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建站新闻

短视频软件是否正在毁掉中国部分的年轻人?

抖音不会毁掉年轻人,头条也不会,爱奇艺优酷芒果台,都不会的。

真正毁掉年轻人的,是他们无法从更有意义的渠道,用更有意义的方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

我希望他们亲近自然,每天工作学习之余,有那么一个小时躺在草坪上望着蓝天。

我希望他们热爱运动,有空脱下职业装,骑着自己的山地车在城市边缘穿梭探险。

我希望他们保持好奇心,每天除了刷知乎,可以真的不以功利为目的去开发自己的小爱好。

我希望他们除了去网络空间互撕,可以真的有渠道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减轻焦虑不安。

我希望他们可以不为了钱去学自己并不喜欢的,可以有心爱的人,携手探索这人生。

当上述得以实现,我相信就算我们有一百个抖音,就算它们全部流量充沛用户爆棚,我们也不会再有题主的疑问和担心。

因为生活本身就已经那么丰富饱满,生活之大,大过网络。

然而,

当他们只能沉浸于这类泛娱乐或者纯娱乐的虚拟欢乐窝,再无其它选择时,他们才会被毁。

那时候,不是抖音,也会有别的音,或者别的酷,别的奇艺;没有站,也有站。

而且,沉迷网络的反面,或许就是极端。我们已经见证了。

我有个微信群,里面是我的一群沙雕朋友们,忘了是哪天,其中一个沙雕发了一张图,并配文:“快看!直播死妈!”

我心说直播死妈是怎么播?点开一看,是这么一张图:

短短十二个字,组合了哭泣表情和心碎图案,精心挑选了一段优美的,等一切准备好了,开始对着镜头哭。

很快,效仿学习的小朋友们就出现了:

这位小朋友挑选的音乐更加忧伤,值得加分的是,她还给自己挑选了一款滤镜。

“妈妈火化了,求求你们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

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这段话:

“妈妈火化了,给我一万赞,我妈妈就能复活。”

而如果要获得更多点赞,我觉得应该这么说:

“我的妈妈火化了,给我一亿个赞,我妈妈不光能复活,还能变成铠甲勇士,到时候打爆不点赞的狗头。”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有点过了,嘿嘿不好意思,我对这种人没克制力。

还有不少诸如此类亲人丧世的讯息,不光是在抖音,实际上,朋友圈也有不少。

为尊重死者,我给他们都打了马赛克。

原图上,那位去世的老人嘴巴张得很大,眼睛都还没闭上,最后视线的地方是她孙女。

而她孙女正忙着对镜头微笑,这张照片还用了美颜和猫道具,斜着身子,似乎还找了许多个角度——想象一下,有一天你要死了,你的孩子们拿着手机站在你床边,打扮美美的,等你死完要合影发朋友圈或者抖音,有些为了流量而生的社会选手可能还开个直播。

“哈喽大家好,今天爷爷死啦,王哥刷个火箭吧。”

山海不可平,直播不能停。

亲人心连情,出殡走队形。

我见过最可怖的一张截图,也是一条朋友圈,简简单单,是一具尸体,对,就是那么一具男人的尸体躺在棺材里。

配文内容是:舅公一路走好。

我很难形容看到那张截图的第一情绪,我这辈子也没想到会在朋友圈看见别人晒自家亲戚的尸体,连同火葬入坟连续几天同步发放,空间微博同步直播。

我一度认为这些小朋友是想在线上办一场葬礼,甚至号召网友们进行云哭丧。

说得难听点,这群孩子们把亲人的亡灵拉出来在网上游街示众,而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丁点社交关注,在他们的眼里,亲人的死亡是可以用来走队形用来展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社交资本。

网络软件上的他们,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姿态,如野草般疯狂蔓延,生长。

最终进入我们眼前的,就是这幅乱象。

你没看错,就像后针对后的那段时期一样,我就是在针对后,当然,不是所有。

作为一个标准式的后非主流少年,我当时也挨过骂,我也曾留着厚重杀马特发型拉链裤在街头风起云涌,浪迹在各大网站留下伤感文字,正面硬刚跟我隔空对喷的后们,我说我草你妈,你以为你们年龄大点就牛逼了吗,世界是属于我们后的,你妈逼。

后来我长大了,我也就懂了,这是一种循环,一代骂一代,一方面是羡慕人家年龄小而产生的恶意,还一方面是年轻时候的我是真的脑残,我理解,谁没当过傻逼呢?

所以我把世界拱手让给后,结果后说去你妈的,老子要的是宇宙。

若正如后所说,后是垮掉的一代的话,那么后已经是坍塌成一座废墟了。

早孕炫富大尺度表演生吃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些连成年人做起来都要犹豫三分的事情,一些个后已经熟练度满格了。

而社会的管束也同步发生着,可目前看来,没有什么作用和起色。

快手上还在出现新的未成年怀孕少女,抖音上的无下限的小学生数不胜数。

而我们的管束,只是禁止未成年人使用和删除违规视频

该发生的还在不停发生,只是这次我们看不见了,我们看不见了,就以为没有了。

他们跟谁学的?

是我们。

我们正在变得浮躁,整个社会都在变得浮躁。

我们创造的这个网络环境里充斥了太多不同的价值观,有人写鸡汤,有人吃蝌蚪,有人拍博学视频,有人搞色情直播,有人当个文学家,有人为了流量什么都敢做。

我们和他们对每件事情的认知都是不同的。

抖音上有人上传了缅怀革命人物的视频,我们的认知是,而他们则会认为死亡是会被关注的,于是他们将亲人去世的内容发到网络,博取同情。

快手有人生吃蛤蟆,我们的认知是这个人有病,我们不会做同样的事。而他们则会认为,原来吃蛤蟆会被这么多人看,会被这么多人说“牛逼”,于是他们也学了起来。

直播有人脱衣,我们的认知是吃瓜或也打个飞机,我们不愿意把生殖器暴露给这个世界,而他们则会认为,原来这样可以赚到钱,还很容易。

微博有人晒纹身照片,确实很酷很好看,但那是成年人所拥有自主审美后的选择,而他们则会认为,真狂野啊真牛逼我也要纹。

现在了解这个世界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张可以连通网络的卡。

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可以踏入任何你想了解的领域,被任何人影响,你可以看到所有三观极歪的键盘侠,上任何网站都有可能弹出色情窗口,每个角落里都藏着无数商机,成千上万的信息不分轻重地往大脑里面猛砸。

他们的城池还没建起防御,就已经被砸成废墟了。

而为了流量已经近乎疯癫的成年人,还在互联网里寻找着下一个风口。

咱们不妨先聊一聊「上瘾」。

你可以回想一下,在过去这么多年里,你在碎片的时间里,比如说,上下班啊上厕所啊在等人的时候啊在睡觉之前啊等等,这些时间里你都会做什么。如果说十年之前,咱们大多数人应该是发会儿呆,休息一下,或者想点儿什么事情。十年之后呢?相信你肯定也患上了「没有手机会特别难受」的病,这些碎片时间里,不打开微信刷刷朋友圈打开抖音看看小视频,或者打开微博看看新闻,就会憋得难受。我们都已经对手机上了瘾,也对手机里的各种产品上了瘾。

