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创业新闻

华兴杜永波:短期低成本获客未必能留存 疫后或现并购潮

来源:新京报网原标题:华兴杜永波:短期低成本获客未必能留存 疫后或现并购潮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紧张的防控工作全面开启。疫情之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餐饮、酒店、旅游、

来源:新京报网

原标题:华兴杜永波:短期低成本获客未必能留存 疫后或现并购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紧张的防控工作全面开启。疫情之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餐饮、酒店、旅游、实体零售业,其经营现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由此,一场经济界的“抗疫”之战已经打响。新京报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对话资深投资人,为疫情中的中小企业支招,也对资本市场把握融资节奏、抓住产业机会给出建议。今天我们推出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的专访:短期低成本获客未必能留存 疫后或现并购潮。

核心观点:

1.疫情对经济影响至少3个月。一段时间内,大家对线下娱乐和消费还会抱有谨慎心态,3月份的线下消费不容乐观。

2.借鉴中国经验,其他国家应该可以更及时更有效地采取行动。如果真的发生全球大暴发,肯定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会产生冲击。

3.企业的融资周期会被拉长,上半年一级市场融资会受到较大影响。

4.疫情有可能成为并购加速的导火索。如果疫情结束得快,二季度末将有可能开始出现并购潮。

5.疫情帮助在线教育获取增量用户,特殊时期企业能够低成本地获取大量的用户,但企业产品的效果决定着能不能够把这些用户长期留下来。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

“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要比非典时期大”,“绝大多数行业肯定会受到冲击,最严重的是一些对线下场景依赖比较多的企业”。日前,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华兴新经济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一次“特别”的视频采访时这样说道。

抗疫仍在继续,国内企业也在相继复工,华兴资本也在复工之中。杜永波告诉记者,很多投资机构已早早开始线上会议,讨论此次疫情对市场的影响。线下餐饮、零售、娱乐,以及旅游等领域的企业正经受着收入下降和复工复产受阻的考验,有的甚至面临现金流断裂的危险。

杜永波认为,一段时间内,大众对线下娱乐和消费还会抱着比较谨慎的心态,3月份的线下消费场景也不容乐观。企业的融资周期会被拉长,上半年一级市场融资会受到较大影响。

“疫情后续可能会触发很多并购交易的产生。”杜永波还对疫情后各行业格局的变化做出预判:如果疫情结束的快,二季度末将有可能开始出现并购潮。对此,他建议,买方在考虑卖方是不是优质资产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管理和运营实力,并购后是否有能力管理和消化被并购企业。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至少持续3个月

新京报: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继续,这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杜永波:总体而言,疫情对于大多数企业都是负面影响。从短期来看,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集中在交通、旅游、餐饮、线下消费、以及其他较多依赖线下场景的公司。而针对以线上业务为主的企业和To B类企业,总体影响有限,而对于部分纯线上娱乐、教育、办公、内容社区以及部分生鲜电商上门配送企业则起码是短期利好。

区域角度,当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管控严格区域所受影响最大。

但是反过来,疫情也可以加速行业进行清理和整合,有助于行业淘汰劣质企业、有利于头部优质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巩固领先优势。

新京报:这些影响和非典时期相比有什么不同?

杜永波:因为传染性更强,这次疫情的影响比非典要严重一些,现在很多地方还是封闭半封闭管理、还处在持续停工或半停工的状态。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今天跟非典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基本互联网化了,信息的传播总量,至少扩大了两个量级。非典时期大家在家隔离,信息的来源没有现在多样,可能也就是看看新闻,收发个邮件;现在“信息过载”,每天打开微信微博,各个群、热搜讨论的大部分话题都跟疫情相关。比较起来,信息的及时性、广泛性,以及获取方式等都有质的不同。

从生活影响层面来看,受影响的程度没有那么严重。首先,电商的演进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生鲜电商都能送菜到小区门口,用户基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购物;其次,长短视频平台、游戏、在线内容及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消费生活。整个新经济企业在这次疫情中,无论是捐款捐物支援一线,还是用自己有优势的方式支持抗疫,比如信息及时传播、检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测温识别,或者到家服务保障生活,远程教育娱乐等,都起到了很积极重要的作用。

新京报:目前华兴资本的复工情况怎样?如何做好防疫?

