况,晋升情况,学校分布等等一个一个再做考虑。

是不是感觉清晰得多了呢。一谈到填写志愿,我就感觉年轻了好几岁呢

特性整合法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清晰认识到一个问题的所有子层面。

所以我们要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归纳出其子层面。

先把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一一列出,然后开始整合,看看这个点与点有没有什么联系,这个点和点又是不是同一个层面的,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特性,然后把相关的放在一起。

长久下来,你脑内的模块会越来越多,说话或写文章时,结构转化会越快。

模块积累训练

为了拥有更多的子层面,提升自己的思维结构,提高结构的转化效率,让你能在日常交流中信手拈来。在平时可以花时间做自我训练。

最有效的方法是做读书笔记和写随笔。

当你阅读时,可以尝试将文章提到的种种信息进行结构转化,写成读书笔记。对于一些文章重点阐述的知识,重点写出其相应的子层面。

平时阅读时事,或观察生活,想到或听到一些有趣的问题,便可以写写随笔,找到其子层面,可以自己归纳总结,也可以搜寻资料查找,当你写得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思维越来越清晰,结构转化会越来越快。

看到这里的你真优秀,愿意深度阅读和思考,我想请你帮个忙:

内容对你有用的话,可以帮我点个赞。

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更加重点的内容来啦!

二——分析溯源

直击本质的分析溯源法

一大早打开微信,一篇名为:“女人年轻的时候首先该干嘛?先挣钱!”的公众号文章出现在你的眼前,你对于要不要打开看一看感到犹豫,看了?又要如何确定这篇文章讲得有理?是不是靠着煽情和渲染来给你灌点毒鸡汤?

中午陪朋友吃饭,朋友对你挖苦了一句,你内心愤懑不已,她是不上心的随口一提,还是内心早已看你不顺眼。你又如何理解她这样说的目的?

晚上一个人捧着书阅读,书名是那《单向度的人》,你抓头挠耳,这写的到底是什么玩意?

没有对信息的分析与溯源的能力,你就没有办法找到信息的本质。没有办法在文章中理清一条逻辑链,没有办法看出隐藏在和平的人际交往下的暗流涌动,更没有办法理清一本论述性著作的条理。

分析溯源是学习能力的元能力,能让你抓清纷乱信息里的线条,沿着逻辑链找出底层信息。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怎么使用分析溯源法。

问题是知识之钥匙

分析溯源法主要做两件事:问问题和回答问题。

对应着公众号知乎的文章书籍名著人际交往的谈话,我把分析溯源的应用分成了三种情况——单枝阅读论辩阅读溯源阅读。

单枝阅读适用于单篇文章与书籍的单个章节,论辩阅读适合在多种流派比如键盘大战时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溯源阅读适用于日常的逻辑思考与人际交往。

单枝阅读

单枝阅读脱胎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析阅读,你在阅读的同时要向自己提出四个问题:

这件事与我有什么干系?

作者是如何得到这个论点的?

作者又是如何论证的?

接受了作者的观点,会引发什么后果有什么可能的好处和坏处?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干得证果。

搞定了这四个字,就算真的搞定了一篇文章啦。还不是很理解的同学黛西建议可以好好把《如何阅读一本书》再认真看一下,关注公号「黛西巫巫」回复阅读可以免费获取这本书。

下面举个例子来谈谈应用吧,恰好我身边有一本笛卡尔的《谈谈方法》,翻到第三章,看看他是怎么用“我思故我在”论证上帝的存在吧。

首先,干!第一声,发出第四声的自觉去面壁。,也就是论题上帝是否存在与我有何干系?

先看前提与假设,以及作者如何引出论点。

在本文的开头,“笛卡尔”先提出了一个公理,也就是本书所谓的的“第一条原理”:他认为一切都可以是假的,那么在他那么想的时候,那个在想的他必然是个东西。我想,所以我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会思考,所以他是个东西,与有无形体无关。

这是个公理也可以说是前提或者假设吧,也算是逻辑自洽的,反正巫巫我是挑不出刺来的。

至于如何引出上帝存在这个论点,作者没有从其他开始谈起,而是直接一套接一套论证下去。

总结:前提与假设是一个论证的根基,往往这两点错,后文便是空谈。而有些前提与假设只有在某种特定的条件才能成立,文章是否在该条件下,如果把它运用到实际上,又是否满足该条件。

再看证明过程。

笛卡尔说:既然他会怀疑,那么他就不是十分完满的,因为他清清楚楚地认识到“认识”与“怀疑”相比是一种更大的完满。他能够想到有一样东西比他完满,这个思想应当来自某个比他更完满的自然。话说我干嘛要选这个这么绕的著作当例子?