这种变化可不是单一的,实际上我们不是对玩手机这件事上瘾,而是对手机连接的整个现实世界的认知在发生改变。比如说吧,我们的消费行为习惯,就在慢慢从很理性的很简单的需求,变成感性的和丰富的需求。以前我们买东西,是缺了什么去买什么,现在买东西,是无所谓缺不缺,就习惯性地会打开淘宝,琳琅满目的商品就蹦出来了,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逛的感觉。

这些变化都意味着上瘾在改变用户心智上的重要意义。如果是互联网产品的时代,你不了解这样的用户心智,可能就很难捕捉和吸引到用户。

《上瘾》这本书就是做了这样一种尝试,作者试图将用户上瘾的心智模型抽象出来,并且一步一步研究怎么拆解,怎么去建立用户的上瘾习惯。

那么上瘾到底有几个步骤呢?作者提到了四个核心的阶段,分别是: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和投入。咱们一个一个来了解。

第一步,触发。为什么用户的上瘾需要触发?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用户对一件事物不知道没接触过的话,还谈什么上瘾呢?所以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习惯不是凭空出现的,习惯是逐步养成的。

我们不妨再拿自己举个例子。我们晚上睡觉之前刷手机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就决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一会儿手机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我们过去可能是在睡前习惯做别的事情,打个比方,我们过去都习惯看书。睡觉之前在床头柜上取下一本书,读个分钟,然后倦意来了就睡觉。当我们有了诺基亚那种功能手机的时候,手机的功能还不够强大,我们晚上睡觉前并不会需要拿它做点什么,顶多就是检查下有没有未读的短信或者未接来电要处理,这个很难养成习惯。接下来,我们有了第一款智能手机,它能够上网了,也可以访问很多网站,有这样的通讯工具,有很多游戏。一开始,我们可能偶尔要回一下消息,看几篇文章。但我们很快就被比读书更有意思的游戏和给吸引过去了,刚开始也许是花分钟在手机上,还是会看分钟的书,接下来很快,我们就花分钟在手机上,根本没时间看书了。我们不知不觉就养成了在睡前伸手拿起手机的习惯,再也不会碰那本床头柜上的书了。

任何习惯都是这样养成的,回顾我们过去的生活,肯定都是如此。那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触发的,刚刚的例子很简单,我们要养成习惯,显然先要有一款智能手机,那么这个智能手机就需要到你的手里,这个过程中包括你怎么会想要买一台手机怎么买得到这台手机,都是外部重要的触发渠道。让用户能接触到你的产品,这才是最重要的触发,作者称之为外部触发。

外部触发有几个分类。

不如换个角度来探讨——脑后插管蹦迪,从抖音开始?

请先想象一下这样的日常:

你穿过后门,来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店。这家螺蛳粉门口是一条狭窄的过道,过道两边的墙上布满了小广告,灯罩里积满了飞蛾。墙砖上的红色涂料渣掉在地上,踩上去吱嘎作响。你的家就在旁边的小区,每个月你要拿出工资的一半来支付自己的房租。

这附近似乎还有另几家饭馆,老板来自各地,不过前一阵子都因消防问题而关门大吉。你时不时来这里打发时间,因为你喜欢这里服务员精力充沛的笑容,而且这里的客人很少会开着扬声器刷抖音。

你并不喜欢抖音,无论是在聚会上,还是在地铁里。电视上正播放着某公司拖欠押金的新闻,不过大家都在玩手机,没人注意它。

你在西二旗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开发。午休的时候,自己的同事不是在打农药就是在刷抖音。所以你也很少跟他们说话,这么一想,那里的确很适合你。

这是大城市中的很多人生活的缩影,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最受瞩目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下班之后回到自己十平米的小房间里,通过某种方式娱乐自己,眼前的屏幕可以让你短暂忘记生活的压力,只停留在抖音上的“美好生活”。类似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作品中并不鲜见。

结合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也许我们正站在一个赛博朋克世界的开端。

关于赛博朋克,更多人想到的应该是被霓虹灯覆盖的大厦潮湿的环境高饱和的色调透明材质脑后插管神经控制赛博格义体改造穿着皮衣的美女瘾君子黑客斑驳的“未来式九龙城寨”各种极客狂徒占领的无主之地等等视觉表达。

是的,这些都是赛博朋克的重要组成元素,但也仅仅是赛博世界的枝叶。在这些视觉的表现形式的背后,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

赛博朋克,是控制论与朋克的结合词,是一种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作为主题的科幻故事分支

这一设定诞生于年代,以现在和近未来的工业技术为主,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围绕骇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展现数码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的作品。

生活在赛博朋克世界中的人,通常伴有“高科技,低生活”的特点,科技的高度发达并没有给大多数人们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社会资源几乎都被大公司所垄断,人们生活在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寨”中,大量的岗位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人们沉溺在虚拟现实来逃避现实,这些都可以在去年上映的《头号玩家》中找到相似的设定。

被拆除前的香港九龙城寨,被视为赛博朋克重要的视觉参考

当我们形容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时,会用到“帝国”一词,以体现他们在相应领域的规模和话语权。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血液是信息和数据,他们的产品围绕着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实生活中法律的限制永远跟不上技术的进步,资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景观,然后任由其发展。他们独立于政府之外,在某些方面对人的控制更甚于政府。

前面的那个故事片段,我们将小区换成城寨,娱乐方式改成脑后插管,社会主体换成大公司,就是一个老套的赛博朋克故事的开头。

权利隐性转移

赛博朋克的世界中通常会有这样一家公司,他们利用技术手段掌控着人们生活的一切,公司的就是故事的反派。国家的概念通常已经弱化或不复存在。

去年月日,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来到美国国会山,为公司的数据泄露丑闻作证。他们曾泄露万用户数据给一个叫剑桥分析的数据分析公司。而这个公司利用心理学家和程序员的算法对用户分析,然后通过邮箱等精准投放新闻和竞选信息,最终帮助特朗普赢得大选。

如果是个国家的话,它无疑是世界第一大国:高达亿的月活用户,约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通过收集大量有关用户的信息,允许广告商精确定位人群,这种商业模式在让的广告收入超过所有美国报纸的总和,同时也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隐性权利,扎克博格理所应当就是国家的元首。

在赛博世界中,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收到了计算机网络的控制,由于技术在商业上的过度膨胀,最终导致代表着经济与科技的财团成为高于政治的存在。这种高强度的压抑氛围也往往带来了人性的泯灭,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往往需要依赖高强度的感官刺激才能激发人们对于自己内心的感知。这也是这类作品中充斥着暴力毒品和性的原因。

