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软文投稿

微夸网:“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每 天 陪 你 和 孩 子 一 起 成 长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微 成 长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我们渴望表扬,却又害怕表扬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表扬却又害怕表扬。

中国人排斥表达真情实感,因此父母对子女奉行抨击式教育,导致孩子们长大后不敢接受表扬。

导演姜文做客《十三邀》,被问到:“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他却回答:“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都处不好,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那一年,他将考上中戏的消息,兴奋地告诉母亲。

母亲没有任何表扬,而是“啪”的一声将通知书扔在一边,说:“你那衣服还没有洗呢,别给我聊这个。”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母亲总是爱说别人拍的电影不错,却不爱看他的电影。

后来,姜文给母亲买房子,她也没有很高兴,甚至住都不住。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也正是这样,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姜文,依然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其实很不自信,是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作为中国知名的演员和导演,姜文也无法掩饰内心得不到母亲表扬的遗憾。

孩子小时候缺少表扬,长大后一听到别人的夸奖,就会哑口无言,觉得很惊讶,觉得自己配不上夸奖,然后拒绝别人的表扬。

那种害怕被表扬的样子,就像太宰治所描述的: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你越表扬我,就是越不理解我

上一代父母,吝啬表扬,无情打击孩子。

如今这批“被打击”的孩子长大了,为人父母之后,深谙其害,一个劲儿地表扬孩子,从“表扬缺失”走向了“经常表扬”。

从此,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变成了“快乐教育”,多赞赏、表扬和鼓励。

但没想到的是,这种方法并没有效,我们的孩子更害怕表扬了。

有网友曾留言称,儿子小智上全日制高中,平常跟爸妈很少沟通。

儿子每次周末回家,她都会对孩子各种表扬,认为这样能跟孩子更亲近点,对他的成绩有帮助。

于是孩子能在每个周末听到各种花式表扬。

“你真棒,你班主任都夸你了!”

“你真聪明,考了80分,我相信你下次能考到90分的!”

“我怎么生了一个这么聪明的孩子啊,跑步拿了第一名!”

但是她最近却非常苦恼,求助说:“孩子每次在饭桌上都不怎么讲话,可是自己明明都这么表扬他了,他怎么还是不开心呢?”

后来,在一次偶然中,孩子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小智说:“我妈越夸我,我就觉得她越不理解我。其实我并不聪明的。我考得好是因为我勤奋刷题,我跑得快是因为我每天都练习长跑,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优势在哪里,但是妈妈却不知道,我有点难过。”

你越表扬我,就是在告诉我,你有多不了解我。

真正的表扬,是出于爱和信任,而父母的不会夸,反而让我们感受到不理解,感受不到爸妈的真心。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这样表扬孩子,长大后会更难受

之前,有专门机构做了一个《大学生自杀问题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大学生自杀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一路顺风顺水,一旦遇到挫折比同龄人更易产生挫败感,压力也更大。

如果孩子很优秀,我们就会各种表扬,我们希望越表扬,孩子能越来越好。

可真实的情况却是,我们的表扬只是一直在放大孩子的好品质,却忘了孩子只是个孩子,也会有调皮、生气和不开心。

网友仪宝妈妈说仪宝爸爸特别信奉“夸奖教育”,例如仪宝自己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仪宝爸爸都会夸张地赞美一句:“天啊,我们仪宝好棒啊!”

在多次得到爸爸夸奖后,仪宝就把扔垃圾当成一件天大的事,扔垃圾的自己也是一个“了不起”人物,还有其他生活中的小事,这些原本就是她份内应该做的事情,对仪宝而言都变成了,“我做了你就要夸我,我不做也没有关系”的事情。

孩子的世界非常简单,他可能只是认为,我做了是“非常厉害”,那我不做了,就不是“非常厉害”了。

与别的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也变得必须要拿第一,因为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开始变得容易骄傲和自负。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对仪宝妈妈来说,最糟糕的是,仪宝变得承担不起一点失败。

输了游戏就强迫别的小朋友重新开始,没有扔垃圾被说后就痛哭流涕,仪宝不再关注有趣的过程,只在乎能得到夸奖的结局,她不思考自己做了什么,只在乎自己有没有被夸奖。

乌托邦式的表扬会让孩子长大后更难受,就像“伤仲永”的故事一样,让多少孩子心态失衡。

过度的表扬会让孩子经历不起失败和一点点挫折,变得逃避失败和自我。

知乎上有个话题叫:“我就是别人家的小孩,为什么会自卑?”