他又说:对于完满的是者,因为无中不能生有,比较不完满的不能创造更完满的,所以我是不可能凭空捏造出比自己更完满的是者这个观念的。所以把这个观念放到我心里来的是一个比我更完满的东西,它本身具有我所能想到的一切完满或者说,它就是上帝。

这是他的核心论证思路,可是,他说得严密吗?

不严密!

比如这段话的,”比较不完满的不能创造更完满的“,这句话作者就没有给出证明,只是理所当然的”认识到“,并且后续”所以我是不可能凭空捏造出比自己更完满的是者这个观念的。”这个与上一句的承接也难以说严谨,毕竟“是者“是完满的,但关于”是者这个观念“不过是一个观念,又怎么算是完满的。

上面被绕晕了不要紧,总结一下,就是把作者的主要论证逻辑链拎出来,然后对每一句话查证,其表述是否有问题,上一点是否能严格论证这一点。如果有一点是不严谨的,那么论点便是不严谨的。

最后,如果我接受本文的论点,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我相信上帝存在,那么我便没有办法成为无神论的人。

因为上述的论证思路不够严谨,如果我接受了论点,我可能会错失真理。

如果我不接受该论点,而它又恰好是对的,那么我可能不会被上帝所眷顾。

总结:这一部分是为了让你看清利弊,特别是针对一些跟实际相关的论点,比如”谈恋爱千万不要异地“这个论点,能看清接受这个论点的后果会很重要。

论辩阅读

看一起争论,也是一场阅读。

论辩阅读强调的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或话题,看着各个流派互相吵架时,如何在纷繁的信息中,确立起自己的系统知识。

所以,论辩阅读的过程为确立——辨别——互证。

首先,确立出你要阅读的主题,划好边界,即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衍生出来的,有什么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又衍生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又需要什么条件?

辨别,是看完正方代表的发言,再去看看反方的观点,即别人攻击的点在哪里,哪里会有错漏,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没有谁的观点一定对,但多看一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多瞄几眼眼,才不容易犯错。

然后,再看看相近流派的人又是如何说的,各个流派之间有没有什么可以相互印证的点。

最后,再看看他们这么说的目的,跟他们有没有什么切身的利益,他们的身份是否跟他们说的话相符合,是否有什么特别的用心。

这一点,在看各种键盘大战的时候尤为有用。

溯源阅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从易到难的思索,也是从表及里的探究。

溯源阅读本质依旧是拆解与问问题,把命题拆成独立的几部分,然后思辨每一个部分的成因。

以追问的方式,环环相扣,找到最本源的信息。

比如对于问题:上大学该不该谈恋爱。

提取两个关键词:上大学和谈恋爱。

对于上大学,可以分出这样的问题:上大学的职责是什么,上大学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上大学与什么人有关?

对于恋爱,可以分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谈恋爱?人为什么要谈恋爱?谈恋爱与什么有关?什么环境适合谈恋爱?谈恋爱有什么利弊点?

像这样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寻回去,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的。

三——经验复盘

源于生活的经验复盘法

经验复盘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的吸取经验,同时确立下当下的最佳行动方案。

经验复盘其实很简单,复盘而已,分为三步——

描述出困扰自己的问题。

用分析溯源和结构转化找到问题的本质。

重构需求。

再举个栗子吧。

比如实习生小李,刚刚进入公司,被老板说项目做得不够有指向性。

经验复盘示例如下:

症结所在——老板说自己项目做得不够有指向性。

用分析溯源法拆解问题:什么叫不够有指向性?——产品对目标用户没有强烈的吸引力。

提取关键词:产品目标用户吸引力。

那么可能原因有:我对产品的把控力不够,我对目标用户的定位不够明确,我没有办法制造足够的吸引力。

改进方向:增强产品的把控力,这个要日积月累,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的知识。

定位不明确,重新翻看项目的计划书,询问同事相关情况。

制造吸引力:查找资料,做客户调研。

很明显,第一点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当下应该再翻看一下项目的计划书,并且询问同事相关情况。如果定位没有问题,便重新找资料,做调研。

这样,当下的学习方向就很明确。

四一些有用的学习技巧与心理学小常识。

自我实现预言:你会成为你自己所想的样子。所以整天唉声叹气者必倒霉不断,相信自己能行者终将金石可断。

是有恒心还是固执,差别只在于结果如何。如果路走不通了,便换一种方法试一试。

当某种状态成为习惯,会比靠毅力死死撑着做得更好,因为你的潜意识有要继续下去的欲望。

绝大部分的成就,都还没有达到要靠天赋才能取胜的地步。你对事物的掌控程度,只取决于你真正花的时间的多寡。

当你觉得难的时候,你正在进步。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慢慢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匆匆释,甚至融合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先干它三分钟再说。

拖延症晚期不想干活?先干它三分钟再说。

没有思路?先干它三分钟再说。

没有人天生就能干好一切,你可以尝试边挑战边学。很多事情,当你准备好了,已经太迟。

很多时候,给予与收获是一体两面,你把知识点给别人听,你也会因此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看到这么好的一篇文章,就随手点赞,我也会因此受到鼓励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分享给你。

最后,所有的进步都来源于尝试,万里之路,难在第一步。精看,细想,然后实践。

点个赞赞吧,这是你实践的第一步!

突然不想学习了怎么办?看这篇回答就够了: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采访了周围位女神,我总结了这些让你变优秀的习惯:

一个女生该有哪些优秀习惯?

推荐一篇帮你提高倍学习效率的「精力管理」方法:

学霸的作息时间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不会困?

这里介绍一个比思维导图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间隔式重复回忆法。

普渡大学的教授等人在年的时候做了一个详尽的研究来说明反复提取记忆产生的强大学习效果,在这个研究中,参与实验的人会在电脑屏幕上学习一系列第二语言的单词,同时屏幕上会出现这些单词的翻译。在之后记忆提取的环节,参与者需要在这个单词下面写下这个单词的翻译。

这些实验参与者被分成了几组不同的实验设定条件。第一组实验参与者在学习完一个单词之后,不管他在之后的记忆提取环节有没有正确翻译这个单词,都不会第二次在屏幕上看到这个单词了,接着只会学习新的其它的单词。

第二组实验参与者在学习完一个单词之后,在随后出现的回忆环节,如果没有正确回忆起这个单词的翻译,屏幕会继续出现这个单词和翻译,让参与者可以再次学习,如此重复,直到实验参与者正确学习了这个单词的意思,在屏幕上给出正确的翻译为止,接着屏幕上就会继续出现新的其他词语,而不再出现这个已经被学习了的词语。

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实验参与者在学习完一个单词之后,一旦他们成功的回忆起了一个单词的意思,还会经历一个额外的学习环节,就是重复三次记忆的提取。其中第三组实验参与者在成功回应了一个单词之后,会紧接着再重复回忆这个单词三次,也就是屏幕上会再连续出现三次这个单词,然后参与者在下面写出它的翻译。

而第四组的实验设定是整个实验中的精华设定。第四组人在成功回忆了一个单词的翻译之后,后续还要再经历三次这样的回忆,但是这三次回忆并不是紧接着的,而是间隔式的。在第一次成功回忆了之后,屏幕上会出现新的单词让参与者学习,隔一段时间之后,这个之前学习的单词会在屏幕上再次出现,让参与者来回忆,这样的记忆提取过程以间隔的方式出现三次。

四组实验设计

研究者统计了这四个不同的设定下记忆单词的效果。结果发现,第一种不管有没有记住单词都继续学习新单词的记忆方式效果非常差,参与者只能记住%的单词。而第二种实验设定中,正确回忆一次单词和第三种实验设定中,连续回忆三次单词的效果差不多,参与者大约可以记住%的单词。而第四种间格回忆,来学习单词的方式效果要好得多,参与者大约可以记住%的单词。