小说《雪崩》中,尼尔·斯蒂芬森构建了这样一个标准的赛博朋克世界:

故事发生在世纪初期的美国的洛杉矶。

在这个未来中,美国联邦政府将大部分权力给予了私人企业家和组织,国家安全交付给了雇佣军队,公路公司之间也相互竞争来吸引司机来上他们的路,政府剩余的权利只是做一些繁琐的工作,社会的繁荣安定与他们无关。

政府的大部分的土地被各个大的私人瓜分,并建立了个人领地。在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下,美元急剧贬值,一兆美元也是一个会被忽略的数字,而人们交易中通常则使用的是其他的货币。

电影《银翼杀手》截图

表面上看起来,互联网行业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上的边际成本极低,增加一个用户和增加一百个用户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大,剩下的都靠运营溜缝。产品消耗的资源可以忽略不计,堪称“绿色产业”。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自己本身就是互联网公司的“资源”:用户的“精力”和“时间”是互联网公司的生产原料,他们则会利用这些来创造价值,发展新的业务,换取更多的“资源”。在《人间不配互联网》中,作者天使不投资人曾这样解释谷歌和欧盟之间的博弈。

一切针对跨国网企的限制措施,表面上出于隐私安全,实则透露出政府对互联网激增的警惕和排斥,哪怕这种拒绝来得很晚表现很迟钝。欧盟反应最为激烈,几乎想通过反垄断和将一切跨国网企拒之门外,背景则是在全球互联网格局中,欧盟自己的互联网生意最疲软最不具竞争力。

跨国网企可以低成本地消耗他国网民时间精力赚他国网民的钱,这相当于在殖民地抢夺当地资源再卖给当地人。殖民时代警惕他国明抢,全球化时代警惕他国倾销,而随着跨国网企同时暴露了明抢和倾销的双重属性,孤立时代也随之来临。

毫无疑问的是,当世界处于一个科技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掌握核心信息技术的一方将获得更多的权利。它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家公司。即使强势如美国的政府,实际上也只是用来协调平衡各路资本的工具。当互联网公司的隐性权利逐渐盖过政府权利,政府会很大概率解体或者极度弱化。

数据泄露丑闻被曝出后,一时间谁都能抓起踩两脚,英国比利时以及澳大利亚等外国政府机构纷纷要求做出解释陈述。苹果库克则在采访中表示:“其实,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利用大量用户数据信息来赚钱,是一件比较常见而且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并没有做。”墙外的世界掀起了一场卸载的潮流,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删除了名下所有公司的主页。

这些这都来源于对技术的警惕,同样在月,受到外界批评的还有头条的抖音。“短视频沉迷”作为一个全新词汇影响力如今已经不亚于“游戏沉迷”。

在国内众多大公司中,头条系可能是发展得最快的那个。

从年开始,头条就开始不断吸纳擅长机器学习和算法推荐的技术人才,公司内部有相当规模的百度系员工,外界常将头条与百度放在一起评价,认为头条将会取代百度的地位,还因为翻译问题闹出了乌龙。

在日多闪的发布会上,抖音宣布,截至年月初,抖音日活突破亿,月活突破亿。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有万,远不及对手快手。而他们在两年内连续创造了抖音火山西瓜懂车帝等明星,公司估值现如今已经超过百度。

算法没有梦想

反乌托邦的社会中,阶级矛盾巨大。大量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人们沉溺于短期回报的娱乐方式作为逃避,虚拟的世界远比现实世界更加美好。

本质上来说,今日头条和抖音那两个产品并不是内容和视频平台而是算法平台。机器学习系统每天将视频内容针对性地投放给亿用户,内容向用户贴合,为每位用户打造最适合他的视频流,“尊享”定制服务。

算法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这样的快乐太容易获得:只需拿起手机打开抖音,就可以以平均十秒一次的频率刺激自己的大脑奖励给你一点多巴胺。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投入,同样除了乐趣本身也不会有任何收获。失落感最严重的就是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如果抖音记录的是“美好生活”的话,那作为对比的现实生活恐怕实在不堪入目——这些也都被调侃了无数遍了。

有人会说:“之所以你看到的都是垃圾内容,是因为算法给你推荐的这些正是你喜欢的。”

同学你这么精英这个事情就很难聊了。

我们都知道,从传播的角度来说,“共识远比真相重要。”

对于用户来说,一个内容的好坏与它是否精美多么正确甚至是否有价值并非正相关。我们会觉得某个内容好,完全是因为“这个东西符合我的期望”,这里的“期望”可以是美可以是逼格可以是知识可以是情报。

所以当我们远离“大众传播时代”之后,逐渐诞生了“自媒体”的概念,这种传播模式拉近了内容提供者和内容消费者的距离,形成了非常快速的双向反馈,促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度内容导向”的传播模式。

说人话就是,内容变成为了取悦用户的存在,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加速了这一过程,垃圾内容指数级增加。到了算法手里,大众已经不需要自己去找内容了,内容“啪”就怼到了你的脸上——而且都是最能愉悦你的。

所以就算你处于“内容鄙视链”的上层,也无法阻止更多的垃圾内容淹没你的四周。

张一鸣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曾表示:

“我不想强调纯机器,因为是不是纯机器不重要。我们的目的就是满足用户需求,机器能更有效的满足就用机器满足,机器不能就用人满足,我不固执或者不依附。”

在这个时代,注意力是稀缺品,投入感是奢侈品,在人性面前算法的优越性更加显露无疑。如果内容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这跟往脑后插了根管子去获取快感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

电影《攻壳机动队》海报

技术无罪

赛博朋克世界观的核心有着一套成熟而稳定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了:对科学技术发展所抱有的悲观态度对人类文明混沌化的预言对人性脆弱而宝贵的歌颂和怜悯,以及对于“‘人’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强迫般的追寻讨论。

而这一体系对于科技,尤其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悲观态度简直达到了一定的先知程度。

你以为你的思想是自由的,然而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实际上是被操控着的,外界对事件报道的角度直接影响我们看待事件的态度,一条信息就能让我们对一个事件的看法一瞬间扭转。而这样的信息现在实际上在被算法控制着,从满足我们的喜好,到培养我们的喜好。

过去我们以为侵犯隐私的方式是像小说里的跟踪翻阅监视那样,用某种“电幕”侦听我们的言行。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让互联网公司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最可怕的是,如今我们视这些为理所当然,并享受着这些技术带来的便利,就像赛博朋克中人们对待网络,对待义体的态度一样。

赛博作品中大量出现的人类义体改造设定,多少会让人有些不解。在生物和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时,为什么还要通过改造自己来实现功能的扩充。这也正是人类悲哀的地方,当仿生人人工智能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人类被取代将是必然的结果,义体改造只是肉体凡身最后的挣扎。赛博朋克描绘的未来,更像是伊卡洛斯在翅膀融化之前最后的光辉。

带入我们当前的视角来看,科技的红利总有被吃完的一天,因科技而崛起的新帝国必将成为行将就木的旧帝国。经济腾飞结束之后,大量的社会问题终会涌现出来。彼时科技依旧,红利不再,更多的人都将被时代裹挟随波逐流。

《伊卡洛斯之陨》——彼得·勃鲁盖尔

毕竟技术是无罪的,但可能在纯粹的技术面前,人类的存在即是原罪。

“原罪”这个词,上次出现还是在圣经里。

所以技术可以成为人类的上帝吗?