杜永波:我们大年初四(1月28日)已开始线上会议,讨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行业和被投企业的影响。我们为复工准备了一些口罩、消毒用品保障员工安全,目前采取的办法是A、B组轮班制。

新京报:以你的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持续多久?

杜永波:从2月份开始算,保守估计最少三个月。尤其是线下娱乐和消费领域,一段时间内,大家还会抱着比较谨慎的心态。我希望疫情影响不要太久,等到二季度能基本上恢复。

新京报:目前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确诊病例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韩国近日确诊病例破千,这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疫情的暴发?

杜永波:根据世卫组织最近的表态,目前还没到全球大流行的程度。当然不同国家的情况也不太一样。不过借鉴中国的经验,其他国家应该可以更及时更有效地采取行动。当然如果真的发生全球大暴发,那肯定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会产生冲击,最近几天海外股市也已经有一些反应。真到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在“防内”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要转而注意防止输入型病例了。不过有了前期的防疫经验、数据和治疗方法的总结,我相信届时我们可以做好“防外”的工作。

疫情对新经济影响可控 长期最利好企业在线化

新京报:华兴在新经济领域投资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有多大?

杜永波:整体来讲,疫情对新经济企业的影响还是可控的。

我把华兴投资的企业分成三类:一类是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社区、生鲜(电商)、医疗健康,疫情对这类企业是一个利好的状态。

第二类,对线下业务依赖性不强的企业,比如To B的服务企业,它们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不像纯线下企业受到的冲击那么大。这些企业也需要去见客户、出差开会、现场实施项目,这些肯定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To B企业的客户可能本身也受疫情的影响,预期要上线的项目规划也会延迟。但整体影响可控。第三类,对线下场景、线下消费依赖严重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我们过去对线下消费领域的投资并不多。目前看来,这些企业受到的冲击确实更严重。这段时间我们也在跟他们一起不断讨论,采取各种措施来尽量降低疫情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新京报:你刚才所说的三类企业中,在线娱乐、教育、生鲜电商等在本次疫情中获益,疫情会成为这些行业长期的”利好”吗?

杜永波:疫情的影响,对有些行业短期利空,但也许长期利好。我个人认为,长期来讲,最利好的行业是企业在线化。

这次疫情让大家迅速接受一个现实:未来不一定非得让所有的员工和客户面对面坐在一起工作,使用各种在线交流工具和协作工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个效果。虽然刚开始并不见得和原来效率那么高,但是从用户意识和角度来讲,大众会越来越能接受这个事。同时有些业务应尽量减少对于人工的依赖。我相信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水平在这次疫情之后可能得到提升,大家会愿意在这个方向投入更多。

当然,对于在线教育等行业,这次疫情短期帮助它们低成本获取了一批增量用户,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但长期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商业模式长期是否有生存力等。

新京报:市场对在线教育的研判是否过于乐观?

杜永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在线教育还会持续增长,但具体到每家企业可能情况不太一样。特殊时期企业能够低成本地获取大量的用户,加速完成教育用户的过程。但是,企业产品的(体验)效果决定着能不能够把这些用户长期留下来。如果产品做得好,效果也很好,这部分用户将留存下来。教育产品很容易传播,口口相传也会带来持续的增长。

从长期来看,不同企业可能会有一些分化,有些企业可能留不住在这段时间内获取的用户。

新京报:医疗、生命科技是华兴多年关注的领域,此次疫情后医疗等产业是否会迎来爆发?

杜永波:过去几年的资本市场,医疗行业非常受关注,很多投资也进入到这个领域里,大家一直在投资新药研发、基因检测,以及人工智能在医疗各环节的应用等。

这次疫情过后,我觉得有几个方向可以关注,一方面,国家在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方面会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无论是当年的SARS还是这次的新冠病毒,怎样去检测,怎样去治疗,这些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检测标准、检测资源、检测试剂研发等方面,我觉得应该会有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新京报:疫情之下,是否存在真风口?