实验结果

在大家日常的学习中,最多人会经常用到的一个策略是反复被动地阅读,比如说一门课程的教材读完一遍再读一遍,觉得每读一遍就可以加深学习的印象,但是事实上研究发现,被动的重复阅读对学习产生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现在我们知道。间隔式重复回顾,也就是时不时地考一下自己的知识,对我们掌握一个知识点的效果最明显,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中使用这个方法的人这么少呢?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把提取记忆这件事情当做只是回顾一下自己学习的效果,测试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没有想到其实练习回顾知识点这件事情本身就会促进学习。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当回顾一个知识点发现自己记住了,就以为自己已经充分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下次就不会再去重复学习这个知识点,时间一久这个知识点就又会被渐渐忘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回忆一次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只能让你记住%左右的知识点。只有在整个的学习进程中时不时的去回顾一下以往学习到的知识点,才会让这个知识更加持久牢固地留在我们的大脑中。

在你学习了一段知识后,每隔一段时间自我测试一次,这个方法其实传统的教育中已经广泛使用了。在你刚学习之后马上自我测试一下,然后隔一段时间,比如几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再自我测试一下,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就自测一次的方法可以明显帮助你强化自己的记忆效果。

为什么有间隔的重复回顾这个方法可以让记忆效果增强呢?因为有间隔地反复提取记忆,反复考自己以前学习到的知识点,是一个促进理解的过程。我们知道,死记硬背,也就是在短时间之内重复的去记一些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往往是不长久的。知识在大脑中没有办法很好的组织起来,也没有办法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点,没有办法用来作出推论和解决新的问题。只有当我们理解一个知识点,让这个知识点在我们的大脑中变得有意义的时候,这个知识点才能在我们未来的人生中真正起到作用,才能够长久在头脑中保存下来,成为我们大脑中知识大厦的建筑材料。而在过去年的研究中发现,有间隔地提取记忆这个方法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间隔式重复回顾法和思维导图哪家强?

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里对比了重复回顾法和思维导图方法最终带来的学习效果哪个更好。在这个研究里,有一组同学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把知识要点做成思维导图;另外一组同学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每读一个章节就放下书总结一下章节中的要点,把记得的要点写下来,然后再重读一遍这个章节,再回忆一次。对比这两个方法,结果发现,思维导图的方法已经对学习有非常明显的增强效果了,而提取记忆的方法效果比思维导图更好。通过几次提取记忆,回顾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理解知识,通过学到的知识作出推论解决新的问题,更好地转化知识。

你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容易使用间隔式重复回顾法。比如在每学习一个章节之后回答一些问题或者做一些简短的测验,都可以帮助你练习回顾知识点。在做这些测验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一边查阅书本一边做练习,年的一个研究发现,开卷测验带来的学习效果在一个星期以后远远没有关上书本强迫回答问题的效果好。

重复回顾法还可以和思维导图方法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你学了一部分知识之后,不是去一边查阅书本一边做出思维导图,而是合上书本,努力逼自己回忆刚才学习到的知识,然后在闭卷的状态下做出思维导图。研究发现,把提取记忆和思维导图结合起来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星期后的回忆效果比光看书本做思维导图的效果要更好。

参考文献:

,,&;,(),,,(),/

,,&;,(),(),/

想看更多文章,还可以在公众号“酷炫脑”搜索关键词:

抑郁焦虑愤怒|衰老发育性别|精神病自闭症拖延症多动症强迫症|迷幻药上瘾|智商情商社交|抗压心理弹性游戏音乐冥想|记忆学习专注力意志力|睡眠熬夜做梦|意识认知|酷炫脑英语系列|持续更新中

藤校本科,稍微说一下我的经验。

学习开始前的准备:心态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困难”的内容,只有“简单但是不完整”的内容。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让一个五岁小孩理解你的概念,那就意味着你对这个概念不够了解。”

这句话的含义很丰富。首先,为什么一个五岁小孩具备可以理解所有概念的能力?