本文作者:虎嗅编辑六九的小号;本文首发在虎嗅上。

今年我在沃尔玛兼职,一个左右的男的走到我面前离我很近,铜铃大的眼睛死死地盯住我,怪异地咧着嘴笑,持续了多秒。

我不敢跟他说话,每次开口想要推销商品都被他的眼神吓到闭嘴。他盯的越久,我越恐惧。我以为是那种有攻击性的精神病人,然后就躲开了。

关系好的阿姨们就质问他,才知道原来他是拍抖音的,想看不同的人的反应是怎样。一起兼职的姐妹过来跟我说,她也遭吓到了,而且这个男的的老婆就在远处拍。

气愤是真的气愤,我们要求他老婆把视频删掉,他老婆说,效果不好,已经删了。

给我一种,理直气壮,演出效果不够,没有资格被我传到抖音的感觉,没有一点对不起我们的意思。

现在想起来还记得到那个男的的那张大脸。已经是阴影了。

哦,他们是一家三口。已经成家立业的人都这样来博关注,何况是年轻人。

诶我知乎点赞过了?!!受宠若惊!感谢大家的点赞✧(ˊωˋ*)✧

那我继续更

看了大家的评论,我在这里回复。

那个大哥的表情想起来是真的有些狰狞。所以我以为不是正常人,怕一开口说话激怒他,为了避免自己受伤就躲开了

要是我打了他,我得承担医药费。而我正好在上班,打了顾客我的工资就莫得了。完全没必有(∇)。我知道大家愤怒的心情,过过嘴瘾就行了,不用真的上纲上线。

不论是抖音还是什么软件,私以为都有利有弊。抖音上也有好的东西,很多人在上面学习的。所以也不能全盘否定否定抖音。不过我最难受的是

①太多软件推抖音视频,而且都是蹦迪土味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视频。每次看到都会有一种强制观看的感觉(不仅是抖音,还有淘宝广告)。

②抖音很多人会外放声音,相信我,那些抖音爆红神曲真的不是我故意学会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大脑会自动给我播放!我内心完全是拒绝的

③致死毒鸡汤。我没有下过抖音,不过其他软件推的抖音视频我也看了不少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大道理乱说一通,这不是带坏小孩子吗。。。

总之,抖音还是需要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吧。不要沉迷于抖音,要有分辨是非能力这样。至于会不会毁掉年轻人,这个不好说。我身边的朋友大部分都不下抖音(后),要玩的话也是放松的时候刷一刷。我倒是觉得小孩子挺危险的,因为有的视频并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为了在抖音捞钱拉低底线的人很多,这部分人毁了就毁了,也不管咱的事儿吖。

抖音作为一个短视频,本身并不具有毁灭能力。而真正产生极大消极影响的是,在信息修饰下的“伪自我存在”与“他者替代性满足”的极度泛滥,最终导致生活日常逐渐变成一种非真实的存在。产生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信息爆炸的今天,熟人社会正在不断的瓦解。我们得以营造一个“虚伪的自我”去代替真实的自我去传播。

三五个好朋友,聚会吃饭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满满一桌子菜拍上来,不是先互相至以礼貌的邀请,而是将桌子上的食物进行有意拍放,然后站在凳子上居高临下的进行“讲究”的拍照或者录制作一个小视频发圈!然后开吃,过程很快,交流很少,先吃完的继续刷手机。刷手机并不是看什么有营养的讯息而是不断的守着自己的朋友圈,看看刚刚发出去的“美食”照片点赞率有多少?又在以什么样的速度增加。乐次不要疲的不断刷新!我们太渴望这个自己营造的“伪自我存在”能被他者看见。太渴望了!

旅行本身是一件极好的事情,领会大自然美好山河,也能看到各种各样未知的故事。而实际上出现了太多为了拍照发圈而进行的旅行。从入住酒店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在酒店里摆拍。选择酒店的标准不是住的舒服出行方便安全周到的服务而是先看有没有好的取景拍照点,然后放下行李一头扎进房间,这时候浴袍床单枕头摇椅等十八般武艺与道具全部上线。扭臀撅喔嘴等百八十个动作娴熟上阵。一阵骚操作之后终于拿到了满意的第一轮照片,然后坐在床上一阵美颜,发个圈吧。不少人因为发在这个流程的时间过多,而导致出门匆匆影响最后的行程。

好不容易走出酒店,来到一个个网红景点才发现,原来照片与抖音中的极致美景只不过是那个固定的视角才能出现的特殊画面。不过也没有关系,其他的角度好不好看这都不重要。赶紧迅速的按照固定的视角进入拍照阶段,又是固定的程序一样的操作。结果还挺满意,赶紧发圈,赶紧更新抖音。目的达到就可以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于是旅行就是这样活生生变成了一场不断和照片邂逅的追逐游戏。这场游戏是有事先的图像引导的情况下发生,你终究没有从旅行本身中认知到什么,而是验证并向他者证明了一种幻象,这是一种“我来过”“我去了”的印象。然后在人群中的形象变的稍微丰满了一点。这就是结果!

打开抖音,似乎第一次发现中国大地没有丑女。一个个都是身材苗条眼睛汪汪长发飘飘翘臀小蛮腰。而绝大部分这些呈现让你看到的影像图片背后都得益于强大且已经越来越平民化的智能修饰。现在的美颜基本实现了“哪里不行点哪里”。扩胸拉臀收腰只需一键小操作就能完成。而即便传达给外界的形象在美,即便有多么符合网红的一切标准,现实中的“你”的形象并不会因此有多大改变。那些在网络上收获到的“赞”其实也只是仅仅限于在一个非现实非熟人圈内收获而来的“伪自我存在”。且这种“自我存在”需要不断的延迟满足,不断的靠内容来持续喂养。如果不是自我心理上的强烈认知,并且需要更加实际的生活内容来进行替代,是极难得到实际性纠正的。

而对于没法走出去,没法炫生活的吃瓜的我们,回到家一躺下沙发,刷起来快速消费的小视频小讯息也当是一种直接的消遣。所有能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是按之前我们自己想做的姿势出现在网络上,完全击中心理所需。“满足”“对味”“够劲”,隔着手机屏幕都感觉到了在世界各地竟然有着一群人替自己把想要的生活过了一遍。乐哉!一个个小视频占据大脑的时间不过数秒,然后切换下一个。超强大千人千面算法会不断的匹配和你对称的信息。这样的的信息涌进不存在断流,只要你想要,你就能一直有。这是什么?这是源于自我非现实非存在情况下的“他者替代性满足”。用更加通俗的话说就是“意淫”!

