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电商新闻

晨报记者探访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如今的‘随申码’,早已脱胎换骨”_方海宾

原标题:晨报记者探访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如今的‘随申码’,早已脱胎换骨”晨报记者荀澄敏如今,不少市民无论上班还是去商场,都已经习惯拿出手机打开“随申办”APP或者“随申办”

原标题:晨报记者探访上海市数据中心-“如今的‘随申码’,早已脱胎换骨”

晨报记者 荀澄敏

如今,不少市民无论上班还是去商场,都已经习惯拿出手机打开“随申办”APP或者“随申办”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出示“随申码”,手持“绿码”的市民通过现场体温测试正常后,就能迅速进入不同场合。“有了这款‘绿码’,很多时候都畅行无阻。”不少市民还期待着,疫情过后,“随申码”能开发更多的应用,成为一款日常“生活码”。

也许大家很好奇,这个小小的“随申码”是如何生成的?小码背后由哪些大数据支撑?市民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随申码”的诞生地——位于寿阳路上的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一探“随申码”背后的故事。

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个人隐私

在“随申码”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市民感觉自己明明应该是“绿码”,却出现了“黄码”,于是对“随申码”究竟如何生成产生了一定的疑问。

对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工程师方海宾解释说,“随申码”是根据卫健委、公安部门、通管部门、各个道口等多源提供的数据,按照防控规则的设定,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生成市民的专属“随申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精准性。“随申码”还设置了申诉机制,若“随申码”显示与市民实际情况不符,或者对“随申码”的数据准确性有疑义,可通过“随申码”下方的“我要申诉”留言。

也有不少市民担心使用“随申码”是否会泄漏个人信息?方海宾表示,核心数据都汇聚在本市的电子政务云上,具有很严格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市民的个人信息不会发生外泄,因此市民可以放心使用“随申码”。

还有市民担心有人可能使用“截图”进出。其实,“随申码”拥有核验功能,“每一个‘随申码’生成后都有时间限制,有效期目前是30分钟,超时就失效了。”方海宾说。管控人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随申办”APP现场扫一扫市民的“随申码”,进行实时后台数据对比,得出核验结果。

“最近‘随申码’越来越好用了,没有出现过扫不出、显示不了等问题。”在南京西路工作的白领李小姐,从2月下旬按照企业复工要求开始使用“随申码”,当时还会出现“卡壳”的现象,但如今可谓“通畅无阻”。细心的李小姐还发现,这两天要求扫“随申码”的二维码也发生了“三码合一”的情况——“随申码”可以通过随申办、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应用获取,以前不同平台对应的二维码也不同,现在无论用哪个平台扫,都能准确出现“随申码”。

优化新架构以应对高并发量

据悉,上海市民对“随申码”的关注度和使用人数、频次,远远超过了最先预估的“随申码”最大并发量,从2月17日上线至今,上海大数据中心的工程师们一直在讨论方案,解决问题。为了提升“随申码”的响应速度,保障其运行平稳,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工程师们日夜无休。

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带宽都扩容了,这下应该能满足市民日常使用“随申码”的需求了吧?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无论是前台、中台还是后台,不能有一个短板环节,否则都会影响系统运行体验。“如果把第一次使用‘随申码’注册认证,当作是打开了‘随申码’使用的大门,那么我们一系列扩容的改进,确实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海宾解释说,“但‘随申码’是一个高频次的使用程序,也就是一个人可能在一天中需要使用多次。也就说,我们虽然打开了大门,但想要顺畅地使用,还需要过一条河,但我们原本设计跨过这座河的桥,太窄了。”

如何把“这座桥”也拓拓宽呢?2月24日晚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邀请了来自高校、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专家一起讨论,共同给“随申码”诊断、开良方。

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应对“并发”已经有很多丰富经验,加上采纳了学者可行化的建议,上海大数据中心决定对“随申码”进行“大换血”,从前端的优化设计、中台的有效衔接、后台数据库的计算能力,重新优化设计一套能够应对高并发量的新架构。3月2日,上海大数据中心迎来了“大考”——全市不少企业都在3月2日复工,需要使用“随申码”的并发量将非常大。经过四五天的不断攻关和优化,当天的“随申码”使用并没有出现“卡壳”等问题,“随申码”由此进入了平稳过渡阶段。

从开发到上线试行用了四天

“其实,‘随申码’的设想早就有了,但一直在研究阶段,是这场突发的疫情加速了它的诞生。我们是2月13日接到任务,需要马上把‘随申码’付诸使用。”方海宾回忆说,“在原来的设想基础上,我们花了半天时间讨论确定,这款‘随申码’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需要使用几种颜色、怎么使用、在哪些场合使用,等等。”

如今,“随申码”进入了平稳使用期,方海宾和他的同事们依然是战斗攻坚的状态,对“随申码”的应用进行不断优化迭代,例如3码合一的2.0版、增加个性化的管理职能、对接各类社会应用……这款“随申码”未来将成为上海市民的“生活码”,更方便地工作和生活。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荀澄敏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esn/51093.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