杜永波:如果只是短期的风口,我觉得作为投资机构还是要谨慎。真风口还是要从长远角度去看,比如我前面提到的企业在线化。

短期受益于疫情的部分企业,在接下来的估值方面也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能说因为短期收益提升,一下子就把估值估得特别高,机构投资者还是比较理性的。我们内部会区分哪些企业是短期受益哪些是长期受益,如果是长期受益的企业,它的效果其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

融资周期拉长是不可避免的 上半年一级市场融资会受较大影响

新京报:这次疫情重创了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对于这些变化,华兴的投资策略是否会改变?在C端和B端分别会怎么做?

杜永波:最近两三年,我们给自己选定了三大投资主题——消费升级、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目前我们的投资策略和主题都没有变化。如果要谈变化,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对选择的投资方向更加乐观,尤其是在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

不管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新药、新试剂的研发,还是整个企业在线化的发展,这些本来就在我们的大投资主题赛道上,这次疫情可能会推进我们在这方面的考虑,在这些方面我们会持续看好、持续重仓。

从消费的角度来讲,虽然短期消费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消费还是有很多可关注的部分,比如说消费用户群的更替,新消费品牌的崛起,创新消费渠道等等。线下消费企业也可以利用此次机会,进一步加大线上业务的比例、提升内部的自动化水平。

新京报:疫情会给资本市场融资带来哪些变化?会持续多长时间?

杜永波:融资周期拉长,节奏变慢,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不少投资机构原计划春节后对被投企业做尽职调查,但目前面临复工问题,线下接触也有风险,这会影响尽职调查的进行。尽职调查不可能完全依赖线上,我们还是要去看一些书面的记账、现场翻阅合同等,这会导致整个节奏变慢。

同样,有些投资机构本身对整个未来经济的发展更加谨慎,相应地在投资节奏上也会放缓;也有一些机构的被投企业可能出现重大问题,他们会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在帮助原有被投企业上,新的投资部署自然会放缓。

新京报:原本准备在年后启动融资的创业公司会面临什么?

杜永波:不同企业面临的情况也不太相同。一级市场中,二八效应明显,如果有一些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差,或者企业质量相对较弱,这次疫情就是一个生死关。不管是因为投资更谨慎,还是融资节奏放慢,如果企业的现金流撑不过去,就会面临生死考验,更何况有些企业好几个月开不了工。

对于很多创业企业来说,它的现金流还没有转正,现在在人工成本等压力下,现金流的数字肯定很难看。而投资机构如今更谨慎,会考虑企业是一个暂时性、现象级的企业,还是一个有长期价值的企业。但反过来,对于一些头部企业,也许历史上没有好的投资窗口,现在这种情况下开始需要资金进来,投资机构也愿意在这个时候给一些好的企业去投资。

这些头部企业,虽然短期内业务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疫情会让行业更早出清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助于领先企业加强头部效应,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还有一些头部企业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投入资金,把握整合机会,比如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标的,原来人家可能不打算去卖,或者就算要卖,估值要求也很高,当下遇到阶段性的困境,上述的一切便有了可能。

新京报: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如果被投公司受到影响,可以考虑采取哪些帮扶措施?

杜永波:一般来讲有三种措施,第一种就是帮着公司出主意,给他们一些应对措施的建议,同时促成被投企业之间的应对经验共享。

第二种,投资机构应考虑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帮助被投企业去做一些对接,不管是一些业务上的产业链合作资源,还是一些政府或者金融机构方面的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去开源节流,获得一些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支持。

第三种,对于一些比较好的被投企业,如果只是阶段性地遇到一些困难,也可以积极用追加投资或股东借款等这样的方式,帮助被投企业去渡过难关。

新京报:近期,国务院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缓交企业住房公积金等措施,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一些利好政策。对于创业企业,你有没有一些针对它们的帮扶措施或建议?