一个本身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使用者本人。我们的社会早就不是过去那种“熟人”社会。也早就不在只能通过信件交流沟通的时代。互联网将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紧紧的牵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张网中输出讯息,并借助自我输出的信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而实际抽掉熟人基础的网络社交圈而存在的这个自我形象充满了欺骗性。这种欺骗性最终的消费者是我们自己。让我们变的不真实,让我们变的不落地。

最近经常在耳边听到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有多优秀,一定要去看看他的碎片时间在干嘛!”现在想想还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能找到闲暇之余自己可以去做的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认真连贯的读一本经典名著,去关心一下自己的职业成长,去了解一下父亲母亲的健康状况,去给老婆孩子一个亲吻等等等,好多好多的事情可以做。当我们逐渐认知到真实自我与熟人圈层的营造时,互联网的消极影响才会慢慢降低。

所以那些营造的互联网假象只是一种表象,我们太需要真实的自己,我们太需要哪个真正在努力的自己,真正渴望在旅行中收获见识与阅历的自己,真正素颜也精致的自己,真正生活在自己的节凑中并且能把控自如的自己。当“真实”被真正认知的时候,当我们不在依托充满编造的互联网信息填充我们的碎片时间的时候,也必然是自我独立的觉醒之时。而这个时候前面所提到的“伪自我存在”就自动变成了一个假命题。抖音这样出发点“优秀”的才能真正能被你自如的拿起,也能被你“潇洒”的放下。

请不要把自己的空虚与无处寄托怪罪到任何一种社会内容与互联网产品身上去,要出问题,一定是人先出了问题,然后再归结到物!

本文全是个人观点,请勿转载!!!

有一次,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说是一个女孩子下了班回家乘电梯,一个男的也跟进了电梯,但是却不按楼层,跟着女孩子一起上了楼,然后后面是一大堆的分析,总之就是提醒女孩子遇到这样的要留个心眼,注意周边

然后,很不凑巧,我有次下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跟着我进了电梯,我已经按了楼层,他没有按,他在电梯里偷偷打量我被我余光看到了。然后电梯到了楼层以后,我先出去,他出了电梯,站在电梯口玩手机,又偷偷打量我。而我家门就在电梯口的斜对面,这个时候,我在纠结要不要掏钥匙开门,而且我家里没有人,我突然想到了抖音上的那个故事,直觉告诉我,不能开门,所以我一转身很果断地爬楼梯下楼去了,我家在楼,而且那个时候才点,外面都是人,出了楼更加安全。

我跑的过程中,注意听后面有没有掏钥匙开门的声音,但是什么都没有听到,所以我断定这个人肯定是有问题的。

我后面想想还是很害怕的,他就站在我身后,如果我掏钥匙开门,他可以看到家里灯是黑的,就可以断定家里没有人,然后他完全可以在我开门的瞬间在我身后把我一把推进去,然后反锁上门,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有可能是我多想,但是真的不能排除这百分之一的可能性。

所以讲这个故事我不是想要吹捧抖音有多好多好,一个产品总是有他的两面性的,肯定也是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就看你自己怎么用他了。

我也经常在想要放松的时候刷抖音,因为我很喜欢看抖音上的做菜的视频,我的很多学会的菜都是抖音上学的,但是我不会一整天都刷抖音。

凡事都是适可而止吧,一个年轻人的废掉应该是他自己的过错吧,怎么可以怪抖音呢?

我很好奇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毁掉年轻人。

然后用这两个词去搜了一下,不搜不知道,搜一下才发现中国的年轻人相当「脆弱」。

挑几个比较扎眼的题目分享出来看看:

被网游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花呗」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房租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热搜」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奶茶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爱情至上」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挣快钱」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直播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火锅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被熬夜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

太多了,躲掉了初一,躲不掉十五。

只要你没有自律,只要你随时失控,你就随时可能毁掉。

这不是一个抖音什么的能做到的,那些能被毁掉的人,换另外一个抓住他们弱点的软件或生活方式,一样都能被毁掉。

能毁掉的,只是那些能被毁掉的。

——————完——————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在互联网和手机这么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可能已经被一些手机填满了,我们深度思考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

这不是单一的某一个造成的,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带来的影响。但可以确认的是,深度思考能力的退化会使人失去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战略——奶嘴战略。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很惊悚,叫做《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毁掉的》。

那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事,在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这个会议上集合了来自全球多位政治经济精英,还有像撒切尔夫人老布什这样的大精英。

这些精英在一块讨论的是「如何应对全球化」,他们都觉得:如果全球化发展下去的话,一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全球的财富最终会集中在%的人手里。

可是那%的人就成了边缘人,他们如果很不满,想抗争,跟这%的人有矛盾怎么办?

其中有一个人就想出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叫做「给那%的人塞上一个奶嘴」。

这些奶嘴是什么呢?比如发泄型产业,多发展赌博色情,还有游戏,让这%的人多参与这些发泄型产业,把多余的精力给发泄出来。

还有一个奶嘴叫发展满足性产业,比如看一些明星的花边家长里短,让这%的人沉溺在这些享乐跟安逸当中,沉溺在这些满足性的产业当中,从而失去上进心,也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他们慢慢的就安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当中。慢慢就失去热情了,不会再抗争,也不会再思考,他们会期待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媒体替他们作出判断等等。

这个战略,就是著名的奶嘴战略。

那篇文章说:如今看来这个战略成功了吗?挺成功的,因为很多人都已经不会深度思考了。

深度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观点的时候,你才跟这个世界产生了联系,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句很棒的话:你走向世界的捷径,就是拥有自己的观点。

可是扪心自问,大家是有观点看法的人吗?这些观点跟看法有足够深刻跟理性吗?未必。

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属于那%的人,还是%的人?%的人就属于已经失去了深度思考能力,沉溺在娱乐信息当中的人。

思考能力低下的几个特征:

第一,特别爱听故事和看故事。

自媒体写作,也就是大家平时看的公号,他们最喜欢编故事,因为他们知道越不爱动脑的人越爱看故事,越容易被忽悠,所以拼命吸引那样的粉丝,天天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编故事。

看故事跟听故事,是人童年就养起的习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是听故事看故事,但是我们不能只看故事和只听故事,我们不能被故事塞满。

也就是说,当看到一些需要我们动脑思考的内容,能不能静下心去思考,这个很重要。而不是一看到有点难度的内容,马上翻过去,立马去看一些故事,来填满自己每天的空虚。

你现在还能读那种有深度的文章吗?还是每天都沉浸在别人编的故事里?