因为所有概念本质上都是一个逻辑链条,一环接一环。只要把每一个环节的逻辑理解了,那你对这个概念本身就理解透了。

这个逻辑链条上的每一环都不困难,所以一个五岁小孩都能理解。

理解一个概念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填补一个断裂的逻辑链条。

很多时候,教科书里会说:“因为,所以。”然而那个概念其实是“因为,所以,所以。”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头大:看不懂和之间的联系啊,难道是因为所以所以?还是因为所以所以?

困难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

我们都曾有过这个经历:自己苦苦思索了许久的难题,在别人一两句话的点拨下就豁然开朗。

这种经历的本质就是对方告诉了你:“和之间缺失的那个部分是。”

从到到的逻辑不难,难的是修补和之间断裂的逻辑链条。

因此,我再次重复:世界上没有“困难”的内容,只有“简单但是不完整”的内容。

当你在学习上感到气馁时,记住上面这句话,它将会给你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痴迷

“痴迷”是我用过的最有效的方法。当我学到一个新概念时,如果我不能马上理解它,我就会一整天反复在脑中思索这个概念:走路时吃饭时坐车时都在思考。其实就是把别人看手机的时间拿来思考概念了。

但是“痴迷”和常见的“利用碎片时间”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利用碎片时间是被动的,是“因为我有这些时间,所以我要利用好它”;而痴迷是主动的,是“我对这个内容很好奇,所以我要弄懂它。”换句话说,利用碎片时间的重点在于“利用时间”,而痴迷的重点在于“你很好奇”。

当你用“痴迷”的方法想通一个概念时,你就会把这个概念记得特别牢固,因为你花了很多时间反复思考它,这本身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你对这个概念会有自己的理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单纯把教科书背了下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意味着当你对这个概念的记忆变得模糊时,你脑里将有更多关于这个概念的内容来“提示”你将其记起来。

有效率的学习策略

当你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时,你会怎么做?

查答案?自己苦苦思索?开始玩手机逃避?

我的做法是在有答案的情况下先查答案,不浪费时间在解题过程上,而是把时间都花在理解概念上。这样才可以把时间的效用最大化,因为难题都是树的叶子,而题目考察的概念是树的主干。

一棵树只有一个主干,但是可以有茫茫多的叶子。如果你每个难题都自己思索的话,你大概率得学到猴年马月了。因此,应对难题最好的方法不是硬刚,而是找答案。

当然,对于主干的概念来讲,建议用前面的方法把它摸透。

超强的学习能力,体现在效率。

“高效”是刻意训练全情投入的成果。

是方法,是习惯,是境界。

什么是高效?

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猝不及防下,可能会这么回答你: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短时间内学更多的知识叫高效,长期能够保持状态叫高效,学以致用是高效。高效要兼备短时间的爆发力和长时间的续航力。

从感性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刷刷刷把所有东西都搞定了,别人都在死命学的时候,能够悠哉悠哉散步赏花,就叫高效。

但这只是最肤浅的回答罢了。

如果有一个人,十秒钟阅读了个字,并且把每句话的意义都理解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还停留在学习的“舒适区”,没有触碰到学习的“延展区”。

因为这些东西他都理解,所以阅读才不会有压力。就像看大部分网络小说一样。

真的的高效学习者,在面对有阻力的时候,仍然能保持淡定。

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一些高中生看到这样的定义会头疼,有的不会。有人读定义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并且习惯沿着定义深入,去探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信我,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要做到这一点,是长时间的练习成果,过程并不会轻松。

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这样的人知道,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并不取决于字数多少。

若“静止”二字,有人能读出“没有动”,有人能读出“速度为”,有人能读出“动能为”,有人能读出“平衡力”,有人能读出“相对性”,有人能读出赤壁赋的“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有人会一刹那暂停自己的动作,有人会想到内心深处的一幅画面,有人读出了心境。

因为文字有深度,所以“阅读”可以是一门艺术。

又有一种人。

如果个知识点,有个读起来比较吃力,他们会很兴奋,去把这两个点给读透,并且尽可能地读得深入,然后研究这个点,经过思考后把他们划分成个模块,琢磨品味点与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当他们读刚才那句定义的时候,不但不会觉得头疼,而且脑海里自然构建了符号和意义,可能是一个公式比如刚才的/,可能是一幅画面,可能又想到了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并联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想到了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表改装分压限流内接外接测量值真实值各种电路图……