其中一个高分回答是:

“过度的表扬是有害的。当一个人被夸奖时,往往强调的是好品质:聪明、优秀等等,那么与这些品质对立的成分:自私、调皮就会被压抑。他们不知道自尊来源于好我与坏我的整合,无法接纳坏自我,所以他们无法自信。”

抵制表扬,是抵制劣质表扬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好的表扬是会让人开心放松的,因此,表扬孩子,请杜绝劣质表扬。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经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反复研究一个课题: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团队在纽约20多所学校进行实验,测试分4轮,要求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游戏。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 第1轮,题目设置非常简单,孩子们完成拼图任务后,研究人员会将其分成两组:告诉其中一组孩子:“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而告诉另外一组孩子:“你刚才非常努力,表现得很出色。”

  • 第2轮,题目难度不一,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

    结果发现,被夸聪明的孩子大多选择了跟上一轮一样较为简单的题目;而被夸努力的孩子则大多选择了难度大于第一轮的题目。

  • 第3轮,他们刻意给孩子们制造了些困难,设置了一些较难的题目。

    被夸聪明的孩子全程一直很紧张,表现得很沮丧;而那些被夸努力的孩子则一直保持着努力的状态,去思考各种解决难题的方法。

  • 第4轮,设置题目难度与第一轮相同,结果却令人诧异——

那些被夸努力的孩子,获得的分数高于第一轮30%;而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成绩却低于第一轮20%。

表扬孩子努力,会给孩子一种可控感,孩子会认为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更容易去接受挫折和战胜挫折。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努力的重要性,于是常常为了保持自己的聪明,而不敢冒险,一旦面对未知的风险,往往会束手无策,抗挫折能力差。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拒绝劣质表扬,从真诚做起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表扬孩子,关键点就在于你在给孩子灌输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由先天决定,后天改变的空间不大。

如果爸爸妈妈们经常使用“聪明”“漂亮”等词语夸奖孩子,就容易让他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有先天的部分因素,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

爸爸妈妈们用“努力”“勤奋”等词语来夸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真正的表扬,是有针对性地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夸奖孩子后天的努力,而非先天的优势

作家毕淑敏的朋友曾到北欧当地教授家中做客,看到教授5岁的漂亮女儿,忍不住夸赞道:“你女儿长得真漂亮!”没想到却被教授果断叫停,并要求其向小姑娘道歉。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教授解释道:“女儿长得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而是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与她自己基本没有关系。但是孩子小,分辨不出这种区别,会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

“相对于漂亮,你可以夸奖我的女儿笑得很好看,或者懂礼貌。”

赞赏孩子的时候,多夸奖孩子后天习得的优点,让孩子获得努力之后得来的成就感。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夸奖细节,而非泛泛而谈

公园里,一位妈妈看着儿子自己爬到滑梯上,然后自己滑下来,全程都在不停地喊:

“儿子,你真棒!”

“儿子,你太棒了!”

“儿子,你真厉害!”

那个小男孩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为妈妈的任何惊呼所动。

其实,这位妈妈的表扬可以再具体一些,比如可以说:宝贝,你可以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到上面了,妈妈真为你骄傲。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孩子出生那天起,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会笑了,会抬头了,会翻身了,会叫妈妈了,会走路了,会帮妈妈做家务了……不要总是给孩子一些泛泛的表扬:

“你真棒!”

“你真可爱!”

“你太聪明了!”

在孩子搭建好一个积木房子的时候,试着跟他说:“宝贝,你很有想象力,搭建的房子很有创意。”

表扬要发自内心,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8岁男孩伊夏是一个有读写障碍但又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的孩子。

因为成绩不好,伊夏被父母认为不努力学习,而送到陌生的寄宿学校,一度对生活丧失了兴趣、自暴自弃。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后来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美术老师。老师看到了他的绘画天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认可他,并鼓励他重拾画笔。

他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和画家达芬奇、印度摇滚巨星阿比夏巴屈臣的故事:他们都患有读写障碍,却又都有着独特的天赋。他说:

改变世界进程的人,因为能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想法特别,因而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他们,他们看起来和世界对立,可一旦成功就令世人惊艳。

后来,伊夏在美术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下,重拾画笔,在学校举办的美术比赛中一画成名,成为“明星学生”,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写道: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真正的表扬孩子,会给孩子满满的自信和挑战未知的勇气,会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有效的表扬,才不浪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

“求求你,别再夸我了”

来源 | 根据微信公众号“国馆”、“凯叔讲故事”、“父母堂”等相关内容整理

【本文作者】:亿闻天下网,商业用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非商业用途转载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cqsoo.com/ruanwen/9733.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cqsoo.com ,

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反馈给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Copyright 2007-2019 亿闻天下网 / 渝ICP备89217412123号-1  / 本站由wordpress、阿里云、群英、百度云提供驱动力
QR code