如果你沉浸在别人编的故事里,很有可能就是那%的人,也就是思考能力已经被毁掉的人。

这是思考能力低下的第一个特征,叫做只听故事看故事,

第二个特征,情绪化。

这部分人用情绪代替自己的思考,凡事第一个动的是情绪,而不是脑子。情绪一上来,他什么都干得出来,什么都说得出来,这部分人是最容易被别人忽悠。

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都会刻意的去煽动读者情绪,一个情绪化的人是最容易被别人煽动,只要那篇文章里面有能够煽动他的点,比如民族情感爱国情绪等等,一煽动他就上当。

所以思考能力低下的人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用情绪代替思考,特别容易被煽动。

思考能力低下的第三个特征,很容易动情感,情感跟逻辑分不清楚。

比如这句话「妈妈一定是为我们好的,所以妈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要听妈妈的。」

这句话就是严重的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妈妈是为我好的,是爱我的,我特别感动」,这是情感。但是「妈妈因为爱我,所以说的都是对的,做的都没有错,我都要去听」,这是逻辑。

我们不能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有时候两个人一争论,我就听得特别着急,其中一个人就说:「我才不愿意跟你说这些,我说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你为了我好」跟「我要听你的」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一个讲的是情感,一个是逻辑,不是一回事儿,你对我好也有可能讲的是错的,也有可能做法对我是有伤害的,虽然你心里面是为我好,对我有感情。

这是思考能力低下的人的第三个特征,叫做很喜欢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

再往下,第四个特征,特别喜欢说经验,自己经历过的,「我过去我自己」最喜欢拿自己说的这部分人,也是思考能力比较低下的一个表现。

举个例子,你发条微博说「天下的婆婆跟媳妇都很难相处」,底下有个人就反驳你说的不对,说自己跟婆婆相处就特别好。

今天看到一个人可能做了一点不太好的事情,明天就下结论:「所有人都不好。」

这就叫做用自己的个案来代替全部,以偏概全,凡事从自己经验出发,所以很容易就成为我刚刚说的那种人,别人一说个什么,他就说我不是,这就是典型的思考能力比较低下的表现。

再往下,第五个特征,很喜欢把假设当结果。

有一部分人说话是这样的:「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所以我们现在都不要工作了,我们应该马上去创业。」

刚刚讲这段话是随便瞎说的,但是大家看到没有,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就是给你一个假设前提,中国已经衰退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

他后面说的再有道理,你要不要听?你要先看看他的假设正不正确,很多人把假设当结果「中国已经这样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

很多人喜欢把假设当结果,从假设出发就开始去推论其他事情,而这个假设本身都不一定被证明过。所以思考能力低下的一个表现,就是把假设当结果,

再往下,思考能力低价的第六个特征,用现象代替原因。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工厂做得很不好,产量不高,销量也不好,原因是什么?

你就找了一个原因,因为工作人员缺乏干劲,不积极。想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天天鼓励工作人员,天天让他们喊口号,给他们打鸡血,给他们发奖金。各种措施下去之后。你发现并没有改变,即便你的工人看上去很有激情,

为什么呢?因为你找到的这个并不是原因,只是个现象。可能这个工厂之所以做的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产品质量不好,销量不好,工人积极性不高,所以工人积极性不高并不是根本原因,只是个现象而已,根本原因有别的。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把现象当成原因去解决,就导致我们的思路出了错误,很容易看到的一个表面现象。

第七个特点,把概率当必然。

比如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一定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一定娶不上媳妇,娶不上媳妇一定过得不好。

这些都叫做把概率当必然,把可能性当成必然性,这也是思考能力低下的表现。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思考能力比较低下的表现,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深度思考是很稀罕的,肤浅思考是很常见的,思考能力在退化。

如果找特征的话,可以找出一堆特征相反的,这也恰恰说明了培养一个人深度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在分享具体方法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过程,那就是我们的思考能力观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有想法很有观点,很能思考?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观点形成,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在知识也缺乏,信息也缺乏,能力也不够的时候,我们对一个事情,首先有的是直觉。

比如我直觉觉得这个事是对的,我直觉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可是让他讲为什么,他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观点形成的第一个步骤,是直觉,直觉很容易带来一个东西,叫偏见。

这个问题值得一答。

知乎上应该不少人听过布热斯基的“奶头乐”理论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不用也无法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布热斯基提出应该用大量的娱乐活动(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他们的生活,避免少数得益者与大多数的底层人民间的冲突。

虽然这个理论颇有阴谋论的味道,来源也没什么根据

但“奶头乐”现象的确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

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便提岀了传媒的“麻醉功能”大众传媒以庞杂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占有了大众有限的休闲时间,导致人们疏远了很多传统的社会关系,使他们没有时间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

鉴于大众传播受到各种权力组织利益集团直接间接的控制或影响,加上“公共关系”技巧,传媒对现存社会制度基本是维护和宣扬的,从而给大众造成“存在即合理”的美好幻象,大众媒介持续不断的宣传会使听众观众和读者完全失去辨别力并且不假思索地顺丛现状。

抖音推送给你的内容往往是光鲜亮丽的场景配上动感音乐,再不然就是各种小姐姐小哥哥卖颜卖肉,即使少部分关于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视频也仍然局限于对他们生活的直接展现,在悲情的音乐中,你的同情心被调动,但随着指头轻轻一滑,一瞬间你便又转而投入了更加的狂欢中。

如此反复,最终你把中产的狂欢与底层的哀嚎都当成了“理所应当”的景观,而不加思考这现象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原因。

也不要轻易地认为抖音游戏等消费主义文化快餐只是无害的“技术”,今日头条抖音的推送算法会精准定位你的需求,不断地给你推送你感兴趣的信息,最后你的视野与思维都被局限,深层思考的能力被动感音乐与快速下滑消解,你成了活在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中的蚕。

顺便你的每一次观看,每一次点击本质上都在进行数字劳动,为抖音和广告商创造价值就像当你在看我这个答案的时候,你我都被知乎剥削了。

与其说是你在玩抖音,不如说是你被异化为抖音的“零件”,成为价值生产链上的一道“工序”。

我在“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越来越不关心国家大事了”问题下有此论述:

其实上世纪后期以来,全世界青年对政治的热情都在下降。

一方面是某些运动的失败,这里不方便多说,该懂的人自然懂。

一方面是消费主义勃兴,消费主义文化快餐盛行,大众传媒整合思想,制造了某种共识,掩盖阶级种族性别等矛盾,制造出了一个光鲜亮丽的虚幻世界。

再者就是社会结构的巨变,某些“崇高信念”的感召力逐渐丧失,一系列创伤性悲剧历史事件的发生,自由资本主义与现代科技的更新换代造就了一个高流动性碎片化的世界。最后宏大叙事的土壤土崩瓦解,在后现代的状况中被解构。宏大叙事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把人类历史统一起来的大故事

