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新闻

悲情营销也有精明之处吗?

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中不少商家以“滞销”为由销售水果等商品,而商家用的都是同一名老人的照片,这名老人也被称为“滞销大爷”。报道引发大量关注。(5月11日 北京青年报)

这是一场针对网购人群所做的“悲情营销”,更是一场“精明营销”。

首先,商家“精明”的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理性的,但实际上却依旧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可以说现代物流业发达成就很多销售神话。生活在城镇的人们可以网购一切,因此我们不排除很多人根本不逛市场、只逛网店。但是就网售农产品而言,卖家不是真正的产品生产者,买家也很少具有大规模采购的能力,才会使“悲情营销”有了一席之地。从近几年来各种水果的一路上扬的市场销售价格来看,“滞销”真的离消费者很远。即便在产地真的滞销,差价也是被中间商赚取了,便宜不了终端销售,更便宜不了消费者。于消费者而言,网购更便宜,那么就丝毫不怀疑是否被营销套路、是否被悲情消费,这是“悲情营销”的一个精明之处

其次,商家对消费者的购买冲动有了精准的把握。近年来我们发现人们的消费触发点不在于“产品质量、效果有多好”,而在于“同样效果下经营者的状况有多难”。因为见多了夸大宣传,反倒是真实宣传仍旧让人生疑。投入多少资金、精力,有多么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加入其中,这都已经不再是打动消费者的首要因素,相反“农民赔钱”倒成了让消费者“泪目掏钱”的法门。这里边就充分体现了商家的“精明”各消费的“盲目”。

最后,是商家充分的利用了网络销售的条款。如果真如平台所说他们是做公益,那么很显然差价被中间商赚去了,而且比现场销售赚的更快、风险更小。因为在网络平台上他们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客户,如果不是新闻起底,营销伎俩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因为打着“滞销”的旗号,一般的消费者都不会太计较,所以才会出现诸如坏果多、与描述不符的情形,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发这样的货品是商家有意为之,打的就是“一锤子买卖”的算盘。即便是有消费者维权,因为“鲜果不退不换”的条款限制,最多商家补发一点或者补偿小部分货款,这与上百万件的销量相比简直是“毛毛雨”。

面对如此“精明营销”,仅靠消费者去分辨当然是不够的,监管必须跟上,并且要加大处罚力度。“网络虚假营销”一经发现,罚款只是小事,限制失信商家再次进入关联行业才是“雷霆手段”,不能让他“换个平台再开张”。另外,网络平台对于商家的夸大、虚假宣传,也应加大审查力度,消费者举报的失实宣传要及时给予下架处理,并且形成全网络平台信息共享机制,一个平台违法、其他平台共查,这样才能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

健全的法制、共享的信息和理性的消费者,才是促使商家把 “精明”用到提高产品质量上的法宝,才能让“悲情营销”不再,进而打造更好的市场消费环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亿闻天下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qsoo.com/rd/68419.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