这不是没事想太多,而是因为他们有知识体系,学到任何一个点,都会准确地将这个点在知识体系中定位。

待得功成,一切念头,无非一瞬间的事情。

别人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学东西,他们是一片一片地收割知识,并且享受思维爆发的快感。他们的认知形式不局限于文字,可以是任何符号。

就像这样:

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东西华而不实,却是不知道,“思维导图”只是工具,“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技能,“阅读思维导图”是一项能力。

同样一张思维导图,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东西。

有的人看见“分压”两个字,心里一片茫然;有的人看见“分压”两个字,脑海里自然浮现出了电路图,“从零测量”“尽可能大的测量范围”“滑动变阻器阻值一般很小”。

同样一个关键词,对于普通人可能只有,对于高效学习者,可能是。没错,不是个,因为就能解决问题了,就没必要放个的内容来浪费存储空间了。

而一旦发现这不够用了,他们又能以最快的速度更新认知架构。

思考有深度,只是一个结果。

达到一定深度后,还可以提炼压缩。

经历了提炼压缩,就可以有伸展扩张。

能伸能缩,这是思维的弹性。

仿佛脑细胞中充满了内在的张力,若露珠从竹叶滑落一般。

经历了千锤百炼,高效学习者敢于在学习的“恐慌区”中直面挑战,能够在学习的“延展区”中游刃有余。

普通人享受“舒适区”的惬意,高效学习者享受“延展区”的张力。

为什么说“绘制思维导图”是一项技能?

最初,学习思维导图,很快掌握了原理,非常享受刷刷刷一写一大片的快感,任由思维自由地奔驰飞扬。

可事实上,那样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浮浅,内在逻辑联系不充分。每个概念都缺少内涵与深度。

“思维导图”只是工具,“绘制思维导图”是为了帮助认知的建构,学习是要让自己改变。

现在,不再追求数量,也不拘于形式。会用各种符号字母来表达意义,当然也不排斥文字。当要下笔的时候,再确认一下自己的想法,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落笔。不再关注时间的流逝,只关注自己想要构建的意义。

学习的效果,是用心感受的。

人是一个整体,学任何一个东西,都会对人的整个身心产生刺激。品味这种刺激,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学习是幸福的。

想到了一个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时候如同在奏乐一般,手足到位,砉然豁然,声音节奏都让人愉悦。他的刀刃在牛筋肉皮骨间的缝隙中游走,自然而然。就像最精准的机器,又像优雅的舞者。一曲舞闭,整头牛就散在了地上,庖丁拔刀而立,踌躇满志。

技近乎道。

“解牛的庖丁”能够技近乎道,为什么?

是因为他在解牛的过程中,达到了“以无厚入有间”的高度精准,体会到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如身心。因为“以无厚入有间”,所以刀刃没有磨损,数十年仍然能够保证锋利。文惠君看到了“无损”,所以认为自己懂了养生之道,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人若能如庖丁一般,把事情处理得干净利落,同时让自己身心愉悦,这真是了不起的人生境界。

高效,绝不是看起来很快,看起来短时间内做了很多事情。

高效,是兼顾了认知的广度与深度,平衡了精力时间与注意力的分配,在广大时空中有所选择有所决定,综合了情感认知与态度,所自然保持的一种学习状态。

高效,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也是可以不断被更新定义的。

要当一个高效学习者,首先心中要有标准,有愿景。在这片宏大的时空中,不浮躁不恐惧,心髓发力若张弓满月,身心松弛若云在青天,意气敛入骨髓则体舒神静。

一些微不足道的个人心得,如果文中的个别字句能够带给大家一些触动,那就最好不过了。

相信我,如果你不避开这个误区,你再努力,学习能力都不会有多大提升。

一需要避开的个学习误区

经常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时最忌讳分神,这会打断大脑的思考进程,无法深度思考,薄弱的神经联结会被连根拔起。