年轻人面对的是一片精神文化上的真空废墟。

拿日本来说,年代中期以来,后冷战时代犬儒主义弥漫全球,泡沫破裂,经济停滞,史称平成大萧条。

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面对阶层固化,个人上升无望,碎片化原子化的陌生人社会,产生了一种深深的虚无感和无力感。最后又转而投入了逢时勃兴的文创产业,在文化消费品中得到精神的代偿与抚慰,用东浩纪的话说,这是一个在更为彻底的“后现代状况”当中出现的,“根本不需要宏大叙事的世代”,也就是“平成废宅”。

最后,最为关键的一点可能还是大背景中,自上而下的对普通年轻人的去政治化。

房价压力情感焦虑阶层固化经济下行贫富差距扩大,现在的年轻人们实在过得不好。

依托短视频平台,不论你是谁,在何时何地,

都可以打开手机来一场忘掉一切的狂欢,

在那秒内,被压抑的情感得到了发泄,

痛并快乐着的幻梦也终于结束,

但当软件结束运行,一切又回到原点

剩下的,就只有眼前依然苟且的生活。

作为一种媒体,抖音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

但年轻人被毁掉的原因有很多,抖音只是其中比较微弱的一部分,

与其怪罪抖音毁掉了年轻人,倒不如问问是什么让年轻人压力如此之大,生活如此荒芜,以至于他们更愿意——又或是只能——在视听的狂欢中醉生梦死。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这是我第八次看到这玩意上热搜。

别告诉我偶然了八次。

早起,开窗吸口香甜新鲜的去买两根地沟油炸的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再坐着随时可能有人扒方向盘的公交车,准备点上班

中午,吃着瘦肉精瘦肉炒农药韭菜,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看会儿咪蒙推文等待点下班

晚上,买些避孕药鱼,假牛肉,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正规肉联厂洗白的病死猪肉,回到我甲醛重超标的出租屋,炒个小菜,开瓶甲醇酒,吃着染色馒头,享受生活的美好

凌晨,盖着黑心棉被,拿着三星手机蹭着免费风险打开知乎竟看到有人在问:

“抖音是否正在毁掉中国的年轻人?”

我呵呵一笑,心想明天周还要上班

赶紧钻进我的黑心棉被睡了。

——————更新版—————

原答版

早起,买两根地沟油炸的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准备点上班

中午,吃着瘦肉精瘦肉炒农药韭菜,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等待点下班

晚上,买些避孕药鱼,假牛肉,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回到我的天价豆腐渣房,炒个小菜,开瓶甲醇酒,吃着染色馒头,享受生活的美好

凌晨,盖着黑心棉被,拿着三星手机蹭着免费风险打开知乎

竟看到有人在问:

“抖音是否正在毁掉中国的年轻人?”

我呵呵一笑,心想明天周还要上班

赶紧钻进我的黑心棉被睡了。

————分————隔————线————

年月日第一次修改:

我留意到了论区对“刘鑫”的热议,特在此声明一下:

答主本人就叫刘鑫,昵称实名已久,被某负面热搜人物同名实属不幸。

在此感谢风声波澜起同学对原答案中别字“氨”进行指正。

对原答案进行了更新,增加修改部分内容,增加部分内容选自部分评论,感谢各位。

案例已删,总会有人对号入座

抖音有些用户以为

“这个东西我在抖音上见过,不错的。”

“这个东西我在抖音上见过,测评垃圾的很,这你也用?抖音不看的吗?”

她们眼中

“你也是抖友啊?你喜欢哪个网红啊!”

“我刷的是快手。”

“你竟然看快手?土鳖。”

…………

这二者有太大差?

番茄瞧不起西红柿。

土豆看不上马铃薯。

抖音人普遍认为自己比快手人高一等。

中肯的说一句,

你俩一样。

…………………………补充

工作内容过于偏激,已删

再次补充

我并没有在是微博用户,豆瓣用户,知乎用户,等等其他除抖音之外的任何用户上有优越感成立。如果你依然认为我有优越感在的话,那随便,优越感也没什么不好的。

首先,吐槽抖音

我所有的知识包括常识被别人一句“抖音上看的吧”给否定。

无创新一昧跟风,无营养的东西在我身边不停传播,我再次强调,我没办法控制我朋友的喜好,她们爱看什么,爱玩什么与我没有关系,我只是在吐槽。

:为什么我在评论区说我自己交友不慎,因为我们三观不同,我经常与她在小事上发起争执,但一天左右的时间也能和好,因为我们是大学认识好几年的同学及室友。可能有人会以为我们是塑料姐妹,我真诚的告诉你“是的!没错。”

原答案,相信识字的都知道我在吐槽我的朋友以及部分抖音人,并没有以一概全,如果我有哪句指出全部了的话,麻烦圈出来侮辱我一下。

最后,抖音部分视频的内容确实腊鸡,而且非常腊鸡,并且特别垃圾,而我对这些发明出来的内容和捧的非常高的人表示鹅心❤。

……-……-……-……-……-……继补充

第二次在知乎上写回答,没想到竟上了。

评论区我基本上都看了,有些新评我也回了,整理了一小部分,出来了几张。

利用抖音普及知识和一些娱乐也挺好,给那些喜欢小动物的人推送猫咪和狗狗也没什么不好,不过,如果抖音全是科普,全是动物那就没什么特别的了,用户量会减少至少%,那么抖音还抖什么呢?

好的段子你拍出来大家都乐意看,给无趣的生活增添几许欢乐更是欢喜。

可是我想说说那些这样的“抖音”

正能量热水瓶奶茶柜台一放“装满!”完了散发给路边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喝了胃暖暖的是不错!但是你们是“互相利用”关系啊,只是工人是被动的那一方,他们收货了你的奶茶,你同时也通过环卫工人得到了网友的高赞以及流量。

土味土到极致便是潮,自以为潮,拿出手机美颜开到度,瘦脸滤镜样样不可缺,背景音乐放着最近流行的口水歌,或者是另一种对对嘴型,秒过去了,细心的选择封面,等待着人来给你评论“小哥哥小哥哥谈恋爱吗?”“小姐姐腿不错。”

疑穿着故意的暴露,男生的嘴上涂的粉粉的口红,舔一圈嘴唇,咬咬下唇,“回首掏,鬼刀一开看不见,走位啊走位,手里干…………”完美的作品又完成了,肯定一大堆小妹妹来找我求吻呢!

街拍小姐姐们自信的笑容真的很美啊!不过故意装作被偷拍到的样子真的不累吗?演技比某一线女明星还要更上一阶呢!看着越来越多街拍到的人,我匪夷所思,女人们像是在比基尼大会现场,可这是成都太古里呀!不是山顶洞人时代啊!

情侣一对对走出来,女生露着肚脐,这本没什么,主要是男生上来拽着女生的衣服拼命往下拉,生怕别的小哥哥看到,不过他们可不怕被街拍到哦!

段子十年前天涯贴吧空间的段子现在翻新再拍,您自己看着不尴尬吗?还是因为抖音低领化,拍给那些后的人看呢?