杜永波:社保、公积金是很多创业企业比较重要的成本之一,这次国务院从善如流,迅速为企业减负是很好的。对创业企业来讲,我觉得生存是第一位。活下来是最重要的,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我呼吁全社会各方面都要给创业企业尽量开一些方便之门,包括不应因过度防疫而给企业复工施加不必要的限制或增加不必要的成本等。

如果各地政府能够有一些类似于纾困基金之类的方式对企业进行一些扶持,我觉得肯定会很有帮助。创新创业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有些难度,希望银行对历史表现比较好的创业企业降低门槛,使企业能在疫情之后,现金流能够得到恢复。

但这些毕竟都是外在因素,我觉得企业还是要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创始团队、企业自身实力运转,才能获得老股东、外部机构、上下游的持续支持。

疫情可能成为并购加速的导火索 二季度末或开始并购潮

新京报:创业公司应该如何应对疫情?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的现金流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杜永波:有些企业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现金流的压力也比较大。一般创业企业最大的两块成本是人工和房租,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不得不裁员来降低人工成本,也有一部分企业可能需要停工。也需要积极磋商房租减免等。这些基本上都是“节流”。

还有一个是“开源”。假如企业原来只有线下业务,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点,充分把握线上渠道,不管是通过直播还是通过微商等各种网上渠道,持续开展业务,就能够有部分的收入流进来。然后比如去跟金融机构和政府做一些申请,获得资金支持,如果企业整个运营状况还不错,也不排除向创始团队或者老股东申请一些资金支持。

整体来讲,疫情当下,创业团队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动作,跟员工做一个比较全面和透明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其实大家都是能够理解目前的客观情况,绝大部分的员工愿意跟公司一起共渡难关。

在实操过程中,要注意措施的合理合法性,把最核心的骨干和团队团结起来,保持信心和士气、共克时艰。渡过疫情难关,企业先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新京报:正如你刚才所言,疫情会令不少创业企业业绩承压,现金流紧张,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这或许会加速行业的洗牌与并购,现在是并购的好时机吗?

杜永波:这要看企业本身的实力,自己足够强,就是好时机。如果企业自己能力不行,再去并购另一个不行的,就会把自己拖垮了。疫情有可能成为并购加速的导火索,可能并购的事受疫情影响不会马上发生,但在疫情结束之后,我觉得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新京报: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并购潮?

杜永波:看疫情的发展,如果快的话,二季度末都有可能出现。

新京报:哪个行业最有可能先出现较大规模的并购潮?

杜永波:每个行业都有可能,当然受影响相对重的,至少从需求方的角度来讲,会更加迫切,每个行业都不太一样。并购潮是一个全行业的事,不仅卖方,买方也要考虑自身实力有多强,管理团队的信心有多强,敢不敢来做这事,这都会影响结果。

新京报:特殊时期,创业者和股东如何把握并购带来的机会?

杜永波:那就看想并购的企业的各方面诉求。例如,合并之后有规模效应,去获取原来竞争对手的客户,扩大收入基础。同时,内部有规模效应的话,可以把一些重合的成本费用合并,提高整体的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原本在某一个方面比较弱,正好借此机会把这方面比较强的团队收进来,补充原来弱的地方,甚至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进军到一些新的领域,去补充上下游的一些不足。

新京报:特殊时期如何把握交易窗口?

杜永波:特殊时期把握交易窗口至关重要。首先,掌握好时间窗口。外界变化因素很多,人的想法也时时会改变,有时候并购的时机稍纵即逝,所以要注意抓紧节奏,抓大放小,一鼓作气。其次,在交易对价方面掌握平衡。在特殊时期部分公司可能面临企业价值快速下滑的问题,虽然可能对价可以降低,但并购后的价值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并购中各利益相关方,买方、卖方团队、卖方股东的利益都不完全一致,要有一个好的平衡。最后,要关注后续业务整合: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除了交易本身,还需要做好业务整合的心理预期和准备。

新京报记者 程子姣 实习生 赵方园

编辑 赵泽 校对 李项玲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cy/37213.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