当你重新聚焦注意力,让大脑进入思考状态,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分钟,所以,如果你经常分心,大脑好不容易进入状态又被打断了,这非常浪费时间,学习效果也很差。

睡眠不足

人在睡眠不足的时候,大脑反应迟钝,记忆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降低。

急于求成

很多人学习时过分追求速度,急于求成。比如追求阅读速度,多少天看完一本书。《学习之道》里说,学习知识就像盖房子砌墙一样,你不能追求砌墙的速度,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等待水泥凝固,墙体才会稳固。

过分追求学习的速度,知识与知识之间无法产生联结,只能成为一个个孤立的点,这样的知识很容易忘记。

重复练习

已经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仍反复学习,这其实是陷入了舒适区。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陷入思维定式。

《刻意练习》告诉我们,真正的高手都是避开舒适区。如果你某个知识点学起来很轻松,就不用浪费时间了,你可以挑战难度更大一些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呢?别走开,继续往下看。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以下是本文的思维导图。

二保持专注,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前面已经讲过,注意力不集中,大脑无法深度思考。因此,超强的学习能力,首先要保持专注,那么如何让自己保持专注呢?我推荐三个方法。

秒禅强烈推荐

学习时,如果分心了,在你将要做别的事情之前,停顿秒,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分心去做这件事?”“等下去做行不行?”。

刚开始用秒禅,我建议你写出那些令你分心的事情。比如学习时,你忍不住想刷朋友圈,在拿起手机之前,运用秒禅,在纸上写下“刷朋友圈”,神奇的是,你刷朋友圈的欲望消失了。

为什么这个方法有效?

每个人都拥有自我意识,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干嘛,当你学习时,想刷朋友圈,于是拿起手机······注意,这个动作是下意识的,如果你意识不到,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分心了,等你醒悟时,可能已经过了半小时。而秒禅的作用就在这里,它能提醒你,让你的意识处于在线状态,当你拿起手机时,自我意识提醒你,你分心了,于是继续投入学习。

这个方法来自古典的《超级个体》,目前我已经使用一段时间了,可以结合清单工作法一起用,非常好用,强烈推荐给大家。

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用这个方法,会有点别扭,会很不习惯。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吗?要刻意练习,这个方法需要持续的练习。

番茄工作法

如果用番茄工作保持专注,也可以的。具体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番茄时钟”,有很多这样的软件。

冥想

第三个办法是冥想,冥想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提高专注力,还能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睡眠质量。不过,冥想带来注意力的提升,通常比较慢,短期内变化不大,可以结合前面两个一起使用。

,以下是本文的核心,建议先点赞后收藏,以防丢失。

三高效学习的方法

高效的学习需要契合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流程为:信息输入——信息加工——知识输出。

信息输入

要确保高效的学习,首要要保证信息的质量,不能让一些无关的,劣质的信息进入大脑,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所以你需要学会筛选简化提取关键信息。

比如看一本书,如果是逐字逐句看完,那速度就比较慢了。

那么如何做呢?

问题导向

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该是提升某方面的能力,或者解决某个问题。也就是说,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最高效的。

比如老板叫我做个策划方案,下周开会时演讲。可是我之前不会做啊,怎么办?于是我买了一门课程,优先学习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部分,很快,我就把做好了,虽然不能说非常美观,但分还是能达到。

又如我以前拖延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豆瓣上找了好几本书,最后确定《自控力》,大致看了一下目录和章节介绍,确定了学习的重点,很快就改善拖延的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这种方式是非常高效的。

明确学习重点

拿到一本书,并不是马上阅读,而是确定学习的重点。如果某些章节的内容你已经比较熟练了,那么就可以跳过,着重关注那些你不会,又需要解决的部分。

这就是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不是说提前学习,而是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重点。

提取关键信息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会发现一种现象,作者为了论证某个观点,会花很大的篇幅。其实整本书,去除论证的部分,真正留下有用的观点后,字数可能缩减为一两万字,这就是全书的精华。

因此,第一遍阅读,我们要快速过一遍,着重关注那些粗体字图表,以及对你有启发的部分。

以上的这些方法,都是快速筛选关键知识点,明确学习重点。

信息加工

我们开始学习时,这时摄入的知识还是太散,杂乱无章,如果靠死记硬背,刚开始能记住,可是很快就忘光了,所以要对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加工,让刚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结加深理解,形成体系,这样的知识才能记住。

那么如何进行加工呢?