我喜欢刷段子,那些搞笑的,有深意的,我特别爱,也特别佩服,可是那些老套的,无意义的真的别再继续了……

我继续放评论好了

没怎么,只要您在公众场合别影响到别人就好哦!建议看看图。

我算是最初的抖音用户,那时候技术流满满皆是,不是说抖音一定非要技术流,抖音一些段子也很有趣,只是麻烦喷我的人去看看现在抖音的视频好吗?清一色的对口型,清一色的模仿,清一色小姐姐小哥哥互撩,还有亲人不在了也发抖音的人是什么想法?

还有那个“你别笑……哈哈哈……哈”

“你是隔壁的泰山,啊哦哦哦哦”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氧”

……

再回忆我就要原地爆炸了。

没关系,有些非抖音用户是有优越感的,包括最初的我,但是,有些抖音人都这么高高在上了,都万物皆抖音了,那么我们凭什么不能“优越”呢?

你幻想一下,有一天,英语考试过来教课,大荧幕上投放的不是教学而是抖音某一交人学外语的抖主,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就把他的抖音视频全看一遍,先学着,学不会的再来找我。”

你看的可认真了,放学后你跑去跟朋友炫耀今天课堂上“抖音老师”讲的内容,但他不信你们竟然是看抖音学的,于是他质疑你“你骗人,你明明就是老师教的英语!”

你生气极了,凭什么自己从抖音学来的英语单词要被质疑,凭什么一定要老师教?我也可以靠抖音教!

反过来,就是你说我的那样。

不说了,看到有意思的评论我会再跟大家一起分享,不得不说,真的蛮有意思的!

评论有不满的,或者想反驳我的,私信我,我们慢慢聊~

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

有钱淘宝快剁手,没钱鸡汤补励志。

情绪不错发自拍,心里不爽有咪蒙。

每条推送都震惊,每个消息都刚刚。

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在拼多多。

日活亿抖音所输出的内容会对用户群体造成多大的影响已经无需多言。

玩抖音的人看不起玩快手的人,玩快手的看不起玩抖音的人!现如今短视频主流构成用户大多数是以年轻人为群体,由此而生的无聊鄙视链,唯一的特点就是:“浮躁”

抖音的本质,就是以算法为内核的娱乐。你感兴趣的短视频,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每次短短几十秒,你不停地刷,每一个都是你感兴趣的,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刷几个小时是常事。

所以以算法内容为内核的娱乐正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网红流量主获得的是彭满钵满的金钱,而你是满满虚拟娱乐的满足和满足之后无尽的空虚。

这残酷世界的法则却是,你在舒服的时候是得不到任何东西的。—海贼·王路飞

少玩怡情,多玩伤身

年的这时候,快播倒了,创始人王欣月日被逮捕。

庭审时,他辩护道:快播只是一个工具,提供的只是下载服务,没有宣传制作色情影像来捞取利润。

王欣当然说的有理。一个农商做了一柄钢叉,肯定是希望买方农事更方便。卖给闰土,那就是去看护西瓜,捕捉猹的。但是,如果猪八戒夜里来偷瓜吃,还把西瓜皮顶在脑袋上,闰土给他一叉子,出了猪命,这就不好说了。

△王欣在庭审

责任在农商吗?当然不能。他只是卖这个东西,而且钢叉几乎农家都有。

责任在闰土吗?要是猪八戒不顶那块西瓜皮,他也不会一叉子按下去。因此,故意杀人罪不成立。

但是,王欣的理还是不公允的。因为他的责任,在于他知道闰土可能会刺猪八戒,而没有一个制裁措施。

用户用快播,无论是下载还是缓存,总是有数据的。成千上万条数据,快播公司没有分析。记得那时候,快播好像还可以雷达匿名群聊,发送链接。在这个圈子里,每个用户可能都是一个小基站。

如果问那时候哪家播放器用户最多,那肯定是快播了——只是大家秘而不宣。

快播倒了,再也没能起来。王欣出狱后,刚上线一个马桶,随即官网就被封了。

——这是互联网公司共同的教训。

教训不在于你要怎样提供互联网服务,而是你的用户操作,关系着产品发展,甚至是个人的发展。这时候大家意识到:监管线和研发线都很重要。

迅雷和快播是兄弟,只是迅雷及时收手,学得聪明,对敏感来源会做些屏蔽。迅雷的用户属性下载链接,在占比上要好看些,不会有那么多日本字符,下载也不会加速。更多资源,是在线上比较少见的,或者因为版权要求差异,可以给用户方便。

为什么要提快播迅雷呢?

因为抖音就是这种监管方向下的果实。

抖音快手都是产品工具,一个要“记录美好生活”,一个要“记录世界纪录你”。比较有意思的是,如果说快手一些账号风格是“我就要土和蠢”,那么抖音就是“我土我蠢,但我蠢得不明显”,所以有人会觉得,抖音比快手要高些。

真的如此吗?

国内头条系产品

头条系三大产品:今日头条内涵段子抖音。年月之前,抖音用户增长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而彼时内容也是泥沙俱下,质量高低不齐。在此之后,增长放缓,视频界面出现了很多提示,比如模仿危险性内容的说明等等——它开始关注用户属性了,对于视频内容,逐步进行规范。

之前是用抖音的人觉得网红经济很网黑,博取眼球的人一大把,到现在虽然还有,但是数量降低了。

这正是因为抖音在内涵段子关闭后吸取的教训。

如果说内涵段子是快播,那抖音就是迅雷,只是这两个产品创始人都叫张一鸣罢了。现在的抖音,要比以前好得多。因此,抖音谈不上毁掉部分人。

再有一问题:中国人是有多虚弱,会让一个互联网产品轻而易举的“毁”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拿孩子举例子,直播死妈求点赞。这些孩子手机从哪里来的?账号实名制是怎么登记的?是怎么下载的?

当父母的看到这一幕,把责任甩给抖音。自命不凡的年轻人,觉得用抖音蠢。反躬自问,你又做了什么呢?

当父母的喝茶搓麻将,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觉得用抖音蠢的人,关掉去打王者荣耀了。

快播不会毁人,抖音不会毁人,打游戏搓麻将都不会毁人。能毁掉人的,就是不肯承认一句:是我的责任,是我松懈了。

用抖音,确实看到了很多不同景象,不过用久了会觉得无聊,而不是上瘾。

而在知乎上提问“抖音毁掉部分中国人吗”的这位仁兄,确实应该搞清楚,问题不是这么问的。他应该问:如何消除对抖音的偏见,去看待视频的一些乱象?

相信,回答的人会列数据让他信服,分析视频乱象根源。答案,也会比现在更有价值。

奶头乐理论已经是老掉牙的东西,歇歇吧,别显摆了。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眠书,关于文化关于禅学,关于冷暖的人间。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jianzhan/40856.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