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新闻

做悲情营销真的有价值吗?(悲情营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营销利润链)

近日,一篇题为《年前最后6天!四川资中150万斤血橙急盼销路,认领孩子们的一个小小心愿,宽慰老农们的倾情付出!恳请爱心传递!》的公号推文在网络上被疯传,发文第1天便超过8万阅读量,文章为强调事件真实性,还煞有介事地承诺“素材全为实地拍摄,活动真实”,一时吸引不少网友“含泪下单”。

传闻中的老人和他的橙子
但随后就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指称这篇推文不实,其实是一起“悲情营销”。视频中“孤苦老人”住在“破败漏风的土房”,事实却是老人早在2008年便住进了楼房。老人还称,文中视频内容是一年多前有人找上门教他说的。根据报道,这起事件的背后推手是一家上海的网络科技公司。

媒体打假截图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批评营销公司利用农民进行悲情营销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很显然,这家上海公司并非“悲情营销”的始作俑者,“悲情营销”在电商圈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甚至还有专门的培训课程,而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上,各种以农产品为载体的“悲情营销”套路更是屡见不鲜,动辄“果农心急如焚”“大学生创业失败”“帮帮我们”等醒目标语,甚至还出现过同一位老人为不同农产品做广告,成了网红“滞销大爷”。连见多识广的网友们都不得不感叹:“大爷你咋回事,咋卖啥啥滞销呢?!”

“滞销大爷”卖啥啥“滞销”
农产品之所以成为“悲情营销”的重灾区,客观上是因为现阶段“替农民说话,说农民苦”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正逐渐成为现今社会统一的价值观,“悲情营销”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利用大众对农民的同情,打着帮助农民卖农产品的旗号,与其说是在卖农产品,不如说是在卖“惨”。

其实这种营销手法与多年前的“XX皮革厂倒闭了“如出一辙,打的是悲情牌,利用的是大众的同情心,只不过这次推手们将主角换成了原本老实巴交的老农民,更具有欺骗性,但再高明的骗局也都是一锤子买卖,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同样的戏码就没人买单了。

这种打着“帮帮农民”的旗号实则是“悲情营销”的现象一再出现,看似手段高明能获一时之利,实则割裂了买卖双方的信任纽带,最终失去的是人们对农民的同情心,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的信誉和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对于这些案例的背后推手来说,营销手法被人戳破,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损失,这套赚钱的法子不灵了,大不了再换一套:工人不行了换农民,农民不行了换病人,病人不行了再换残疾人。

但对农民来说,朴实本分原本是这个群体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品格,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和同情,如果被过度消费了,诚实被当作是在演戏,贫穷被认为是在讲故事,当他们中有人真正遇到难处的时候,那还有谁会愿意伸出援手呢?

我们批评农产品“悲情营销”,并不是说农产品不需要营销,不能采取营销手段,而是说农产品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多从加强市场调研、优化种植结构等下功夫,多生产一些适销对路、绿色环保的产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去购买,而不是靠道德绑架来变相推销,这才是长久之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亿闻天下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qsoo.com/rd/68413.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