图像类比和比喻

我们的右脑和视觉中枢相连,所以大脑对生动的场景图像更容易记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用类比或者比喻的方法,构建一些生动的场景,图像,就能帮助我们记忆。记忆宫殿的原理就来自于此。

这里我举另一个例子,高中学生物的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记忆磷元素氮元素钾元素对植物分别起什么作用。老师是这么说的,你看磷元素,上半部分是圆的,你可以把它看成圆圆的果实,因此,磷元素能促进果实的生长;而氮元素看起来像一片叶子,所以氮元素能促进植物叶子的生长;钾元素看起来像个支架,支撑主干,所以钾元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

这种记忆方法,哪怕现在过了这么多年,依然记忆犹新,很难忘掉,这就是类比记忆的强大之处。我们学习时,也可以采用图片类比比喻的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标签阅读法

这个方法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怎么用呢?

摘抄书中对你有启发的观点,并联系过去的经历,反思如何改进,将这些写下来。

我们学习就是希望利用学到的知识,带来思维和行为上的改变,如果你一味追求速度,就无法反思过去的做法,从而也带来不了什么改变。标签阅读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这也是学习过程中,用时最长的一部分。

艾宾浩斯学习法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我们学到的知识随着时间推移,能记住的内容越来越少。

刚学到的知识,分钟后,能记住的不到成;一天后,可能不到/。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考前突击学习,刚开始能记住一些知识,可是过了几天后,却几乎没什么印象。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呢?

及时回想

刚学习的知识,一天后就会忘记大部分。因此,学习时,每看完一个章节或听完一节课,就要在小时内进行回想。你可以选择在睡前做这件事,因为在睡眠中,大脑会对知识加以整合,巩固记忆模型。

自我检测

将你经常遗漏或者做错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并在卡片的另一面写上答案。然后随时进行抽检,检测自己,巩固记忆。

将知识结构化

即使你做了读书笔记,也经常回想了,但这时的知识还是孤立的,不成体系,知识之间无法产生联结。就像给你一堆汽车的零件,你无法让这些零件组装成汽车,然后上高速。

如果将知识结构化,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形成一个体系,那么我们能系统的解决某一类问题了。这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思维导图。

比如你做完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后,再做思维导图,然后你就可以把书本和笔记丢了,这本书的精华都在思维导图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框架。

有了结构化的知识,你不再点状的看待问题了,而会用全局的视角去分析。

知识输出

其实就是实践应用,知识只有应用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带来改变。

为什么有些人看了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是学了不去实践,当然不会有改变。

这里就不得不说学习金字塔,学习有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然而我们很多同学听完课,看完书,就没有后续了,这样的知识留存率很低,并不会有多大改变。

为什么主动学习的效果最好呢?因为我们在讨论实践教授他人过程中,知识与知识之间产生联结,形成了网状结构,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是最好的

这里,小鸣最推荐的就是将你学到的知识教授给别人,你可以把刚学的内容,向朋友复述一遍,或者写成文章,发表在公众号知乎上。

在这个过程中,你将复杂的不成体系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使得读者看到的是简单易懂体系化的内容,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白居易每写一首诗,都要念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如果老太听不懂,他就改,一直改到老太太能听懂为止。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有趣,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应该刻意练习。

讲完了前面这些,你可能已经忘了,我们用这张思维导图总结一下这也是一种回想:

最后,再送你两句话:

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行动,从现在开始。这个时代永远不缺想法,积极行动的人最可贵。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说“以后再做”,翻译过来就是“永远不做”。也别说太晚了,学习永远不晚。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受益。

:听说在知乎看到好答案点个赞,以后就能持续看到这样的答案了:

本书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经典学习类书籍:《学习之道》,想提高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哈。

目前创作重心已转移到公号「小鸣日记」,主讲成长和迷茫,内容真实接地气,大家顺着网线就能找到我哈!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jianzhan/44829.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